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向后山走去。光禿禿的山沒有雜草,只有很多樹,高高的立在山上。不一會兒,來到半山剛剛龍飛落的地方。左看看右看看,什么都沒有。嘆了一口氣,“還真是我眼花了。”剛走了幾步,聽見有說話的聲音,好像就在附近。
沈萬三朝著聲音走去。只見一棵樹下,有兩個和尚坐在樹下聊天,手里還拿著饅頭,正在拼命的嚼著吃。好像是再吃人間美味,又像是餓死鬼投胎一樣,吃的那么急,那么津津有味。
沈萬三咳嗽了一聲。“咳咳……小和尚不好意思打擾了。”
朱重八和小牛看著突然出現的人,還以為是這個附近的什么財主?在他們的印像中,財主都是欺負百姓,都不是好人。兩個人繼續吃著饅頭,沒有搭理他。
沈萬三見他們沒有搭理,自己轉身準備離去。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什么,有匆匆的走了回來。只見有剩下一個和尚坐在樹旁,還有一個不見了。他走上前問道“請問剛才你們一直這里嗎?沒有見過其它的什么東西,或者是其他人?”
小牛憋了他一眼站起身來,沒有好話的回答“是啊!這里什么都沒有,只我小牛一個人,怎么?”
“你……?”沈萬三,仔細的打量了一番小牛。
突然山下很吵,而且還捧著火把,聲音越來越往后山這邊來了;“沈老爺……沈老爺——沈老爺…”
“小牛…?”嘴里輕輕的念道一聲,轉頭看向那些捧著火把向這邊走來的下人。只好轉身匆匆的離去。
“這真是位有錢的財主,這么多下人找他,”小牛嘆了一口氣坐在樹下,轉頭望了望后方。這重八哥,方便那么久,還沒有好大叫道;“重八哥。好了沒有,我好困啊…”
突然重八在小牛的身后笑道;“早就好了,我已經在你身后很久了,你多沒有發現!要是襲擊你的話,你早就死了。那么沒有防備之心。”走過小牛身邊往著下山寺廟的方向走去,小牛急忙站起身,跟在重八身后。
“重八哥、等等我…”
元朝都城!
大都“今,北京”金碧輝煌的宮城大殿上,官員議論紛紛,竊竊私語。殿上龍椅上,元順帝懶散的斜坐椅子上,懷里抱著一位美女。女子一身金燦燦的穿戴,頭上的珠釵都是價值連城黃金寶石,翡翠珍珠,顯出她的高貴。元順帝親了一口懷里的美女,眼睛飄過下面的人群。“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一位年長的老者,走上前躬了躬身子,“大汗,現在河南一帶濠州一帶。還有東北洪水泛濫,災禍連連、房屋倒塌、良田被毀、死傷數人,大漢現在如何是好?。”
接著有一個年親的滿臉肥肉的官員,走出來躬身說道“大漢,現在主要是重新修取一條河道,讓河水至流入東海。”
又有一個官員走上前彎腰說道“另開河道,將運河改成直線,縮短里程,也可方便南方北方的運糧。”
元順帝;放開懷里的美女,大喊道“工部尚書賈魯秦。”
工部尚書賈魯秦,走上前躬身說道。“微臣在!”
“此時交予你去辦,你得盡快辦好,”說完站起身,揮了揮手袖;“退朝!”
賈魯秦站在大殿上滿臉發愁。如今國庫欠缺,百姓一直怨恨朝廷曾加糧稅刻扣百姓,痛恨官員剝削百姓。尤其是對外族人(漢人)。更是有一種歧視的看法。蒙古人與外族人,分為兩種層次;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畜牲。
現在開鑿河道,需要人力。而;朝廷卻沒有任何物力幫助。這樣,本來疾苦怨聲連連的百姓,會心甘情愿的去修取河道?賈魯秦嘆了一口氣,心事重重的轉身走出殿外。這幾年不是旱災就是瘟疫,災禍連連,各地天災人禍。
現在有洪水禍首,導致疾苦的百姓,更加的苦不堪言。連平時吃的樹皮、野菜、草根,也難以尋找。難民到處可見,餓死的尸體橫山遍野,好了山上的餓狼野獸,可以大吃一餐。
皇覺寺里,因寺內已經沒有糧食,斷糧已經半個月了,和尚們已經吃了很多天的野菜,草根了。主持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解散寺廟,讓他們自己去逃生,在這個災禍連連斷糧時期。連野菜樹皮多吃不上,是生是死,只能看他們自己的造化。
和尚們跪了一地,一個個光著頭。穿著補丁衣服,打著赤腳,有的穿著個稻草編制的草鞋,一個個哭著眼睛腫腫。主持與幾位入寺早的和尚,站在最前面。
低頭低眉看向跪了一屋子的和尚。主持嘆了一口氣,念道“阿彌佗佛……愿佛祖保佑,憐百姓疾苦,救百姓于水火。愿佛祖眷顧,保護你的弟子,給他們一條生路。”
和尚們每個人手里拿著一個禪碗,慢慢的站起身,一個個眼淚汪汪的,轉身離去。重八和小牛正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主持喊道“小牛……你過來。”
朱重八站在原地,推了推小牛,輕輕的在他的耳邊說道。“小牛去吧。”
小牛低頭走向到方丈面前,手放在面前。彎了彎腰,做了一個動作,輕聲的喊道“方丈!”
方丈點了點頭,表示好的意思,從口袋里掏出一張信封,遞到小牛面前,小牛奇怪的眨了眨眼睛。“方丈這是?”
“阿彌佗佛……小牛,你的命比他們的好,這是上次沈萬三老爺,沈施主留下的。他讓你去他們府上做下人,帶著這封去,這可是沈老爺親自留給你的,你可要好好的把握。”
小牛一臉笑容,欣喜的回頭看了看朱重八,又轉過頭來,對著方丈彎了彎腰說道“方丈,我可不可以帶重八一起去。”
“小牛…沈家雖然富可敵國,但是一向比較嚴厲。恐怕不行,他指明了你一個人,你還是不要給自己找麻煩,到時候只怕連你自己也去不了,”接著方丈和幾位和尚,轉身慢慢的走出了佛廳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