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lián):素坯凝影藏云意
德化瓷藝城的牌坊在午后陽光里泛著象牙白的光,檐角的風(fēng)鈴是用青花瓷管串成的,風(fēng)過時發(fā)出“叮叮“的脆響,像誰在輕輕叩擊薄胎瓷碗。佳威牽著我的手走過青石板路,鞋底碾過細(xì)碎的瓷屑,發(fā)出“沙沙“的聲,他說這是“瓷都的私語“,只有用心聽才能懂。
“悟窯書店“的木門掛著兩串瓷珠門簾,明代的甜白瓷與清代的孔雀藍(lán)瓷珠交錯,陽光穿過時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彩影,像幅流動的釉下彩畫。店主阿婆正坐在窗邊修坯,竹制的利坯刀在素坯上游走,削出的瓷屑在光里飄成細(xì)小的雪,落在她藍(lán)布頭巾上,像沾了層釉粉。
“又來學(xué)拉坯?“阿婆抬頭時,老花鏡滑到鼻尖,鏡片后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她的工作臺擺著排奇怪的瓷片,每片都刻著年份,1953年的那片裂著蛛網(wǎng)紋,“當(dāng)年公私合營,老窯工們砸了最后批私窯瓷,這片是從瓦礫堆里撿的“;1977年的那片帶著焦痕,“恢復(fù)高考那年,有個學(xué)生在窯邊復(fù)習(xí),瓷坯上都印著公式呢“。
佳威的目光落在1990年的瓷片上——上面畫著個穿校服的少年,正蹲在氣象站門口看云。“是我。“他聲音發(fā)緊,指尖撫過少年的衣角,“那年我十歲,跟我爸來送觀測數(shù)據(jù),在瓷藝城門口撿了塊碎瓷,阿婆您幫我燒在坯上的。“
阿婆從柜底翻出個落滿灰塵的木盒,里面是只歪扭的瓷鳥,翅膀上的釉色深淺不一——正是當(dāng)年佳威的“作品“。“你當(dāng)時說要讓它跟著白鷴鳥飛,“阿婆用袖口擦著瓷鳥的喙,釉面在光里漸漸透出溫潤的光澤,“我偷偷在里面藏了松濤崖的土,說不準(zhǔn)真能認(rèn)路呢。“
拉胚體驗區(qū)的陶泥泛著濕潤的光澤,像剛從九仙山霧里撈出來的。佳威的拇指陷進(jìn)去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他掌心的繭子形狀,竟與爺爺留在窯壁上的瓷片紋路一模一樣。“德化人說,手紋合得上老窯瓷的,都是窯神選的人。“阿婆往我們的坯上撒了把青灰色的粉末,“這是松濤崖的窯土,燒出來會帶云氣。“
我的鈷藍(lán)釉筆剛落在坯上,就聽見窗外傳來喧嘩。“天空之境“觀景臺那邊,一群游客正圍著塊巨大的瓷板拍照——那是塊清代的青花山水板,不知被誰搬到了露臺上,板上的九仙山云海竟在陽光下緩緩流動。
“是'活釉'。“阿婆瞇起眼,皺紋里盛著笑,“民國時傳下來的,說藏著九仙山的霧魂。月圓之夜對著它許愿,瓷里的云就會帶走心愿,送到松濤崖的老窯去。“佳威突然拉起我往觀景臺跑,他的相機在胸前輕晃,像揣著顆躍動的瓷心。
瓷板前的游客突然驚呼。我們的影子投在流動的云海紋上,竟與瓷里的山影重疊成一幅完整的畫:少年時的佳威蹲在氣象站門口,老林舉著觀測儀,遠(yuǎn)處的松濤崖正飄著粉色的霧。阿婆在身后輕聲說:“看,時光都燒在瓷里了。“
佳威突然從背包里掏出那對瓷偶——男娃娃舉著望遠(yuǎn)鏡,女娃娃抱著云朵,此刻在瓷板的光暈里竟?jié)B出釉色。他把瓷偶放在瓷板邊緣,陽光穿過瓷偶的鏤空處,在地上拼出“九仙“兩個字,筆畫里的光斑還在微微跳動,像剛出爐的瓷字。
下聯(lián):青釉含情透日輝
從“天空之境“回來時,拉胚區(qū)的陶泥已醒透。佳威正在捏一只歪扭的杯子,指腹碾過坯體的弧度,像在撫摸九仙山的山脊線。我蘸著鈷藍(lán)釉在杯身畫云紋,釉料里的金屬光澤在光里流轉(zhuǎn),阿婆說這是“窯變的引子“,高溫下會變成深邃的霽青,“就像你們今早看到的天空“。
