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退休學量詞

第17章立秋后的"一陣"風與藏在曬谷場的量詞醇香

第十七章:立秋后的“一陣“風與藏在曬谷場的量詞醇香

楊永革是被曬谷場的“嘩啦“聲弄醒的。拉開窗簾,立秋的風卷著谷粒在場上打旋,像撒了把碎金子。知知蹲在窗臺上,正伸著脖子看場邊的玉米堆,腦門上的白毛沾著點谷糠,像落了層細雪。

“秋老虎兇,可風里帶了涼。“他揣著煙袋往樓下走,腳剛踩上曬得發燙的谷粒,就見張大爺揮著木锨往谷堆上揚:“老李!來幫我翻'一場'谷,這風正好揚'一簸箕'土!“

李大爺拎著個竹筐從場邊的草棚鉆出來,筐里裝著些空布袋:“急啥?得等'一陣'大風吹過!當年在生產隊曬糧,就靠看風色,'一絲'風都能決定'一上午'的活計。“倆人正拌嘴,趙阿姨挎著個竹籃從地頭拐過來,筐里裝著些剛摘的秋辣椒:“給你們添'一籃'鮮貨,炒著吃能壓'一嘴'谷腥氣。“

知知突然撲到趙阿姨腳邊,對著竹籃“咯咯“叫。楊永革這才發現,籃把手松了線,用紅布條纏了三圈——“一只'軟手籃“比“一個籃“更有嚼頭,趙阿姨自己也笑:“可不是嘛,裝過'一春'的香椿,盛過'一夏'的黃瓜,就剩這'一只'念想了。“

曬谷場中央的石碾旁,幾個老頭正圍著張大爺的二八大杠擦鏈條。車后座綁著個舊麻袋,張大爺用掃帚掃著上面的谷粒:“你看這'一麻袋'谷,能碾'一斗'米!當年王大媽就愛用新米熬粥,說比陳米香'三分'。“

李大爺蹲在碾子邊,用手捻著谷粒:“得挑出'一捧'飽滿的留種,明年的收成全靠這'一把'籽。“正說著,王大媽拎著個布包從場邊走來,包里裹著些新蒸的米糕:“剛出鍋的桂花糕,來'一塊'墊墊肚,揚場才有勁。“

張大爺突然指著布包笑:“還是你這'一塊'布縫得牢,去年包'一兜'糖蒜都沒漏湯。“王大媽拍了下他的手背:“少貧嘴!去年借我'一根'搟面杖,現在還沒還呢!“

知知突然叼起場邊的舊報紙,往楊永革手里塞。報紙上有篇報道,說鄰村要辦“一屆“秋收節,配圖是農民抱著“一束“稻穗的“一幅“畫,金黃的穗子垂著,像串沉甸甸的鑰匙。“你看這'屆'和'束',“楊永革指著字,“活動用'屆',成把的穗子用'束',就像這谷粒,散著的叫'一粒',成堆的叫'一堆',各有各的分量。“

正說著,周老太抱著個木箱從場邊的老屋里走來,箱子上的銅鎖掛著串谷穗,被日頭曬得發黃:“來幫我看看,這'一箱'老農具,該咋擺進展覽室。“打開一看,里面的東西讓所有人都靜了——

-一把木锨,锨頭裂了道縫,用鐵釘釘著,木柄包著層厚漿;

-一個篩子,竹篾編的,邊緣斷了兩根條,用麻繩捆著;

-一布袋谷種,布袋上印著“冀麥38“,角上磨出了個小洞;

-一沓賬本,上面記著“一畝收谷五石““一戶分糧三斗“,紙頁都卷了邊。

“這木锨是我公公的。“周老太拿起木锨,指腹蹭過锨頭的鐵釘,“他說'一把'好锨要揚'一整場'的谷,就像'一雙手'要經'一整年'的累,才不會顫。“楊永革突然想起老周筆記本里的話:“把“字帶著人的力道,揚谷的家什配“把“,就像把汗水撒進了谷堆。

李大爺拿起那個篩子,突然嘆了口氣:“當年我爹總用這'一只'篩子篩谷,說'一下'能篩出'一粒'沙,留下'一顆'糧。“張大爺接話:“我家王大媽去年曬的'一匾'干辣椒,就用這'一種'篩子晾,紅得像'一團'火,看著就熱乎。“

“熱“字剛出口,知知突然往木箱里鉆,叼出本線裝書。封面上寫著“秋糧量詞譜“,字跡是用毛筆寫的,墨色里混著點土黃。翻開一看,里面記著“一锨谷““一篩糠““一倉囤“,頁眉上畫著個小木锨。

