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暗度陳倉“種出的蘿卜奇案,或論退休老頭的地下偷襲戰
楊永革的菜畦剛從水災里緩過來,就被張大爺的“預言“砸中了。
“你這地,澇過之后種蘿卜最合適。“張大爺蹲在畦邊,用手指摳了塊土捻了捻,“沙壤土,透氣,蘿卜長得直,不像李大媽家的,總長成歪瓜裂棗。“
楊永革摸出《三十六計》,翻到“暗度陳倉“那頁——“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他盯著書頁上的注解,突然拍大腿:“就種蘿卜!還得是'暗度陳倉'的種法!“
這話讓蹲在旁邊擇菜的李大媽差點把菠菜葉塞進鼻孔:“種蘿卜就種蘿卜,還能種出花來?“
楊永革沒理她,神秘兮兮地去了趟農資店。回來時拎著個黑塑料袋,里面鼓鼓囊囊的,路過的人問他買了啥,他就笑:“秘密武器。“
接下來三天,楊永革的操作比上次插蘿卜纓子更讓人費解。
他沒像別人那樣直接撒蘿卜籽,反而在菜畦里挖了十條淺溝,溝深五厘米,間距三十厘米,挖得橫平豎直,像給菜地劃了格子。然后他把黑塑料袋里的東西倒出來——不是蘿卜籽,是些圓滾滾、灰撲撲的東西,像小土豆。
“這是...山藥蛋?“張大爺湊過來看,“你不是要種蘿卜嗎?“
“這叫'障眼法'。“楊永革把山藥蛋埋進溝里,埋得特別淺,剛蓋住就行,“我要'明修棧道'。“
他說的“棧道“,是在山藥蛋旁邊撒的菠菜籽——就是上次被水泡爛的那種。撒得密密麻麻,恨不得把土都蓋住。最后,他在菜畦最邊緣的角落里,偷偷埋了十粒蘿卜籽,埋得深,還特意用腳踩了踩,再蓋上層碎草。
“老楊這是...葫蘆娃救爺爺?“李大媽抱著胳膊看熱鬧,“又是山藥又是菠菜,你那半畦地夠折騰嗎?“
楊永革嘿嘿笑:“你就等著瞧。“
果然,不出五天,菠菜籽發芽了,嫩得像翡翠,齊刷刷鋪滿菜畦,把埋山藥蛋的溝都蓋住了。山藥蛋也沒閑著,冒出紫紅色的芽,像舉著小旗子,在菠菜叢里格外顯眼。
整個小區的老頭老太太都跑來參觀:
-“老楊這是套種啊,懂科學!“
-“我看是瞎胡鬧,菠菜長起來,山藥還能長?“
-“說不定人家就愛吃菠菜呢?“
楊永革聽著這些議論,心里偷著樂——這正是他要的“暗度陳倉“:讓所有人以為他種的是菠菜和山藥,沒人注意角落里的蘿卜籽。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個來搗亂的不是人,是兔子。
趙阿姨家那只兔子不知啥時候學會了“越獄“,從籠子里鉆出來,直奔楊永革的菜畦。這貨專愛吃菠菜,低著頭“咔嚓咔嚓“啃,轉眼間就啃出個月牙形的禿斑。
“抓小偷啊!“楊永革拿著掃帚追兔子,兔子跑得比狗還快,鉆過籬笆,居然跳進了張大爺的雞窩。張大爺家的雞被嚇得“咯咯“叫,撲騰著翅膀,把雞糞濺了兔子一身。
“這叫'自投羅網'。“張大爺笑得直不起腰,用竹竿把兔子挑出來,“你看它一身雞屎,趙阿姨見了非揍它不可。“
楊永革看著被啃的菠菜,心疼得直嘬牙。他翻《三十六計》翻到“順手牽羊“,突然有了主意——他沒補種菠菜,反而把啃禿的地方再挖深點,埋了幾顆蒜瓣。
“你這是...破罐子破摔?“張大爺叼著煙袋鍋,煙油滴在地上,燙出個小黑點。
“這叫'變廢為寶'。“楊永革拍著手上的土,“兔子啃過的地方,土松,適合種蒜。再說,蒜味能驅蟲,包括兔子。“
還真讓他說中了。蒜瓣發芽后,冒出青綠色的苗,帶著股辛辣味,那只兔子再也沒來過,據說見了楊永革就繞道走。
可新的麻煩又來了——李大媽開始“借鑒“他的種法。
李大媽在自家菜畦里也挖了溝,埋了土豆,撒了小白菜籽,還特意跑來問楊永革:“老楊,你說我這算不算'暗度陳倉'?“
楊永革看著她那亂得像狗啃過的溝,憋了半天說:“算...算升級版。“
更糟的是,張大爺的雞也來湊熱鬧。大概是被兔子帶壞了,三只蘆花雞開始偷偷溜進楊永革的菜畦,不啄菠菜,專啄山藥芽,啄得那些紫紅色的芽歪歪扭扭,像被打了的落湯雞。
“老張!管管你的雞!“楊永革氣得跳腳,上次用雞骨湯的辦法不管用了,雞好像適應了那味道。
張大爺抱著胳膊耍賴:“雞吃蟲呢,幫你除害。“
楊永革翻到“苦肉計“那頁,盯著看了五分鐘,突然脫下一只鞋,往菜畦邊一扔。鞋是他穿了三年的解放鞋,里面的鞋墊黑得發亮,散發著“歲月的芬芳“。
