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故作沉吟,片刻,說道:“現在只有一個辦法,你們對外就說老二突然死了,我幫你們把銀錢退給官府,你們離開京城,走得遠遠的,過幾年風聲過去了,那時候你們想回來再回來即可。”
婦人已經是昏頭漲腦不知所措,聽了李嫣的辦法遲疑地問:“這樣可以嗎?”
大哥說:“娘,我看可行。京城居大不易,這幾年你一個人帶著我們三兄弟很是辛苦,倒不如我們把房子賣了買上幾畝薄田,自己種也可,佃出去也可,這樣您也會過得輕松些。”
婦人說:“可是你還要娶妻,你三弟還要上書院,其他地方的書院哪里有京城好。”
李嫣說:“此言差矣,大娘沒聽說過高手都在民間嗎?其他地方未必沒有好夫子。”
小磊聽了,連連點頭:“是啊,娘,哪里都有好夫子,可是二哥進宮就永遠娶不了媳婦了。”
李嫣心想,這小子對娶媳婦這事兒可真夠執著的,總是念念不忘。
小磊繼續說:“等我考上了秀才,家里還不繳租子,多好。”
婦人似乎被李嫣和兒子們描繪的宏偉藍圖迷住了,留在京城的心徹底動搖了。
李嫣大蛇隨棍上,再接再厲。
“大娘,您這房子一時也找不到買家,不如我就直接買了,你們也可以早日脫身。”
婦人點點頭:“行啊,就聽小兄弟的。我一個娘家兄弟正好在河間府安國縣,離京城也不是特別遠,也就十幾日路程,我們正好可以去投奔他。”
李嫣知道事成了。
高興地拿出三百兩銀票,說:“大娘,不瞞你說,我一個親戚被府里放了身契,正想找一處安身之所,我看你這里鄰里和睦,治安也尚可,你的屋子保養的也好,我干脆就做主替他買下來。”
婦人愣住了,大哥更是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李嫣。
李嫣暗道不好,她太心急了。
連忙補救:“這也是趕巧了。大娘大可放心,我這可是真金白銀的銀票,做不得假。如果嫌少,價錢我們再商量。”
京城房價高,但也得看地段。
這家房子在平民區,房子小,又是老房子,三百兩只多不少。
大哥一想自家房子不值這些,他也不至于騙自家,自家也沒什么好圖的,遂放下心。
婦人很實在地說:“多了,這老房子值個二百五十兩也差不多了。”
李嫣忙道:“多的大娘留作路上花用,這舍家撇業一路過去還有安家落戶都要銀子。”
“這怎么好意思。”
“京城房子難買,大娘肯賣我也是我的運氣。”
婦人一想,此話也有理。京城房子除了稍微混亂的南城,無論是達官貴人住的,還是平民百姓住的,都是一房難求。于是安心收下銀票,想著明早就去兌換些碎銀。
李嫣這時才真正放下心來。
“大娘你忙著,讓二哥跟我說說進宮的事兒,我好去官府替你們報備。”
“辛苦小兄弟了。”
大戶人家處理這些事情是手到擒來,婦人一家也放心把這些交給李嫣。
李嫣把二哥叫出來,細細問清楚情況,又不著痕跡地把二哥的身世打聽個透,用心地記下來,方便以后冒名頂替、取而代之。
感謝上輩子她做促銷磨煉的嘴皮子,成功把那家人忽悠走了,還忽悠得他們把房子也賣了。沒有房子,回京城就不方便了,也算永絕后患。
這家老二也是個實誠的,被李嫣三言兩語一說就把自己的生平詳細地報備一遍,甚至連幾歲尿床和喜歡隔壁小花的私密事都沒落下。
李嫣忍著要抽搐的嘴角聽完他意猶未盡的訴說。
李嫣感嘆百家姓李姓的強大,“張王李趙”遍地流,俗語誠不欺她,她把信息總結如下:
姓名:李巖(跟李嫣的名字讀音很像,真是老天注定)
性別:男
年齡:10歲
家庭成員:大哥李石、三弟李磊和寡母
職業:已經通過兩輪篩選,還未去勢,正準備去勢的準公公一枚。
家庭住址:京城的德勝區南大街貓眼胡同左數第五家
性格之類的不用去管,以后大家見到的就是李嫣這個人,而不是沒心眼的李巖。
李嫣這幾天都在書房思考對策,并讓人不要去打擾,所以,直到她回府,也沒有人發現她出去過。
第二天李嫣如法炮制順利出府,跟李石去辦理房子過戶。在金錢攻勢下,很快辦好了手續。
那家人的效率也很高,當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并雇好了車,過完戶就準備走了。
當李嫣和李石回來的時候,李巖正纏著婦人要跟隔壁小花告別。
婦人堅決不同意。
“大娘,我們姑娘聽說你要走,這是她送你的。”李嫣遞上一個木盒。
雖然大家是各取所需,但是讓人家又賣房又放棄京城戶口,李嫣也有些過意不去,只能在物質上多補償。
婦人打開盒子,只見里面是一套足金的頭面,有步搖、金釵、耳珰、鐲子、鏈子……做工精美而且每樣分量都不輕,少說也得百兩以上。
“無功不受祿,我們已經受你家姑娘的大恩,怎好再要如此貴重的東西,快拿回去還給你家姑娘吧。”婦人堅辭不受。
李嫣誠懇地說:“大娘,我們姑娘既然賞你了,你就拿著吧,對我們姑娘來說這些不值什么。”
才怪!
