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雨,總帶著股洗不掉的腥氣。
沈硯之收起最后一張符紙時,檐外的雨絲已經織成了密不透風的簾幕。青石板路上積起的水洼里,倒映著城隍廟褪色的朱漆牌匾,“有求必應“四個字在雨霧中若隱若現,像句說不清道不明的嘲諷。
他將裝符紙的木匣塞進樟木箱底層,指尖觸到箱角那枚冰涼的銅鎖時,城隍廟的木門突然發出“吱呀“一聲輕響。雨夜里的風裹挾著潮濕的寒氣鉆進來,燭火猛地矮下去,將他的影子在斑駁的墻壁上扯得老長。
“誰?“沈硯之握緊了腰間的桃木劍,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今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按照祖訓,子時前必須封廟謝客。他清楚地記得,黃昏時分就已經用朱砂在門楣畫了結界,尋常孤魂野鬼根本無法靠近。
門軸轉動的聲音斷斷續續,像是有雙無形的手在緩緩推門。雨絲斜斜地掃進來,在地面洇出深色的水痕。沈硯之屏住呼吸,借著跳動的燭火看向門口,心臟在胸腔里擂鼓般作響。
一個穿靛藍粗布衫的老者站在雨幕里,蓑衣上的水珠順著斗笠邊緣往下淌,在腳邊積成小小的水洼。他手里牽著個約莫七八歲的孩童,孩子被雨水凍得臉色發青,死死攥著老者的衣角,一雙大眼睛怯生生地望著廟內。
“道長,行行好,借個地方避避雨吧。“老者的聲音沙啞得像是被砂紙磨過,每說一個字都帶著濃重的喘息,“孩子發著高燒,實在走不動了。“
沈硯之皺眉打量著來人。老者的蓑衣下隱約能看到補丁摞補丁的衣襟,孩童的布鞋已經濕透,褲腳還沾著泥漿。但真正讓他在意的是,這兩人身上沒有尋常活人的陽氣,周身縈繞著一股若有若無的陰冷氣息。
“城隍廟夜間不待客。“沈硯之的聲音冷硬如鐵,桃木劍的劍柄在掌心沁出薄汗,“往前三里有客棧,你們......“
話未說完,孩童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身子一軟就要往地上倒。老者急忙扶住他,焦急地喊道:“阿福!阿福!“他轉過頭看向沈硯之,渾濁的眼睛里布滿血絲,“道長,求您了!就一晚,天亮我們就走!“
沈硯之的目光落在孩童蒼白的小臉上,那孩子嘴唇干裂,眉心泛著不正常的青黑。他喉頭動了動,正要拒絕,卻見孩童脖頸后露出的皮膚上,赫然印著三個淡紫色的指印,像是被人用力掐過。
是陰爪印。
沈硯之的瞳孔驟然收縮。這種印記只會出現在被厲鬼糾纏的人身上,印記越深,離死期越近。看這孩子身上的痕跡,恐怕撐不過今夜。
雨勢突然變大,狂風卷著雨點砸在廟門上,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老者抱著昏迷的孩童,在門口踉蹌了一下,斗笠滑落下來,露出滿是白發的頭顱。他的后頸上,同樣有三個深淺不一的指印,只是顏色更深,已經泛出了黑紫。
“進來吧。“沈硯之終于松了口,側身讓出通路,“但規矩要說在前頭,入夜后無論聽到什么聲響,都不能離開偏殿。“
老者連連道謝,抱著孩子快步走進廟內。潮濕的寒氣隨著他們一同涌入,燭火又是一陣搖晃,墻壁上的影子突然扭曲起來,像是有無數只手從墻縫里伸出來,要抓住什么東西。
沈硯之迅速從供桌上抓起三炷香,用燭火點燃后插進香爐。青煙裊裊升起,帶著檀香特有的醇厚氣息,那些詭異的影子才漸漸平復下去。他這才注意到,老者的蓑衣下擺沾著些深褐色的污漬,湊近了聞,有股淡淡的血腥味。
“把孩子放在榻上。“沈硯之指向偏殿的竹榻,轉身去取藥箱,“他這病多久了?“
“三天了。“老者將孩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榻上,解下濕透的外衣時,露出胳膊上密密麻麻的針眼,“村里的郎中說是中了暑氣,扎了幾針也不見好,反而燒得更厲害了。昨夜開始說胡話,總喊著'別抓我'......“
沈硯之正在研磨草藥的手頓了頓。他抬起頭,借著燭光仔細觀察老者的面相:此人印堂發黑,眼下有重青,是典型的被陰邪侵體之相。但奇怪的是,他的命宮卻有一絲微弱的紅光,說明近期有貴人相助,本不該落得如此境地。
“你們是哪個村的?“沈硯之將磨好的草藥敷在孩童眉心,指尖觸到滾燙的皮膚時,孩子突然瑟縮了一下,嘴里發出模糊的囈語。
“青、青溪鎮的。“老者的聲音有些發顫,眼神躲閃著不敢看他,“道長,阿福他......“
