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田園詭計

第67章且看新蕊初綻時蔓延的處世溫情

第六十七章:“枝葉茂”夏蔭漸濃,且看新蕊初綻時蔓延的處世溫情

入夏的蟬鳴唱得正歡,老槐樹的濃蔭已經能鋪滿半個院子。小暖種下的向日葵長得比人高了,花盤沉甸甸地低著頭,像無數張笑臉對著土地。孩子們總愛躲在向日葵地里玩捉迷藏,綠色的稈子搖搖晃晃,藏住了他們的笑聲,卻藏不住探出的小腦袋。

阿哲的媳婦挺著大肚子,正坐在槐樹下的竹椅上擇菜。她手里的豆角翠綠鮮嫩,是王大爺特意在菜園邊留的“嫩茬”,說“孕婦吃了清爽”。李大媽端著碗冰鎮酸梅湯過來,往她手里塞:“快喝點涼的,這天兒越來越熱了。”

小暖抱著《三十六計》,蹲在旁邊看她們忙活。書頁被他用透明膠帶粘了又粘,卻依舊小心地捧著,像捧著個易碎的夢。“哲嬸,”他突然抬頭,“書里說‘樹上開花’,是不是就像咱的向日葵?”

阿哲媳婦笑了,摸著肚子說:“差不多哩。你看這向日葵,一棵長得再高也孤單,一片長在一起,就成了能遮蔭的花海。人也一樣,你幫我一把,我扶你一下,日子才能像這花盤,沉甸甸的全是實在。”

(一)

“少年記事欄”里,多了些“小大人”的話。

小暖記了件事:“6月15日,看見快遞小哥在書店門口中暑了,曉棠阿姨給他扇扇子,哲嬸給他喂藿香正氣水。小哥說‘跑了十年快遞,第一次在小區里覺得像回家’。”下面畫了個歪歪扭扭的快遞車,車頂上飄著朵云,云上寫著“家”。

另一個孩子記的是張大爺教他們辨認畫眉的事:“張爺爺說,畫眉的叫聲分‘高興’和‘著急’,高興時像唱歌,著急時像敲小鼓。今天它敲小鼓了,原來是鳥窩里掉了根草,我們幫它撿回去,它就又唱歌了?!?/p>

孩子們還發起了個“護花行動”,每天放學后給圍墻上的忘憂草澆水、拔草。有次發現有人掐花,小暖急得把《三十六計》舉起來:“書里說‘愛護萬物’,你不能掐!”那人被孩子認真的樣子逗笑了,不僅沒再掐,還幫著澆了水。

曉棠把這些事都抄在“塵緣簿”的正頁上,旁邊畫了串糖葫蘆,說“孩子們的暖,像糖葫蘆,酸酸甜甜,卻串得緊實”。

(二)

林溪的畫室,搬進了小區的舊倉庫。

她把倉庫收拾得亮堂堂的,墻上掛滿了畫——有老槐樹四季的模樣,有街坊們忙碌的身影,還有孩子們在向日葵地里奔跑的樣子。最顯眼的是幅新畫:阿哲媳婦坐在槐樹下,手里擇著菜,肚子高高隆起,旁邊的小暖捧著書,陽光透過樹葉落在他們身上,像層金紗。

“這畫叫《傳承》?!绷窒o來看畫的街坊們解釋,“你看這肚子里的寶寶,是新的希望;這捧著書的孩子,是過去的念想;這棵老槐樹,就是把新舊連起來的根?!?/p>

王大爺看著畫,突然紅了眼:“我想起我小時候,我爹也總在槐樹下教我種地,說‘人勤地不懶’?,F在我教我孫子,他也蹲在地里聽得認真,跟我當年一個樣。”

李大媽接話:“可不是嘛,我教阿哲媳婦蒸饅頭,她學得像模像樣,連‘多放半勺糖’都記著。等她生了,我再教孩子,這手藝就斷不了嘍。”

畫室的門總是敞開著,孩子們放學后就跑進來,在角落里涂涂畫畫。林溪從不催他們,只是笑著說:“畫吧,把你眼里的小區畫下來,就是最好的畫。”

(三)

鎖妖樓的方向,長出了片蒲公英。

白色的絨球在風里輕輕晃,像無數把小傘。楊守暖發現時,小暖正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吹蒲公英:“楊爺爺說,蒲公英的種子會飛到有暖的地方,長出新的蒲公英。我想讓它們飛到小區里,到處都長滿?!?/p>

果然,沒過多久,小區的花壇里、菜園邊、甚至活動室的窗臺上,都冒出了蒲公英的嫩芽。孩子們見了就歡呼:“是小暖吹過來的種子!”他們學著小暖的樣子,等絨球成熟了就吹一口氣,看白色的種子乘著風飛走,像在給遠方送禮物。

阿哲的汽修廠門口,也長了幾株蒲公英。有次一個來修車的司機看見,笑著說:“你們這小區真有意思,連草都長得這么親?!卑⒄芙o他遞了瓶水:“咱這的草,沾著人的氣,能不親嗎?”

