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調虎離山“騙出來的雞群遠征隊,或論菜園特工隊的跨界作戰
楊永革的向日葵花盤剛能當小凳子坐,張大爺的雞就開始了“越獄計劃“。三只蘆花雞把雞籠的竹條啄出個豁口,每天天不亮就溜進劉大媽的月季花叢,不是啄花瓣當零食,就是在花根下刨坑下蛋,把好好的花叢折騰得像被野豬拱過。
“這叫'聲東擊西'——明著在籠里刨土,暗著啄竹條。“楊永革蹲在雞籠邊,看著豁口處亮晶晶的雞屎,《三十六計》“調虎離山“那頁被他用紅筆圈了三個圈,“老張,你這雞比兔子還難管,要不借我用用?“
張大爺正用鐵絲捆雞籠,聞言吹胡子瞪眼:“借你?借去當'除蟲特工'?上次兔子叛亂還沒算賬,你又打我雞的主意!“
楊永革嘿嘿笑:“劉大媽的月季花叢里全是青蟲,你看這雞,啄蟲比啄花瓣利索。咱搞個'調虎離山',把它們騙去除蟲,既救了月季,又省得你捆雞籠,雙贏!“
他的“騙雞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劉大媽的花叢邊撒點玉米粒,讓雞知道那兒有“糧倉“;第二步,把雞籠的豁口往花叢方向挪了挪,方便它們“順道“越獄;第三步,讓張大爺的畫眉鳥在籠頂“放哨“,見雞往花叢跑就假裝沒看見。
“這叫'假癡不癲'。“楊永革對著《三十六計》給張大爺上課,“表面上不管,暗地里引導,讓雞覺得是自己要去的,不是咱逼的。“
張大爺叼著煙袋鍋半信半疑:“要是它們光吃玉米不啄蟲咋辦?“
“那就給玉米摻點碎蟲干。“楊永革早有準備,從兜里掏出個小紙包,里面是他曬的菜青蟲干,“讓它們先嘗點葷的,就知道蟲比花瓣香了。“
第一天效果顯著。雞群果然順著豁口溜到花叢,先啄了把玉米,接著就低頭刨土找蟲,把藏在月季葉背面的青蟲啄得干干凈凈,連劉大媽撒的驅蟲粉都省了。劉大媽發現時,三只雞正蹲在花根下打盹,旁邊還躺著個剛下的白雞蛋,蛋殼上沾著片月季花瓣。
“老楊,你這是'塞翁失馬'啊!“劉大媽拎著雞蛋來找楊永革,月季花叢總算挺直了腰桿,“雞吃蟲,還送蛋,比請人除蟲劃算多了!“
可雞群顯然不滿足于“單一任務“。到了第三天,它們除了啄蟲,還把劉大媽種在花叢邊的香蔥啄成了光桿,理由是“香蔥葉上的蚜蟲比青蟲更嫩“。劉大媽舉著半截香蔥來找張大爺:“老張,管管你的雞!再啄我的蔥,我就把雞蛋腌成咸蛋,一個都不給你留!“
張大爺正對著雞籠發愁——鐵絲捆的豁口又被啄大了,雞群現在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楊永革湊過來說:“要不...給它們搞個'崗位責任制'?啄蟲給獎勵,啄菜就罰禁食。“
他找了塊木板,寫上“雞群工作守則“:
1.?每啄10條青蟲,獎勵玉米粒一把(由劉大媽發放);
2.?啄壞一片月季花瓣,罰餓1小時;
3.?敢碰香蔥,罰當天沒玉米吃。
木板剛立在花叢邊,就被雞群當成了“歇腳板“,一只蘆花雞蹲在上面下了個蛋,把“工作守則“濺得全是蛋黃。
“這叫'目無王法'!“張大爺氣得用煙袋鍋敲雞頭,雞“咯咯“叫著跑開,蛋黃在木板上暈開,像給守則蓋了個“批準章“。
楊永革卻盯著蛋黃笑:“這是'雞心所向'啊!它們把蛋下在這兒,說明認這個'崗位'了。“
雞群的“跨界作戰“很快蔓延到整個小區。李大媽的韭菜地里有地蛆,雞群去刨土啄蛆,順便把韭菜根周圍的土松了,韭菜長得比以前旺;王大爺的芹菜地有蝸牛,雞群跟著兔子后面撿漏,把兔子刨出來的蝸牛啄得干干凈凈;最絕的是趙阿姨的草莓棚,雞群居然學會了“站崗“——蹲在棚邊啄試圖鉆進棚的鼻涕蟲,草莓一顆沒少,還收獲了三窩雞蛋。
“這叫'雞兔同籠'的升級版——'雞兔聯防'。“楊永革在《三十六計》上畫了幅簡筆畫:兔子刨草,雞啄蟲,畫眉鳥放哨,老頭老太太們在旁邊喝茶看熱鬧。
