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老銀行的青銅大門在晨光中泛著青冷的光澤。許清遠站在門前,手中銅鑰匙已被汗水浸濕。這座建于1923年的新古典主義建筑,花崗巖外墻上“江西銀行“四個魏碑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就是這里。“程雪核對日記中的地址,“曾祖母1950年信中提到的'老地方'。“
周衛(wèi)國環(huán)顧四周,壓低聲音:“銀行八點才營業(yè),我們約的負責(zé)人應(yīng)該從側(cè)門進去了。“
側(cè)門處,一位穿藏青西裝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候。他自稱姓趙,是銀行保險庫主管,說話時不斷推著金絲眼鏡。
“沈雨棠女士的保險箱?“趙主管翻看登記簿,“確實有一個,編號B-17,自1950年開戶以來從未開啟過。根據(jù)規(guī)定,超期未續(xù)費的保險箱內(nèi)容應(yīng)歸銀行所有...“
程雪立即遞上一份文件:“這是九江文物局的特別授權(quán)書。沈雨棠是我曾祖母,這批物品可能涉及國家重要文物。“
趙主管仔細閱讀文件,終于點頭:“請隨我來。“
電梯下降至地下三層,空氣驟然陰冷。走廊盡頭是一扇厚重的鋼制大門,趙主管輸入密碼又核驗虹膜,門鎖發(fā)出沉悶的機械聲。
“本行最老的保險庫,“他驕傲地介紹,“1949年前的重要客戶物品大多存放在此,防爆防核級保護。“
許清遠心跳加速。保險庫內(nèi)整齊排列著數(shù)百個金屬柜,趙主管帶他們來到B區(qū),找到編號17的小型保險箱。箱體上的銅鎖已經(jīng)氧化發(fā)黑,但鑰匙孔依然完好。
“請自便。“趙主管識趣地退到門口,“有需要按墻上的呼叫器。“
銅鑰匙插入鎖孔的瞬間,許清遠感到一絲阻力,隨即是“咔嗒“的清脆聲響。箱門緩緩打開,一股淡淡的樟腦味飄散出來。
“天啊...“程雪倒吸一口氣。
保險箱內(nèi)整齊碼放著十根金條,每根上都印著“香港匯豐1947“的標(biāo)記。金條旁是一個牛皮紙信封和一本黑色封面的賬簿。
許清遠先取出賬簿翻開,扉頁上寫著:“廬山文物海外追索記錄,沈雨棠,民國三十六年至四十二年。“
“這是...“周衛(wèi)國湊近細看,“沈小姐在香港期間記錄的流失文物去向!“
賬簿內(nèi)頁密密麻麻記滿了拍賣行、古董店的信息,每件疑似廬山文物都有詳細描述和照片。許多條目旁標(biāo)注著“已追蹤“或“待查證“。
“她一直在找那些被掠奪的文物...“程雪聲音哽咽,“即使流亡香港也沒放棄。“
許清遠小心拆開信封,里面是一疊泛黃的信紙和幾張黑白照片。最上面的照片上,沈雨棠站在香港某拍賣行前,身旁是一位穿西裝的歐洲男子,兩人似乎在爭論什么。照片背面寫著:“與史密森爭《秋山圖》未果,甚憾。1948.3.12“
“史密森!“周衛(wèi)國驚呼,“戰(zhàn)后最大的東方文物販子!“
信件是沈雨棠寫給內(nèi)地某位“陳先生“的,日期從1949年延續(xù)到1952年。在1950年12月的一封信中,她寫道:
“陳兄如晤:前日冒險返潯,將歷年積蓄換成大黃魚(注:金條)藏于老地方。此十根可作追索文物之資,另有清單附后。又聞墨林尚在人世,懇請暗訪其下落...雨棠手書“
隨信附頁是一份手寫清單,詳細記錄了十根金條的用途規(guī)劃:“兩根用于贖回大林寺佛經(jīng),三根用于廬山別墅修繕,五根備用...“字跡工整得近乎刻板,卻讓許清遠眼眶發(fā)熱——這是怎樣的一種執(zhí)念與犧牲?
