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頓晚飯,我們約在靜安寺附近的一家法餐廳。
小趙比我早到二十分鐘,我一推開門,就看到他坐在靠窗的位置,穿著襯衫西褲,安靜地翻著菜單,像是在認真研究哪道菜適合我。
那一刻我有些恍惚——原來“被等候”是這種感覺。
我走過去,他抬頭沖我笑了一下,眼睛里沒有半點審視或焦急,只有溫和與篤定。
“你今天看起來很累。”他起身替我拉椅子,“項目收尾了嗎?”
我點頭,努力讓笑容自然:“剛好趕上今天輕松一點。”
“那就好,點你喜歡吃的,我請。”他把菜單遞過來,又加了一句,“別省錢。”
我笑:“你這是怕我點太貴?”
“不是,”他搖頭,“我是怕你太客氣。”
這一頓飯我們聊了很多,從工作到興趣,再到成長經(jīng)歷。他不追問、不逼迫,也沒有那些套路式的情話,反而讓我卸下了心防。
“你總是一個人生活嗎?”他問我。
“嗯,”我點點頭,“從大學開始,就習慣了一個人扛事。”
他看著我,認真地說:“那以后可以試試兩個人一起扛。”
我有些愣住,連忙低頭喝湯,想掩飾心里的起伏。
我不是沒有心動。只是我已經(jīng)學會了提醒自己:別輕易投入,別因為一頓晚飯、幾句體貼就淪陷。
可感情這種事,有些時候不是你能控制的。就像那天吃完飯,他送我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雨。
我沒帶傘,站在路邊發(fā)愣,他二話不說脫下西裝外套蓋在我頭上,然后撐開傘遞到我手里:“你穿高跟鞋,我來擋風。”
我本能地想說“不用”,但那一刻我想起林燁。
有一年的梅雨季,我也是沒帶傘,在地鐵口淋了整整一站路。林燁發(fā)消息說“我在加班,自己打車回去吧”,后來那頓飯還是我一個人吃的。
我曾天真地以為,那是成年人該有的獨立。現(xiàn)在才知道,真正的愛,不是讓我學會一個人淋雨,而是有人愿意為我撐傘。
到家門口,小趙沒有提“能不能上去坐一會兒”這種話,只是把傘遞給我:“這個你先收著,明天上班還會下雨。”
“你不怕明天沒傘?”
“我車上有一把。”他說完就笑了,“我沒你想得那么慘。”
我也笑了。
雨水打在傘邊,風穿過走廊,我站在門口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心里有種說不清的感覺:不是激情,而是安穩(wěn)。
我開始明白,有些人出現(xiàn),是為了讓你相信這個世界仍有溫柔。不是轟轟烈烈的浪漫,而是恰到好處的照顧。
這一晚,我睡得很踏實。
可第二天醒來,我卻在微信看到林燁發(fā)來的一條語音。
我本不想聽,但還是點開了。
“……我昨天夢到你了,夢里你哭了,我不知道為什么,好像我又傷你一次。我知道我說這些沒用了,但我真的……后悔了。”
語氣真誠,像在懺悔。
可我聽完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
林燁,你終于學會心疼我了。可惜,我已經(jīng)不需要了。
我沒回他,而是點開了小趙的對話框。
“謝謝你昨晚送我。”我打字,“還有傘,我今天帶回公司給你。”
“你留著吧。”他回得很快,“以后可能還會下雨。”
我盯著那行字,突然心口熱了一下。
那天午休我坐在陽臺角落看書,陽光照在腿上,有風吹過頭發(fā),我忽然覺得——原來不愛的人,是不會惦記你撐傘這件小事的。
而那個默默為你做這些的人,才是真的在靠近你。
金句摘選:
“你教我一個人淋雨,他卻默默為我撐傘。”
“真正的靠近,是不用追問、不用試探,而是他主動走來,帶著風和傘。”
“曾經(jīng)以為獨立是堅強,后來才明白,溫柔才是最難得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