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假道伐虢”借路見情,且悟鄰里相照里通阻隔除滯礙的處世圓融
隔壁老院子的木門虛掩著,鎖鼻上銹得結(jié)了層殼,推開門時“吱呀”一聲,像誰在喉嚨里卡了口痰。院里的雜草齊膝深,馬齒莧纏著手腕粗的老槐樹,牽牛花把石階爬得密不透風(fēng),最礙事的是墻根那叢野薔薇,枝蔓帶著尖刺,把楊永革家和老院子共用的那堵矮墻遮了個嚴實——墻那邊,自家的槐樹伸過去的枝丫被薔薇纏得打了蔫,去年結(jié)的槐米還沒摘,就爛在了枝上。
“這就是‘礙’了?!睏钣栏飺荛_擋路的野薔薇,刺尖勾住了袖口,扯下來時帶起根線頭?!度嫛贰凹俚婪ル健蹦琼?,夾著張泛黃的借據(jù),是前院張奶奶年輕時借李家的梯子用,上面寫著“用完即還,順帶修了梯腳”。他用褐筆在“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旁邊畫了兩座院子,中間畫了道被雜草堵死的墻,墻根畫了棵枝丫相交的槐樹,像兩只互相夠著的手?!凹俚婪ル剑皇墙杪窊寲|西,是借個方便,把兩家都礙眼的亂子清了——道通了,氣就順了;礙除了,情就近了。就像這老院子,雜草堵著的不只是路,是兩家的照拂?!?/p>
王大爺扛著鐮刀來幫忙,見他在野薔薇叢里踅摸,往手心里啐了口唾沫:“前兒就說‘跟居委會說聲,借道除了這草’,你非怕‘人家以為你想占院子’,現(xiàn)在好了,槐樹都快被纏死了?!彼麙嗥痃牭陡钜八N薇,刺“啪”地彈回來,在胳膊上劃了道紅痕,“這叫‘前怕狼后怕虎’,該借的道不借,最后坑的是自己。”
李大媽挎著竹籃來撿槐米,見老院子里的草快漫過墻了,直皺眉:“去年張奶奶還在時,倆院的孩子互相串著摘棗,現(xiàn)在人走了,院子荒了,連樹都生分了。”她從籃里掏出塊饃,掰碎了撒給墻根的麻雀,“借道不光是為了除雜草,是給老念想通通氣——人走了,情不能斷。”
張大爺?shù)鹬鵁煷伓自诶显洪T口,煙袋鍋里的火星映著門楣上褪色的“?!弊郑骸拔夷贻p時跟你張奶奶處對象,就借過她家的道去挑水,一來二去就熟了?!彼牧丝臒煷?,煙灰落在石階的青苔上,“這叫‘借道傳情’,路通了,人心才能通;路堵了,再好的情分也得生霉。”
陳教授拿著卷尺來量老槐樹的枝丫,見院里的雜草快把樹干埋了,推了推眼鏡:“從植物生長角度說,交叉生長的樹木需要共同維護,一方受阻會影響另一方的光合作用——‘假道伐虢’的現(xiàn)代啟示,是‘共享空間治理’,借路是為了消除公共區(qū)域的障礙,實現(xiàn)共同受益?!彼钢凰N薇纏死的枝丫,“你看,這枝丫死了,兩邊的樹都少了片蔭涼,損人也不利己?!?/p>
“假道”的第一手,在“言”。
楊永革沒急著動手除草,先去了居委會。主任小李是個年輕人,聽他說想借老院子除雜草、修槐樹,笑著說:“這院子暫時沒人管,正愁雜草瘋長招蟲子,您肯幫忙,我們求之不得?!睏钣栏锾统鲈缇蛯懞玫募垪l,上面寫著“借道三日,除草修樹,完工即清,絕不擅動他物”,遞過去時特意說:“要是原主人回來,麻煩您說聲謝,就說樹修好了,等著他來摘槐米。”
“這叫‘把話說透’?!彼е游瘯_的證明往回走,心里踏實多了,“借道不是偷偷摸摸,得明明白白——你把心思亮出來,別人才放心把路給你?!蓖醮鬆斠娝弥C明,撇撇嘴:“多大點事,還寫紙條?”楊永革笑了:“越是小事,越得講究,不然好心得罪人?!?/p>
李大媽聽說要借道,特意去張奶奶的遠房侄女家串了個門,拎了袋自己腌的蘿卜干:“老院子的草該除了,老楊想借道修樹,我來跟你說聲,都是為了樹好?!睆埬棠痰闹杜犃?,笑著說:“我正愁沒時間管,麻煩你們了,回頭我也去看看?!崩畲髬尰貋頃r帶了串鑰匙:“她把老院的鑰匙給我了,說‘多個人照看,放心’?!?/p>
