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田園詭計

第10章"關門捉賊"關出來的蘆花雞冤案,或論菜園法庭的糊涂斷

第十章:“關門捉賊“關出來的蘆花雞冤案,或論菜園法庭的糊涂斷案

楊永革的多肉剛在酒瓶里扎根,張大爺的蘆花雞就把李大媽的酸梅湯壇子啄了個洞。酸梅湯順著壇底的裂縫往菜畦里滲,把半畦菠菜泡得發黃,壇口還沾著幾根雞毛,像兇手留下的作案證據。

“這叫'賊贓并獲'。“李大媽舉著破壇子追蘆花雞,壇底的酸梅核掉了一路,“老張你管不管?再縱容你家雞,我就把它剁了燉酸梅湯!“

張大爺叼著煙袋鍋在籬笆上打盹,聞言翻了個身:“我家雞通人性,肯定是你壇子沒蓋好,它幫你'嘗嘗酸不酸'。“

楊永革蹲在菠菜地邊,看著被泡黃的葉子直搖頭。這蘆花雞是雞群里的“慣犯“,上周啄禿了劉大媽的月季,上上周刨了王大爺的蘿卜種,現在又盯上了李大媽的酸梅湯。《三十六計》“關門捉賊“那頁被他折了三個角,旁邊寫著:“賊者,蘆花雞也;門者,雞籠也;捉之,以儆效尤。“

他的“捉賊計劃“簡單粗暴:找個竹筐,筐底墊上蘆花雞最愛的玉米粒,支在雞群常出沒的茄子畦邊,用根細繩子牽著筐沿,只要蘆花雞鉆進去啄食,就猛地拽繩子——這叫“請君入甕“,是老輩人抓野鳥的法子。

王大爺自告奮勇當“繩手“,說他年輕時在部隊練過“閃電擒敵“,保證一拽一個準。趙阿姨抱著兔子來圍觀,兔子盯著竹筐里的玉米粒直咽口水,被趙阿姨拍了下腦袋:“沒出息,那是給'賊'下的套。“

第一回合,蘆花雞沒上當。它繞著竹筐轉了三圈,用爪子扒了扒筐沿,發現繩子的機關,居然叼起根玉米跑出老遠,氣得王大爺直罵:“這雞成精了,比楊永革還懂計謀!“

第二回合,楊永革改了策略。他讓李大媽把酸梅湯壇子里剩下的湯渣倒在竹筐里,酸香味飄出老遠。蘆花雞果然抵不住誘惑,撲騰著跳進筐,剛啄了口湯渣,王大爺就猛地拽繩子——“哐當“一聲,竹筐扣得嚴嚴實實,只聽見里面“咯咯“的掙扎聲。

“抓到了!“王大爺舉著繩子笑,“這叫'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它愛喝酸梅湯,就用酸梅湯治它!“

楊永革找來塊木板,寫上“罪雞蘆花雞“,用繩子把木板掛在竹筐上,擺在菜畦中央示眾。張大爺聞訊趕來,拍著竹筐喊:“放了我家雞!它是被冤枉的!“

“冤枉?“李大媽舉著破壇子湊過來,“雞毛還在壇口呢,你看這毛色,不是它是誰?“

張大爺指著雞群里另一只母雞:“那是我家'小花'的毛!它倆長得像,你認錯了!“

兩人吵得面紅耳赤,引來了小區的“吃瓜群眾“:劉大媽抱著剛摘的月季當“旁聽“,王大爺拎著酒葫蘆準備“斷案“,趙阿姨的兔子蹲在竹筐邊,紅眼睛滴溜溜轉,像個盡職盡責的“陪審員“。

“要不...開個菜園法庭?“楊永革突然提議,把向日葵花盤當“審判桌“,自己當“法官“,“讓'被告'蘆花雞和'原告'李大媽對質。“

法庭審判的流程比想象中熱鬧:

-李大媽呈上“物證“:帶雞毛的破壇子、泡黃的菠菜,哭訴酸梅湯是她熬了三個小時的,“比親孫子還寶貝“;

-張大爺請來“證人“:雞群里的“老母雞“,說案發時蘆花雞正跟著它在刨蟲,有“不在場證明“;

-王大爺當“法醫“,拿著放大鏡對比壇口的雞毛和蘆花雞的毛,結論是“毛色相近,但粗細不同“;

-最離譜的是趙阿姨的兔子,突然跳進竹筐,對著蘆花雞“吱吱“叫,像是在說“不是它干的“。

楊永革敲著向日葵花盤當驚堂木:“肅靜!“他指著竹筐里的蘆花雞,“你可知罪?“

蘆花雞在筐里撲騰著“咯咯“叫,像是在喊冤。張大爺突然想起啥,往雞籠跑:“我有證據!“他拎來個小鐵盒,里面裝著根帶血的雞毛,“這是前天'小花'被黃鼠狼抓傷時掉的,你看這血漬,跟壇口的雞毛顏色一樣!“

