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奇葩家屬群

第九章:舊物堆里的光陰秤

奇葩家屬群第九章:舊物堆里的光陰秤

一、樟木箱里的“傳家寶”

冬日的暖陽,輕柔地灑在老舊的閣樓上,給這個滿是塵埃的空間,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李娟陪著三姨,在這堆積如山的舊物中翻找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樟木清香,那是歲月沉淀下來的味道。

目光落在一個半人高的樟木箱上,箱身上的銅扣鎖,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古樸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鑰匙孔里,一片干枯的茉莉花瓣,靜靜地躺在那里,像是時光特意留下的小封印,鎖住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回憶。

“這是1988年搬家的時候,從老房子的窗臺撿的。”三姨的聲音,帶著一絲溫柔的回憶,“這么多年了,一直沒舍得扔。”

“輕點抬。”三姨扶著箱底,眼神里滿是珍視,“這里面有你表哥的胎毛,還有我結婚時穿的紅棉襖。”

箱蓋緩緩打開,一股濃郁的樟腦味,裹挾著滿滿的回憶,洶涌襲來。那件紅棉襖,靜靜地躺在箱子里,盤扣掉了兩顆,袖口也磨損得毛邊盡顯,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熱鬧與繁華。襯里貼著一張泛黃的布票,上面寫著“三尺七寸,1985年”,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但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卻依然清晰可見。

“當年扯這塊紅綢子,和你三姨父吵了半宿。”三姨的目光變得悠遠,“他說做件的確良襯衫多體面,可我就想要這件紅棉襖,那是我對婚禮最美的想象。”

與此同時,家屬群里熱鬧非凡。二姑曬出了她的嫁妝,視頻里的木箱更大些,墊著藍印花布的底層,半截銀鐲子若隱若現。

“這對鐲子是我媽傳下來的。”二姑的聲音里,帶著一絲自豪,“當年你姑父家窮,就靠這對鐲子撐場面。現在小宇總說太土氣,可我覺得,它比金鐲子更有分量,這里面藏著上一輩人的祝福。”

張老頭也發了張黑白照片,是他母親的陪嫁木箱,歲月的痕跡在上面清晰可見。“這是1953年的,上面原本畫著牡丹,可‘文革’時被紅衛兵劃了道口子,現在看著倒像是一道歷史的傷疤。”

照片里的木箱,擺在灶臺邊,邊角磕得掉了漆,卻承載著無數溫暖的日常。“當年我媽總說箱子越舊越能裝,現在我才明白,它裝的哪里是衣裳,分明是我們家一路走來的日子,滿滿當當全是回憶。”

李娟輕撫著樟木箱里的毛線衣,領口繡著歪歪扭扭的“磊”字,那是三姨為表哥織的,可惜沒等表哥穿上,就已經小了。她發現箱底藏著個鐵皮盒,打開一看,全是票據:1992年的糧本,記錄著一家人的溫飽;2001年的有線電視繳費單,開啟了家庭娛樂的新窗口;2010年的超市會員卡,見證了生活消費的變遷。

最底下壓著張紙條,是三姨父的字跡:“今天修木箱花了五塊,比買新的值。”寥寥數語,滿是對舊物的不舍與珍惜。

二、舊貨攤前的新舊賬

周末的舊貨市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三叔公蹲在一個攤位前,仔細地翻找著零件,他那臺舊收音機,最近總是缺個旋鈕,聲音時有時無,讓他很是煩惱。

攤主熱情地從一個鐵盒里,倒出一堆銅疙瘩,笑著說道:“這是1970年代的,從老座鐘上拆下來的,五塊錢拿走,包您合用!”

“貴了貴了。”三叔公捏著銅旋鈕,放在手里掂量著,回憶起往昔,“當年我在鐘表廠,這種零件都是論斤稱的,哪能賣這么貴。”

他的目光,被攤位角落的一個搪瓷缸吸引住了:“這個多少錢?”

