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披上嫁裳以至人生以后的許多年我都在想,我是不是不該對你表白,不去捅破那一層紙,就像《詩經》里述說的那一個個溫柔矜持的女子一樣地沉吟下去?
可是我從來都不是溫柔矜持的女子,從來都不是。
雖然我的名字里,有一個‘矜’字。
——題記我叫矜湮,父親給我起的小名。他說,希望我收斂點脫韁野馬般的性子,像姊一樣長成一個高貴典雅,溫柔矜持的相府閨秀。不要敗壞了秦家的門風,辱沒了世代封王拜相的列祖列宗。父親這么說的時候,我總是對著他刮一下鼻子,下一刻,就從早搭好的長梯上了房梁,睡在琉璃瓦上看著相府的高樓瓊宇,瞇起眼曬著太陽。
“你……”嚴威的父親每每氣塞,而還在朝為相的祖父更是捶胸頓足,全然沒了相爺四十載應有的從容帷幄,“我秦卿一輩子兢兢業業憂國憂民,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百姓,怎么秦家就出了這么個孽障!我也沒幾天日子可活了,死了也沒臉見列祖列宗……”
“父親消消氣,都是孩兒管教無方。”父親一邊小心翼翼與祖父陪著不是,一邊疾言厲色沖相府侍衛吼道:“還不把二小姐帶下來!”
每每那個時候,姊一身煙羅長裙,在貼身侍女的扶應下,緩緩而來。裙紗漫步,繡織的只只彩蝶直欲翩翩起舞,呼之欲出,對祖父、父親襝衽一福,還蕩漾的裙擺可見禮儀周到緩行而來的她為護我周全來的多么焦急。抬起頭來,花樣年華的靨上是善良典雅的笑,即便她面對的人是德高望重的祖父,生她養她的父親,那與生俱來的美好,也教他們將面前的晚輩看作高高在上的女中仙子,哪還記得先前予我的怒氣,波濤洶涌也化作了繞指柔。
花甲之年的祖父喟然長嘆,“一家哪能養此兩女,得矜容,已是我秦家修了幾世的福分了。”
矜容,姊的閨名。
姊比我年長七歲,自及笄之日起,北邪國上下前來求親的媒婆就踏破了相府門檻。十五豆蔻,德名才名艷名早滿天下。十三箜篌引,曉世間音律;十四文才越祖父古稀老年,唐明皇的《霓賞羽衣舞》她只作笑談;今年十五,倒是閉門繡起針線來,花好月圓龍鳳呈祥,只不知她為誰繡。雖曉得賢淑德惠如她,沒有私情外秀,還是一把抓了她的繡巾跑,饒我是稚齡女童,還是愛看美人挑燈花,起身呻怨怒。
有如此女兒,莫不是那人中之龍,祖父和父親會舍得將姊嫁出去?
“看來術士那卦象是真的了!”祖父傖然一嘆,神情的悲嗆,似將他畢生所經的滄桑匯聚在了一刻。
我懶懶睜開眼,在屋瓦上看著祖父。
華發早生,臉上的皮肉也呈雞鶴狀,唉,我的祖父,縱使一生顯達,也年逾古稀了呀。老啦!
父親猶未覺祖父的興嘆,只慣常將我和姊拿來做比,仰頭指著我恨鐵不成剛地傖然說道:“你要是有你姊一半的端莊我就省心了。”
無聊地打了個呵欠,拿我和姊做比,是一個層次的么?
孩提時京城里還知秦家相府有個二小姐,隨著年長越來越佻達不羈頑劣不可教化,又因姊的光芒萬丈,相府二位小姐,我早成了被遺忘到角落去的那一個。除了相府下人見了我恭身叫一句“二小姐”外,我早為世人所不識。
卻是在祖父那句傖然一嘆之后的半年,二皇子皇甫翌登基繼承大統時,祖父上書年邁,辭官還鄉。永樂帝皇甫翌挽留一番后,準奏。自此,秦老臣相一家由京城遷往故里。祖父的獨子父親不尚仕途崇商賈,自是更迫不及待地奔往汶州。
汶州,秦家祖籍之地,北邪國的經濟中心。
去汶州的路上,祖父飽含歉意地看著我和姊,我剖著榴蓮,硬是將祖父和父親熏下了馬車,而隨行仆侍也屏息靜氣。姊雖將就著我沒有下車去,卻也拿手絹捂住了鼻子。
渾然不去理祖父等人覺得臭氣熏天,只針對祖父先前的歉意露一個佻達的笑容。
我是無所謂啦,不管身在哪里,有我一口飯吃,有人服侍著就知足常樂了。
只可惜了姊,京城多的是甲胄權貴,以相府地位和姊的資質,不說嫁個王爺,就是做新帝的皇后也理所當然。
我們在汶州一住就是四年,我從八歲女童長成了十二歲的少女,姊從十五豆蔻,越過了二九之齡。
相爺的孫女不愁嫁,可是如今人道一句老臣相,早已是虛名掛銜,而姊今年已滿十九,雖然容貌尤勝往年,像一朵綻放的正好的牡丹,可在未嫁女子中算來已是大齡。這世道差不多只有家貧貌陋的,這年齡還是黃花閨女。可祖父為官一生家底殷實,退隱之時,永樂帝頒下的賞賜更是絡繹不絕;父親十來年經商無往不利,秦家早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我是想留姊在家多陪我幾年的,可我也不能誤了姊的大好年華對不?至于將姊的婚事一直挑高的祖父和父親,隨著姊年紀越長,亦有些不展眉頭。終于,永樂四年,一直德高望重的祖父,惟利是圖的父親,竟然很糗的在汶州來個大張旗鼓的招親。
至于有多糗,連臉皮比城墻倒拐還厚的我,出門閑逛,遇見我的損友——市井流氓們都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