隔壁“聚德軒“的伙計來送新窯的瓷坯,托盤里的素坯泛著淡淡的青,像蒙著層晨霧。“阿木叔讓給你們留的,“小伙計指著塊心形的坯體,“說這土是松濤崖新采的,能記住人的心跳。“佳威把耳朵貼在坯上,果然聽見細(xì)微的“嗡嗡“聲,像霧在瓷土深處呼吸。
阿婆的收音機里正放著閩南語的窯神歌,旋律里混著遠(yuǎn)處龍窯的開窯聲。她突然起身從里屋抱出個青花瓷甕,甕口用紅布封著,布上繡著朵蓮花,“這是你奶奶當(dāng)年留下的釉料,說等'雙心同瓷'的人來,就拿出來用“。打開甕蓋的瞬間,松柴的煙突然凝在半空,釉料泛著淡紅色,氣味像紅菇湯混著松脂香。
“里面加了赤水煎粿的米漿。“阿婆用小勺舀起釉料,在光里拉出細(xì)長的絲,“你奶奶說,要讓瓷帶著家的味道。“佳威的喉結(jié)動了動,他想起老林日記里的話:“秀蘭的釉料里,總藏著阿珠攤的煎粿香,說要讓燒出來的瓷,聞著就像回家。“
拉胚區(qū)的時鐘敲了三下,陽光正好斜照在工作臺的瓷盤上。阿婆說這是“燒瓷的吉時“,讓我們把剛捏好的坯放在陽光下曬,“霧里的濕氣要趁這時曬透,不然燒出來會裂“。佳威的杯子坯上,我畫的云紋在光里漸漸顯形,云團(tuán)中央竟浮出個小小的“林“字,是釉料自然暈成的。
突然聽見“啪“的輕響,佳威的杯子坯裂了道縫。他急得額頭冒汗,阿婆卻笑著用手指蘸了點霧水抹在裂縫上,“別急,瓷坯也有脾氣,你對它急,它就鬧別扭“。神奇的是,霧水滲進(jìn)裂縫后,坯體竟慢慢合上了,只留下道淺淡的痕,像云海里的水紋。
“這是松濤崖的霧水。“阿婆從青瓷缸里舀水時,我看見缸底沉著塊碎瓷,刻著“蘭“字,“你奶奶當(dāng)年總用這缸水補坯,說霧水是瓷的眼淚,能讓裂開的心重圓。“她指著我們的坯體,“你看,現(xiàn)在這道痕成了最好的裝飾,像你們走過的路。“
夕陽把瓷藝城染成釉里紅時,我們的坯體終于曬透了。阿婆把它們放進(jìn)小電窯,“今晚燒到1300度,明早就能開窯“。窯門關(guān)上的瞬間,我看見我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投在窯壁上像兩個相擁的瓷偶。佳威突然掏出塊松濤崖的瓷片,貼在窯門上,“讓老窯的魂也來看看“。
離開瓷藝城前,阿婆塞給我們兩盞瓷燈,燈罩是用透光的豬油白瓷做的,“今晚月圓,提著它走夜路,霧會給你們讓路“。走到牌坊下時,佳威突然轉(zhuǎn)身往回跑,回來時手里多了片1958年的瓷片,“阿婆說這是奶奶最后燒的那窯留下的,上面有她的指印“。
月光把青石板路照得泛白,像鋪了層碎瓷。佳威提著瓷燈走在前面,燈光透過豬油白燈罩,在地上投下蓮花狀的影,與我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路過“阿珠煎粿攤“時,阿珠嬸正收攤,看見我們的瓷燈突然笑了,“這釉色亮得很,定是藏了真心在里面“。
回到仙緣居木屋時,壁爐里的火正旺。佳威把瓷片放在火邊烤,釉面漸漸透出粉色,像松濤崖的霧。我突然發(fā)現(xiàn)瓷片背面刻著行小字,是用指甲輕輕劃的:“待君歸,共燒窯。“字跡淺得幾乎看不見,卻在火光里亮得驚人,像奶奶隔著時空在說話。
深夜的天窗漏下月光,落在我們白天拉的坯體照片上。佳威的手機突然收到阿婆的消息,只有張窯火的照片,火焰藍(lán)得發(fā)綠,像在說:“瓷在火里,心在瓷里,燒透了,就永遠(yuǎn)在一起了。“我抬頭看時,窗外的白鷴鳥正銜著片瓷屑,往松濤崖的方向飛,月光在它尾羽上鍍了層釉,亮得像條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