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最厲害的皇帝劉邦

第三十三章順水推舟

劉邦自從認識了張良,可以說如魚得水,在他從農民到皇帝的過程中,幾乎每一次關鍵性的決策,都能找到張良的影子。

到了咸陽,劉邦以成功者自足,張良不讓,劉邦馬上收斂起來。

鴻門宴上,劉邦命懸一線,張良助其化解之。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不高興去做,張良勸他還是要去,借機韜光養晦,發展自己。到了之后,又要他燒毀棧道,迷惑敵人,還支持他起用韓信,為還定三秦埋下了伏筆。

不好的是,張良雖然為劉邦出了不少力,但他一心想的是為韓國報仇,這讓劉邦多少有點不爽。到了漢中后,張良本來有些水土不服,這時韓王又派使者請他回去,他一心想的韓國,便來向劉邦辭行。劉邦雖不忍他離去,但又不好阻擋,因為事先已講好是向韓王借張良使用一段時間,便贈予張良一筆金珠財寶讓他回去了。

但張良是不愛財的,他回到韓國后,就用這些錢去打點項羽的部下,借機對項羽說:“沛公已燒毀棧道,表示了不出漢中的決心,大王對他可以放心了。”項羽聽后便不再處處防著劉邦跟他爭奪天下。

劉邦占領秦地后,項羽有些懷疑劉邦有野心,這時張良又來說:“他只不過想得到當初楚王許諾的一個封號,絕沒有更多的想法。”項羽也信了。這為劉邦一步步坐大贏得了時間。

張良雖然離開劉邦了,但還處處為劉邦辦事,那種擁劉之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可惜這樣一片忠心,并沒有換來劉邦的全部真心。政治家就是這樣,你就是為他死,他也覺得是應該的。要么怎么會有一位西方人說,所謂政治家就是一群最不要臉的人的稱謂呢。當然,張良這樣做的結果,劉邦對他還是比對其他人好得多,到最后給他安排了一個小孩。

張良雖一心復韓,無奈他那韓王本不是什么英雄,也沒有點奸詐的小手腕,只是仗著祖宗的光才到了這個位子上,但處在那樣的亂世,他怎么能夠做得牢靠呢,所以沒有多久,就讓項羽看著不順眼,找個借口給殺了。張良振興韓國的計劃落空了,只有還回到劉邦身邊。

這時劉邦已占領關中,正被項羽在滎陽附近圍得山窮水盡,眼看就要徹底完蛋了。緊急中他向群臣詢問有何良策,謀士酈食其向其獻了一計,說:“大王現在身處困境,概因鼓城之戰后諸侯背漢附楚,寡助無援也,當此之時,如果能借鑒古人的一些做法,定能反敗為勝。”

“古人有何做法,不妨說來。”劉邦說。

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為了收買人心,孤立夏桀,封夏桀的后代為杞王。周武王討伐紂王,為了減少對立面,也把他的后代封為宋王。現在秦始皇仗著武力強大,不講仁義道德,對天下大肆殺伐,把六國都滅了,使其后代無有寸土,諸侯莫不恨之入骨。大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許諾幫助六國恢復國體,重新把秦王推翻的六國君主后代扶持起來,則六國君臣及其百姓,必對您感恩戴德,紛紛歸順到您的旗下,聽候您的調遣。這樣您的威信和影響在諸侯中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您就是天下當然的共主,到那時項羽只得規規矩矩地向您俯首稱臣。”

劉邦一聽有這樣的好事,又不要費多少勁,認為是條好計,當即決定:“就這樣辦。”他是大手大腳慣了的,特別是拿別人的東西送人,從來不興眨眼的,何況這只是開了張空頭支票。隨后便命人抓緊刻制印璽,并打算派酈食其到各地實行分封計劃。

張良跋山涉水,迂回曲折,終于來到劉邦身邊。劉邦新得了一條妙計,以為危機馬上就可解除,這又見到了他一直想見的人,心里很高興,立即安排晚上給張良接風。

席間劉邦自然提起他要大封六國的快事,真的以為勝利就在眼前。張良聽后一愣,忙問:“這是誰給你出的主意?他是誠心要害你啊!”

劉邦看張良并不贊賞此舉,忙問:“怎么了?”

“如果這樣做,你不但取得不了眾諸侯對你的支持,連現在跟你干的人恐怕也都要跑到項羽那去了。”張良說。

“怎么會有這個結果?”劉邦著急地問。

張良回答:“第一,以前商湯討伐夏桀,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為了取得人心,分別對其后代予以分封,那是他們兵力強大,主動權在他們手里,想封就封,想滅就滅,然而大王今天的兵力能比項羽強大嗎,那些諸侯要是不聽你的,你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嗎?

