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豪族

第四十二章兵多糧匱

廣寧城之大,要遠遠超出陳瑞瑜記憶里基于那有限的文字記載而生出的想象。

秦振武、楊一志、趙天寶三部四千多人馬,連同西興堡一路遷徙的四千多散兵百姓,以及鐵杵、段彥招募所得數百人,總計近一萬之數,進入廣寧城,卻不過是填充了廣寧城內那“井”字街道格出的一小半。

按著朝廷規制,廣寧鎮城常設二萬余官兵,而天啟二年建奴未襲遼西之前,遼東巡撫王化貞所轄近九萬官兵,亦是駐在城內。這些兵馬人數,陳瑞瑜記憶深刻,但卻沒將一座能容納十萬之眾的城池做過多的聯想。

各部進城,僅在近城門處的坊間駐扎,甚至未曾與對面的官兵接觸。

當然,城內原有的軍營、校場、馬圈、糧庫、武庫等等,被秦振武等人派人立時接管,不論其中是否還有庫藏,均派人輪流把守。

各坊間原住著的百姓人家,倒不曾受到騷擾,因空余的屋舍、宅院實在太多,即便是各部人馬分隊入住,也仍然不能填滿閑置之所。

原先在城墻上戍守的民壯,已被勒令回家,取而代之的,是各部少量官兵上墻守望。如今既無戰事,這城墻上的事,也就是瞭望而已。

那“管屯僉事”的宅院,就在城西,趙之德急匆匆回去,半道上,卻被各處前來請示的各色人等絆住了,尤其是那些民壯的大小頭目。趙之德不得不一一應付,所交待的,無非是少安毋躁,回家聽令而已。

這一耽誤,待趙之德取了名冊返回總兵衙門,那廳內已是站滿了人。

陳瑞瑜坐在正中,秦振武、楊一志、趙天寶三人左右分坐,鐵錘、鐵杵、段彥三人站在一旁,那廣寧右屯百戶曹家杰,似乎不太習慣這等氣氛,來到這廳里時,陳瑞瑜倒是讓他坐在秦振武等人身旁,曹百戶卻寧愿與鐵錘站在一起。

廳內廳外,各家親兵分隊而立,足足有近百人之多,自然,這些都是盔甲俱全之兵,站在院中鴉雀無聲,帶出幾分肅殺之氣。

趙之德進到院中,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輕手輕腳的往廳內行去。

也不知陳瑞瑜等在商議什么,趙之德進來,廳內眾人一時都收了口,均看向趙之德。

趙之德雙腿一軟,險些跌上一跤,忙定住心神,一步步地走上前去。不知怎么,對這些陌生武官,趙之德沒來由的感到一股冷意。當然,這位多年前的“僉事”,也從未真正在軍營里待過。

“大人,此為城內百姓名冊。”

陳瑞瑜示意,鐵錘上前接過,放在陳瑞瑜身旁的案幾上。

“說說吧,城內百姓幾何?青壯多少?”陳瑞瑜輕聲問道。

“大人,”趙之德道:“城內總計九千七百八十三人,此為三月里計冊之數,民壯二千八百余人。”

陳瑞瑜目前尚未在廣寧城內巡視,倒不知城內有如此多的居民,聽聞這數目,不禁細細看了看趙之德。能將這近萬百姓管束,此人倒也有幾分能耐。

“城內糧草幾何?”陳瑞瑜再問。

趙之德頓了下,抬頭望向陳瑞瑜,道:“大人,城內并無余糧。”

“沒有?”

“大人,”趙之德苦笑了下,道:“廣寧城并無朝廷官員留任,原有的兵器、甲杖、糧草,俱都被建奴掠去。就是各家各戶的鐵鍋、鋤頭,也沒剩下多少。”

陳瑞瑜頓了下,問:“那這民壯......你如何轄制的?”

“大人,都是百姓自愿上墻戍守,只聽鑼響便是。下官......不,在下僅是出面而已,平日里并無管轄之事。”

“那城內百姓家中,可有余糧?”陳瑞瑜問。

“有,不多。”趙之德道:“這兩年城內百姓是陸續聚集而來,在城外也墾荒種糧,去年收成尚可,若是再過幾日,城外的糧食收了,也算是有些余糧。”

“還有多久可收割莊稼?”

