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丫頭,你知道是外甥還是外甥女啊?”
“那是,我會算的哦,一看就知道這里面肯定是我的小外甥啦。”她輕輕撫摸的金花渾圓的肚子,內心感慨萬千。
“四妹,你看這是給你外甥繡的肚兜,還有這小衣服。”她從柜子里拿出了一疊新棉布做的嬰兒衣服給許茹看。
許茹看著這做工精細的嬰兒衣服,又看見大姐臉上泛著母性的溫柔,心里也為大姐而感到高興。
“嘻嘻,這肚兜上繡的是什么啊?”
“這是蓮花,寓意吉祥,純潔,高貴。”金花微笑著摸著她還未繡好的肚兜。
“恩,小孩子是最純潔的,我的小外甥以后一定會大富大貴的。”
她跟金花講了家里最近的事情,又說了生孩子和坐月子的許多注意事情,還問了村里穩婆住的遠近,技術怎么樣等等。
“我這些都是在鎮上做生意時候聽那些三姑六婆嘮嗑時候說的,聽說這京里貴婦生孩子都是這樣的,大姐,你可一定要小心啊,多注意身體,生完孩子千萬別吃涼的冷的不能動涼水……”
許茹把帶來的曬好的山茱萸給金花留了一包。“這個藥你生完孩子以后喝三天,要是流血多了要多喝。還有這有五兩銀子,大姐你拿著應急。”說著又從懷里拿了一個荷包給金花。
“你說的其他的我都記住了,可這銀子我不能要,家里的情況我也知道,你還是拿回去吧。”
“家里你放心,現在做生意也能賺點錢,就當是借給你的啦,等姐夫回來你跟他商量一下,你們村的花生田家幫著代收,我可以每斤高出一文的價格收回來。但是不能弄虛作假不能騙鄉親們。”她打算存貨了,花生要能用到第二年的收獲季節,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先就這么看著辦吧。
“好,這事情我一定好好跟他說,哎,二弟要馬上要鄉試了,婆婆最近一直都在為二弟以后的學費擔心,這下子你可是幫了我們家大忙了。”
田家二子田清水今年十五,一直是田家的驕傲,是全村唯一一個秀才,為了這個孩子能有出息,一家五口人都圍著他一個人轉。
許茹跟大姐聊了一會,然后就聽見門口有男子說話的聲音。金花說是秀才田清水回來了。
“你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早,平時不都是下午才回來的嗎?”許茹在屋里聽見外面金花婆婆大聲的在問著。
“你這是咋了,衣服怎么弄得這么臟,臉咋了?”金花婆婆見田清水嘴角青紫一塊,藏青色的衣袍下面沾了好多的灰塵。
聽到這里許茹跟金花從屋里走了出來,見著金花婆婆一臉擔憂的拉著那少年的手,彎腰伸手幫他拍身上的灰塵。
“娘,沒事,摔了一跤罷了。”那少年抬頭見許茹從屋里出來,愣了一下。
“是不是又跟劉家那小子打架了,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人家有權有勢,咋們惹不起,你就受點委屈別吭聲,要說什么讓他們說去吧。哎,你看你。”
金花婆婆即無奈有心疼的看著自己兒子的臉。
田清水皺了皺眉,“娘,還有外人在呢,說這些干嘛。”
“什么外人,那是你嫂子娘家四妹,哎,讓親家母笑話了。”她尷尬的朝許母賠不是。
田清水朝許茹打了個招呼,就到里屋去了。
“這,到底怎么回事啊,清水那孩子不是挺聽話的嗎?”許母關切的問著。
“哎,具體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之前劉家那少爺找上門,說什么讓他不許再去私塾了,那孩子倔的很,一心想科考,這兩年也不知道為什么,那劉家少爺總跟他過不去,具體原因他也不肯說,簡直擔心死人了。”
幾個人聽她說的也是糊里糊涂,好在清水多次跟人打架也沒受什么大傷,所以金花婆婆也只說他幾句,大家并沒有多阻止他科考的決心,反而都非常支持他繼續讀書。
“還好他現在也不用去私塾了,只在家里準備趕考就行了,這不,今天早上說要去夫子那借兩本書,誰知道又跟人打架了。”
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田清水才從屋子里出來,他換了一身灰色的長衫,頭發用布頭巾包住,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皮膚比較白,長相秀氣,還真是一種書生氣質。
中午吃飯時田清河他們也沒回來吃飯,許是地里活太多。吃的是黍米粥和窩窩頭,清炒土豆絲和咸菜。
“二哥你在哪讀書啊?”飯桌上許茹好奇的看著這個親家哥哥,原來這就是古代秀才啊,讀書可真不容易呢。
田清水聽她脆生生的喊自己二哥,雖然心情抑郁,但還是笑著臉回應道,
“嗯,在縣上的木樨堂。”
“呵呵,私塾里收女學生嗎?”她對這個問題比較好奇,不知道這里的私塾制度是什么樣子,會不會重男輕女,只有男子。
她一這么問,田清水抬頭看了她一眼,還以為她要去上私塾。
“收是收,但是你現在的年齡有些大了。”
許茹也沒有解釋什么,笑著又跟他了解了私塾的好多事情,她想著等年后了讓阿寶也去私塾。
“娘,我去給爹他們送飯了。”田清水很快的吃完飯,提著個籃子就往出走。
“這孩子。哎,什么都好,就是有心思不愛說出來,真讓人操心。”金花婆婆嘆氣的說。
“孩子大了就有自己心思了,我看清水也是個懂事的。”許母安慰道。
“親家母,金花就勞您多費點心了,這快要生產了,重活就不能再做了,孩子生了一定要來知會我一聲。”許母拉著金花婆婆的手絮絮叨叨的交代了好半天,最后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回家的路上。
“娘,聽說田家二哥是秀才,我們也可以讓阿寶念書啊。”
“哎,村里也沒私塾,要上就要去縣里,那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念的起的。”
這才了解到,縣上有兩家學堂,一家木樨堂,一家方知堂。
木樨堂是普通子孩子讀書的地方,方知堂便是有錢有勢人家孩子讀書地方。學堂也可以住宿,但是每月吃飯住宿就要花費一兩銀子左右,一年加上束脩一共要大概三十兩銀子。
要是方知堂就更貴了。普通人家一年花費也才不到十兩銀子。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進的去的,還要有人推薦才能上學念書。
但無論怎么說,阿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念書時必須的,所以她打算過了年就托人送阿寶到縣城去上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