“第二,周武王攻克商殷后,給商容家的大門掛上匾額,重修比干之墓,把箕子從牢中放出來,是要本朝的臣民向這些忠臣學習,這些人過去都是紂王的部下,因為犯顔直諫得罪了紂王,而受到懲罰。漢王現在這樣做,是要六國的那些臣民忠于他原來的主子呢,還是忠于你呢?我看結果十有八九是忠于他們原來的主子。

“第三,武王當年籠絡人心,給那些貧困百姓發放財物,是用從敵人的倉庫里繳獲來的東西,你現在軍需無著,連自己部隊吃的東西都不能保障,拿什么東西去救濟他人呢?

“第四,武王消滅紂王后,倒置兵器,化劍為犁,把兵車改為民用車,大力提倡馬放南山,牛耕桃園,那是天下已經太平了,應以發展經濟為主,現在漢王正與楚軍打得不可開交,如果也這樣做,那不是要自我放棄天下嗎?

“第五,如果把天下的土地、城池都封給六國之后,則天下英雄各歸其主,還讓誰來為大王效力呢?與其這樣,遠遠不如把這些東西封給那些一直跟你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功臣,這會讓他們更賣命。

“第六,漢王平定三秦后,天下諸侯見你寬厚仁愛,多有依附者。彭城之役后,這些人看你失勢,紛紛背漢附楚,這說明這些人都勢利的很,誰的勢力強,他們就會倒向誰,根本談不上什么友情和可靠。現在項羽的實力明顯的比漢軍強大,六國都還比較弱小,楚軍說什么時候欺負他們就什么時候欺負,六國對它還怕得很。你對六國進行分封,六國不僅會感到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從內心既不敢也不甘心向你稱臣。”

張良一邊說,一邊用筷子醮著水在桌子上畫著,說得透徹精辟,讓劉邦頓時清醒過來,使他認識到,時移勢異,不能再生搬硬套“古圣先賢”一些老掉牙的做法。他一口飯沒咽下去,起來大罵酈食其:“這個渾蛋的老臭儒,差點誤了老子的大事!”當即下令馬上銷毀已經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過后又把酈食其喊來臭罵一頓,取消了讓他巡游六國行封的計劃。歷史上把這一段著名的故事稱為“畫箸止封”。

不封六國,漢軍危機越來越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把功夫用在了爭取英布、彭越、韓信上,這件事情做好了,他沒用多長時間,就把項羽打垮了。從一系列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劉邦對張良是言聽計從,張良確實也為他奪取天下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功臣第一人。

但劉邦不這么想,他如愿地當上皇帝后,在論功行賞之前,對貢獻最大的三個人物張良、蕭何、韓信進行評價,第一個講到了張良,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給人以錯覺,實際上劉邦內心對張良一直是有看法的,認為他“人在漢營心在韓”,忠誠度值得懷疑。另外,對功勞越大的人,劉邦越是防著點,對韓信這樣,對張良也是如此。還有,張良不是他的哥們,劉邦真正看成自己人的,是和他一起起義、從頭跟到尾的那幫伙計,他真正放心的還是蕭何、樊噲等一伙“沛縣幫”。雖然,當了皇帝了,天下都是你的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不應該再搞小圈子,應該搞五湖四海,但那時的人還沒有這個覺悟,只能說是時代的局限性吧。所以真正到了論功行賞時,劉邦就是不說誰功勞第一,他讓大家討論。人一到了一定的位置,你不好做的事自會有人幫你做,當了這么多年的官,這一點劉邦還是有數的。這時就有一個投機分子鄂君揣摩到了劉邦的心思,正在大家七嘴八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大聲說:“若論功勞,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這兩個人都是劉邦的嫡系,別人還沒回過神來,他當即表態:“這樣評價比較公正,我贊同。”

好在張良一向對名利看得較淡,逢到這種場合,他都推病不來。劉邦說這話的時候,張良恰好不在,韓信還在外帶兵。人們不禁要問,你劉邦曾說打下天下,主要靠三人,即蕭何、張良、韓信,現在你把蕭何排第一,就算說得過去,但把曹參排第二,那張良、韓信排第幾呢?這可以看出劉邦在這一點上確實有點以圈子定功勞了。

這件事多少對張良有些刺激,從此更不大上朝了。劉邦覺得這樣做確實有些對不住張良,就親自到張良住的地方對他說:“我知道你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對功名一向看得很淡,論功行賞只是一個形式,誰的功勞最大,我是清楚的,除了你,沒有有誰。但你又不想參加評議的事,讓他們爭去。不要名可以,但我要讓你得到最大的實惠,請你自擇齊地三萬戶,我馬上封給你。”

劉邦先給張良戴了個高帽,讓張良有話說不出來,接著又想以多給點封地堵住張良的嘴,不料張良不但不謝恩,反而說:“我和陛下相識于沛縣東南的留城,感于陛下的寬厚仁義,一直對這個地方存有好感,我不要那么多食邑,你就封我為留侯,算給我留個紀念吧。”

張良這么說讓劉邦沒想到,他本以為人來攘攘,皆為利往,我劉邦雖沒給你張良應得的榮譽,但我在物質上不讓你吃虧。這是劉邦擺平世事,安撫部下的一貫做法,沒想到了張良這里卻失靈了。他不信世上真有這樣清高的人,堅持對張良說:“莫非子房嫌不足乎?”

