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重慶已經待了十幾天了,正清運過來的蘋果也只剩下一點,估計明天就可以銷售完,后天就可以回家了。這天正清像往常一樣,半夜三點到巖嫂那里幫忙,然后在巖嫂那里吃完早飯就回房間睡覺了。
當自己睡的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有人叫自己“小蘇”,只有小鳳仙才這么叫自己啊,正清想著,一定是自己做夢了。正清翻了個身準備繼續睡,只感覺有人揪住了自己的耳朵,還聽到一陣銀鈴般的笑聲。正清慢慢睜開自己那雙不情愿的眼睛,“小鳳仙”正站在自己面前,正清一陣驚覺,從床上坐了起來,又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沒錯,就是小鳳仙,她正站在地上望著他笑呢。正清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有沒有眼屎啊,他趕緊用雙手揉了揉眼睛,小鳳仙笑的更厲害了。
“行了,趕緊洗臉刷牙吧。”小鳳仙邊笑邊說,正清不好意思的從床上跳下來,拿起洗漱的東西,一路小跑到外面的水龍頭下面。等到正清洗漱完畢,回來的時候,小鳳仙正好坐在他的床邊看著他呢。
兩年未見,小鳳仙變得更漂亮了。濃濃的眉毛,眼睛還是那樣,又黑又亮。小巧的鼻子下面一張宜喜宜嗔的櫻桃小嘴。只是她看起來瘦了一些,不像兩年前見到的圓圓的臉蛋了,現在下巴尖尖的,看起來更俏麗了。
她上衣穿著一件繡著蝴蝶的襯衫,襯衫塞進一條格子短裙里,配著一條黑色寬邊腰帶,一頭烏黑的長發如瀑布般傾瀉下來,一個窄窄的帶有珍珠的發卡將他們束在腦后,看起來更加嫵媚動人了。
“你啥時候來的?”正清一邊放下洗漱的東西,一邊問她。
“你還說呢,來重慶也不告訴我一聲。”小鳳仙沒有回答正清,而是先質問起正清來了。
“你怎么知道我在重慶啊,再說你在成都,我在重慶嘛,也還是挺遠的。”正清實在找不到什么理由,覺得這個理由還挺合適的。
“有多遠?以前和成都都屬于SC省呢。我還不是聽我爸爸說的,那天李叔跟我爸打電話,說他現在跟你是合伙人關系了,這次是你運送蘋果過來。我一聽著急的不行,生怕你賣完蘋果已經走了。今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坐車過來了。你看,來的太匆忙,上車的時候還摔了一下。”小鳳仙說著揉了揉自己的腿,生氣的斜了正清一眼。小鳳仙就是這樣,不過這也是她特別想見正清才會這樣氣惱吧。
“你的腿沒事吧?”蘇正清趕緊上前想去看看她的腿傷。
“沒事,當時有點疼,現在已經沒事了,你說,你為什么不告訴我你來重慶?”
“呃……我……我……”正清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么好,“咦,李叔和黃師傅呢?”正清故意岔開話題。
“我也不知道,他們見我來了就都出去了。”小鳳仙就是這樣,雖然脾氣有些急,但是她的思路永遠都是跟著正清走。正清感覺自己終于躲過了小鳳仙的逼問,長長的出了口氣。
這時候巖哥拿著盒飯走了進來,看著房間里只有正清和一個女孩,笑了笑,放下盒飯就走了。正清打開盒飯,菜還是老三樣,他想如果小鳳仙沒有吃飯,就把自己的那份給他吃。至于他嘛,一會吃幾個蘋果湊合一下。
小鳳仙大概看出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咱們還是去外面吃飯吧,這點菜和飯怎么夠四個人吃嘛。”說著拉著正清就往外走,正清拗不過,去外面找到李明和黃師傅回來吃飯,就跟著小鳳仙一塊從果品批發市場出去了。
說實話,來重慶十幾天了,這也是正清第一次看到重慶這座城市的樣貌。CQ市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四面環山,江水回繞,城市傍水依山,層疊而上,既以江城著稱,又以山城揚名。這樣山、水、城融為一體,有山之起伏,有水之瀲滟,更有城之活力。
遠遠望去,隨處可見一座座立交橋縱橫交錯,遠遠看去就像中國結一樣。小鳳仙告訴正清,重慶是以橋多文明的,橋甚至比路還多,這里不像陜西,走路都分東南西北的,這里只有上去和下去。
蘇正清對這里不熟悉,一路都由小鳳仙帶著。小鳳仙告訴他,她爸爸在重慶這邊也有客戶,所以她跟著爸爸經常往返于重慶和成都之間,對這邊也算是比較熟悉吧。
他跟著小鳳仙上了一輛公交車,車子很快就飛馳起來。蘇正清從窗子向外看,城市的高樓都是建在山上的,從上面看樓很矮,可是當你真正走到樓房跟前時,才發現它很高,只是有幾層被山遮住了。
這里也跟他的家鄉一樣,走的都是盤山路,頭頂有車,腳下也有車。車子在這山間自由穿梭著,就跟捉迷藏一樣,一會出現一會又不見了。公交車走了一小會,到了一個站,小鳳仙告訴正清到站了。
下了公交車,走了不多遠,只見一個掛著紅燈籠的牌樓出現在他們面前。牌樓前有兩個石獅子威風凜凜的站在兩邊,似乎在守衛著這塊土地。正清猛然想到家鄉有錢人家蓋房子的時候,也喜歡在大門兩側立石獅子,意為看家護院的意思。
正清抬頭看到牌樓的正中間寫著“磁器口”三個字。“我們不買瓷器啊。”正清疑惑的看著小鳳仙,小鳳仙笑的已經直不起腰來了。正清又羞又臊,但是又無可奈何,只好邁步先走了,小鳳仙趕緊跑過來拽住他。
“磁器口是一個旅游景點,里面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你來重慶怎么能不吃重慶的特產就走呢?剛才失禮了,抱歉啊。”看著小鳳仙跟自己道歉,正清也不好說什么了,只好跟著她一起進去。
磁器口古鎮并不大,一共有12條街巷,全都由青石板鋪成。那一條條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蜿蜒在古鎮的每一處大街小巷,被歲月和人流打磨得光滑無比。在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時候的建筑,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墻。
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后房一般為四合院,為商賈大戶居所。雕梁畫棟,窗花戶欞圖案精美,做工精巧。古鎮上,青瓦灰墻、木格花窗的建筑隨處可見,大紅的燈籠也掛滿了石板路的兩旁。灰白墻、棗紅柱、翹角樓、麻布幌子、小青瓦……古香古色的格調可以使你重溫到明清時代老重慶的風貌。
蘇正清一邊走一邊感嘆,以前的匠人們真是巧奪天工,忽然一陣茶香迎面撲來,正清順著茶香望過去,只見大大小小的茶館俯拾皆是。四合院里,吊腳樓上,背街里隱秘的角落,滾水燙開茶葉的沁人香氣與混在這茶香中的談笑一并傳來,一個入鼻,一個入耳,交相繚繞,勾起人們心底對逍遙的許多向往。
蘇正清不禁感慨這里的人們生活的真是愜意,他猛然想起了家鄉的鄉親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將東山的太陽背到西山,環境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大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