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的話還是給了向昔很大啟發,不管是對于工作的,還是對于感情的。
對于胡昆,不管向昔如何否認,她心里清楚,像他那樣精明的人,若無所圖,是不會盡心幫她的。只是她從來沒考慮過胡昆。
上學的時候,向昔就清楚地知道他們是兩類人,兩個世界的人。胡昆活得精明,用他自己的話說,從小到大,他步步為營、戰戰兢兢,不敢有任何一步邁錯,他要時刻打起十二分精神,謀求個人前途的最優路線。
向昔曾經有些鄙夷這種精致利己主義。她一直相信,所謂人生,你把時間花在哪里,你的人生就由什么構成。花時間在人情世故、處心積慮、步步為營上,人生就變成了宮斗劇。花時間在游山玩水、桃紅柳綠、隨遇而安,人生似乎變得山長水闊。
可現在,向昔開始理解胡昆了。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振聾發聵的兩個詞,向昔一直記得,那天胡昆就是用這兩個詞形容他自己的處境和心態。
確實,他沒有選擇,沒有山長水闊的余地。向昔出生在一個中產家庭,她就算躺下不再努力,也能活得相對自在體面。胡昆呢?他背后是粗糙雙手托舉出的小鎮做題家,是光耀門楣的殷殷期待,他怎么能、怎么敢在這樣的期待中山長水闊。而向昔,又怎么能、怎么敢,去看不起這樣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憑借個人努力嘗試帶領家族實現“階級躍升”的奮斗者。
這會兒,“奮斗者”居然真的給向昔發了條短信,“睡了不?最近有個好電影,明天有空的話一起去看唄~”
向昔看著手機睜大眼睛——白宇是不是能掐會算!
雖然她確實對胡昆沒有男女之間的好感,但這一次,她沒有忙著拒絕。
“成啊,明天我大概7點能走,在哪兒見?”這樣回復的時候,向昔心里對胡昆是理解,甚至敬意。那是對一個不甘于落后和貧窮、勇敢同命運抗爭、努力向更高處攀登的勤勉靈魂的理解和敬意。
“OK,我去你們支行等你!”
向昔回完信息便疲憊地躺在床上,昏昏睡去
睡夢里,她不禁想起一個人——王倬。
王倬是英語系大她一屆的師兄。他們的相識完全得益于京華大學的通選課是全校打亂的。那門課應該是西方藝術史,因為太火爆了所以座位不好占,向昔卻好幾次恰巧坐在王倬旁邊。
王倬其貌不揚、赤口毒舌,卻狡黠睿智、詼諧幽默。常人看來,他確實不好看,個子矮小、含胸駝背,右手手臂上因為幼年不甚留下了一大串傷疤,一雙小眼睛藏在厚厚的眼鏡片后面,不懷好意地笑,時刻透出一股“猥瑣”感。
但向昔深深陶醉于他身上的所謂“人格魅力”,她不覺得他“猥瑣”,她覺得他博學多才、滿腹詩書、針砭時弊……她陶醉于聽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聽他天南海北講故事。
就這樣,大三的向昔第一次這樣喜歡一個人,她相信王倬也喜歡自己。他們嬉笑怒罵,甚至一起逛街、看電影、打牌、吃飯,只是一直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很快,王倬畢業,去美國留學了,那僅僅是一段愉快又惆悵的曖昧時光而已。向昔跟其他同學一起給他開了歡送會,他說一定不會忘了大家,他說師夷長技以制夷,等他殺回來再跟大家指點江山,他又說如果他在美國混不下去了,舉著“homeless”的牌子沿街乞討,希望昔日同窗能拉扯他一把……那場子里,沒有一句正經話。大家又笑又鬧,在無比歡樂的氣氛里送走了王倬。
雖然在那場聚會里,向昔依然能感受到王倬看向自己的目光是熾熱的,但他依舊什么都沒說。向昔也什么都沒說。那也許是向昔二十多年生命里最接近愛情的一次,卻,沒有結果。
第二天傍晚,胡昆等在支行門口的時候,不止一個人以為是向昔的男朋友,“大學同學”這個解釋,只讓人更加遐想連篇。
的確,胡昆和向昔站在一起,似乎男女朋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胡昆長得干干凈凈,有著東北男孩子令人羨慕的身高和陽光氣息。超過1米9的身高,讓胡昆略微駝背,簡單的寸頭、T恤,一看就還沒走出校園。兩人并肩走著離開支行,那背影,映在夏天的夕陽里,著實美好。
看完電影,兩人去吃冰淇淋,胡昆不經意地問了句,“向昔你還沒男朋友嗎?不會還因為王倬吧?”
