調查筆錄編號:No.037-A
記錄者:巡林隊長蓋瑞特·德里森
日期:圣阿爾瑪節前五日,上午第三鐘
地點:黑棘莊園轄屬荊棘林南側林地
一、案發現場勘查摘要
本隊于接獲莊園樵夫伯特倫·海斯通報后,于晨霧未散之時抵達荊棘林。林中尸體為男性,身份經指認確認系格雷家之子、現任莊園主——亞瑟·格雷爵士。尸體臥于藤蔓纏繞之林徑中,身披斷裂的紅色騎士披風,胸口中刀,利刃未留,血跡干涸。現場無搏斗痕跡,惟有林間小徑外三步之處,拾得染血匕首一柄、斷弓弦一截。
尸體四周草葉倒伏不一,藤蔓似經人為踩踏而折裂,地面濕潤,有輕淺腳印兩種,一粗重、一細小,朝向不同,方向含糊不清,疑有第二人存在。
現場未發現貴族腰牌,佩劍亦不見蹤影,初步判斷為遭劫財致命。
二、調查初期假設
初判死因:胸口貫刺傷為致命傷,推斷為近距離突襲;傷口利落,無掙扎痕跡,或系熟人接近后突襲。作案動機初步鎖定為劫殺:失物包括佩劍與腰牌,貴族隨身飾品亦不見,符合“盜匪殺害貴族”模式。嫌疑人身份:一日后,于林道北側捕獲長期通緝盜匪首領“黑影洛克”,其身著亞瑟爵士披風,腰間佩有騎士制式長劍,左臂有藤傷,衣衫染血,拒不交代來源。
三、疑點與陳述摘要
蓋瑞特隊長筆記補述:
“雖為例行抓捕,然洛克之表現未似倉皇逃竄,反而神情冷峻,唇角似笑,目光堅定,有如早料我們而至。披風與佩劍之顯眼暴露,非盜匪慣用之藏匿策略,頗不尋常。”
洛克供稱“所持之物為地上所得”,并否認殺害亞瑟爵士。然其身份累年為劫路盜首,曾襲莊園驛道、燒毀糧倉,記錄齊全。在場未見他人,攜貴族之物,有傷在身,動機充足,證據確鑿。
四、調查壓力與上令記錄
于第二日審查筆錄前,莊園監事及主教座堂神父弗雷澤分別前來探詢,言辭雖恭,但皆有暗示:
監事梅達爾德口述:“領主在外遠征,爵士之死若落得‘盜匪之手’,便是正當謀殺,應即結案,以慰民心。”弗雷澤神父語意含糊:“神的啟示中,亞瑟魂歸荊棘,乃命定之懲罰。惡徒之名,若不清肅,則神意將怒。”
以上雖非明令,卻足以構成壓力。貴族與教會態度一致,皆傾向快速結案,并指罪于“盜匪”。
五、對比證詞與偵查遺漏
本隊初審中未對伊莎貝拉夫人過多盤查,僅取其書面證詞一份,其言詞悲切,重在控訴亡夫暴性。然因其為莊園女主,身份不便深問。
后續補充筆錄:
“夫人神色雖哀,目中卻無淚,語速平緩而節制。手指嵌痕若隱,曾戴戒者,已除。”
此外,未進一步查驗亞瑟爵士房內遺物,亦未傳喚莊園仆人作證,其“高貴身份”使得莊園內部事務被視為“家務之爭”,不便深入。
六、個人注記(未正式入卷)
蓋瑞特私筆——鎖于營帳箱底,不供他人閱覽:
“本案諸多環節令人疑竇。洛克雖為盜匪,但昔年追捕中,曾救一被挾孩童,未下殺手;其人雖粗魯,卻非心狠之徒。反觀亞瑟,據林邊佃戶言,素性兇猛,三月前曾將仆人鞭于馬廄,僅因湯涼三度。”
“案發前夜,值班守衛報告莊園窗燭通明,有輕微叫喊,疑為爭吵。惟上層指令謹慎,無令不得查驗。若非爵士尸骨橫林,怕也無人理會。”
“至今心未安。此事之下,另有流暗之水。”
七、結案建議(初稿)
結論草擬:
鑒于被捕盜匪“黑影洛克”持有被害人隨身之物,且有反抗抓捕之行為,依現有證據,建議暫將其定為頭號嫌疑,交由莊園內廷審判團裁決。
蓋章人:蓋瑞特·德里森
職銜:荊棘林地帶巡林隊長
附錄(未入公卷):
《夜巡口供斷簡》:其中提及“林中有女子衣角遺布,似絲料,不似盜匪常物”,上報后被勒令銷毀。《莊園廚房女仆手記》:提及“爵士與夫人近日爭執頻繁,夫人曾夜探舊塔密室,攜燈而入”,待查。《神父錄音殘片》:神父提到“主顯異象,荊棘生火、赤蛇纏頸”,疑為夢境或傳教幻象,無物證佐證。
本章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