“他不是中暑。“沈硯之打斷他的話,從藥箱里取出一張黃符,用朱砂筆在符紙上快速勾勒著,“是被不干凈的東西纏上了。你們村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老者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小了些,風穿過廟檐的角鈴,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響,像是有人在暗處哭泣。
沈硯之將畫好的符紙燒成灰,混著米酒遞給老者:“給孩子灌下去。“他看著老者顫抖著將符水喂進孩子嘴里,繼續說道,“青溪鎮在半年前就該沒人了。去年冬天那場瘟疫,不是把整個村子都清空了嗎?“
老者的手猛地一抖,剩下的符水灑在竹榻上,洇出深色的水漬。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個響頭:“道長!求您救救我們!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沈硯之看著他花白的頭顱抵在冰冷的地面上,沉默了片刻,將桃木劍放在桌上:“起來說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我,若是有半句隱瞞,莫怪我不講情面。“
老者這才抬起頭,臉上混著雨水和淚水,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絕望:“道長說得對,青溪鎮早就該沒人了......可我們這些人,都是......都是回不去的人啊......“
窗外的雨又大了起來,打在窗欞上噼啪作響。沈硯之點燃第二支蠟燭,昏黃的光暈里,老者的聲音帶著雨霧般的潮濕,緩緩揭開了一段被掩埋的往事。
青溪鎮原本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鎮外有片百年老林,鎮上的人靠著采藥打獵過活。直到去年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席卷了整個鎮子。起初只是幾個人咳嗽發熱,后來發展到上吐下瀉,渾身潰爛,短短半個月就死了大半的人。
官府來了人,說是瘴氣作祟,一把火燒了半個鎮子,又在鎮外拉起了警戒線,嚴禁任何人進出。僥幸活下來的人都被遷到了鄰鎮的收容所,青溪鎮就這樣成了空鎮。
“可我們這些人......“老者的聲音哽咽起來,“我們是守陵人啊。鎮后的山里有座古墓,是前朝的一位貴人安息的地方。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守陵人必須世代守在這里,不能離開半步。“
沈硯之端著茶杯的手頓了頓:“古墓?什么朝代的?“
“不知道。“老者搖頭,“只知道墓主人姓蘇,是位公主。我們守陵人的族譜上寫著,要世世代代守護蘇公主的安寧,不能讓外人驚擾了她的長眠。“
瘟疫爆發時,鎮上的守陵人只剩下五戶。他們躲進了山里的守陵屋,靠著儲存的干糧和野菜勉強活了下來。本以為等瘟疫過去就能重歸家園,卻沒想到,真正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是從上個月開始的。“老者的聲音壓得極低,像是怕被什么人聽到,“每到夜里,鎮子里就會傳來哭聲,還有人看到穿著古裝的人影在林子里游蕩。起初我們以為是眼花,直到......直到老王頭失蹤了。“
老王頭是村里最年長的守陵人,負責看管古墓的入口。他失蹤的那天早上,守陵屋的門大開著,地上有拖拽的痕跡,一直延伸到林子深處。幾個人壯著膽子去找,在古墓入口發現了一只沾著血的布鞋,正是老王頭常穿的那雙。
“從那以后,怪事就越來越多。“老者的身體開始發抖,“夜里總能聽到有人敲門,打開門卻什么都沒有;曬在屋外的衣物第二天會沾滿泥污;鍋里的飯菜常常莫名其妙地消失......“
更可怕的是,孩子們開始生病。起初只是發燒咳嗽,后來就變得神情呆滯,常常對著空氣說話。村里的郎中束手無策,只能用針灸勉強維持。直到三天前,阿福突然發起高燒,說看到個穿紅衣服的姐姐在窗外對他笑,緊接著,孩子們身上就出現了那些紫色的指印。
“村里的張婆懂些陰陽,她說......她說這是蘇公主發怒了,要拿我們的孩子去陪葬。“老者的聲音里充滿了恐懼,“她讓我們帶著孩子往南逃,說城隍廟有位年輕的道長,或許能救我們......“
