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里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還有他們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樣的水果。
這些東西好吃,而且聞所未聞,伍谷、閨女更不用說了。他們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風記得,他們出門時是關了門的。也就是說,這些吃的東西是有人開了門偷偷放進的。誰這么好心呢?凌風他們在京城無親無故,也不認識誰。
是崔公在悄悄接濟他們?
雖然疑惑,但也是先吃了再說。
吃飽喝足,凌風想了一下,叫伍谷在家照顧閨女,自己則蒙上面,悄悄開了窗戶,看看沒人,一躍而出。
此時,京城長安已是萬家燈火。
凌風竄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東宮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風決定晚上找。
街使騎卒和武侯鋪的武士已經在開始巡夜了。他們幾個人一隊,出大街,進小巷,在維護著京城的治安。凌風從房頂掠過時他們只看到有東西一閃而沒,以為是人家的貓。
可這種貓至少有好幾只。他們一只連著一只向宮里掠去。他們進了皇宮,在千萬間宮殿里一隱而沒。
凌風隱沒在諾大的東宮里。他了無頭緒,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后來他發現,前面朦朧處隱隱約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風奇怪之極,但還是掠了過去。可到了那里人卻不見了。便見一座較大的宮殿,旁邊有樹有假山。然后看見曲折回廊處,飄飄來了一只燈籠。
凌風忙向假山后面躲,突然感到后背吹氣如蘭。
“噓——”那人作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有人跟著你,我把他引開。”
那人學了一聲貓叫,一扭腰上了墻頭,向另一方向掠去。
燈籠近了。
打燈籠的是一個宮女。宮女領著一個人。
“郎君,殿下已經在等著了。”宮女說。
“謝謝娘子。”來人禮貌地說。
“郎君真好禮數。”
燈籠只是推開一圈的黑暗,凌風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著二人,七拐八拐,便見宮女帶著來人進了大殿。
門關上了。宮女遠去。
凌風找了段圍墻作跳板,一縱上了殿頂,悄悄開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張大書桌上,赫然擺著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
這種箭化成灰凌風都認得。凌風現在還留著一支。那支箭奪去了李雯、韋芷和“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鐘然、“四平八穩”唐突的生命。這種箭叫風羽箭。
風羽箭也就是不裝箭羽的箭。這是把箭桿兩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的一種箭。老尼曾說,大唐軍隊和大隋軍隊用箭基本相同,分為北方產、南方產和西北、東北產三種。北方產的箭桿用崔柳;而西北和東北產多用樺木;如果是南方所產,箭桿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東北多樺木,而南方產竹。當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沒有南方那么多了。竹的種類有楠竹、鳳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幾十種。這風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產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帶。老尼還說,吐蕃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稱于世,叫打箭爐。老尼肯定地說,這種箭就來自打箭爐。
明亮的燈光下,凌風看見書桌旁邊坐著兩個人。一人大約六十歲,長著厚厚的連腮胡子,大眼,濃眉寸長。而另一個則頭戴幞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正是凌風在蒼巖山開天目時見過的人。
“殿下,姚崇來得急,也沒帶什么東西,”自稱姚崇的來人說,“只帶了一點同州的土特產,叫棗肉沫糊,請殿下品嘗。”
凌風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當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③,委屈你了。”李隆基說。“你和宋璟給圣人④的密奏我看過了。讓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圣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這個我懂,”姚崇說,“其實,將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寧王等諸王調離,是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寧王和殿下雖兄弟情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殿下,公主說過,自古廢長立幼,禍亂之根。她說得不錯。寧王是長,殿下是幼,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寧王,所以,把寧王調離,也是防止寧王被公主利用或拉攏的一箭雙雕之計。而岐王、薛王是殿下的弟弟,不會和殿下有立儲之爭,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議圣人把二人從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的位置調離,讓其到東宮任左、右衛率,掌管東宮兵仗羽衛,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勢了,而鼎足之勢一成,東宮的地位便穩如泰山。”
因為沒有來龍去脈,姚崇這番話凌風聽得不明不白。
其實姚崇講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李隆基的兄弟從羽林禁軍的位置上調離,防止他們用兵自重,威脅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當時分別為中書令、兵部尚書,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議卻被耳軟的睿宗泄漏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為了爭取主動,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撥他們姑侄以及兄弟之間的關系,應對姚崇、宋璟加以懲處。這樣,姚崇便被貶為同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維持平衡的犧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從同州回京問計,恰好被凌風碰上了。
睿宗有六個兒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
按照禮制,睿宗之后,皇位應傳于長子寧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辭,寧死不愿當皇太子。二哥李成義也力辭。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業此時分別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掌控北衙禁軍四衛中的二衛。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詩‘西山一何高,高出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來比擬,以為服藥求身輕如有羽翼,終是不如兄弟之間天生的手足情深這羽翼為好,”姚崇說,“殿下手足情深,這不但是圣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這回凌風聽明白了,姚崇說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確是大唐上下的佳話。其兄弟五人在武則天時同一天自立門戶,五人都將宅第選擇在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分院同居,號“五王宅”。后來隨武則天御駕回到長安,五人仍同居于隆慶坊,仍號“五王宅”。據說李隆基特地做了一個大枕頭、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聽到這,凌風對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說:“其實圣人也為難。公主現在是權勢熏天。當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門下,人們在外只聞有公主,不聞有皇太子。公主的權勢已經達到了大唐公主權勢的頂峰了。但公主不滿足啊,她還夢想有朝一日像則天皇帝那樣,位列九五,君臨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險就在這。”
李隆基皺眉道:“是啊,圣人逼于姑母的壓力,已經詔命恢復了使君您和宋璟為相時已經廢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個被罷的斜封官死而復生,對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勢力更為膨脹了。現在大唐官署真是‘三無坐處’了!”
說畢,李隆基一掌擊在案桌上:“這些弊端不廢除,大唐只會慢慢消亡!”
李隆基擊在案桌上這一掌,雷霆萬鈞。
“殿下有此雄心,大唐能不雄風再起?”姚崇喜上眉梢,但隨即臉色一凜,說道:“不過殿下,來日方長,目前還是潛龍勿用之時,還需韜光養晦,不能盲動。”
“多謝使君教誨。”李隆基向姚崇躬身之禮。
凌風感覺,這皇太子或許就是一位有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換代了。李隆基能果真有一種懾人的魅力,怪不得韋芷刻骨銘心。韋芷沒有看錯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懸殊,韋芷的滿腔癡情都付諸東流了。但愿閨女有個好歸宿吧。
凌風想到閨女就想到師妹李雯,不禁悵然。
這時,一只纖纖玉手搭上了凌風的肩頭。
注:①中國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墻”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共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②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
③刺史的尊稱。
④唐朝稱呼皇帝多用“圣人”,皇帝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復審中書詔敕,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關,負責施行皇帝頒布的詔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尚書省的長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時期,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等人,大肆受賄,為人謀官。不管是誰,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十萬錢,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于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所以這類官員被人們稱為“斜封官”。當時的“斜封官”都是不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兩高官官都不敢過問。由于官員任用太濫,致使宰相、御史、員外官總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稱為“三無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