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月桂香”秋意漸濃,且品歲月沉淀中釀出的處世醇味
秋分剛過,小區的桂花開了。
不是哪一棵,是老槐樹旁邊新栽的幾株月桂,是阿哲爸從老家帶來的樹苗,說“添點香氣,日子更有滋味”。金黃的小花藏在葉縫里,不顯眼,卻把香氣撒得滿小區都是,連李大媽蒸的饅頭里,都混著點桂花香。
王大爺的菜園里,蘿卜纓子綠得發亮,白菜卷著緊實的芯,他正蹲在地里拔胡蘿卜,紅通通的蘿卜帶著泥,像剛從土里鉆出來的胖娃娃。“今年的收成好,”他舉著蘿卜沖楊守暖笑,“夠咱小區吃一冬了,多余的腌成咸菜,配粥吃,香!”
楊守暖坐在桂樹下的石凳上,手里捧著杯熱茶,茶葉是周奶奶的重孫采的桂花,混著小區的野茶泡的,抿一口,舌尖先苦后甜,最后留下滿口桂花香。他看著街坊們在院子里忙秋,心里像被這茶水浸過似的,暖乎乎、沉甸甸的。
(一)
“塵緣簿”里,夾進了片桂花書簽。
是林溪做的,把新鮮的桂花夾在書頁里,壓平了,成了半透明的金色,聞著還有淡淡的香。她在書簽旁邊寫:“秋天的味道,是桂花落在饅頭里,是蘿卜藏在泥土里,是日子釀在心里。”
孩子們最近迷上了收集“秋天的寶貝”,把撿來的銀杏葉、橡果、紅楓葉都夾進“塵緣簿”,說“給本子留個秋天的紀念”。周奶奶的重孫還畫了幅“秋收圖”,畫里王大爺扛著胡蘿卜,李大媽捧著桂花饅頭,張大爺的畫眉站在桂花枝上,每個人的頭頂都飄著個“香”字。
曉棠把大家腌咸菜的場景拍了下來,貼在簿子上:李大媽的芥菜切成絲,撒著紅辣椒面;王大爺的蘿卜切成塊,碼在壇子里;阿哲媽則在旁邊撒鹽,手法熟練得很。照片下面寫:“咸菜要腌透才香,日子要過久才甜。”
楊守暖翻著簿子,看著那些稚嫩的畫、樸實的字、帶著生活氣的照片,突然覺得這簿子像壇酒,越釀越醇,每一頁都浸著歲月的香。
(二)
張大爺的畫眉,當“爸爸”了。
鳥籠里的蛋孵出了三只小畫眉,毛茸茸的,閉著眼睛,張著黃嘴丫要食吃。張大爺每天天不亮就去公園挖蟲子,回來剪成小段喂小鳥,動作輕柔得像在照顧小孫子。
“你看這小家伙,”他指著最壯的那只,“跟它媽一樣,嗓門亮,以后準是個唱將。”街坊們都來圍觀,李大媽給鳥籠墊了塊軟布,說“別讓小家伙硌著”;王大爺則找了根細竹枝,幫張大爺清理鳥籠,說“干凈點,小鳥長得快”。
沒過多久,小鳥長出了羽毛,開始學著飛,在鳥籠里撲騰。張大爺卻把鳥籠門打開了,說“該讓它們練練,以后好飛向老槐樹”。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一只小鳥飛出籠,落在槐樹枝上,跟著畫眉媽媽學唱歌,調子雖然生澀,卻透著股自由的歡暢。
曉棠把這場景記在“塵緣簿”上,畫了只飛向槐樹的小鳥,旁邊寫:“愛不是困住,是看著你飛向更寬的天地,知道你總會回來。”
(三)
鎖妖樓的草地上,結了層薄薄的霜。
清晨的陽光照在霜上,亮晶晶的,像撒了層碎鉆。草葉雖然黃了,根卻扎得更牢了,阿哲的貓在草地上打滾,把霜蹭掉了一片,露出底下綠油油的新葉——原來草也在準備過冬,把勁兒都攢在根上。