缸子上印著“勞動模范”四個大字,邊緣磕出了一個豁口,像是一張滄桑的笑臉,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這時,家屬群里照片瘋狂刷屏。二姑拍了組老物件,鋁制飯盒上刻著“軍工廠1983”,字跡因歲月的磨礪,有些模糊;保溫壺的提手纏著布條,那是無數次修補的痕跡。

“這些扔在儲藏室好久了。”二姑的聲音里,帶著一絲感慨,“今天翻出來擦了擦,保溫效果比現在的不銹鋼飯盒還好呢,老物件就是耐用。”

王磊發了張比價圖,分析道:“1985年的搪瓷缸3.5元,相當于當時三天的伙食費;現在的不銹鋼保溫杯199元,只夠買兩天的奶茶。”還跟著個捂臉的表情,“我媽非說舊物件保值,可這有豁口的缸子拿去賣廢品,也就值兩毛錢,真搞不懂她。”

“你懂啥!”三姨的語音立刻回了過來,帶著回音和嗔怪,“你表哥小時候摔斷腿,就是用這個鋁飯盒蒸雞蛋羹,一口一口喂大的。現在看到飯盒上的磕碰,就想起他當時舉著勺子笑的模樣,那都是用錢買不來的回憶。”

她還發了段換墊圈的視頻,動作嫻熟認真,“這壺陪我去了三趟BJ,帶過咸菜,裝過湯藥,現在照樣好用,它就像我的老伙計。”

李娟看著三叔公把搪瓷缸,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如獲至寶。攤主打趣道:“您這老爺子,昨天買走個舊座鐘,今天又要這缸子,敢情是要開博物館啊?”

三叔公沒理會,掏出手機拍照,“給群里看看,這可是‘勞動人民的勛章’,是歲月的見證。”

這張照片一進群,瞬間炸開了鍋。二姑曬出父親的舊算盤,珠子缺了兩顆,可在她心里,算盤珠子每一次的撥動,都仿佛能聽見過去精打細算過日子的聲音;張老頭翻出兒子的第一雙小皮鞋,鞋底都磨穿了,他還是舍不得扔,那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連賣醬菜的老李,也發了張醬菜壇的照片,“1998年的,用它腌的醬菜,比現在的玻璃罐香多了,老味道忘不了。”

三、儲藏室里的時光秤

二姑家的儲藏室,宛如一座被遺忘的時光博物館。門后掛著1990年代的掛歷,曾經光彩照人的明星照片,如今已泛黃斑駁,仿佛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風華;貨架頂層擺著一摞空罐頭瓶,標簽上“水果罐頭”四個字,被水泡得發脹,卻勾起了無數童年的甜蜜回憶;墻角的紙箱里,舊玩具車的輪子還能轉動,發出“吱呀”的聲響,布娃娃的辮子掉了半截,模樣有些狼狽,卻承載著兒時的陪伴。

“這些我都舍不得扔。”二姑拿起一個鐵皮青蛙,輕輕上弦,青蛙依舊能歡快地蹦跳,“當年為了給娟兒買這個,我攢了三天的菜錢。現在超市里的電動玩具幾十塊錢一個,可哪有這個經得起玩,還充滿了人情味。”

李娟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一個舊秤吸引。木頭秤桿纏著銅絲,歲月讓它變得光滑溫潤,秤砣磨得發亮,秤盤底部刻著“1987”。“這秤還能用嗎?”她好奇地問道。

“咋不能用?”二姑把秤拎起來,掛上一袋蘋果,昏暗的光線里,秤星有些模糊,卻穩穩地指向刻度,“你姑父當年賣廢品,就靠這秤算賬,一分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現在電子秤精確到克,可他總說不如老秤稱得準,老秤稱的是實實在在的重量,也是做人的良心。”