沈硯之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青溪鎮的瘟疫、守陵人的遭遇、古墓的秘密、紅衣女子......這些碎片在他腦海里盤旋,漸漸拼湊出一個模糊的輪廓。
“你們是不是動了古墓里的東西?“沈硯之突然問道,目光銳利如刀。
老者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沈硯之加重了語氣:“如實說!否則別說我救不了你們,整個鎮子的亡魂都會來找你們索命!“
“是......是......“老者終于崩潰了,癱坐在地上痛哭起來,“瘟疫過后,儲存的糧食吃完了,山里的獵物也越來越少。二柱他......他說古墓里肯定有值錢的東西,我們......我們就撬開了墓門......“
他們在古墓里找到了不少金銀珠寶,還有一些陪葬的玉器和字畫。起初只是拿些小件的器物去鄰鎮換糧食,后來膽子越來越大,連棺槨上的鎏金飾件都撬了下來。直到上個月,二柱在棺槨里發現了一枚玉佩,說是能保平安,就自己戴在了身上。
“就是從那天開始,鎮子里就不太平了。“老者悔恨地捶打著自己的胸口,“二柱第二天就瘋了,見人就喊'公主饒命',沒過三天就跳進河里淹死了。我們這才知道闖了大禍,可已經晚了......“
沈硯之站起身,走到門口看向外面的雨幕。夜色深沉,雨絲在燭光下泛著詭異的銀光。他知道,事情遠比老者說的要嚴重得多。守陵人擅闖古墓,盜取陪葬品,這是大忌;更不用說他們還驚擾了墓主人的安寧,恐怕早已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孽。
“阿福看到的紅衣女子,是不是梳著雙環髻,眉心有顆朱砂痣?“沈硯之的聲音在雨聲中顯得格外清晰。
老者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道長怎么知道?阿福......阿福就是這么說的!“
沈硯之的心沉了下去。他轉身從樟木箱里取出一本泛黃的古籍,翻到其中一頁,指著上面的畫像說:“這是前朝的安樂公主,蘇明玥。相傳她難產而死,皇帝心疼女兒,以活人殉葬,還在她的棺槨里放了無數珍寶。因為死時帶著怨氣,她的陵墓常年被陰氣籠罩,凡是靠近的人都會遭遇不測。“
古籍上的畫像已經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出女子清麗的容貌,尤其是眉心那顆鮮紅的朱砂痣,在泛黃的紙頁上顯得格外刺眼。畫像旁標注著一行小字:“安樂公主薨,年二十有三,陪葬者百余人,墓設七重機關,擅入者,魂飛魄散。“
老者看著畫像,嚇得面無人色,連連磕頭:“道長救命!求道長救救我們!我們真的知道錯了!“
沈硯之合上古籍,眉頭緊鎖。安樂公主的怨氣極重,加上守陵人破了規矩,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厲鬼作祟,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更麻煩的是,今天是七月半,鬼門關大開,陰氣最盛,正是厲鬼橫行的時候。
“你們在古墓里是不是動了棺槨?“沈硯之問道,語氣凝重。
老者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二柱說......說要看看公主的樣子,就......就打開了棺蓋......“
“糊涂!“沈硯之怒喝一聲,一掌拍在桌上,茶杯里的水都濺了出來,“棺槨是亡魂的居所,豈能隨意打開?你們這是在逼她魂飛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老者嚇得魂不附體,只顧著磕頭求饒。沈硯之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現在發怒解決不了問題,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
他走到竹榻邊,查看阿福的情況。孩子的燒已經退了些,但眉心的青黑卻越來越深,呼吸也變得微弱起來。沈硯之伸手按在孩子的脈搏上,只覺得指尖冰涼,脈搏細若游絲,顯然是陽氣正在快速流失。
“還有多久到子時?“沈硯之問道。
老者連忙抬頭看了看廟外的天色:“應該......應該還有一個時辰。“
沈硯之點點頭,從藥箱里取出一把銀針,快速刺入阿福的百會、膻中、涌泉等穴位。銀白色的針尖沒入皮膚,很快就滲出了黑色的血珠。他又拿出一張符紙,用朱砂在上面畫了道鎮魂符,小心翼翼地貼在孩子的眉心。