曉棠在“塵緣簿”上貼了張蒲公英的照片,旁邊寫:“溫暖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你不用刻意送,風會帶著它,落到該去的地方?!?/p>

(四)

夏夜的納涼會,多了個“寶寶預產期”的話題。

街坊們圍坐在槐樹下,七嘴八舌地給阿哲媳婦出主意:李大媽說要給孩子做個虎頭枕,用忘憂草的梗當填充物;王大爺說要在菜園里種點小青菜,等孩子長牙了好做輔食;張大爺說要教畫眉給孩子唱搖籃曲,“保證比搖籃曲還管用”。

小暖也湊過去,認真地說:“我可以教寶寶認字,還可以給他講《三十六計》里的故事,告訴他要對人好。”大家聽了都笑,阿哲媳婦摸著肚子說:“這孩子真有福氣,還沒出生,就被這么多人惦記著?!?/p>

楊守暖坐在一旁,聽著這熱熱鬧鬧的討論,手里的蒲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搖著。月光透過槐樹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像幅流動的畫。他想起花妖說的“人間煙火最撫人心”,原來這“撫”不是轟轟烈烈的事,是你惦記我的月子,我操心你的孩子,是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熱熱鬧鬧地摻和進去。

鎖妖樓的蒲公英在月光下泛著白,像撒了層銀粉。風穿過向日葵地,發出“沙沙”的響,像在給納涼的人們伴奏。

(五)

大暑那天,阿哲家添了個大胖小子。

消息傳到小區時,李大媽正蒸著饅頭,手一抖,面團掉在了案板上,她卻顧不上撿,拍手笑道:“太好了!我這虎頭枕正好派上用場!”王大爺扛著鋤頭從菜園回來,聽說了這事,轉身就去摘了把最新鮮的青菜,說“給產婦補補”。

孩子們圍著小暖,七嘴八舌地問:“小弟弟會喜歡向日葵嗎?會聽畫眉唱歌嗎?我們能教他吹蒲公英嗎?”小暖捧著《三十六計》,一本正經地說:“等他長大,我教他‘樹上開花’,讓他知道團結的道理?!?/p>

曉棠在“塵緣簿”的新頁上,畫了個襁褓里的嬰兒,旁邊寫:“202X年大暑,小區的新生命,帶著滿院的期待來了。他會在槐樹下長大,聽著畫眉的歌,看著向日葵開花,把這里的暖,記在心里,傳給更遠的地方?!?/p>

楊守暖站在老槐樹下,望著阿哲家亮著的窗戶,那里透出的燈光,比夏夜的星星還暖。他知道,這新生命的啼哭,是人間最動聽的歌;這代代相傳的暖,是處世最堅實的根。

而老槐樹的枝葉,還在往高處生長,像要把這人間的故事,講給天上的月亮聽。作者有話說(關于那些藏在字縫里的人間褶皺)

敲下最后一個句號時,窗外的老槐樹正落著今年的第三場雨。雨滴打在葉面上,“啪嗒啪嗒”響,像極了書里李大媽蒸饅頭時,面杖敲案板的聲音。

突然就想坐下來,跟你們說點“題外話”。

寫這個故事的第三年,我在小區的廢品站里,撿到過一本1987年的《家庭菜譜》。封皮早就磨掉了,內頁卻記得密密麻麻——“給小寶做雞蛋羹,水要溫,火要小,蒸出來才嫩”“老張愛吃的紅燒肉,冰糖要炒到冒泡,加兩勺黃酒去膩”“鄰居家的李嬸來借醬油,順手給她盛了碗剛燉的排骨湯”。

那本菜譜里,藏著比“鎖妖樓”更動人的魔法。

所以你們看,書里的王大爺總護著他的鋤頭,不是因為鋤頭多金貴,是因為那上面有他父親的溫度;李大媽的蒸籠永遠多冒半籠熱氣,不是她手笨算不準量,是她記得“當年有人分過我半個熱饅頭”;張大爺的畫眉比孫子還親,不是他孤僻,是那鳥的叫聲里,有他和過世老伴一起喂鳥的晨昏。

這些藏在煙火里的“小執念”,才是人間最結實的繩。

有讀者問,為什么花妖非要散靈成樹?為什么楊守暖要輪回三世?為什么連墮仙的戾氣,最后都變成了鎖妖樓里的青苔?

