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當“瞞天過海“遇上蘿卜纓子,或論退休老頭的菜園詭譎開局
楊永革退休第一天,就把《三十六計》的塑封拆了。塑料膜“刺啦“一聲劃破清晨的寧靜,驚飛了窗臺上三只麻雀——這仨貨最近總在空調外機上拉屎,楊永革早看它們不順眼,此刻倒覺得,這算不算“聲東擊西“的雛形?
“老楊,發啥呆?“張大爺的嗓門像砂紙蹭鐵皮,從樓下飄上來,“菜畦給你騰出來了,再不來我種白菜了啊!“
楊永革揣著《三十六計》往樓下跑,書頁在褲兜里“嘩啦“作響,像揣了只不安分的鴿子。張大爺說的菜畦在小區圍墻根,半畦地,前任“地主“是搬去養老院的王大爺,臨走前囑咐“誰種誰得“,結果張大爺和李大媽為這地吵了三回,最后張大爺拍板:“讓老楊種,他剛退休,閑得蛋痛。“
此刻的菜畦,像塊被狗啃過的烙餅——東邊雜草長到膝蓋高,西邊裸著土,中間躺著半塊磚頭,據說是王大爺當年用來鎮蛇的。張大爺扛著鋤頭站在畦邊,唾沫星子噴得比汗珠還密:“看見沒?這草叫'狗尾巴',專跟菜搶肥;那叢帶刺的是'拉拉秧',能勾破你秋褲...“
楊永革沒聽他叨叨,掏出《三十六計》翻到第一頁:“瞞天過海“。下面注著“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他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張大爺嚇了一跳:“你抽風?“
“我不鋤草。“楊永革指著狗尾巴草,“我要'瞞天過海'。“
接下來三天,楊永革的操作把整個小區的老頭老太太都看傻了。
他沒碰那些雜草,反而從農貿市場扛回來一捆蘿卜纓子——不是新鮮的,是那種帶著泥、蔫巴巴、攤主當垃圾處理的“處理品“。他蹲在菜畦邊,把蘿卜纓子一根一根插進雜草堆里,插得跟插秧似的,還特意讓纓子耷拉下來,遮住雜草的尖。
“老楊這是...瘋了?“李大媽挎著菜籃子路過,籃子里的雞蛋晃悠得“咯咯“響,“種草還不夠,還插爛菜?“
楊永革頭也不抬:“這叫'示假隱真'。“他往蘿卜纓子根部撒了把尿素,“你看啊,雜草是'真',纓子是'假',我讓雜草以為我在種纓子,放松警惕...“
張大爺蹲在旁邊啃饅頭,饅頭渣掉了一地:“我看你是退休退得腦子長草了。“
第四天,奇跡沒發生,怪事來了。
楊永革早上來菜畦,發現插的蘿卜纓子少了一半,剩下的被啃得坑坑洼洼,地上還留著串“梅花印“——張大爺家的雞干的。這老東西養了三只蘆花雞,平時散養,專愛禍禍別人家的菜。
“好你個老張!“楊永革拎著半根被啃的纓子去找張大爺,張大爺正坐在馬扎上逗鳥,鳥籠里的畫眉鳥“吱哇“叫,像是在嘲笑他。
“雞餓了嘛。“張大爺往雞食盆里撒了把玉米粒,“再說你那纓子本來就是爛的,喂雞正好,算'廢物利用'。“
楊永革氣得手抖,摸出《三十六計》翻到“聲東擊西“:“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他盯著雞食盆,突然笑了,“行,我讓你喂。“
第五天,楊永革在菜畦邊緣挖了個小坑,坑里埋了個破瓷碗,碗里盛滿了秕谷——是他從糧站買的,五毛錢一斤,專門喂雞的。然后他把剩下的蘿卜纓子往菜畦深處挪了挪,還故意露出點土。
果然,張大爺的雞又來了。三只雞看見邊緣的秕谷,跟見了親爹似的撲上去搶,啄得“咚咚“響,壓根沒往菜畦深處看。楊永革躲在樹后,看著雜草在纓子掩護下“偷偷“長高,樂得差點背過氣。
“這叫'轉移視線'。“他對著樹干比劃,“孫子兵法...哦不,三十六計誠不欺我!“
第六天,李大媽加入了“戰局“。
李大媽在楊永革菜畦旁邊種了幾架黃瓜,早上來搭架子,看見楊永革的菜畦里“雜草叢生“,居然還插著爛纓子,忍不住多管閑事。
“小楊啊,不是我說你。“李大媽用竹竿敲了敲雜草,“種地得下力氣,光耍嘴皮子不行...“她說著,居然拿起楊永革放在地頭的小鋤頭,幫他鋤起草來!