真相突然大白——啄破壇子的是“小花“,它怕被懲罰,故意把自己的毛蹭在壇口,嫁禍給長得像的蘆花雞。而蘆花雞跳進竹筐,其實是想叼出里面的湯渣給“小花“吃,結果中了圈套。

“這叫'賊喊捉賊'的升級版。“楊永革掀開竹筐,蘆花雞“嗖“地跳出來,直奔雞群,對著“小花“狠狠啄了口,“看來雞群里也有'冤案'。“

李大媽看著破壇子突然笑了:“算了算了,我再熬一壇。“她往竹筐里倒了點新煮的酸梅湯,“就當給蘆花雞賠罪。“

張大爺紅著臉給蘆花雞順毛:“委屈你了,晚上給你加玉米。“

這場“冤案“的第一個反轉,是蘆花雞成了菜畦的“巡邏兵“。它像是記恨“小花“的背叛,每天蹲在李大媽的酸梅湯壇子旁,見“小花“靠近就追著啄,比狗看得還嚴。李大媽的新壇子再也沒被啄過,她特意給蘆花雞做了個棉墊,放在壇子邊當“崗亭“。

第二個反轉,是“菜園法庭“成了小區的固定節目。誰家菜被偷了、誰的花被掐了,都來向日葵花盤前“告狀“:王大爺起訴張大爺的雞啄了他的多肉,結果發現是兔子干的;劉大媽狀告李大媽的酸梅湯太香,招來了蜜蜂,結果兩人合伙用酸梅湯做了蜂蜜酸梅飲,賣得比王大爺的醋腌蘿卜還火。

最妙的是趙阿姨的兔子,居然學會了“陪審“——只要有人在向日葵花盤前吵架,它就叼來根胡蘿卜放在桌上,像是在說“有事好商量,別傷和氣“。

楊永革翻著《三十六計》,“關門捉賊“那頁被他用紅筆圈出“賊“字,旁邊寫著:“有時門關錯了,捉的可能是朋友。“他突然覺得,這計的關鍵不是“捉賊“,是關上門后才發現,原來大家在乎的不是損失了多少菜、多少湯,而是那份被尊重的心意——李大媽氣的是雞沒被管教,張大爺護的是雞沒被冤枉,王大爺斷的不是案,是怕老伙計們傷了和氣。

他在書頁上添了行字:“最好的門,是敞著的;最該捉的,是心里的疙瘩。“寫完突然拍著大腿笑:“下一章試試'遠交近攻'?聽說隔壁小區的菜長得比咱好,咱去跟他們換點種子,順便'偷師'幾招,這叫'外交戰'!“

張大爺舉著煙袋鍋響應:“我讓蘆花雞當'外交大使',它現在是'模范雞',去了準不丟咱小區的臉!“

李大媽翻出剛熬的酸梅湯:“我這湯當'外交禮物',保證他們喝了就愿意換種子!“

王大爺的酒葫蘆里不知啥時候裝了新釀的米酒,他舉著葫蘆和大家碰了碰:“為了菜園'外交勝利',干杯!“

夕陽把向日葵的影子拉得老長,“審判桌“上的胡蘿卜被兔子啃了一半,像個被咬過的句號。楊永革摸著《三十六計》,突然覺得這些計謀哪是什么兵法,分明是群老頭老太太的生活哲學——今天“關門“防雞,明天“開門“換種,后天說不定“拆門“合并菜畦,反正怎么熱鬧怎么來。

而那本被翻得卷邊的《三十六計》,在晚風里輕輕晃,“關門捉賊“那頁的空白處,多了幾行用酸梅湯寫的字,干了后留下淡淡的印記:

“門要會關,更要會開。“(楊永革)

“賊要會捉,更要會放。“(張大爺)

“菜園子的事,哪有什么對錯,開心就好。“(李大媽)

遠處,蘆花雞正領著雞群在菜畦里巡邏,步伐邁得像模像樣,“咯咯“的叫聲混著大家的笑聲,像支熱熱鬧鬧的歌。楊永革突然覺得,退休后的日子就該這樣——有點小矛盾,有點小計謀,有點小糊涂,最后都化成筐里的玉米、壇里的酸梅湯、和向日葵下那桌永遠散不了的“法庭“,酸的、甜的、吵的、笑的,都有,這才是日子該有的樣子。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巴塘县| 顺平县| 锦屏县| 石柱| 新邵县| 印江| 南城县| 安陆市| 丰都县| 赫章县| 藁城市| 偏关县| 唐海县| 保康县| 常州市| 宜章县| 莱阳市| 耿马| 保山市| 富民县| 呼和浩特市| 天等县| 商城县| 百色市| 信丰县| 五常市| 武鸣县| 清流县| 彩票| 郁南县| 沁水县| 鞍山市| 九江市| 酒泉市| 龙川县| 根河市| 永仁县| 清河县| 昆山市|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