別說,這招真管用。雞一靠近菜畦,聞到鞋味就“咯咯“叫著跑了,大概是覺得比雞糞還難聞。
“你這是...生化武器啊!“李大媽捏著鼻子路過,“老楊,你也太拼了。“
楊永革得意地晃著腳丫:“這叫'兵不厭詐'。“
就在菠菜長到半尺高,山藥藤開始爬架時,楊永革的“暗度陳倉“終于到了關鍵一步——他開始“清理“菜畦。
他沒像別人那樣間苗,而是拿出把小剪刀,專剪菠菜的老葉,剪下來的葉子不扔,堆在角落里的蘿卜籽上方,像蓋了層綠被子。然后他故意把幾棵長得旺的山藥苗拔了,嘴里念叨:“太密了,得疏疏。“
這操作又把大家看傻了:
-“好不容易長這么好,咋拔了?“
-“我就說他瞎折騰吧!“
-“說不定有啥講究?“
楊永革不管這些,每天除了澆水,就是蹲在菜畦邊剪菠菜葉,剪下來的葉子全堆在角落。沒過幾天,那堆葉子底下居然冒出了嫩綠的芽——蘿卜籽發芽了!
這芽長得賊快,像喝了激素似的,蹭蹭往高長,葉子又大又綠,比菠菜壯實多了。而此時的菠菜因為被剪了老葉,反而長得更旺,把山藥藤襯托得像條綠龍。
“老楊,你那角落長的啥?“張大爺終于發現了不對勁,那葉子看著不像菠菜。
楊永革故作神秘:“秘密。“
又過了半個月,楊永革覺得時機到了。他選了個周末的早上,搬了個小馬扎坐在菜畦邊,手里拿著把小鏟子,慢悠悠地挖角落的土。
圍觀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李大媽特意搬了個板凳,張大爺叼著煙袋鍋,連趙阿姨都牽著她那只“洗心革面“的兔子來了。
鏟子“咔嚓“一聲碰到了硬東西。楊永革放慢動作,一點一點把土扒開——露出個紅通通、圓滾滾的東西,像個小燈籠。
“蘿卜!“人群里有人喊。
楊永革笑著把蘿卜拔出來,足有半斤重,紅得發亮,根須都帶著泥土的清香。他接著挖,一個、兩個、三個...十個蘿卜全挖出來了,個個飽滿,沒有一個歪的。
“我的天!“李大媽眼睛都直了,“你啥時候種的蘿卜?我咋一點沒看見?“
“這就叫'暗度陳倉'。“楊永革舉起蘿卜,像舉著獎杯,“明著種菠菜和山藥,讓你們都以為我不種蘿卜了,暗地里...嘿嘿。“
張大爺磕了磕煙袋鍋:“你這招...夠陰的。“
“不是陰,是智慧。“楊永革把蘿卜分給圍觀的人,“你看啊,菠菜長得快,能遮陰;山藥長得慢,能占地方;蘿卜藏在底下,安安靜靜長,等你們發現,它已經長大了。“
李大媽捧著蘿卜,突然一拍大腿:“我說我家土豆咋長不大,原來全被小白菜搶了肥!“
趙阿姨的兔子盯著蘿卜葉子,“吱吱“叫,趙阿姨笑著給它揪了片:“吃吧,也算沾沾老楊的'計謀'光。“
楊永革看著大家捧著蘿卜笑的樣子,突然覺得手里的《三十六計》沒那么重要了。他種的哪是蘿卜,是把日子過成了“捉迷藏“——你以為看透了,其實藏著驚喜;你以為沒戲了,其實憋著后勁。
他把剩下的蘿卜埋了兩個在土里,又撒了點香菜籽。這次沒搞“暗度陳倉“,就明著種,反正菜畦里的菠菜和山藥還能長,香菜混在里面,說不定又能長出新花樣。
而那本《三十六計》,被他墊在了菜畦邊的石頭下,書頁朝上,剛好是“笑里藏刀“那頁。陽光照在書頁上,“刀“字的一撇被風吹得微微顫動,像在暗示:下一場“菜園戰爭“,已經在路上了。
各位蹲在田埂上聽我瞎掰的朋友,咱又該扯扯種地那些事兒了。
這會兒我正坐在菜畦邊的石頭上,看著張大爺用我那本《三十六計》墊屁股——他說這書硬邦邦的,比磚頭適合歇腳。李大媽蹲在旁邊擇我剛送的蘿卜,嘴里念叨:“老楊你這蘿卜長得邪門,皮紅得跟趙阿姨家兔子眼睛似的。“遠處趙阿姨在追兔子,那貨叼著片蘿卜葉鉆進了冬青叢,葉子上還沾著我的《三十六計》里掉出來的紙渣。
寫第三章的時候,我總擔心把“暗度陳倉“寫得太玄乎。畢竟種個蘿卜而已,哪用得著這么多彎彎繞?可那天蹲在地頭看螞蟻搬家,突然想通了——咱老百姓過日子,不就像種蘿卜嗎?明著是柴米油鹽,暗著藏著多少心思和盼頭。
有人說我寫的這些種地“詭計“太離譜。埋山藥蛋當幌子?剪菠菜葉喂蘿卜?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可我真見過小區門口的老王頭這么干過。他前年在花盆里種葡萄,怕鳥啄,就故意在盆邊種了圈辣椒,鳥怕辣,果然不靠近了。你說這算不算“聲東擊西“?