張大爺?shù)臒煷鼦U被野薔薇的刺勾了道痕,他沒惱,反而去給老院的木門上了點油:“借人家的道,得先給人家的門添點勁——就像走親戚,先給人添點方便,再開口求幫忙,才不唐突?!蹦鹃T上了油,再推時“吱呀”聲輕了大半,像舒了口氣。
陳教授給老院的雜草拍了照,又查了原主人的聯(lián)系方式,發(fā)了條短信:“您家老院的槐樹長勢好,就是被雜草纏了,我們想借道清理,附照片供您看。”原主人很快回了信:“辛苦你們,修完樹拍張照發(fā)我,謝謝?!标惤淌谛χf:“這叫‘信息透明’,借道時把來龍去脈說清楚,猜疑就少了,信任就多了?!?/p>
楊永革拿著鑰匙打開老院的鎖,“咔噠”一聲,像解開了根纏了很久的繩。王大爺扛著鐮刀在前開路,李大媽拎著竹籃撿枯枝,張大爺蹲在門口抽煙望風(fēng),陳教授舉著相機拍雜草——五個人湊在一起,倒像給老院子辦了場熱鬧的“開門禮”。
“你看,把話說開了,借道就成了搭伙?!睏钣栏锟硵嗟谝桓八N薇,刺落了一地,“近處的道,從來不是單家的路,是大家踩著踩著踩出來的情分?!?/p>
“伐礙”的第二手,在“清”。
楊永革沒急著砍樹,先給老院畫了個圈:野薔薇是“頭礙”,刺多纏樹緊,得先清;牽牛花是“二礙”,爬得密,得順藤拔根;墻根的雜草是“三礙”,藏蟲子,得鏟干凈。他特意在槐樹周圍留了圈空地:“這是‘護根區(qū)’,除草時離樹根遠點,別傷了樹?!?/p>
“這叫‘先除兇,再除亂’?!彼麚]著鐮刀砍野薔薇,枝蔓“咔嚓”斷成截,“借道伐礙,不是亂砍亂伐,得知道啥最礙事,啥能留著——就像過日子,先把扎人的刺拔了,再理那些纏人的亂麻,心才能敞亮?!蓖醮鬆攷椭褦嘀ν系皆和猓ι系拇坦醋×寺榇?,他笑著說:“這刺跟人脾氣似的,越硬越容易被捆住?!?/p>
李大媽在雜草里發(fā)現(xiàn)了棵小棗樹,是張奶奶生前種的,被雜草壓得快趴下了。她沒拔,反而找了根竹竿把它支起來:“這叫‘留活氣’,伐礙不是斬盡殺絕,得給老院子留點念想——就像張奶奶走了,可她種的樹還在,見樹如見人。”
張大爺在石階縫里發(fā)現(xiàn)了幾株薄荷,綠油油的透著香。他小心翼翼地把薄荷挖出來,移到自家的花盆里:“這叫‘變廢為寶’,礙眼的雜草里,說不定藏著寶貝——就像借道時,別光想著自己的事,幫別人留點好,路才能走得長。”
陳教授把清理出來的枯枝敗葉分了類:能燒的捆成柴,能堆肥的扔進坑,帶刺的單獨埋了?!斑@叫‘分類處理’,伐礙不光是清走,還得處理好,別給人家院子留后遺癥——借道的規(guī)矩,是‘來時空手,走時干凈’?!?/p>
三天后,老院子徹底變了樣:野薔薇被清得干干凈凈,露出了斑駁的矮墻;牽?;ǖ母话瘟?,石階重見天日;墻根的雜草鏟光了,露出了青石板鋪的小路。最讓人歡喜的是那棵老槐樹,纏在枝上的亂藤沒了,枝丫舒展開,陽光透過葉縫灑下來,在地上畫了片跳動的光斑。
“你看,礙物清了,樹都精神了?!睏钣栏镎麓炝说幕泵祝M李大媽的竹籃,“這借道伐礙,伐的不是草,是隔在心里的墻——墻沒了,枝丫能伸過去,情分也能遞過來?!?/p>
“還情”的第三手,在“留”。
楊永革把老院的木門重新鎖好,鑰匙還給居委會時,特意留了張紙條:“槐米已摘,分裝兩袋,一袋給原主人,一袋放窗臺,路過的街坊可自取?!彼€在窗臺上擺了盆從雜草里移出來的薄荷,“給老院子留點綠,看著舒坦?!?/p>
“這叫‘借路還情’?!彼牧伺哪鹃T,“借了人家的道,不能白借,得給人家留點甜——就像張奶奶當年借梯子給我修房,還回來時綁了把新梯繩,這情分就是這么攢的?!蓖醮鬆斣谠簤ν夥N了圈向日葵,“等花開了,能給老院子擋擋西曬,也算咱們盡點心?!?/p>
李大媽把摘下來的槐米曬在老院的石階上,香氣飄出老遠。路過的街坊問起,她就說:“張奶奶家的槐米熟了,大家嘗嘗鮮。”有人嘗了說好,她就教人家“槐米泡水能明目”,像在說自家的東西?!斑@叫‘借花獻佛’,老院子的好,得讓大家都沾沾,情分才能傳得遠。”