“啊?怎么突然提他啊~”
“嗨,純屬好奇嘛~咱們系都知道那小子追過你,后來也沒得手就溜出國了。你這算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嗎?”
“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那廝嗎?沒有的事,我們就是好朋友,走的近一些。”
“成成,好朋友好麗友都你說了算~”
向昔撇撇嘴,瞪他一眼。
“那我可以……經常拉你出來看電影嗎?”胡昆試探著問。
向昔抬頭看著他。胡昆比她高了整整一頭。她沒說話,她知道他想問什么,她不知道怎么回答,也確實沒想好答案。
“就,同學嘛,一起出來轉轉坐坐聊聊,咱們班沒幾個留校讀博的,跟他們我也說不到一塊兒去。”胡昆像知道向昔怎么想的一樣,連忙把臺階遞上去。
“昆哥你跟誰能聊不到一塊兒啊,你跟誰都挺能聊的!反倒之前沒見你怎么跟我聊啊。。。”
“嘿,看你說的,那都裝的~妹子,場面兒上的而已。上學那會兒,我哪兒敢約你啊~”
“為啥不敢,我是老虎吃人啊?”
“哈哈哈,有自知之明啊你,母老虎,哈哈哈”胡昆笑的肩膀猛顫,“我也是因為有自知之明!那會兒,我前途未卜的,自知不配與你并肩。”
見向昔不屑地撇他一眼,胡昆接著說,“真的真的,你一北京大妞兒,家境優渥,哪兒能跟我這土包子為伍啊!讀博以后我才算有點兒信心,最近選調的事兒也基本算是搞定了,我這不才斗膽約你嘛~”
“搞定了?”
“嗯,搞定了。畢業就去村里當第一書記。從村里來,回村里去,哈哈哈”
“真的假的,去哪兒啊到底?以后都在村里嗎?”
“去哪兒現在還定不了,但肯定是貧困村。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得以后再論。我估計不會一直在村里的,但會被分去哪里就不一定了。”胡昆看了看向昔,“以后你想見還不一定能見著我呢,也就剩不到一年的時間,我還能在BJ呆著,所以我約你你得珍惜,知道不?”
“昆哥,我要不是認識你六年了我都要信了……”向昔白了胡昆一眼,“還珍惜……”
兩人都笑了。胡昆很高興,因為向昔沒拒絕,沒拒絕就是默許,他實在前進了一大步。
向昔也很高興,她挺久沒有跟朋友或者同學出來放松一下,胡昆說話有種說單口相聲的喜感,總能逗得她前仰后合。
這天晚上他們回憶著大學時候的糗事,八卦著同學們的新情況。送向昔回家之后,胡昆慢慢走回學校宿舍。他沒有著急上樓,而是坐在宿舍樓下的高臺階上,仰望滿天星斗。他很久沒這樣看過星星了。此刻,他感到久違的輕松,一切都在按他期望的方向發展。誰不喜歡望天發呆呢?那是奢侈品。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對著廣闊宇宙慨嘆生命之浩渺,曾有過太多對人生的遐想和憧憬;他那么高的個子,也曾深愛籃球,但那些在球場揮汗如雨的時間他都要用來做題,況且他舍不得把那雙很新的球鞋弄臟穿壞。他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回憶著為了走到今天他所付出的一切,一個年輕男孩肩上承擔的重量真叫人心酸……
好在,都會好的。他發狠地立誓,他要走的更穩更好,他要笑著過他的后半生,要讓他的下一代再不用承受他所承受的,要讓此前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選調生是一條不太一樣的路,也是高材生從政的一個不錯的選擇。跟考公上岸一頭扎進部委不同,選調生要從最基層干起,從鄉鎮等我們國家的最小行政單位干起。
胡昆來自鄉村。東北肥沃的黑土地養育了他和他的家族。他的父輩在林場工作,他們整個鎮子都沒有像樣的中學。他是他們村、他們鄉、他們縣第一個考上京華大學的學生,鄉里鄉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以他為榮。