我寫楊永革用臭鞋防雞啄,是真有這事。我那解放鞋穿了三年,上次洗鞋時把鞋墊晾在窗臺,結果張大爺家的雞從三樓飛下來,叼著鞋墊就跑,最后掛在晾衣繩上,成了小區一景。現在那鞋墊還在我菜畦邊,雞見了就繞路,比稻草人管用多了。
你們別看書里寫得熱熱鬧鬧,其實種蘿卜那陣子我差點放棄。撒下去的籽沒發芽,以為被蟲子吃了,結果是埋太深;好不容易長苗了,又被兔子啃了半截;最后好不容易結了個小蘿卜,挖出來一看,居然是歪的,像個問號。可就這歪蘿卜,炒著吃比超市買的甜,大概是因為咱自己種的,有“酸甜苦辣“的味兒。
有個在農村長大的讀者給我留言,說他看第三章時哭了。他說小時候跟爺爺種地,爺爺總說“種地要藏著點心思“,玉米地里套種豆角,高粱底下埋土豆,不是為了耍心眼,是知道土地不容易,得讓每寸土都長出東西來。他說我寫的不是“計謀“,是對土地的“敬重“。
這話說到我心坎里了。其實哪有什么“三十六計“,不過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種地經:知道啥時候該藏,啥時候該露;明白啥菜喜陰,啥菜喜陽;懂得給土地留口氣,也知道跟雜草較較勁。就像楊永革種蘿卜,明著種菠菜,不是為了騙誰,是知道菠菜能遮陰,能保墑,能讓蘿卜長得更舒坦。
寫這本書的時候,總有人問:“退休了不好好享清福,折騰這半畦地干啥?“我以前也答不上來,直到那天挖出來第一個蘿卜。紅通通的,沾著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單位發的任何獎狀都實在。突然就懂了:咱折騰的不是地,是日子;耍的不是“計謀“,是盼頭。看著種子發芽,看著菜苗長高,看著果實成熟,就像看著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這種踏實,是打麻將、跳廣場舞給不了的。
前幾天孫子來菜地玩,問我為啥把《三十六計》墊在石頭下。我說:“這書啊,教咱怎么跟土地'打交道',但真正種出東西,還得靠自己彎腰、動手、流汗。就像這蘿卜,你再懂'暗度陳倉',不澆水、不施肥,它也長不大。“
最后跟大家透個底,下一章寫“笑里藏刀“,我打算種點辣椒。不是為了害人,是張大爺總偷摘我的菠菜,得讓他知道,老楊的菜畦里,不光有甜蘿卜,還有“辣手摧花“的本事。當然了,我會在辣椒旁邊種點甜椒,這叫“軟硬兼施“。
你看,這就是種地的智慧。明著是“刀光劍影“,暗著是“你來我往“;看著是“勾心斗角“,實則是“互相幫襯“。張大爺偷我菠菜,轉頭會送我他種的茄子;李大媽總挑我毛病,卻會在我出差時幫我澆水;趙阿姨的兔子啃我菜苗,她會把剛蒸的饅頭掰給我一半。
這日子啊,就像咱種的菜畦,看著“亂糟糟“,實則“有滋有味“。
感謝看到這兒的你。如果你也種過地,或者被土地“教育“過,不妨在評論區留個言。說不定哪天,你的故事就會變成書里某個“土得掉渣“的計謀,在菜畦里“生根發芽“呢。
——一個蹲在菜畦邊啃蘿卜的退休老頭
(寫這段話時,張大爺又偷摘了我兩根菠菜,李大媽在給我的辣椒苗澆水,趙阿姨的兔子正趴在《三十六計》上睡覺,這場景,真他娘的“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