“暫時穩住了。“沈硯之擦了擦額頭的汗,“但要想徹底解決,必須去古墓一趟,把你們拿走的東西還回去,再請公主息怒。“
老者臉色大變:“現在?夜里去古墓?“
“只能這樣。“沈硯之的語氣不容置疑,“子時一到,鬼門關閉,陰氣最重,到時候別說是孩子,連你們都性命難保。趁著還有時間,我們必須盡快行動。“
他轉身從樟木箱里取出桃木劍、黃符、羅盤等法器,一一裝進背包里。又從墻角拿起一件蓑衣,遞給老者:“穿上。帶上你們從墓里拿的東西,我們現在就走。“
老者猶豫著不敢接:“道長,那古墓......真的那么邪門嗎?“
沈硯之看了他一眼,眼神凝重:“安樂公主死時怨氣沖天,又有百余人殉葬,那座古墓早已是兇煞之地。你們拿走的玉佩,恐怕是鎮壓她怨氣的法器,現在法器離體,她的怨魂已經徹底失控。若是今夜不能平息她的怒火,不僅你們活不成,方圓百里都會被陰氣籠罩,到時候就是真正的百鬼夜行。“
老者被嚇得渾身發抖,但看著竹榻上昏迷的孩子,還是咬了咬牙,接過了蓑衣:“好!我們去!只要能救阿福,我這條老命豁出去了!“
沈硯之檢查了一遍法器,確認無誤后,推開了城隍廟的大門。雨不知何時停了,夜色卻更加濃重,月亮被厚厚的云層遮住,四周一片漆黑,只有遠處偶爾傳來幾聲貓頭鷹的叫聲,凄厲得讓人頭皮發麻。
“拿著這個。“沈硯之遞給老者一張黃符,“貼身收好,能擋些陰氣。記住,路上無論聽到什么聲音,都不要回頭,更不要說話。“
老者連忙將符紙塞進懷里,緊緊跟在沈硯之身后。兩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青石板路上,積水倒映著他們模糊的身影,像是有無數雙眼睛在暗中窺視。
走到鎮子口時,沈硯之突然停下腳步,從背包里取出羅盤。指針在盤面上瘋狂地轉動著,發出嗡嗡的聲響,最后死死地指向北方,也就是青溪鎮的方向。羅盤上的刻度已經變得漆黑,顯然那里的陰氣已經到了極其恐怖的程度。
“看來我們得加快速度了。“沈硯之收起羅盤,眼神凝重,“她已經等不及了。“
老者的臉色更加蒼白,腳步也有些踉蹌。沈硯之扶了他一把,繼續說道:“記住,到了古墓外,無論看到什么都不要驚慌。跟著我走,不要亂碰東西。“
老者連連點頭,緊緊攥著懷里的包裹,里面裝著他們從古墓里拿出來的幾件玉器。夜色深沉,兩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通往青溪鎮的小路上,只留下一串深淺不一的腳印,在潮濕的泥土里漸漸被露水填滿。
沈硯之不知道的是,在他們離開后,城隍廟的墻角陰影里,緩緩走出一個穿紅衣的女子。她的長發濕漉漉地貼在臉上,眉心的朱砂痣在黑暗中閃著詭異的紅光。她看著兩人離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容,身影漸漸融入夜色之中。
通往青溪鎮的路比想象中難走得多。山路崎嶇,雜草叢生,時不時還有毒蟲毒蛇出沒。沈硯之拿著桃木劍開路,老者則緊緊跟在后面,懷里的包裹被他抱得越來越緊。
快到鎮子口時,空氣中突然彌漫開一股濃郁的香氣,像是某種花朵的芬芳,卻又帶著一絲甜膩的詭異。沈硯之立刻停下腳步,低聲說道:“屏住呼吸!是尸香!“
老者連忙捂住口鼻,臉色蒼白。沈硯之從背包里取出兩顆藥丸,遞給他一顆:“含在嘴里,能避尸氣。“
藥丸帶著淡淡的薄荷味,瞬間驅散了那股甜膩的香氣。沈硯之這才松了口氣,解釋道:“尸香是古墓中亡魂凝聚的怨氣所化,聞之能亂人心智,輕則產生幻覺,重則魂魄被勾,永世沉淪。沈硯之看著前方被濃霧籠罩的青溪鎮輪廓,眉頭擰成了疙瘩。尋常古墓的尸香絕不會如此濃烈,看來安樂公主的怨氣比他預想的還要深重。
“跟著我的腳印走,千萬別偏離方向。”沈硯之從背包里取出一疊黃符,將其中三張遞給老者,“若看到奇怪的景象,就把符紙點燃,記住,無論聽到誰叫你的名字,都不能回頭。”
老者哆哆嗦嗦地接過符紙,緊緊攥在手心。沈硯之深吸一口氣,率先踏入了彌漫著尸香的濃霧中。腳下的路突然變得泥濘起來,原本熟悉的山道不知何時變成了松軟的泥土,每走一步都像要陷進去一般。
濃霧中隱約傳來孩童的嬉笑聲,清脆悅耳,像是有一群孩子在不遠處玩耍。老者腳步一頓,下意識地就要回頭,卻被沈硯之厲聲喝止:“別回頭!是幻聽!”
老者猛地回過神,冷汗瞬間浸濕了后背。他這才發現,那嬉笑聲里夾雜著若有若無的哭泣,仔細聽來,竟與阿福生病前的聲音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