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幺妹回來了。
“媽,我回來拿點東西。”
幺妹把買回來的香蕉、蘋果放在桌上,看母親正在點眼藥水,暗紅色的眼藥水順著眼窩洇在四周,幺妹嚇了一跳。
“媽,你的眼睛咋了?”
“沒事沒事,這只眼睛有點看不清,去縣醫院看了,大夫說讓點點眼藥水,吃吃藥。”
“醫生說是什么病呢?”幺妹還是有點擔心。
“說很有可能是白內障。”
“這幾天用藥有效果沒?”
“這幾天還沒啥變化,說不定過一陣子就有效果了。”老媽怕幺妹太操心,又說:“你三哥來過,說幫我再問問別人,你不用管,好好工作就行。”
老范端出煮好的面條,幺妹先給老媽盛飯。
老范問:“幺妹啊,最近在學校工作怎么樣,忙不忙?”
“鄉下學校學生少,不怎么忙,就是一個老師要帶好多科目,實在是有點麻煩。你看我,既要帶語文、思品,還有音樂、科學,簡直可以當‘萬金油’了,備課就得寫好幾本。”
“鄉下有的學生挺難管的,收個作業要賬似的,課堂上還有和老師頂嘴的。”
幺妹難得有機會吐槽吐槽。
老范笑瞇瞇地聽著,等幺妹說完了,才慢條斯理地說:
“年輕人多干一點沒關系,趁著現在你不是很忙,多學點本領,積累積累經驗,都是好的。我們以前上午上完課,下午還要去生產隊勞動呢!”
“你要多向老教師學習,有不懂的多請教別人。對學生要有耐心,尤其是難管教的孩子,你多關心關心,多鼓勵,總會找到辦法的。”
“書上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你看,說得多好,付出才會有回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嘛!”
聽完老范的經驗之談,幺妹要趕回學校去,臨走時對老媽說:
“媽,您吃這個藥若沒有效果,我帶您去市里再看看。”
老大在街上碰到老三,聽說了老媽眼睛有病的事,回到爸媽家天已經黑了。
老范和老伴準備上床睡覺了。
“老大,這么晚了,你咋過來了?”
“媽,您生病咋不給我們說呢?我要不是碰到老三,我還不知道呢!”
“你媽不讓打擾你們,說你們都要忙工作,還要管孩子,不想給你們添麻煩。”
老大聽了,反而著了急:
“咋是添麻煩,這是我們做兒女的應該操心的,是我們的責任。”
“媽,您眼睛現在感覺咋樣,吃了藥好點沒?”
“醫生說可能是白內障,先吃藥看看,如果沒有效果,有可能會看不見了。”老媽說著說著又流下淚來。
“媽,您別急,越急越好得慢。我聽廣播里以前宣傳過,什么地方有一個老中醫,會治各種眼病,肯定能把您的病治好。我再打聽打聽,等問好了,我來給您說。”
“好好。”聽了老大的話,老媽的病好像突然好了一半似的。
“媽,我給老二寫信了,讓他問問省城有沒有好辦法,不行我帶您去省城治。”
“省城太遠了,不方便,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
老媽顯然對這個提議很有顧慮。
“給您治病花多錢都是應該的,只要能治好。”
老大家自己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沒有多少余錢,但是遇上母親治病的事,一點兒也不猶豫,即使要去求人借錢,他也心甘情愿。
老二的回信很快就到了。
一串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傳來,綠色郵車在門前停了下來。
這聲音老范一家已經很熟悉了,有信或報紙送來時,就是這樣一連串的信號,接著便是郵遞員的聲音,從來沒有錯過。
果然,郵遞員小伙子提高嗓門喊道:“范老師,有您家的信。”
老伴趕忙喊叫后屋里鏟爐灰的老范。
“老頭子,快來取信,送信的來了。”
老范拍著身上的灰走了出來,打開門簾,和常來送信的小伙寒暄幾句,自行車走遠了,老范才進了門。
“是老二的信么?”有來信時,老范和老伴總是很高興,好像收到了遠方送來的禮物一樣。
“快看看寫了啥?”
老范拆開信,念給老伴聽:
“尊敬的父親母親,您們好。近來身體好嗎?聽說母親眼睛有恙,不知近來可有好轉……”
念完信,老范一邊收起信紙一邊說:
“老二呀,想讓你去省城看看,說那里的醫療條件好,技術也好,白內障可以手術治療。”
老伴聽了,期待的神情漸漸收了回來。
“省城太遠了,又花錢,再說眼睛上敢做手術嗎,萬一做不好,那不是徹底看不見了嗎?”
老范想了想說:“先吃藥看看,不行再說。”
老伴自從眼睛視力下降后,不太愿意出門了。一是看東西不清楚,自己感覺很不適應,也怕磕磕碰碰容易摔跤。二是不想被別人問起來,咋不去上班了呀,眼睛怎么不好了呀。好像自己做了什么錯事似的,被人問起來很丟臉。
老范除了出門買買菜,倒倒垃圾,盡量在家陪老伴說話,斗嘴,解悶。這大概就是古話說的“少時夫妻老來伴”吧!
吃完晚飯,老范提議:“咱們去轉轉河堤吧,外面有風,挺涼快的。”
老伴不太想去,“外面坑坑洼洼的,我眼神又不好,你去吧,我不去了。”
老范早有準備,故意逗老伴:“你以前不是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嘛,我一個人活到九十九,沒人陪我,那我不是很可憐嗎?”
老伴也不落下風:“你一個人自由自在多好呀,沒人嘮叨你,多清凈。”
“唉,我一個老頭子,又不會縫被子,不會補襪子,飯也經常燒糊,你看,我要是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多可憐。還不如你跟我一起活到九十九,多好。”
好說歹說,老伴終于一起出了門。
他們從后門出去,走幾十步,踩上幾級臺階就上了河堤,河風吹來果然比屋里涼快多了。
夏天的傍晚,來河壩的人不少。青年人在水里游泳,小孩子們在淺灘處戲水,喧鬧聲此起彼伏。
老伴想起了孩子們小的時候,“老大帶著兄弟和妹妹經常來河邊洗澡、挖茅草根、撿浪柴,一個個曬得黑不溜秋的。”
“幾個娃們會游水也都是在河里學會的。”
“咱們以前還來河里洗衣服被單,現在沒人來了。”
“對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了自來水,當然沒人來了。”
老范和老伴相互攙扶著,一直走到橋頭才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