家屬群里,王磊又開始科普:“老秤十六兩為一斤,叫‘十六金星秤’,象征著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意思是缺一兩損福,少二兩傷祿。”還配上了一張老秤的結構圖,詳細標注著“秤桿=良心,秤砣=規矩”,看似簡單的工具,卻蘊含著深厚的處世哲學。

“你表哥就缺這桿秤。”三姨的語音里,帶著些生氣,“上次賣舊手機,人家說值五百,他三百就賣了。我說你咋不稱稱良心,他還說我這是老思想,現在的年輕人啊,太不懂得珍惜。”

三叔公突然發了一段視頻,是他在修舊秤。鏡頭里,秤桿裂了一道縫,他正用竹篾仔細地捆扎,神情專注又虔誠,“這秤是我師父傳下來的,1973年的,比你表哥歲數都大。當年收糧的時候,差一錢都要重新稱,可現在的年輕人,連秤星都認不全,真怕這老手藝和老規矩都丟了。”

李娟想起昨天收拾儲藏室時,表哥隨手把舊秤扔在廢品堆里,還嘟囔著“這破玩意兒占地方”。她悄悄把秤撿了回來,此刻看著三叔公的視頻,忽然明白了二姑說的“沉”是什么意思。那些舊物件的重量里,藏著的是一代又一代人“舍不得”的深情與眷戀,是歲月沉淀下來的厚重。

四、舊物交換會與新念想

社區的舊物交換會,在小廣場熱鬧開場。三叔公的舊秤,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旁邊掛著一塊紙板,上面寫著:“換個能用的收音機旋鈕”,簡單直白,卻滿是期待;二姑的紅棉襖,搭在椅背上,標簽寫著“想換本老相冊”,那是對往昔歲月的深深追尋;張老頭的搪瓷缸里,插著幾束野花,生機勃勃,“換兩瓣蒜,種花盆里”,質樸的愿望里,藏著生活的情趣。

“這秤真能稱嗎?”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拿起秤砣,半信半疑地問道,“我這串舊佛珠,您給稱稱?”

三叔公熟練地掛上佛珠,秤桿輕輕一挑,穩穩停住,“一兩二,不多不少。”

年輕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我奶奶留下的,她說就是這個數!”他連忙從包里掏出一個收音機旋鈕,“這個給您,我爸那臺老收音機早扔了,留著也沒用,能換到有用的東西,真好。”

家屬群里,也在實時直播交換會的熱鬧場景。三姨用表哥的舊玩具車,換了個搪瓷杯,滿心歡喜,“給你三姨父刷牙用,比塑料杯結實多了,還帶著回憶的溫度。”

王磊把淘汰的筆記本電腦,換了一套舊郵票,興奮不已,“同事說這套1980年的生肖票值點錢,沒想到舊物還能有新價值。”

最絕的是賣醬菜的老李,用兩罐新腌的蘿卜干,換了個1970年代的軍用水壺,“掛在墻上當裝飾,比買的畫有意義多了,看著它就想起過去的好時光。”

李娟幫二姑把紅棉襖,遞給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輕輕撫摸著盤扣,眼眶瞬間紅了,聲音微微顫抖:“我結婚時也有一件這樣的,1966年被燒了……”她緩緩從布袋里掏出一本相冊,雙手遞上,“這是我老伴的,他走了,留著也是念想,現在給您,希望它能找到新的故事。”

相冊里夾著一張黑白照片,一位穿軍裝的年輕人,站在老槐樹下,身姿挺拔,胸前的鋼筆锃亮反光,眼神里滿是朝氣。二姑翻到最后一頁,突然指著角落的小字笑了起來:“這是你姑父他們連的!當年他總說有個戰友照相愛揣鋼筆,敢情就是你老伴!世界可真小啊。”

