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劉循、司馬懿鼻青臉腫的進了宮,惹得劉協捂著肚子笑個不停。劉辯的臉也是憋得青了,最終還是沒忍住,扶著劉循哈哈大笑起來。
“伯杲、仲達,你二人昨日可是出宮門就被打劫了還是如何,怎都是如此德性,哈哈!”
“唉,世道不古,循與仲達昨日就是勇斗惡霸,卻落成這副模樣,實在慚愧。”劉循一本正經的扯謊道。司馬懿不禁多看了幾眼,沒想到劉循臉面如此之厚,這也能說。
“既、既如此,辯就去告知母后,好派些士卒保護你等。”劉辯邊笑邊說。
“有勞皇兄了。”劉循心里樂開了花,隨便兩句就得了幾個保鏢,世上哪還有比這便宜的買賣。
荀悅依舊瞇著眼,好似從未張開過,用戒尺敲了敲案幾,劉協、劉辯兄弟兩立刻止住大笑聲,劉協依舊忍不住嗤嗤的笑。
荀悅授課很快就結束,因劍劉循和司馬懿兩位侍讀皆有傷在身,故荀悅也樂得清閑,就放了幾人的假。直欲劉宏,卻是跟本不會管那么多,將劉協幾個扔在荀悅處就沒來過,就來劉循要求再找幾位侍讀,也是他自己跑去找的劉宏。
劉循與司馬懿閑來無事,兩人年歲又正好相仿,雖開始都互相看不順眼,被史阿一頓胖揍后,也算是同病相憐,有了心心相惜之感。后來劉循又去收買人心,半夜跑去幫人上藥,司馬懿也只不過是個小孩,哪有不敞開心扉接受劉循的。
天見后世如此英明的司馬仲達,就如此被劉循收買了。
王越見昨日二人被史阿教育得很是深刻,干脆也放了劉循的假。原本沒有空閑的劉循,突然之間發現自己無事可做,只好拉上司馬懿,在洛陽城亂逛,美曰其名帶司馬懿參觀洛陽城內好風光。
建武元年光武帝遷都于洛陽,秦、漢、新皆建宮室于此。洛陽平面近于長方形,南北九里,東西六里,俗稱“九六城”。南宮始建于秦,為朝賀議政之所,排列著卻非、崇德、中德、千秋萬歲、平朔五殿。北宮建于明帝時,大于南宮,為皇帝嬪妃寢居之處,宮內德陽殿規模宏偉,可容萬人。太倉、武庫建在城東北隅。南宮西北有金市,南郊有南市,東郊有馬市。城南建有明堂、辟雍、靈臺、太學。
劉循本欲去南市,司馬懿卻欲去太學一觀,劉循沒想道司馬懿竟也有如此性情,便也隨他,去了太學。二人皆不是太學生,劉循拿著劉宏的金牌,卻也不愿用此進出太學,玷污了天下讀書人心中圣地。在他看來,太學亦是至高無上的。
“仲達,終有一日,我要讓天下之人皆有書可讀,大漢之民皆乃識字之人,我要讓這太學無門第之見,凡我大漢子民,皆可入這太學!”劉循望著輝煌宏偉的太學,誓由心生。
“伯杲有如此志向,懿不及也。”若是別人,司馬懿定會嗤之以鼻,對于劉循,他卻是沒有嘲諷,或許也有一絲僥幸,劉循能能人所不能。
過太學卻不能入,司馬懿不免有些遺憾,卻看著太學前車馬如龍,嘆道:“蔡公熹平石經十年前就享譽天下,今日觀著任絡繹不絕,得負盛名如此,此生無憾矣。”
熹平四年,大學者蔡邕及馬日碑等諸儒奏請訂正儒家經本文字。蔡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一時之間,太學熱鬧非凡,每天來此觀覽摩寫的人很多,車有上千輛,道路為之阻塞。
劉循故作神秘的道:“既然仲達如此仰慕蔡公,不若現在就去拜訪。”沒想到司馬懿也有志向只做一鴻儒,劉循很是好奇。
“當真?伯杲可見到蔡公,還等什么。”司馬懿顯得有些急不可耐了,拉著劉循衣袖就欲走。
“哎哎。仲達如此急切為何,莫非真有意為天地億弘潤,白首為窮經?”劉循試探的問道。
司馬懿禮了禮衣冠,正色道:“蔡公,鄭公皆聞名于內之鴻儒,當為我輩讀書人之楷模,司馬懿雖螟蛉之輩,亦有求學之心。”
若是有人知司馬宣王,晉宣帝也曾想過做一儒生,不知會是如何感想,劉循現在就不知道。曹孟德也不是天生梟雄,亦有征西將軍之志;孫文臺也為漢室血戰西北,戮力攻董。董卓之禍,天下諸侯,心系漢室者唯孫、曹二人爾。
誰又是天生梟雄?野心從來都是慢慢滋長的,失去滋養的土壤,司馬懿不是宣王,曹魏不會代漢,孫文臺不會命喪亂箭之下。
野心?天下間劉循最不缺的就是野心,曹孟德,劉玄德,孫仲謀!爾等的野心,就由我來斬斷,天下野心之輩,唯我劉伯杲!
“哈哈哈!”笑得張揚,笑得酣暢漓淋,笑得天下蒼生不過爾爾!
司馬懿翻了翻白眼,自己不過是將自己的追求說出,結果劉循就一直呆呆的看著自己。臉色時而驚,時而怒,最后卻是放聲大笑,司馬懿覺得或許聽錯了,劉循的笑聲,有視天下于無物的自信,又有唯我獨尊的狂妄。
“咳咳,伯杲,你還未說,如何去蔡公府上。”司馬懿咳嗽兩聲,打斷道。
“不急,不急。”劉循笑著走向馬車,司馬懿趕緊跟上去,“急乎?不急也。“搖著腦袋上了馬車,熱的司馬懿白眼直翻,暗下緋測,劉循莫不是昨日被打傻了。
太學在開陽門外,劉循又是原道而反,往雍門而去。
“伯杲,蔡公因黨錮之亂,避居吳會,現今怎會在洛陽?”
“仲達卻是有所不知了,蔡公與盧尚書為好友,尚書初免其罪,今日在洛陽,看望老友。”劉循笑道,他也是從劉焉口中得知蔡邕在洛陽。
蔡邕在洛陽的消息,早已被人知曉,故此沒人來盧植府上拜謁蔡邕的人也是不少。洛陽城內的士子皆欲得見蔡邕,希望能得他指點,也有拿著作品去的,若是能夠得到稱贊,成名就在一瞬之間了。
劉循與司馬懿雖是小孩,裝模作樣的跟在一中年士子身后。盧植府上的下人見如此,皆以為是那士子家眷,盧植也沒說不準小孩進來,也沒人管。兩小孩就這樣混進盧府,找個靠后的位子坐下,眾人皆關注蔡邕,也沒人注意到他倆。(ps:寫得不好,小子厚顏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