楊守暖去看草時,發現泥土里多了些玉米粒,是周奶奶的重孫撒的,說“給小草當糧食,冬天就不餓了”。草旁邊還擺著幾塊小石頭,堆成了個小房子的模樣,是孩子們搭的,說“讓小草在里面躲風雪”。
“這草啊,比咱們還懂得藏勁。”楊守暖對著草地笑,“冬天看著蔫了,春天一到,準比誰都長得歡。”他想起自己剛到小區時的慌張,想起和墮仙較勁時的緊張,就像這草經歷的風雨,最后都變成了扎根的力氣。
遠處傳來李大媽的吆喝聲:“小楊,快來嘗嘗我新腌的桂花糖蒜!”他應著聲往回走,身后的草地在陽光下泛著光,像片藏著希望的小天地。
(四)
小區的“秋曬節”,曬出了日子的暖。
家家戶戶把秋收的東西往院子里擺:王大爺的干辣椒、玉米串掛在槐樹枝上,像一串串小燈籠;李大媽的桂花糕、紅薯干擺在竹匾里,曬得油亮亮的;阿哲家的蘿卜干、豆角絲鋪在報紙上,散發著咸香;林溪則把畫好的畫掛在繩子上,讓秋風吹干墨跡。
周奶奶坐在輪椅上,給重孫縫棉衣,棉絮是舊棉襖拆的,軟乎乎的,針腳密密的。“老話說‘秋收冬藏’,”她笑著說,“秋天把好東西曬透了,冬天才有得吃、有得穿,日子才踏實。”
孩子們在曬物之間跑來跑去,抓起塊紅薯干塞進嘴里,甜得瞇起眼睛;阿哲的貓追著陽光跑,把影子拉得長長的,像在和孩子們玩游戲。楊守暖看著這滿院子的“秋實”,突然明白“秋收”不止是收糧食,是收一整年的暖,收街坊們互相幫襯的情,收那些藏在煙火里的踏實。
曉棠在“塵緣簿”上寫下:“曬出來的是干貨,藏心里的是溫情,這秋天,把日子曬得明明白白、暖暖心心。”
(五)
中秋那天,大家在槐樹下擺了桌“團圓宴”。
桌子是用幾張長條桌拼的,上面擺滿了菜:王大爺的燉白菜、李大媽的桂花月餅、阿哲家的紅燒肉、林溪買的螃蟹……最中間是個大蛋糕,上面用奶油畫了棵老槐樹,樹下圍著好多小人,是曉棠訂做的,說“咱小區就是個大家庭,得吃塊團圓糕”。
月亮升起來時,圓圓的,像個銀盤子。大家舉起杯子,杯里有的是酒,有的是茶,有的是果汁,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響。周奶奶的重孫指著月亮喊:“月亮里有棵樹,像咱的老槐樹!”
楊守暖望著月亮,又看看身邊的街坊,突然覺得心里特別滿。那些走過的路,遇到的人,經歷的事,就像這秋天的收成,沉甸甸地壓在心頭,卻讓人踏實得很。他想起花妖,想起春杏,她們大概也在某個地方看著吧,看著這人間的團圓,看著這日子的甜。
鎖妖樓的方向,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像被月色裹住的暖。桂花香在夜里更濃了,混著飯菜香、笑聲,漫過院子,漫過圍墻,漫向很遠的地方。
“塵緣簿”被放在桌子中央,月光照在書頁上,像鍍了層銀。曉棠說:“明年的秋天,咱還這么過,把這簿子寫得更厚,把日子過得更甜。”
大家都笑了,笑聲在月光里蕩開,像首溫暖的歌。楊守暖知道,這秋天的醇味,不是桂花香,不是月餅甜,是團圓的暖,是相守的真,是歲月沉淀下來的、說不出卻忘不了的人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