兩個老太太的笑聲,清脆爽朗,驚飛了樹上的麻雀。李娟看著陽光下熙熙攘攘的舊物攤,忽然覺得這些被時光磨舊的物件,就像一群飽經滄桑卻又智慧滿滿的老人。紅棉襖記得當年的一針一線,那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舊秤認得人心的輕重,承載著公平與誠信;搪瓷缸裝著沒說出口的牽掛,是平淡日子里的溫暖慰藉;而那本相冊,更是神奇地把兩段失散的記憶,重新縫合在一起,續寫著歲月的溫情。

五、樟木箱的新刻度

李娟把換回來的老相冊,小心翼翼地放進樟木箱時,三姨正坐在一旁,用舊搪瓷缸泡著枸杞,熱氣騰騰,滿是生活的煙火氣。夕陽透過閣樓的窗戶,灑下柔和的光線,給紅棉襖鍍上一層金邊,舊秤的影子投在墻上,歪歪扭扭,卻像一個溫暖的“心”字。

“你看這相冊。”三姨指著一張集體照,眼中滿是回憶,“后排左數第三個,是你三姨父年輕時,穿的還是你爺爺送的舊軍裝,那時候可精神了。”她又突然從箱底翻出一件小毛衣,款式有些老舊,卻干凈整潔,“這是你剛出生時我織的,沒來得及給你穿就小了,現在給你女兒穿正好。小孩穿舊衣,好養活,這里面可都是長輩的祝福。”

家屬群里,王磊發了一張照片,他把換來的舊郵票,插進相框,擺在書桌最顯眼的地方,還配文:“同事說這郵票值八百,但我覺得,它比八百塊更有分量,這是歷史的印記。”

下面是三叔公的回復,也配了一張照片,是他修好的收音機,正播放著評書,聲音清晰,“換的旋鈕正好用上,現在能聽評書了,比新收音機得勁多了,還是老物件有味道。”

二姑的視頻電話打進來時,李娟正給樟木箱換樟腦丸。屏幕里,二姑舉著一本新相冊,笑得合不攏嘴,“我把紅棉襖換的照片都貼進去了,你姑父說要寫上日期,就像給日子蓋個戳,以后翻看就知道每一段回憶的時間。”

鏡頭一轉,姑父正用舊秤稱蘋果,神情專注,“稱稱給小宇寄多少,多一兩都怕壓壞了,這秤稱的是蘋果,也是對孩子的牽掛。”

掛了電話,李娟輕輕撫摸著樟木箱的銅扣。那片茉莉花瓣還卡在鑰匙孔里,只是邊角更加脆弱,仿佛輕輕一碰就會碎成粉末。她忽然明白,這些舊物件從來不是“沒用的東西”。紅棉襖的盤扣記錄著當年的細密針腳,那是對生活的熱愛;舊秤的銅絲纏繞著做人的規矩,教會人們誠信與公正;搪瓷缸的豁口盛著沒說夠的家長里短,是親情的瑣碎日常;而這口樟木箱,更是把歲月的重量,一絲一毫地稱得明明白白,它是家庭記憶的守護者。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進閣樓,溫柔地灑落在箱蓋上。李娟輕輕扣上箱子,聽見樟腦丸在里面發出細碎的聲響,那聲音仿佛是時光在輕聲數著:一兩牽掛,二兩念想,三兩沒說完的話,剩下的,全是日子沉甸甸的分量,裝滿了愛與回憶,在歲月里靜靜沉淀,歷久彌香。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石狮市| 邯郸县| 平舆县| 屏南县| 托克托县| 保山市| 扎赉特旗| 丰顺县| 扶风县| 望都县| 安达市| 安乡县| 桃江县| 浦城县| 安溪县| 沽源县| 应用必备| 巩义市| 伊春市| 梧州市| 青川县| 祁门县| 柏乡县| 和静县| 龙口市| 五台县| 英吉沙县| 营山县| 望奎县| 自治县| 红安县| 桦南县| 八宿县| 托里县| 大宁县| 韶关市| 科尔| 石首市| 明星|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