“半月之后吧。”

陳瑞瑜點點頭,想了想,道:“大軍初駐,諸事繁多。你既管了兩年,且先兼著,待日后朝廷有令,再行賞賜。”

“是。”

“眼下......這農事還是你去辦,先去查查,看能收多少余糧,有多少收多少。”

“大人,這若是收糧,這糧價......”

“一兩銀子一石。”陳瑞瑜道:“此為現銀,有糧即付。若是嫌低了,便按實價,不過,這銀子就要等上一陣子,待朝廷撥付糧餉之后,再來支取。”

“是。”趙之德行禮,退了下去。

這位少年大人,倒是通情達理,看樣子還不錯,沒下令直接收繳余糧,還真是城內百姓的福氣。

待趙之德出門看不到影子了,陳瑞瑜方才收回目光,側頭看著案幾上那疊名冊,好一陣子沒有說話。

秦振武等人都未出聲,默默的等候著。

陳瑞瑜抬頭左右瞧了瞧,笑道:“各位如何?”

廳內的幾人,除了生員段彥之外,其余的可都是打白水鋪子過來的。陳瑞瑜這一問,都是心知肚明,紛紛露出笑意。

若論帶兵,眼下這幾人可是人人都了了心愿,更重要的是,眼下除了面前這位少年大人,頭上再無一人管束。這對飽嘗大明官軍積弊的幾人來說,感覺更是奇特。

“收復廣寧,可謂大捷!”陳瑞瑜說了一句,卻有頓住,微微搖頭。

各部人馬,或多或少的也打了幾仗,也均與陳瑞瑜在西興堡前那般,輕而易舉,甚至稱不上是戰斗,若說大捷,至少在廳內的幾位漢子心里,可覺得別扭。

“當然,”陳瑞瑜道:“這大捷,是朝廷正想要的。咱們這第一步,算是達成了。”

“大人是要報捷?”秦振武道。

“當然要報,”楊一志道:“大人,這雖說沒殺多少建奴,可這廣寧,也算是又回來了。報一報,也沒什么。”

“按著大人說過的,”趙天寶亦道:“朝廷上定然以為是大捷。這也不算過。”

“報捷,定然是要的。”陳瑞瑜道:“咱們做事磊落,不去管朝廷上會怎么想。這大捷之下,想必賞賜不會小。各位的官職,也就落在這捷報之上。不過,這到底是游擊,還是參將,就不好猜了。”

“大人,就是游擊,也就不錯了。”秦振武道。

“咱們說是要建功立業,倒也不貪,這個大捷么......要我說,有個實授千總武職,也就行了。”楊一志道。

陳瑞瑜道:“各位的心思,我也明白。要說這功勞,想當年毛文龍毛總兵,襲取鎮江之前,也不過是個練兵游擊,大捷之后,便是總兵。這重要的,不是襲取鎮江之功,而是朝廷屢敗之下,要有些勝績鼓舞士氣。咱們這回,可是在廣寧失陷之后,朝廷聚兵兩載而無進取之際立下的。”

“大人的意思,還不止游擊、參將?”趙天寶道。

“若朝廷真能按功封賞,參將亦該是最低的。”陳瑞瑜道:“幾位的名字,自然是要報上去的,不僅是這廣寧收復之功,還有收攏散兵、招募新兵之功。”

楊一志道:“大人,募兵也算功勞?”

“正是,”陳瑞瑜道:“你們尚且不知,朝廷為官前數萬兵馬,花了上百萬兩的銀子,可咱們,迄今為止,可沒要朝廷一份銀子,眼下,稱八千人馬,也不為過。真論起來,也就是當初白水鋪子那五百甲杖、兵器。這個仗,就是皇上不算,那兵部也會算的。”

“那就都寫上,”楊一志道:“大人,若是這也算的話,干脆就稱一萬人馬。適才那老兒不是說了?這城內尚有兩千多民壯,編入營中,可不正好一萬?”

