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和幽州兩邊在太陽方才升起的時候,便不約而同地同時選擇了進攻。
接下來便是如昨日一般的慘烈的拉鋸戰。
突然。
幽州城門轟然洞開,李穆一馬當先,身后三千精銳騎兵如洪流般沖出。老將銀甲染霜,長刀寒光凜冽,白須在風中飛揚,眼神卻銳利如鷹。
幽州選擇嘗試以騎兵破局!
“殺——!”
兩股鐵流轟然相撞,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李穆長刀橫掃,一名突厥百夫長還未及舉刀,頭顱便已飛起,鮮血潑灑雪地。戰馬嘶鳴,鐵蹄踐踏,周軍騎兵緊隨李穆,如尖刀般刺入突厥軍陣。
——技能:隴右突騎
技能效果:騎兵沖鋒距離每增加100米,沖擊力提升15%(上限45%),沖鋒后十分鐘內防御不減。
這是在北周尚未建國之前,他長期鎮守隴右,統御著西魏精銳騎兵的時候,領悟的沖鋒技能。
突厥陣中,一名身披鐵甲的猛將策馬沖出,手中長矛直取李穆咽喉。
“老匹夫,受死!”
李穆冷笑,側身避過矛鋒,反手一刀劈下,刀鋒破甲入骨,那突厥大將慘叫一聲,墜馬而亡。
又一名突厥貴族揮舞彎刀殺來,李穆不避不讓,刀鋒相撞,火星迸濺。他猛然發力,震開敵刃,隨即一刀斜斬,將那貴族連人帶馬劈成兩半!
“還有誰?!”
李穆怒吼,聲震戰場。
然而,突厥騎兵實在太多。周軍雖勇,卻終究寡不敵眾。突厥人如潮水般涌來,箭矢如雨,周軍騎兵接連倒下。
副將渾身浴血,沖到李穆身旁:“將軍!再戰下去,我們全得死在這兒!”
李穆環顧四周,只見突厥騎兵已從兩翼包抄,周軍陣型被沖得七零八落。他咬牙怒喝:“撤!全軍撤回幽州!”
……
李穆率殘部拼死突圍,長刀揮舞,殺出一條血路。突厥騎兵緊追不舍,箭矢破空而來,身旁親衛接連中箭落馬。
“放箭!別讓他們跑了!”
阿史那庫頭厲聲喝道。
李穆伏低身形,戰馬疾馳如電,終于沖回城門之下。吊橋轟然落下,殘存的周軍騎兵狼狽涌入,城門隨即緊閉。
李穆登上城墻,望著城外尸橫遍野的戰場,拳頭攥得咯咯作響。
“將軍,我們折了近兩千人……”副將低聲道。
李穆沉默良久,最終冷冷道:“傳令,全城戒嚴,死守待援。”
他轉身走下城墻,背影顯得格外孤寂。
……
深夜。
三百精銳身披白布,悄然潛出城門,借著夜色逼近突厥大營。
突厥人毫無防備——他們根本沒想到,缺糧少箭的周軍竟敢主動出擊!
“殺——!”
李穆一聲暴喝,長刀出鞘,寒光乍現!
三百死士如猛虎下山,直撲突厥中軍大帳。火光炸裂,喊殺震天。突厥人慌亂中甚至自相踐踏。阿史那庫頭從睡夢中驚醒,倉促迎戰,卻被李穆一刀劈斷帥旗!
“可汗有令,先行撤退!”
突厥將領大喊。
黎明時分,突厥人丟下千余具尸體,狼狽后撤三十里。而李穆率軍安然退回幽州。
副將激動道:“將軍神勇!”
李穆擺了擺手,無奈笑道:“堅持不了太久的。”
副將也斂起笑容。
二人都心知肚明,雖然從數量上來看,位于守城一方的幽州軍相較于攻城一方的突厥騎兵來說,死傷的人數要少得多。
但是,就相對數量來看,幽州軍已經沒有了戰事以前的相對于突厥方面的守城優勢。
多番攻守之下,原本城中充足的火油、木樁、箭矢、士兵、士氣等等一切,都消失殆盡。
就連原本光滑堅固的城墻,也已經有多個地方出現了龜裂、坍塌。
“這個城,守不了太久了。”
幽州府軍中有相當比例的老兵。
大家都看得出來這一點。
因此,即使今晚的突襲產生了相對可觀的戰果。
但是,放在整個東路戰場上,依舊無法改變幽州的相對戰略劣勢。
……
-----------------
“最后還是沒守住么?不過萬幸,李將軍成功逃走了,就在薊城收攏殘兵么?”
宇文神舉最終總結道。
“是。”
負責匯報東線情報的親兵應道,隨后退下。
“現在東線失守,李將軍勉力支撐著東路戰事不垮臺。而于翼將軍那邊則是和原先一樣,依舊在原州守著。并州這邊一直很重要,但是現在更重要了……”
經過一番決議,宇文神舉還是下定決心,派遣了一支部隊,前往幽州支援李穆
“幽州……必須奪回來!”