現在,胡昆又要回到鄉村去工作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從村里來,到村里去。但胡昆的野心絕不僅于此。他要當“官”。在他眼里,萬般皆下品,唯有仕途、唯有官場是他的追求。不光他這么想,華北中原大地上,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這樣想,自戰國起,那“貴貴而尊官”的“官本位”思想就已經根深蒂固。
而對胡昆來說,他既沒有顯赫家世,能支撐他在官場順風順水,也沒有萬貫家財,能供他打點上下披荊斬棘,他固然勤勉聰穎,但在一群尖子中很難以能力勝出……他只能靠實干、靠吃苦,靠在基層摸爬滾打積累下赫赫戰功,那才是他攀援而上的藤蔓,是他將來叱咤官場的憑仗。
現在,他抓到這根藤蔓了,他覺得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只要順利畢業,他即將開啟他的仕途,帶著京華大學博士的光環,他會是多么耀眼的第一書記,他甚至想得到他未來明媚的仕途。
現在,他該考慮擇一良配了。
到了地方,不知道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能認識很多未婚的“好”姑娘。不一定多漂亮、多優秀,但有優渥的家庭,最好還有可依附的岳丈。她們受過良好教育,開明而知性,斷不會像鄉鎮那些小女子死活糾纏彩禮的數額。
胡昆精確計算著自己的人生。向昔勉強算得上他眼中的“好姑娘”。作為班干部收集同學資料的時候,他記得向昔的父親是企業高管,母親也是高知。向昔雖然有點兒不懂事兒,也不溫婉賢良,還過于理想化,但她聰明要強,好好引導,是能夠與自己并肩之人。也許向昔瞧不起他,但他要的并不是向昔瞧得起,他要的是良配,以及良配能夠給予他的,在事業、家庭上的幫助和扶持。
況且,退一萬步說,他自信以他的圓滑,一定能夠贏得向昔的芳心,他們會是很好的伉儷,共同為他們的將來奮斗打拼,這是多么讓人神往的理想的家庭生活。
上天真是眷顧他,給了他這么好的機會,跟向昔接近,給向昔支持和幫助,做向昔的向導和知己。他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不疾不徐,在他離開BJ之前,把他們的關系確定和穩固下來就好。
至于愛情。胡昆的字典里,早已沒有這兩個字。并不是他不解風情、不懂浪漫,年少時小說里的橋段都能把他讀的面紅耳赤、浮想聯翩,懵懵懂懂的他也曾經幻想雨中執傘與愛人相擁,幻想為了一個姑娘放棄一切世間榮華富貴的荒唐劇情。但他沒有、也不配有,那樣自由不羈的愛。他要用他最好的年華、把握最恰當的機會,找到他人生的合伙人,能幫他的人。
功利之心,或許人皆有之,無可指摘。胡昆的人生觀在他漫長童年時代在邊境林場的奔跑中,在坐3個小時的車才能到學校讀書的顛簸中,在挑燈夜戰奮筆疾書立誓考到BJ的咬牙切齒中,在沒有錢跟大學同學一起買票去看芭蕾舞的窘迫中,在用上吃奶的力氣還是考不進班級前十的無奈中,慢慢地,慢慢地,磨煉成、塑造成現在的他。就是因為經歷了這些,胡昆自知功利,卻從不以此為恥。為什么要羞恥呢?是社會、是環境教育他要這樣做的呀,他不過是為了生存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環境而已。
至于向昔。胡昆想過,如果這姑娘識趣,他會好好待她的,他會給予她幫助和關懷,他們的友誼會使他們將來的婚姻更加穩固。就像今天,他知道向昔也在久違的開懷中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他希望,以后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夜晚。他甚至感到幸福,在奔赴前程的路上,他也感受到了柔情蜜意,也可以有愛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