那百戶曹家杰一直糊涂著,各人所說,有一半聽不懂,但這廣寧之功還是明白的,聽到此處,不禁插言道:“大人,若是募兵也算,咱這部人馬,是不是也算有功?”

“當然要算,”陳瑞瑜笑道:“你不是想要個千總?放心,一個千總,怕是跑不掉的。”

“多謝大人。”曹百戶樂得直摸胡子。

“那就說好了,就算一萬。”陳瑞瑜笑道。“各位就等著升職吧。”

“多謝大人。”秦振武等人齊聲應道。

這一聲謝,在眾人心里,可是真心。若無陳瑞瑜冒出來,這般漢子們怕還是在白水鋪子里等著賺幾個護衛銀子,何曾敢想有今日這般心境?

陳瑞瑜擺了擺手,不再說這個話題,道:“今日晚間我便寫報捷文書,剩下的就是等朝廷回音罷了。”

“不過,”陳瑞瑜道:“既是說的一萬兵馬,咱們就得按一萬之兵打算。各位,不論朝廷如何封賞,這建功立業,還得一刀一槍的靠咱們自己去拼。咱們在廣寧,便是朝廷的前線,不論是建奴來,還是咱們打過去,唯有靠自己的真本事。”

“是,屬下明白。”

“明日起,各部整編。”陳瑞瑜道:“一萬人馬,編為五營。秦振武、楊一志、趙天寶,曹家杰,你四人各領一營。鐵錘、鐵杵,你二人領一營為我中軍。”

“是。”

“段彥。”

“在,大人。”段彥忙應道。

“你明日起隨各營走動,將各部軍紀軍規記錄下來,待整理后頒布。”

“是。”段彥大喜,這等書生,有這一差事,可也是看重了。

陳瑞瑜看著眾人,道:“咱們練兵,眼下要的是敢殺敢拼,這些不是在校場上列隊出操可得。你們各營人馬,自做編整,待人馬配齊,便都拉出城去,沿邊墻行進。還是那句話,驅除韃子,截殺建奴游騎。”

“是。”

“另外,”陳瑞瑜道:“沿邊墻一帶的堡寨、墩臺,再去好生搜尋一遍,看有沒有剩下的甲杖、兵器,尤其是火炮、火藥。當年建奴雖曾帶走不少,可畢竟還有藏匿之物。這一趟,要練出能打能跑的兵來。”

“遵令!”

“營中的蒙古人.......”陳瑞瑜頓了下,道:“既然募到營里,倒也不必分什么彼此,若能再引來牧民投效,一樣編入營伍之中,只是你們各自要好生鑒別。咱們要的是好漢子,不是混吃混喝之徒。”

“是。”

“再有......沿途傳下話去,就說一月之后,在廣寧重開馬市。”

眾人楞了楞,不解為何要提此事,倒沒開口詢問。

“咱們對付的,是建奴。”陳瑞瑜道:“那韃子若不犯我,便可用來一起對付建奴。”

“是。”

“就這些了,你們去吧。”陳瑞瑜揮手道:“三日之后,我要看到你們各營出城。”

“遵令!”眾人應道,各自帶著親兵出去。

總兵府內,陳瑞瑜獨自坐在廳內,廳外鐵錘帶著一小隊親兵忙著收整總兵府各處的屋舍,那鐵杵倒是搶了先,出去整編中軍營。

令陳瑞瑜犯愁的是,這一萬人馬,糧秣、甲杖、兵餉,眼下是盡皆無處可得。

這報捷文書,一來一往的,怎么得也要半月之久。就算朝廷大肆封賞,官職倒也罷了,陳瑞瑜實際上最想得到的,是朝廷正式認可在廣寧的這支官軍。當然,認可之后,這糧秣、甲杖、兵餉,也就有了來處。

若是如此,陳瑞瑜倒是可以繼續第二步,正式與建奴對陣。

但來廣寧之前,可從未預想到會有如此之多的人馬,這件好事,如今反倒成了麻煩。

就算朝廷認可,撥調糧秣甲杖,且不說兵部、戶部之間的扯皮、文書往來,就算還是依仗魏公公的名義,直接由內庫先撥付一部分,怕是也要在一月之后,可眼下的糧食,如何能撐到一月之久?