其實我寫的時候,總想起樓下修鞋的陳師傅。他修鞋時總多釘兩個釘子,說“這樣結實”;收攤時會把剩下的零錢塞進流浪貓的食盆;有次我忘帶錢包,他揮揮手說“下次給,一雙鞋而已”。

他大概不知道什么是“守印者”,但他每天都在“守”著點什么——是手藝人的本分,是對日子的熱乎氣,是“我幫你,你幫他,日子就能慢慢好起來”的樸素信念。

這世上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妖邪?哪有那么多“驚天動地”的守護?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修鞋攤的釘眼里、在蒸籠的熱氣里、在給鄰居遞顆糖的瞬間里,悄悄給人間“鎮”著點什么。

就像書里的“塵緣簿”,記的從不是什么豐功偉績。是“李大媽給流浪貓搭了窩”,是“張大爺的畫眉救了小麻雀”,是“小暖把蒲公英種子吹向了鎖妖樓”——這些碎得像雨珠的小事,湊在一起,就成了能擋住戾氣的傘。

寫阿哲這個角色時,我總想起租房時的鄰居。他是個快遞員,每天凌晨五點就出門,卻總在我加班晚歸時,留著樓道的燈。有次我發高燒,是他背著我去的醫院,醫藥費都是他先墊的。后來我搬家,他送了我一盆綠蘿,說“好養活,看著就有生氣”。

那盆綠蘿現在還在我陽臺上,枝蔓已經爬滿了整面墻。

所以書里的阿哲,會把汽修廠的扳手借給陌生人,會教年輕人學手藝,會在雪地里給賣冰棍的老人搬馬扎——他不是天生的“好人”,是他被這人間的暖焐過,就想把這暖再遞出去。就像綠蘿的藤蔓,你給它點陽光,它就想往更遠的地方爬。

有個讀者在評論區說:“我奶奶就像李大媽,總說‘吃虧是?!?,可她一輩子也沒大富大貴,這福在哪呢?”

寫周奶奶的重孫時,我好像找到了答案。那孩子會給忘憂草澆水,會把餃子分給流浪貓,會認真地說“要像楊爺爺一樣守護小區”——他未必懂什么是“福”,但他眼里的光,就是奶奶們用一輩子“吃虧”種出來的花。

這世上的“?!保瑥膩聿皇谴嬲凵系臄底?,是你走在路上,有人跟你打招呼;是你生病時,有人端來碗熱粥;是你老了,看著年輕人把你當年的樣子,活成了新的模樣。

寫到鎖妖樓最后長出蒲公英時,我哭了。

不是因為“邪不勝正”的俗套結局,是因為那些蒲公英的種子里,藏著花妖的靈,藏著楊守暖的輪回,藏著王大爺的鋤頭印,藏著李大媽的饅頭香——原來“守護”從不是一個人的事,是無數雙手,把自己的溫度,揉進了同一片土地。

就像我們小區的老槐樹,樹干上刻著“1985年植”,可樹下的石凳換了三回,下棋的老人換了兩撥,連撿槐花的孩子都長了一輩又一輩。但每年春天,它照樣開花,照樣把香撒得滿小區都是。

這大概就是“人間”最厲害的法術——它能讓根留住,讓暖傳下去,讓每個平凡人,都在自己的日子里,成了別人的“守印者”。

書里的故事結束了,但老槐樹還在長,“塵緣簿”還在寫,阿哲家的寶寶總會長大,小暖也會把《三十六計》傳給下一個孩子。就像我們的生活,永遠在“未完待續”。

或許你現在正擠在早晚高峰的地鐵里,或許你剛加完班對著空蕩的辦公室發呆,或許你覺得日子像口沒燒開的水,溫吞得沒滋味——但你要相信,你遞過的每顆糖,幫過的每個小忙,甚至只是對陌生人笑過的那一下,都在悄悄變成別人心里的暖。

這些暖攢多了,就成了能擋住風雨的墻,能焐熱寒冬的火,能讓鎖妖樓都長出花的人間。

最后,想謝謝那本1987年的《家庭菜譜》,謝謝樓下的陳師傅,謝謝租房時的鄰居,謝謝我奶奶總說的“吃虧是?!薄悄銈冏屛抑?,最好的故事,從不在書里,在熱熱鬧鬧的日子里,在你我都在認真過的人間里。

如果可以,下次路過老槐樹時,記得多抬頭看看。說不定,你會看見花妖的影子在葉縫里笑,看見楊守暖和春杏在樹下說話,看見那些書里的人,都在你的生活里,活成了街坊鄰居的模樣。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宁德市| 淮安市| 临夏县| 广安市| 专栏| 顺义区| 广东省| 罗田县| 砚山县| 炉霍县| 海丰县| 清水河县| 罗山县| 枞阳县| 定远县| 普陀区| 滨海县| 辽中县| 南阳市| 翁源县| 丹巴县| 岳普湖县| 石棉县| 三门峡市| 西和县| 长沙县| 宿松县| 兴仁县| 太原市| 班玛县| 阆中市| 秦皇岛市| 东平县| 湾仔区| 白沙| 嘉峪关市| 鹿泉市| 慈溪市| 南投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