楊永革趕到時,李大媽已經鋤掉了半壟草,額頭上全是汗,嘴里還念叨:“你看這草多可恨,跟你那破纓子搶地盤...“
楊永革心疼得直抽抽——那半壟草下面,他剛撒了菠菜籽!
“李大媽!別鋤了!“他一把奪過鋤頭,“這草...這草是我特意留的!“
李大媽愣住了:“留草?你要當草場主?“
楊永革急中生智,指著《三十六計》的“欲擒故縱“:“我這是...這是讓草長得再高點,一次性除干凈,省力氣!“
李大媽將信將疑地走了,走之前還撂下句:“我看你是讀書讀傻了。“
楊永革看著被鋤掉的草,欲哭無淚。他蹲在地上,把菠菜籽重新撒下去,又從別處薅了些雜草補種上,邊種邊罵:“老太太你不懂,這叫'亡羊補牢',哦不,'李代桃僵'...“
第七天,張大爺的雞又來搗亂了。這次它們不滿足于秕谷,居然跳進菜畦深處,把蘿卜纓子啄得精光,還在菠菜籽地里拉了泡“黃金屎“。
楊永革氣炸了,沖進張大爺家就要理論,結果看見張大爺正跟他那三只雞對峙——雞把張大爺的老花鏡啄到了雞窩里,鏡片碎了一片。
“反了!反了!“張大爺氣得用掃帚打雞,雞飛得到處都是,把晾衣繩上的背心都啄破了。
楊永革突然覺得解氣,又有點不落忍。他撿起地上的碎鏡片:“老張,別打了。“他摸出《三十六計》翻到“釜底抽薪“,“我有個辦法,讓雞再也不敢進我的菜畦。“
第八天,楊永革在菜畦周圍埋了圈細鐵絲,鐵絲上綁了些紅布條,風一吹“嘩啦啦“響。然后他找趙阿姨要了點雞骨頭,熬了鍋湯,晾涼后倒進噴壺里,對著紅布條一頓猛噴。
張大爺的雞果然又來了,剛靠近菜畦,就被紅布條的響聲嚇了一跳,再聞見雞骨頭湯的味——那是同類的味道,雞天生怕這個——立馬“咯咯“叫著跑了,連秕谷都不敢搶了。
“這叫'以敵制敵'。“楊永革得意地向圍觀的老頭老太太炫耀,“紅布條是'虛張聲勢',雞骨湯是'釜底抽薪',雙管齊下,搞定!“
張大爺蹲在旁邊,摸著下巴若有所思:“你這招...能不能對付我家那只總啄鳥籠的雞?“
楊永革還沒來得及回答,突然發現菜畦里有動靜。只見那些被他“瞞天過海“保護的雜草中間,冒出了點點嫩綠——不是草,是菠菜苗!
“長出來了!“楊永革激動得差點蹦起來,“看見沒?這就是'瞞天過海'的威力!雜草掩護菠菜發芽,等菠菜長壯了,再把雜草一除,完美!“
李大媽湊過來看,撇撇嘴:“不就是長了幾棵草...哦不,菠菜嗎?瞧你美的。“但她眼里的羨慕,藏都藏不住。
張大爺突然一拍大腿:“我懂了!你這是...用草養菜?“
“差不多這意思。“楊永革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撥開雜草,給菠菜苗澆水,“其實啊,這三十六計,說到底就是順著來,別硬剛。草要長,就讓它長,但得讓它為我所用;雞要啄,就讓它啄,但得讓它啄我想讓它啄的...“
他說著,突然覺得手里的《三十六計》好像變輕了。低頭一看,書頁上沾了點泥土,“瞞天過海“四個字旁邊,不知何時多了片小小的菠菜葉,嫩得能掐出水。
遠處,張大爺的雞在雞窩里“咯咯“叫,像是在討論今天的遭遇;李大媽挎著籃子往家走,腳步比平時輕快;趙阿姨家的兔子不知何時跑了出來,蹲在菜畦邊,盯著菠菜苗“吱吱“叫,眼里閃著好奇的光。
楊永革突然覺得,這退休生活,好像比上班有意思多了。他摸了摸剛冒頭的菠菜苗,又看了看《三十六計》下一頁的“圍魏救趙“,突然開始琢磨:下周該種點啥,好試試這招呢?
而菜畦深處,那半塊王大爺留下的磚頭底下,不知何時爬出來一只蝸牛,正背著“重重“的殼,慢悠悠地爬向菠菜苗——它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為楊永革“順手牽羊“或者“渾水摸魚“的新目標。菜園里的“戰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