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灑在新京市的廢墟上,硝煙仍未散盡,但炮火已經停息。
黎心站在白塔殘骸的最高處,俯瞰著這座從謊言中蘇醒的城市。
三天前,母親的反制程序像病毒般擴散至整個情感健全部的網絡。數百萬劑“情感疫苗”的神經枷鎖被解除,被壓抑的記憶如潮水般回歸。人們從麻木中驚醒,憤怒、悲傷、喜悅——所有被剝奪的情緒在瞬間爆發。
暴動。
解放。
革命。
清道夫的部隊在民眾的怒火中潰散,棱鏡的殘黨與覺醒的“渡鴉”復制體們攻占了政府中樞。而此刻,黎心的母親——陳黎心博士——正坐在臨時議會的最前排,以技術官的身份協助重建秩序。
風吹起黎心的發絲,左胸的銀色烏鴉圖騰微微發熱。納米機器人仍在體內流動,修復著最后的損傷。她不再是武器,不再是工具,但戰斗還未結束。
“第七號。”身后傳來腳步聲。
黎心回頭,看到六個與她面容相似的女子站在廢墟邊緣。她們是幸存下來的“渡鴉”復制體——二號、三號、五號、六號、八號、九號。每個人的眼睛里都閃爍著不同的情緒:困惑、憤怒、悲傷,或是平靜。
“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二號開口,聲音里帶著迷茫,“記憶很混亂……我們記得‘黎心’的童年,記得棱鏡的任務,也記得被囚禁的痛苦……我們到底是誰?”
黎心走向她們,左臂的納米機器人緩緩流動,化作一面小小的全息投影。畫面中是母親昨晚對她說的話:
“身份不是被賦予的,而是自己選擇的。”
“你們可以成為任何人。”黎心輕聲說,“你們可以叫任何名字,過任何生活。或者……”她頓了頓,“如果你們愿意,可以和我一起,確保不會再有人成為下一個‘渡鴉’。”
復制體們沉默著,彼此對視。最終,五號向前一步:“我想知道真正的‘黎心’是什么樣子。”
黎心笑了:“那就跟我來。”
她轉身,帶著她們走向城市的中心。在那里,母親正站在臨時搭建的演講臺上,向數萬民眾解釋真相。她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遍廣場:
“情感不是疾病,記憶不是武器。”
“從今天起,沒有人能剝奪你們感受的權利。”
人群爆發出歡呼,有人哭泣,有人擁抱。黎心站在人群邊緣,看著母親堅毅的側臉,終于明白她這七年忍受了什么——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這一刻的解放。
二號在她身旁低聲問:“我們真的可以……自由選擇嗎?”
黎心點頭:“是的。”
“那我選擇留下。”五號突然說,“我想保護這個世界,不再讓它變成牢籠。”
“我也是。”六號附和。
漸漸地,所有復制體都做出了選擇——她們不再是“渡鴉”,但她們決定繼承這個名字,成為守護者而非武器。
黎心望著她們,胸口涌起一種陌生的溫暖。她知道,這不是程序模擬的情感,而是真實的、屬于“人”的聯結。
夜幕降臨,新京市的燈火次第亮起,不再是冰冷的霓虹,而是千家萬戶的溫暖光芒。
黎心站在高處,右眼的琥珀色映照著這座蘇醒的城市。
她的戰爭結束了。
而她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