可“和平“沒維持多久,雞群和兔子就因為“戰利品分配“起了沖突。那天兔子在張大爺的茄子畦刨出條大青蟲,剛想叼給楊永革領賞,就被一只蘆花雞搶走了,還追得兔子繞著向日葵跑了三圈。
“這叫'鵲巢鳩占'!“趙阿姨抱著驚魂未定的兔子告狀,兔子耳朵上少了撮毛,“雞搶蟲就算了,還薅兔毛,太欺負人了!“
張大爺護著雞:“蟲本來就該雞吃,兔子湊啥熱鬧?再說那是我家茄子畦的蟲,我家雞吃天經地義!“
楊永革突然拍手:“有了!咱搞個'分區域作戰'!“他在地上畫了張“菜園作戰圖“:
-兔子負責:楊永革的蘿卜地、李大媽的韭菜地(草多的地方);
-雞群負責:劉大媽的月季叢、王大爺的芹菜地(蟲多的地方);
-中間地帶(張大爺的茄子畦、趙阿姨的草莓棚)屬于“共享區“,誰先發現蟲或草誰處理,戰利品歸誰。
為了讓“作戰圖“更直觀,他還找了些舊布條:紅色系在兔子馬甲上,代表“除草區“;藍色系在雞籠上,代表“除蟲區“;中間地帶插了面小彩旗,是“共享區“的標志。
趙阿姨的兔子似乎看懂了,第二天主動繞開雞群的“除蟲區“,只在自己的“除草區“忙活,還把刨出來的蟲叼到彩旗邊,像是在“移交戰利品“。雞群也懂事,見兔子叼來蟲,就往“除草區“扔了幾片菜葉,算是“交換物資“。
“這叫'化干戈為玉帛'。“李大媽拎著剛摘的韭菜路過,看著雞兔“和平共處“的場景直樂,“比小區廣場舞隊的矛盾好解決多了。“
特工隊的第一次“聯合軍演“,是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蟲災“。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群蚜蟲,黑壓壓地落在小區的桃樹上,眼看就要蔓延到菜畦。楊永革當機立斷,啟動“緊急預案“:
-兔子負責扒開桃樹周圍的雜草,讓蚜蟲無處藏身;
-雞群負責飛上低枝啄蚜蟲,畫眉鳥在高處“偵查“蚜蟲聚集地;
-老頭老太太們負責用煙絲水噴高枝,配合雞群作戰。
張大爺舉著噴壺,李大媽給雞群遞玉米,趙阿姨抱著兔子在樹下加油,楊永革則舉著《三十六計》當“指揮旗“,喊著“聲東擊西““圍點打援“的口號,場面比過年還熱鬧。
蚜蟲被消滅時,夕陽正好落在桃樹上,雞群蹲在枝椏上打盹,兔子趴在樹根下啃胡蘿卜,畫眉鳥站在最高的枝上唱歌,老頭老太太們坐在楊永革的向日葵花盤邊喝茶,手里還攥著沒噴完的煙絲水。
“這叫'全民皆兵'。“楊永革喝了口茶,《三十六計》被風吹到“調虎離山“那頁,上面多了行新批注:“虎可被調,因利所趨;人心可聚,因趣所同。“
他突然想起啥,拍著大腿笑:“下一章該試試'釜底抽薪'了——把王大爺藏起來的酒換成醋,看他還敢不敢在菜畦邊喝酒誤事!“
王大爺聞言差點把茶杯掉地上:“老楊你敢!我那是珍藏的二鍋頭,換了我就讓雞群啄你蘿卜!“
雞群像是聽懂了,“咯咯“叫著往楊永革的蘿卜地跑,兔子趕緊蹦過去攔,結果被雞群圍在中間,互相啄著玩,把蘿卜纓子撲得亂七八糟。
楊永革看著這亂糟糟的場面,突然覺得《三十六計》里的計謀再妙,也比不上這群雞兔、這幫老頭老太太的鮮活。所謂的“調虎離山“,哪是騙雞騙兔,分明是騙自己多找點樂子,多和老伙計們湊湊,讓退休的日子不那么冷清。
他在“調虎離山“那頁的空白處,用茶水寫了幾行字,很快暈開成淡淡的痕跡:
“山是菜畦,虎是孤寂。“
“把虎調離孤寂的山,“
“讓日子長滿熱鬧的草。“
夕陽把字照得暖融融的,像給這行字鍍了層金邊。遠處,張大爺的雞群正跟著兔子往趙阿姨的草莓棚跑,大概是又發現了新的“作戰任務“,而那本被翻得卷邊的《三十六計》,在向日葵花盤上輕輕晃,像在為這場永不落幕的菜園戰爭,唱著支熱熱鬧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