陳瑞瑜以往布下的某些后手,就說張浩平、王寶與山海關千總王瑜做些手腳,由山海關弄出些補給,那還是算計著不到千人的用度,眼下可是一萬人馬啊。

而“錦記”那步棋,先不說是否運轉自如,姑且算那些商人都完全聽從,運送萬人所需糧秣,怕是比朝廷調撥的,也快不了幾日。更何況,陳瑞瑜當初,也打算是用在重開“馬市”上面,那些甲杖兵器,根本不能指望由商路而得。

眼下這個勢頭,陳瑞瑜心里明白,那些新募之兵,就不說那些蒙古人,就是來自遼西百姓中的新兵,一旦沒了糧食補給,必然會出現逃兵。若是如此,這廣寧之兵,便成虛設,還不說對士氣有何影響。這期間,還未算那建奴得知廣寧駐兵之后的行動,若派兵來襲,未必自己要步王化貞的后塵?

陳瑞瑜在廳內來回走動,令外面的鐵錘有些吃驚,這么些日子,還從未見陳瑞瑜有過如此失態。

要在短期內得到補給......最近的,唯有指望在寧遠駐軍的袁崇煥。

寧遠城內積蓄的糧草、甲杖,堆積如山,就算不去估算具體數目,單從孫大人的敷料方略上看,寧遠城作為大明進軍的中轉地,軍需存貯必然驚人。

可袁崇煥會給么?

陳瑞瑜走的路子,可是由錦衣衛而來,或者說,是基于魏忠賢這幾年得勢的路子。就說這份捷報,陳瑞瑜打算的也是由山海關的徐維宗報給京城里的潘承林潘千戶,然后呈給魏忠賢,直接由天啟皇帝下令封賞。

這個捷徑,遇上如今具體的難題,卻有些遠水解不了近火了。

讓朝廷下令給袁崇煥直接撥付軍需?

這先得由兵部行文,再經山海關的孫承宗孫大人,然后才至寧遠城。就算八百里加急遞送,行文至寧遠袁崇煥,可最終還得看袁崇煥如何應對。

這位袁崇煥袁大人,陳瑞瑜可是沒太多的好感。單在寧遠的那一日,陳瑞瑜便覺察出袁崇煥對錦衣衛可是沒多少好意,作為文官,這也情有可原。但陳瑞瑜這支人馬可是突然出現,等于便是搶了袁大人的風頭。

陳瑞瑜等人立下的奇功,轉眼間便將原本處于最前線、極受朝廷贊賞的袁大人,推向二線。

袁崇煥可能接受?

陳瑞瑜連連搖頭,對這一點,陳瑞瑜絕不看好。

袁大人曾單騎入遼地前線視察詳情,又曾立下“我一人守遼足矣”之類的豪言,怎能容忍屈居人后?

可想而知,那公文就算到了寧遠,袁大人有無數理由拖延不辦,再說,由寧遠至廣寧二百多里地,本就不算通暢,就算給個百八石的,也就應付了。

要想救急,唯有寧遠最為可能。可如何讓袁大人心甘情愿呢?

陳瑞瑜猛然站住,倒是冒出一個想法。

若是將收復廣寧之功.......將袁大人也算在內,是不是袁大人就能相助?

很有可能。

但,袁大人會不會順理成章的,出手接管在廣寧駐軍的控制權?

蘇潛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桂东县| 清徐县| 正定县| 镇远县| 涿鹿县| 洛隆县| 邯郸县| 修水县| 宁乡县| 元氏县| 峡江县| 大关县| 潞城市| SHOW| 肇源县| 安远县| 靖宇县| 浦江县| 九台市| 土默特右旗| 雅安市| 梅州市| 双峰县| 土默特左旗| 连南| 临武县| 庆元县| 镇巴县| 龙门县| 密云县| 临沂市| 天镇县| 周口市| 融水| 崇阳县| 昭苏县| 屯昌县| 建昌县| 平塘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