“這是我那口子抄的。“周老太的聲音發顫,“他插隊時記的,總說'量詞是秤星','一斤'不能多,'一兩'不能少,差一點,良心就不安。“

楊永革翻到最后一頁,上面畫著個曬谷場,旁邊寫著“一盤石碾,一扇風車,堆著一秋收成“。畫得歪歪扭扭,卻透著股踏實——像怕算錯了斤兩。

日頭爬到頭頂時,谷場的谷粒曬得發燙,抓一把能燙紅手心。小寶帶著幾個孩子舉著“一柄“小木锨跑來,學著大人的樣子揚谷:“楊爺爺,我們要揚'一锨'谷喂小雞!“王大媽從布包里掏出“一袋“糖果,拆開撒在石碾上:“先歇'一會兒',吃塊糖再玩。“

孩子們突然指著谷堆爭論起來:

-“該叫'一個'谷堆!“

-“不對,是'一锨'一锨堆的,該叫'一堆'谷堆!“

-“楊爺爺說過,堆得整齊的叫'個',松松散散的叫'堆'!“

知知突然跑到谷堆邊,用爪子扒了下谷粒——谷堆紋絲不動,方方正正像塊金磚。孩子們笑成一團,楊永革看著他們,突然覺得這秋老虎的熱,都從這些“锨“啊“堆“啊的詞里透出了香。

中午,大家擠到場邊的草棚里吃飯。王大媽在泥灶上燉著“一鍋“南瓜粥,新碾的小米熬得稠稠的,香得人直咂嘴。趙阿姨端出“一碟“咸豆,說是新腌的,“一顆“能下“一口“粥。李大爺從懷里掏出個紙包,打開是“一塊“麥芽糖,硬邦邦的,“我孫子給的,說'一口'能嚼出谷香來。“

酒過三巡,張大爺突然從兜里摸出個小布包,打開是“一副“護腕,粗布縫的,洗得發白:“這是王大媽給我做的,你看這'一副',比原來那'一只'結實,揚場時再也不會磨破手了。“

周老太突然笑了:“我那口子當年總說,'一雙手'要硬,就像'一畝'地要肥,不使勁哪有收成就。“她給楊永革倒茶,“你看這茶,'一壺'是量,'一口'是品,差的那點,是谷場里的風香。“

知知蹲在草棚角,正啄著塊掉在地上的米糕渣。楊永革突然發現,渣子上沾著“一點“桂花——原來這新米糕,藏著秋天的甜呢。

太陽偏西時,展覽室的秋糧物件擺好了。周老太的木锨靠在墻上,下面貼著孩子們寫的字條:“一把木锨,一秋谷香“。楊永革看著那些歪歪扭扭的字,突然覺得它們比任何獎狀都金貴。

回家的路上,知知突然往老周的雜貨鋪跑。鋪子門開著,老周正坐在門檻上編谷草,手里的谷稈“一根一根“纏著,編出“一個“小谷垛。“給小寶玩的,“老周笑了,“當年跟老張搶著拾谷穗,為'一把'麥穗該分誰吵了'一晌',現在想想,多收少收不都是谷地里的日子。“

楊永革拿起那個谷草垛,就見草縫里塞著個“一“字,是用黃谷稈拼的。知知突然跳到谷草垛上,用喙尖點著那個字——像在說,再小的量詞,也連著谷根的勁。

窗外的谷場里,石碾子轉得“咕嚕咕嚕“響,谷粒從碾盤縫里漏出來,堆成“一小堆“金粉。楊永革摸著谷草垛的紋路,突然明白:那些被他們嚼來嚼去的量詞,哪是字,是谷稈編的繩——“一陣“風的爽,“一場“谷的香,“一只“雞的鬧,合在一起,就是“一輩子“的殷實。

知知突然對著谷場“咯咯“叫,聲音里帶著歡騰。楊永革摸了摸它的頭,腦門上的白毛沾著點谷香,像撒了把新碾的米。他知道,等棗紅了,這群老頭老太太又會為“一顆“棗還是“一串“棗吵起來,而這,就是最該珍惜的秋日煙火。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潢川县| 郓城县| 突泉县| 榕江县| 英吉沙县| 伊金霍洛旗| 噶尔县| 巴彦县| 武穴市| 自贡市| 临桂县| 罗甸县| 铅山县| 莱州市| 大田县| 呼玛县| 永清县| 阳朔县| 即墨市| 五莲县| 启东市| 克山县| 襄汾县| 治多县| 阳春市| 岑巩县| 苗栗市| 河北省| 齐齐哈尔市| 德清县| 克东县| 张北县| 成都市| 泽州县| 府谷县| 大同市| 邵阳市| 鞍山市| 大厂|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