破財免愧疚,李嫣心想。
京城官家遍地走,大戶多如狗,一擲千金的紈绔公子、敗家小姐多如牛毛,既然對方執意要給,婦人只好收下,否則一直拒絕讓那位姑娘覺得是她不給她面子,反而弄巧成拙了。
婦人如此一想,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了。
李嫣目送那家人離開,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另一半還要看是否能順利入宮。
李嫣回府,進門的時候,門房只掃了眼對牌就放行了,敷衍的不能再敷衍。如此態度,倒也方便了李嫣。
自從爺爺被押天牢的消息傳來,府里人心浮動,李嫣忙著救爺爺,也沒時間和心情管府里的事。全靠王媽媽和管家鎮著,否則還不知道要亂成什么樣子。
李嫣后日就要去報道了,也許當天就要進宮,府里的事情她也該安排一下了。
李嫣換好衣服,讓翠花叫來了王媽媽和管家。
“姑娘,你這幾天又擔心老爺又奔波勞碌,清減了不少。你一定要保重身體,不然等老爺回來看到你這樣該傷心了。”王媽媽心疼地說。
李嫣點點頭。
“王媽媽,爺爺生死未卜,府內人心浮動,我這幾天奔走,很多叔伯都勸我離開京城。我也打算離開京城回江南,如果爺爺躲過此劫,相信他老人家也無心為官了。爺爺年紀大了,也該回到大伯二伯的身邊頤養天年了。”
管家恭敬地問:“姑娘的意思是……”
“府里的大部分產業都賣了,還有一些能賣就賣吧。宅子就留著,爺爺回來也有個住的地方。下人們想離開的我就放了他們身契,不想走的就跟我去江南。”
京郊還有一個小莊子,那是奶奶的陪嫁,她會留信讓他們去莊子上生活,也能養活自己。
“姑娘仁善,老爺積善行德、行醫救人一輩子,定會有好報的。”
管家如此說是因為府里的下人賣了也能大賺一筆,很多人家都是如此,用不了那么多下人或者急需用錢都會把下人賣了,下人等于貨物。可是李嫣卻要放了他們的身契,還他們良民之身,這是很多下人不敢想的。
管家繼續說:“很多人還擔心姑娘會把他們賣了,不知道能不能再遇到像老爺姑娘這樣仁善的主家,心里都很忐忑。”
“我知道。張伯,你的身契我也還你,是去是留隨意,再給您一千兩,畢竟你伺候爺爺這么多年勞苦功高。”
管家誠惶誠恐地跪下:“姑娘,我生是李府的人死是李府的鬼,請姑娘收回成命,老爺對我的恩情我一輩子都還不完。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李府的,我還要留在這里等老爺回來。”
管家張伯一直在外院行走,許多生意莊子上事情都是管家處理的,爺爺十分信任他,李嫣對張伯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同王媽媽一樣都是孤身一人。
李嫣從前只在古裝電視和古代小說里看到這種人——忠仆。她真的不介意張伯選擇離開,這才是人之常情,可是他卻選擇留在府里,甚至不愿成為自由之身,只為“忠義”二字。
李嫣連忙扶起張伯。
“張伯,身契還你,如果爺爺回來,你再來他身邊伺候也是一樣的。”
“府里不能空著,我就在府里等老爺。”
“也好。府里下人的安排就辛苦張伯了,愿意走的人根據等級每人五十兩或二十兩,不愿意離開,想跟我一起回江南的,就先不發銀錢。”
李嫣遞給張伯一大包銀子,張伯拿著銀子去處理這件事。
“王媽媽——”
王媽媽打斷李嫣要出口的說,慈愛地說:“姑娘,我一個孤老婆子,你和老爺就是我的親人,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王媽媽看著她長大,對她的愛不比親奶奶少,可以說王媽媽就是李嫣的另一個奶奶。
李嫣握著王媽媽的手,什么也沒說。
她注定要讓她焦急傷心了。希望等她離開后,王媽媽能夠很快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