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在黃銅燈盞里輕輕搖曳,將裁房的影子拉得忽長忽短。簡安捏著金剪的手停在半空,指尖離錦緞不過半寸,卻能清晰感受到布料下暗藏的張力——那是蘇州織造耗盡三年心力織就的“軟金羅”,每一寸都織著纏枝蓮紋,金線在燭光下流轉,像藏了一整個星河。
“手別抖?!睆垕邒叩穆曇魪纳砗髠鱽?,她正用銀尺丈量裙門的寬度,尺端壓著的金線蝴蝶繡片,翅尾的銀線細得幾乎看不見,“皇后的脖頸比常人略長半寸,領口弧線要比紙樣再放三分,不然會勒得慌?!?/p>
簡安深吸一口氣,將現代立體剪裁的“人體數據庫”在腦海里過了一遍。皇后上次穿的石青常服,她特意記了肩寬一尺三,背厚四寸,連肩胛骨的凸起角度都畫在了藍布冊子的夾層里。此刻金剪落下,刃口順著她新修正的弧線游走,遇到繡片邊緣時,手腕極輕地一轉,讓剪刀與布料呈三十度角斜切——這是她在現代學的“防脫絲技法”,對付這種高密度的提花錦緞最管用。
“咔嚓”聲里,第一片領口裁了下來。斷口處的金線沒有一根散亂,銀線繡的蝶須依舊挺括,靈兒湊過來看,忽然“呀”了一聲:“這弧線……像照著月亮剪的!”
張嬤嬤放下銀尺,拿起領口往木雕人臺上比。那是個按皇后身形定制的木臺,肩膀處特意做了微妙的傾斜。領口貼上時,恰好卡在鎖骨下方一寸的位置,既不壓著氣管,又能襯得脖頸像白玉雕琢的一般。她沒說話,卻從樟木箱里取出個錦盒,打開時里面是排銀針,針尾嵌著米粒大的珍珠。
“用這個固定暗褶?!彼槠鹨桓f給簡安,“金線脆,普通鋼針會刮出毛邊,珍珠針的針尾圓,拆的時候不容易勾絲?!?/p>
簡安接過銀針,忽然想起自己工作室里的硅膠頭珠針,也是這個道理。她蹲下身整理裙裾的裁片,發現裙擺兩側要各收六道活褶,才能讓皇后走路時裙擺呈自然的A字展開。每道褶的寬度必須精確到二分,多一分則臃腫,少一分則死板。她用粉餅在布料上做標記,指尖劃過的地方,立刻顯出淡淡的白痕——這是她用糯米粉調的“可洗劃粉”,比傳統的滑石粉更服帖,還不會污染料子。
“倒是會琢磨?!睆垕邒呖粗{的粉餅,語氣緩和了些,“我剛進宮時,為了練這手活褶,裁壞了整整一匹杭綢,被當時的掌事嬤嬤罰抄《女誡》三個月?!?/p>
月光從窗欞漏進來,在地上拼出方格圖案。簡安把裁好的十二片裙片按順序排開,用紅絲線在接縫處做對位標記,線頭打了個極小的蝴蝶結——這是她的習慣,方便縫合時辨認正反。張嬤嬤翻著那本藍布冊子,忽然指著其中一頁:“淑妃的石青褂子,你記得嗎?她總說抬胳膊時腋下磨得慌。”
冊子上畫著淑妃的側影,簡安當時特意標了“腋下余量過多,活動時布料堆疊”。她取過紙筆,在紙上畫了個剖面圖:“在這里收一道斜省,從腋下三寸處開始,向腰側收進一寸,把多余的布料藏進袖籠縫里。就像給衣裳安了個‘活動關節’,抬手時料子會跟著皮膚走,就不磨了。”
張嬤嬤盯著那道斜線看了半晌,忽然用銀尺比著量了量:“角度是四十五度?”
“是,”簡安點頭,“這個角度最符合手臂抬起的弧度,試過三十度和六十度,都會影響活動。”她想起上周給浣衣局的小太監改粗布褂子,就是用的這個法子,對方說抬胳膊時利索多了。
子時的梆子敲了兩下,靈兒趴在案邊睡著了,嘴角還沾著桂花糕的碎屑。簡安把最后一片袖片壓在鎮紙下,忽然發現袖口的蝴蝶繡片,每只的翅膀角度都不同——繡房的李嬤嬤說,這叫“百蝶朝鳳”,一百只蝴蝶要繡出一百種姿態,才顯得靈動。
“這軟金羅是前年南巡時,蘇州織造特意進的。”張嬤嬤端來兩碗蓮子羹,瓷碗碰在案上發出輕響,“光是繡這些蝴蝶,六個繡娘就耗了整整半年,眼睛都熬紅了?!彼艘簧赘f給簡安,“皇后明日要試穿裙樣,若是不合身,咱們倆都得去給浣衣局幫忙?!?/p>
簡安接過碗,蓮子的清甜混著桂花的香漫開來。她看著張嬤嬤鬢角的白發,忽然發現這位總是板著臉的嬤嬤,袖口磨出了毛邊,指腹上全是厚繭——那是幾十年拿針剪留下的印記?!皨邒叻判?,”她輕聲說,“我在紙樣上留了三分余量,若是不合身,連夜改也來得及?!?/p>
張嬤嬤沒說話,只是把自己碗里的蓮子都撥給了她。窗外的梧桐葉被風掀起,露出藏在葉底的月牙,月光灑在案上的紙樣上,那些用不同顏色標注的線條,忽然像活了過來。紅色是省道,藍色是活褶,黃色是對位記號,共同構成了一幅隱秘的人體地圖。
簡安忽然想起現代時裝周的后臺,設計師們圍著模特改衣服的場景。那時用的是電動縫紉機和激光剪裁,現在靠的是金剪和銀針,但那份對“貼合”的追求,卻是一樣的。衣裳從來不是冰冷的布料,而是會呼吸的第二層皮膚,要懂人的骨骼,懂人的動作,甚至懂人的心情。
她低頭看著紙樣上的領口弧線,忽然明白——所謂設計,不過是把那些看不見的需求,變成看得見的線條。就像此刻,她要讓皇后穿上這條裙子時,既能感受到皇家規制的莊重,又能體會到布料貼著皮膚的溫柔。
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三下,已是三更。簡安把裁好的料子用棉紙包好,動作輕得像怕驚擾了什么。案上的燭光跳動著,將她和張嬤嬤的影子投在墻上,像幅安靜的畫。
或許,這就是她穿越的意義。不是改變歷史,也不是顛覆規矩,而是用那些被時光掩埋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