張大爺用從老院移來的薄荷泡了茶,裝在玻璃瓶里,放在老院門口:“路過的渴了,就喝口,涼快?!彼f,“這薄荷長在人家院子里,就得給人家院子添點用——借道的規(guī)矩,是讓人家覺得‘這道借得值’?!?/p>
陳教授把清理前后的照片發(fā)給原主人,附了句:“槐樹長勢好,院子干凈了,等您回來看看。”原主人回了條長信,說:“沒想到還有人惦記著老院子,等有空一定回去,給大家?guī)c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标惤淌诎研糯蛴〕鰜恚N在老院門口的布告欄上:“讓大家都知道,這院子有人記掛,情分沒斷。”
有天夜里下了場雨,楊永革擔(dān)心老院的向日葵被淹,起來一看,王大爺正披著雨衣在培土,李大媽舉著燈照路,張大爺蹲在旁邊遞鐵鍬——三人在雨里忙得滿頭大汗,倒像在侍弄自家的地。
“你看,借道借成了牽掛?!睏钣栏镖s緊拿了把傘過去,“這老院子啊,就像個紐帶,把咱們的心捆得更緊了?!庇晖:螅蛉湛诔抗饫镏蓖νΦ亓⒅?,花瓣上的水珠滾來滾去,像撒了層銀。
王大爺?shù)南蛉湛_花了,金黃的花盤朝著老院子,把墻那邊的槐樹葉都染成了暖黃色。路過的孩子踮著腳看,李大媽就摘個小向日葵給他們,說:“這是張奶奶家院子的花,香不香?”孩子們說“香”,她就教他們“要愛護院子里的樹啊”。
李大媽曬的槐米干了,裝在小布袋里,分送給街坊。有人問“哪來的”,她就講張奶奶種槐樹的故事,講老院子的雜草怎么除的,講大家怎么借道搭伙的——故事傳著傳著,老院子的門總有人來敲,不是來借道,是來看看樹,聞聞槐米香。
張大爺?shù)谋『刹璞缓裙饬?,他又泡了新的,還在瓶底留了張紙條:“薄荷從老院移的,想種的來我這拿苗?!焙髞硇^(qū)里好多人家的窗臺上都擺上了薄荷,風(fēng)一吹,滿院清香,像老院子的味道在串門。
陳教授把原主人的回信抄在宣傳欄上,下面畫了棵枝繁葉茂的槐樹,左邊是楊永革家的茄子,右邊是王大爺家的黃瓜,中間寫著“鄰里樹”。有人在畫旁貼了張自己種的花的照片,有人寫了句“我家的棗熟了,歡迎來摘”,宣傳欄漸漸成了“鄰里共享欄”。
楊永革把《三十六計》“假道伐虢”那頁的借據(jù)換成了片槐樹葉,葉上還帶著點陽光的溫度,把“假以勢”三個字襯得格外暖。他突然懂了,這計的“假道”不是利用,是“借方便行方便”;“伐虢”不是侵占,是“除障礙通情意”。就像這老院子的路,借一次道,清一次礙,心里的墻就薄一分,日子的暖就多一分。
端午那天,老院的原主人真回來了,拎著大包小包的特產(chǎn),見了楊永革就握手:“多虧你們照看院子,這槐樹比我在時長得還好?!贝蠹覝愒诶显豪锇兆樱玫氖抢畲髬尩聂杖~、王大爺?shù)呐疵?、楊永革的蜜棗,原主人教大家包家鄉(xiāng)的三角粽,笑聲把槐樹上的麻雀都驚飛了。
“這粽子里的香,有借道的情,有伐礙的勁,更有老院子的念想。”楊永革咬了口粽子,甜汁順著嘴角流,“日子啊,道通了,情就順了;礙除了,福就來了?!?/p>
下一章該寫“偷梁換柱”了。楊永革看著王大爺家那根快朽了的黃瓜架,架上還結(jié)著幾個小黃瓜,心里有了譜:不是真要偷換啥,是想趁王大爺不注意,把朽木換成新竹桿,讓黃瓜能順順當當爬——這“偷”是不動聲色的幫,這“換”是悄無聲息的補,舊桿換了新桿才能撐,難處幫了日子才能穩(wěn)。
晚風(fēng)拂過老院的槐樹,葉影在地上晃成了流動的河。楊永革知道,過陣子雜草說不定又會長出來,可他不怕了——再長就再清,借道的門開著,搭伙的人聚著,再密的草,也擋不住人心相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