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他撥通電話,“查到個奇怪的付款記錄。“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星辰設備公司的法人是劉明的小舅子。“
屏幕上的數(shù)據(jù)流繼續(xù)滾動,李超突然發(fā)現(xiàn)更詭異的事——從2003年開始,每月5號都有一筆1888.88元從特教學校賬戶轉出,收款賬號正是“張翠英助學金“。
晨霧還未散盡,李長治已經(jīng)翻完了所有案卷。老陳推門進來,手里拿著份泛黃的轉賬憑證:“查到了,03年后的匯款都是從特教學校'教師福利'科目走的。“
憑證背面的經(jīng)辦人簽名龍飛鳳舞,但紫外線燈下顯出被涂改的痕跡——原簽名處隱約可見“張星辰“三個字。
“劉明接管后,“老陳指著憑證下方的批注,“把這筆支出改成了'歷史遺留項目'。“
窗外,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在憑證上那個鮮紅的公章上。公章邊緣有個小小的缺口,形狀像被刻意剪去的五角星。
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上投下明暗相間的條紋。徐霞云將十年的轉賬記錄平鋪在桌上,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每年6月的匯款金額會多出88.88元。
翻到2013年6月的賬本時,她的呼吸突然停滯。備注欄里寫著:“林老師生日紀念金“,后面畫了個小小的五角星。
而林美華的生日,正是6月5日。
紫藤花在夕陽中輕輕搖曳,投下細碎的光斑。徐霞云看著張翠英將最新一筆助學金匯出,老人的銀發(fā)在晚風中微微拂動。
銀行回執(zhí)單上,收款人一欄寫著“星星兒童康復中心“。備注里只有簡單的一行字:“永遠記得1998年的星光“。
在這個平凡的傍晚,二十年的謎團終于解開。那些被時光掩埋的善意,如同永不熄滅的星辰,依然在照亮著現(xiàn)在的夜空。
晨露在紫藤花瓣上滾動,折射出細碎的光芒。徐霞云站在幼兒園財務室的窗前,手中那張泛黃的轉賬憑證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脆弱。她輕輕撫過“林美華“的簽名,指尖傳來紙張?zhí)赜械拇植诟校路鹩|摸到了二十年前的時光。
窗外傳來孩子們嬉戲的笑聲,林超云蹲在花架下,小手撥弄著泥土。陽光透過藤蔓的縫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徐霞云的目光落在孩子身邊——泥土里似乎有什么東西在閃爍。
“園長!“
李老師的聲音將她拉回現(xiàn)實。年輕的教師手里捧著一個蒙塵的鐵盒,邊緣已經(jīng)生銹:“施工隊在翻修花架時發(fā)現(xiàn)的,埋在很深的土里。“
鐵盒打開時發(fā)出刺耳的“吱呀“聲。里面靜靜躺著一本巴掌大的日記,扉頁上寫著:“林美華工作筆記,1998年12月“。
老職員的白發(fā)在陽光下泛著銀光。他戴著老花鏡,仔細核對著手中的單據(jù):“2003年5月5日,確實有個戴帽子的男士陪張老師來存錢。“
他的手指停在一張泛黃的監(jiān)控截圖上:“就是他。“
照片里的男人站在柜臺前,帽檐壓得很低,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唯一清晰的是他的右手——無名指上的戒指在燈光下泛著冷光,戒面刻著五角星的圖案。
“奇怪的是,“老職員推了推眼鏡,“他填單子用的是左手。“
徐霞云的心跳突然加速——張星辰是右撇子,所有簽名都是右手寫的。
夕陽的余暉透過百葉窗,在地上投下細長的光帶。李超蹲在角落,紫外線燈掃過那本泛黃的教職工名冊。在“張星辰“三個字的旁邊,顯出一行被擦去的鉛筆字:“左手寫字不自然,疑似偽裝“。
“媽,“他抬起頭,“03年5月有人冒充張星辰。“
電腦屏幕上的面部識別軟件正在運行,2003年的監(jiān)控畫面與1998年特教學校的合影比對——雖然眉眼相似,但耳廓的形狀有微妙差異。
月光透過紗簾,在書桌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老人顫抖的手指撫過那半枚戒指,銀色的戒圈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這不是星辰的戒指,“她的聲音輕得像嘆息,“是他雙胞胎弟弟的。“
徐霞云的手猛地一顫:“張星辰有雙胞胎兄弟?“
“張星宇,“老人翻開相冊最后一頁,“從小被寄養(yǎng)在海外,98年才回國。“照片上是兩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年輕人,唯一的區(qū)別是耳垂上的痣,“星辰死后,他冒充哥哥來見過我。“
相片背面寫著日期:2003年5月3日。
電腦屏幕的藍光映在李長治疲憊的臉上。出入境記錄顯示,2003年5月2日,一個叫“張星宇“的新加坡籍華人入境,7日凌晨離境。
“查到了,“老陳推門進來,“張星宇在新加坡的實驗室專門研究輻射防護。“
他遞過一份文件,上面是2003年的采購記錄——張星宇的公司曾向特教學校出售過一批“輻射檢測儀“,簽收人正是劉明。
晨露未干,徐霞云蹲在林超云發(fā)現(xiàn)戒指的地方。孩子的小手突然指向泥土深處:“還有......“
鏟子挖下去半米,碰到了一個硬物。是個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裝著卷微型膠卷。膠卷在陽光下展開,顯出一張藍圖——幼兒園地下室的通風系統(tǒng)改造圖,日期是2003年4月28日,簽字欄赫然寫著“張星宇“的英文名。
紫藤花在晨光中輕輕搖曳,露珠從花瓣上滾落。徐霞云看著張翠英將兩半戒指合在一起,老人的銀發(fā)被風吹起,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
鐵盒里的紙條已經(jīng)泛黃,但字跡依然清晰:“霞云,當你看到這個時,真相已經(jīng)在星光下。照顧好孩子們。——張星辰,2003.5.5“。
在這個嶄新的早晨,跨越二十年的謎團終于解開。那些被時光掩埋的守護,如同永不墜落的星辰,依然在照亮著前行的路。
清晨五點半,徐霞云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屏幕上閃爍著“智能手環(huán)警報“的紅色提示——張翠英的心率監(jiān)測信號消失了。她猛地坐起身,床頭的電子鐘顯示5:31,窗外還籠罩在朦朧的晨霧中。
“媽從不會摘下手環(huán)......“
她赤腳跑到婆婆臥室,床鋪整齊,但輪椅還靠在墻邊。窗臺上放著一盞熄滅的煤油燈,燈芯還帶著余溫。
監(jiān)控錄像顯示,老人四點五十分獨自出了門,手里提著個鼓鼓的布包,步伐比平日矯健許多。最后的身影消失在老教育局舊址的拐角,監(jiān)控時間定格在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