宇文神舉心中暗暗念道。
……
十五年前,北周伐齊之戰中。
當年,最終宇文護并沒有如他所愿,教他指揮軍隊作戰。
因此,他只是像大多數人一樣,呆在后方,等待著前線傳回的信報,借以了解戰事。
那一次,由宇文護作為主帥,統領中路軍指揮作戰。
楊堅之父楊忠作為西路軍主帥,率一萬步騎出沃野鎮,聯合突厥進攻晉陽。
而東路軍主帥達奚武率三萬兵攻洛陽,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這是一次異想天開地試圖一擊擊垮北齊的戰略行動,但最終因外交失信、戰術失誤和內部矛盾演變為一場代價高昂的失敗。
起初,楊忠西路進展順利,一度攻至晉陽城下,但因突厥可汗佗缽收受北齊賄賂、臨陣撤兵,因而反被斛律光反擊潰敗。
達奚武東路軍圍攻洛陽,誤判城內糧盡,未強攻而錯失戰機。
隨后,斛律光采取“堅壁清野+騎兵游擊”戰術,切斷周軍補給線。并且北齊后主高緯緊急調遣段韶增援洛陽,周軍腹背受敵。
最終,楊忠西路全軍覆沒,僅率數十騎逃回。達奚武東路倉皇撤退,沿途遭追擊,損失過半。
十五年前,他是lv20、渴求晉升半神的中流超凡者;
十五年后,他是lv30、渴求晉升神明的巔峰半神。
十五年前,宇文護伐齊之戰,大敗而歸;
十五年后,北周反擊突厥戰,敗勢已現。
后來,他漸漸地明白了伐齊之戰中,發生的諸多吊詭之處。
明明兩國國力相仿,為何宇文護仍要一意孤行,甚至聯合毫無信用的突厥部落,輕易相信佗缽的“共分中原”的諾言,認為其真的會發兵二十萬,與北周共擊北齊?
為何宇文護慘敗之后,依舊能領大司馬位,權傾朝野。
這一次。
他已經想明白了為何東路幽州戰場,為何李穆無法守住幽州城了。
——在其反抗期間,李穆給宇文神舉傳遞過一封密信。
信中正是說明了庫頭火燒幽州糧倉的種種不合理之處。
宇文神舉自然得出了信息:
在他的背后、北周朝堂里,又一次有人出賣了北周前線征戰的軍隊。
只是宇文神舉無法怨恨。
當年,他所在的派系——宇文邕派系,正是在北周伐齊之戰的背后操作很多事情的發生。
事實上,宇文邕當年通過那一次事件,收益甚大。
然而,現在,這一次戰爭。
宇文神舉,他卻成為了明面上的人。
正如當年他同宇文邕在宇文護背后撥弄算盤,一步步將本就勝機渺茫的伐齊周軍導向了慘敗。
這一次,也有人在他的背后,期待著周軍的再一次慘敗。
——甚至有皇帝的參與!
宇文神舉搖了搖頭,不愿意多想。
他查閱其最近送達的,給他的信件。
無論如何,他是效忠皇帝的。
昔年,他效忠皇帝宇文邕。
因此,在皇帝出手延誤前線戰事信息傳遞、與佗缽、高緯等人達成隱秘交易中,他選擇了沉默與協助。
而這一次,他依舊選擇效忠皇帝。
——效忠皇帝宇文赟。
如果宇文赟需要,那么他會給自己送信。
只要信中有希望他戰敗的之時,宇文神舉就會招辦。
——皇帝的任何指示,完全服從。
這就是宇文神舉在保定二年,見到宇文邕之后,在初見的十三年之后,幫助誅殺宇文護之后,在這么多年的浮浮沉沉中,他所確立的信條。
這就是他的法則!
——帝王之刃!
宇文神舉眼中爆出精光,龐大至極的靈性威壓轟然爆開,將上方的厚厚的積云也擊散開來。
失敗!
宇文神舉嘗試直接凝聚自己的法則——帝王之刃,借以晉升lv31,成為在世神明。
但是他失敗了。
“大將軍,突厥攻城了!”
壞事成雙!
就在宇文神舉再一次嘗試繞開晉升儀式,強行凝聚自身法則,晉升lv31之事失敗后,另一個壞消息抵達了。
佗缽也得知了東部幽州占線,周軍兵敗、突厥攻城成功之事。
身為突厥可汗,手持五萬精兵的他,無論如何也要發起進攻了。
……
陰云低垂,朔風獵獵,突厥五萬鐵騎如黑潮般壓向并州城。
佗缽可汗勒馬陣前,狼頭大纛在風中作響,他瞇眼望向城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宇文神舉,今日應該是你會先死!”
隨后,他緩慢地抬起手掌。
天空已經不見太陽。
被烏云所遮蔽。
他的手掌布滿皺紋。
佗缽已經很老了。
而這么多年來,連年的對外征戰、對內鎮壓,無盡的權力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