“陛下你想哪去了。我家五世在韓國為丞相,也曾頗有家財。秦滅韓國后,我把所有的家財都散盡了,一心想做的就是為韓國報仇,消滅秦國。我和你相遇后,三走三來,既視陛下為知音,也是為了實現我反秦復韓的抱負。我要是為了財富,完全可以不這樣做,只守著我家原有的東西就足夠了。現在天下歸于一統,韓國故主已不復存在,恢復韓國是不可能了,但我反對秦國的愿望已經實現,這讓我已經很滿足。除此我確實沒有別的需求。”張良雖然這樣說,實際他對劉邦在論功行賞上搞小圈子還是有些不滿,意思是我不圖你的什么,你也不能太不把我當回事啊。

劉邦看張良講的這些話很中肯,也不好再說別的什么了。但他內心總還有些不踏實,所以有些事就遲遲沒有定下來。比如丞相這職位的任命,就一直在觀望。用張良吧,他不放心,認為他智慧太高,要讓他掌了朝中大權,那豈不要把皇帝架空。但要用蕭何,又怕張良不服,朝中那么多大臣也不會服氣。那就放著吧,反正我叫你們辦事你們還得辦。

張良推掉了劉邦封他做齊侯的主張,劉邦真的就封他為留侯。漢朝遷都長安后,他就基本不大問事了,托病以避。劉邦為朝中的事日日忙得不可開交,也顧不得張良的感受了。

劉邦在創業的過程中,為了搞統一戰線,吸引一些有勢力的軍閥加入反對項羽的行列中,封了不少異姓王。登上大位以后,又封了不少劉姓王。實際上這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都有自己的軍隊,所以漢朝建立不久,就不時傳來這個王要反,那個王又侵略別的諸侯的消息。劉邦聽到這個消息,首先想到異姓王都不可靠,應早日鏟除。隨后用不到幾年的時間,把最有可能威脅他統治的異姓王都消滅了,其中依次有彭越、韓信、英布等。

這些大功臣的先后被殺,讓張良不寒而栗,深感韓信遭遇不測的時候說的話是多么到位。他反復念叨著:“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念著,念著,自己念出一身冷汗,感到不能再在長安呆了,伴君如伴虎啊。歷來的君王都是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共安樂,這劉邦也不會例外,從他對韓信等一系列功臣的處理來看,何嘗有半點手軟!為了他們劉家的天下,這些位及極尊的人可是什么事都干出來的。

劉邦遲遲不立相國,這點心思張良早就看透了,他一方面身體確實有些小病,一方面也有些為難劉邦的意思,意思我看你怎么辦。兩個人都不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就這么僵持了兩年多。時間一長,張良有些不好意思了,一是覺得劉邦畢竟是自己的好朋友,多年來一直對自己很敬重,二是怕別人認為他真的想當這個破丞相似的,實際上他并不想干。與其這樣,不如我主動來捅破這層紙,倒顯得自己豁達,那樣和劉邦以后還能繼續友好相處下去。想到這點上,張良主動找劉邦做了一次交心,說:“韓國被秦國滅亡后,我就是一介布衣。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得為帝師,被封為萬戶侯,對此,我深感陛下的知遇知恩。漢朝立國幾年了,而丞相一位一直空著,這讓陛下太辛苦了。我身體一直很差,很難擔此重任。蕭何擅長政務,是最合適的人選,希望陛下盡快起用他。有了丞相,朝庭之事百姓之事就有人具體辦理了,陛下也可輕松些。”

“子房,你真是我的良師益友,你這樣處處為我考慮,讓我怎么感謝你呢?我聽從你的話,就叫那蕭何做丞相吧。”劉邦一直以來的大難題瞬間就這樣化解了。

“理應如此,我祝賀陛下這丞相之位終于有了合適的人選。另外,我今天來,也是向你辭行,從此拋開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耳。”張良說。

“你是一個有仙風道骨的人,不似我等凡夫俗子,拋不開塵世瑣事。人各有志,我祝你早日修成正果吧。”劉邦說。

張良就這樣離開了朝庭,到深山老林里修仙去了,走時心里有些傷感,也有一絲留戀。在走之前,他還幫呂雉辦了一件大事,出主意讓她保住了兒子的太子位。但正因為走開了,才使張良得到了善終,并以病體之軀,在劉邦死后多活了六年。

三巫客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读书| 沈丘县| 循化| 宜都市| 浙江省| 孙吴县| 建德市| 阳春市| 渭源县| 沙田区| 澳门| 漯河市| 贞丰县| 镇坪县| 元阳县| 沙河市| 沅江市| 徐州市| 昭觉县| 如东县| 景洪市| 寿光市| 永德县| 邹城市| 连云港市| 镇雄县| 法库县| 天等县| 黄冈市| 阿勒泰市| 东兴市| 叶城县| 福安市| 渝北区| 乐都县| 贺兰县| 邮箱| 徐水县| 金坛市|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