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都回到上海的第三天,我終于收拾完所有行李。
那只陪我走遍半個異國的深藍色拉桿箱,如今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桌下,仿佛也知道——一段旅程結束了。
我站在窗前看著樓下熟悉的街道,早點鋪的油煙味、地鐵站口的人潮、快遞員的電瓶車,還有樓下便利店里熟悉的招呼聲……一切都和我走時一樣,卻又好像都變了。
其實是我變了。
—
當我重新打開那張熟悉的辦公桌,點亮臺燈準備寫字時,心跳居然加快了幾秒。
我意識到,這些文字,這個房間,已經不再只是我“逃避生活”的庇護所。
它現在,是我選擇與世界聯結的起點。
我在日記本第一頁寫下:
“你回來了,但你不再是從前的你。”
—
那天下午,我約了沈川見面。
地點還是我們常去的那家咖啡館。
推開門的瞬間,我看見他正低頭翻著一本書,身邊是一杯剛泡好的黑咖。
他聽到動靜抬頭,眼神不變,但嘴角多了一點難以察覺的溫柔弧度。
我走過去坐下,他替我把外套搭在椅背,說:“歡迎回來,林老師。”
我笑:“我不叫林老師,叫林佳佳。”
他認真點點頭:“歡迎回來,林佳佳。”
—
我們沒有寒暄太久,很快進入正題。
他將那本重新排版的散文集遞給我,封面質感溫潤,裝幀用了淡金色燙印字體。
我翻了幾頁,指尖有些發抖。
那些曾經我以為“寫給自己療傷”的段落,如今被賦予了“要與更多人共鳴”的使命。
我輕聲問:“你真的覺得,這些東西值得出版嗎?”
他看著我,說:
“不是因為它寫得完美,而是它真實。”
“在這個時代,真實就已經夠貴了。”
—
我們約定,一起推進這本散文集的出版和宣發。
我將承擔作者和視覺統籌,他負責內容運營和媒體聯絡。
沈川把這稱作一次“重啟”,但我知道,這是他給我最大的成全。
不是替我飛,而是愿意站在我落地后陪我慢慢展開翅膀。
—
離開咖啡館時,天色已晚。
我們并肩走在人行道上,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桂花香。
我忽然問他:“你還記得那天送我去機場時說的最后一句話嗎?”
他想了想:“別帶太多東西,位置要留給以后買的新?”
我點點頭:“那你知道我現在買了什么嗎?”
他笑:“我猜你可能又買了一箱書。”
我輕輕搖頭:“我買了一個新的自己。”
—
沈川停下腳步,認真看著我。
我忽然覺得,這個眼神,不再是當初那個“出版人”的眼神。
也不是那個“舊友”的溫柔。
它像是春天里一株芽,已經冒頭,只待綻放。
我轉身向前走去,不再回頭,但腳步變得更輕盈。
因為我知道,這座城市,終于又變得值得了。
本章金句節選:
“你回來了,但你不再是從前的你。”
“不是因為它寫得完美,而是它真實。在這個時代,真實就已經夠貴了。”
“我買了一個新的自己。”
“他不是替我飛,而是愿意站在我落地后,陪我慢慢展開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