“還有東西。“程雪從保險箱最深處摸出一個小皮夾,打開后是一張折疊的紙條。展開一看,兩人同時屏住呼吸——那是一張手繪地圖,標(biāo)注著廬山北麓某個未開發(fā)區(qū)域,旁邊寫著:“據(jù)林大所述,日軍最后車隊曾在此消失,疑有未運走之物。1950.12.25“
“這就是曾祖母冒險回來的原因!“程雪激動地說,“她發(fā)現(xiàn)了第二批文物的線索!“
周衛(wèi)國突然按住他們的肩膀:“有人來了。“
腳步聲從走廊傳來,越來越近。趙主管的聲音里帶著慌張:“幾位,有緊急情況!“
一個穿警服的男子跟在趙主管身后,出示證件:“許先生,程小姐,文物局緊急通知,請立即前往市政府會議室。日本文化廳代表團突然到訪,要求就鄱陽湖文物歸屬權(quán)進行談判。“
許清遠和程雪交換了一個警惕的眼神。松本動作比他們想象的還快!
“東西怎么辦?“程雪低聲問。
“金條太重,先帶賬簿和地圖。“許清遠迅速將關(guān)鍵資料塞進背包,想了想又取出一根金條交給周衛(wèi)國,“周老,這個您保管。“
周衛(wèi)國卻搖頭:“你們更需要這個。“他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袋,“父親留下的,或許用得上。“
袋子里是一枚銅制印章,刻著“志遠信印“四字。“海關(guān)特別通行證,“周老解釋,“1949年前可以免檢通關(guān)。“
離開銀行時,許清遠注意到街對面停著一輛黑色轎車,車窗后有人正用長焦鏡頭對準(zhǔn)他們。他假裝沒看見,卻暗暗記下車牌號。
市政府會議室內(nèi)氣氛劍拔弩張。二十多名記者架著長槍短炮,主席臺上坐著文物局領(lǐng)導(dǎo)和幾位日本官員。松本健太郎赫然在列,西裝革履,金絲眼鏡后的目光冰冷如蛇。
“許先生來了!“一位女記者喊道,閃光燈頓時亮成一片。
文物局副局長老陳快步迎上來:“情況有變。日方聲稱《臘梅山禽圖》是戰(zhàn)前合法購得,要求歸還。他們帶來了所謂的'購買合同'...“
“謊言!“程雪咬牙道,“那明明是中村健一掠奪的!“
松本已經(jīng)走到他們面前,用流利的中文說:“許先生,又見面了。“他的目光掃過程雪手中的牛皮紙信封,嘴角微微抽動,“看來你們找到了些...有趣的東西。“
“比不上你們偽造文件有趣。“許清遠冷冷回應(yīng)。
松本眼中閃過一絲陰鷙,隨即恢復(fù)彬彬有禮的姿態(tài):“學(xué)術(shù)問題,理當(dāng)公開討論。請。“
記者會開始后,日方代表田中教授率先發(fā)難。這個頭發(fā)花白的老學(xué)者展示了一份泛黃的合同,聲稱《臘梅山禽圖》是1936年由日本藏家“合法購自北京琉璃廠“。
“這是徹頭徹尾的偽造!“程雪突然站起來,英語流利得讓在場記者驚訝,“合同上的琉璃廠印章是民國政府1928年就已廢止的舊版,而簽名者'王掌柜'經(jīng)查證在1932年就已去世!“
她大步走向投影儀,插入U盤調(diào)出沈雨棠賬簿中的一頁:“這是1947年香港拍賣行記錄,明確標(biāo)注此畫'原藏廬山美廬別墅,戰(zhàn)時失蹤'。更關(guān)鍵的是——“她又調(diào)出一張照片,“中村健一1945年日記中自述'終于獲得陛下夢寐以求的臘梅圖',這怎么解釋?“
會場嘩然。松本臉色鐵青,低聲對田中說了幾句日語。老田中擦著汗狡辯:“這...這可能是同名畫作...“
“需要我展示中村日記全文中提到的十二處廬山特征嗎?“程雪乘勝追擊,“或者你們想看看金百合計劃的完整掠奪清單?“她舉起從銀行保險箱取出的文件,閃光燈再次爆閃。
松本突然拍案而起:“這些所謂證據(jù)都是支那人的捏造!“話一出口他就意識到失言,但為時已晚。
“'支那人'?“一位歐洲記者驚呼,“這是戰(zhàn)時的侮辱性稱呼!“
會場瞬間大亂。日方代表團陷入尷尬的沉默,而中國記者則群情激憤。松本在助手掩護下匆匆離場,臨走前對許清遠投來怨毒的一瞥。
“干得漂亮!“老陳握著程雪的手,“不過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正說著,許清遠的手機響了。陌生號碼,接通后傳來一個經(jīng)過變聲的聲音:
“想要周老頭活命,明天日落前把《臘梅圖》和銀行找到的東西放到廬山枯嶺停車場。別報警,否則收尸。“
電話掛斷,許清遠如墜冰窟。環(huán)顧四周,周衛(wèi)國果然不見了!一位工作人員說看見老人“跟著一個穿西裝的年輕人出去了“。
程雪立刻撥打周老電話,卻是關(guān)機狀態(tài)。“是松本的人!他們綁架了周老!“
老陳面色凝重:“我馬上通知警方,但...“
“不能報警!“許清遠打斷他,“對方明確威脅會撕票。“他想起周老交給他的銅印章,突然有了主意:“我有辦法,但需要你們配合演場戲。“
回到臨時安置點,許清遠和程雪緊急研究對策。銀行取出的資料鋪了滿桌,其中沈雨棠手繪的廬山北麓地圖格外醒目。
“松本的目標(biāo)不只是《臘梅圖》,“許清遠分析,“他想要所有文物線索,包括曾祖母的地圖。“
程雪咬著嘴唇:“但我們不能拿周老的生命冒險...“
“當(dāng)然不。“許清遠拿起銅印章,“周老給我們這個是有原因的。你看印章側(cè)面。“
程雪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印章側(cè)面有一圈極細的刻痕,在放大鏡下顯出“枯嶺非真“四個小字。
“這是...周志遠留下的暗號?“她恍然大悟,“意思是枯嶺停車場有詐?“
許清遠點頭:“我猜周老早就預(yù)料到會有這一天。他父親——周志遠當(dāng)年肯定設(shè)過類似的局。“
他們連夜制定計劃:制作《臘梅圖》高仿品,在畫軸內(nèi)藏入微型追蹤器;將沈雨棠地圖重新繪制,微妙改動幾處關(guān)鍵坐標(biāo);最重要的是,聯(lián)系值得信任的警方人員秘密布控。
凌晨三點,計劃基本敲定。程雪突然指著沈雨棠1950年的信:“這里提到'林大',就是漁夫林大發(fā)!他曾告訴曾祖母日軍車隊在廬山北麓消失的事。“
許清遠眼前一亮:“如果松本綁架周老是為了地圖,說明他也知道第二批文物的存在!“
“我們必須搶先一步。“程雪堅定地說,“但首先得救出周老。“
天邊已泛起魚肚白。許清遠站在窗前,看著晨曦中的九江城。八十年前,他的祖父和程雪的曾祖母或許也曾這樣徹夜不眠,為保護這些文化瑰寶殫精竭慮。
“他們會成功的。“程雪不知何時站在他身旁,遞來一杯熱茶,“我們也是。“
許清遠接過茶杯,手指碰到她冰涼的指尖。那一刻,他無比清晰地意識到,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次文物追尋,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守護誓言。
日出時分,他們帶著精心準(zhǔn)備的“誘餌“出發(fā)了。廬山枯嶺停車場的對決,將決定這場文化保衛(wèi)戰(zhàn)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