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擁不明白趙良為何要向他求教詩詞方面的知識,?如果是其它學術問題他還不會驚訝,因為趙良年紀尚小,人生閱歷和理解能力不足,有問題也不奇怪。可趙良所問偏偏是他自己最拿手的詩詞,王府夜宴之后風靡汴都的詩詞!
趙擁覺得趙良是在沒事找事,以他的天賦和技巧什么詩作不出來,除非那晚的詩詞不是他所作。
“長兄有所不知,夜宴那晚,我所作的詞并非自創。”
見趙擁久久不吭聲,也不見他有任何表態行為,?趙良再怎么蠢,也能猜到他在想什么,于是咬牙道出了掩藏的秘密。
“那首詩是我借用蘇公的詞為基礎,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在古人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說完,趙良一臉釋然,心中像是解開枷鎖的束縛,渾身輕松了許多。
承認自己的無能與錯誤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對趙良來說可以有二個選擇,選擇將真相隱瞞,誰也不告訴,或是選擇將真相公之于眾,讓人們唾棄他。???
原諒趙良不是圣人,那首詩詞會風靡汴都,實屬在他意料之外,而他現在只想化被動為主動,在詩會上闡明真相,順便脫穎而出。
“如此說來,的確不能算是原作。”
趙擁點著頭,認真分析道:?“從看到那首詞開始,我就覺得某些地方十分眼熟,世人都說是你所作,我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現在聽你這么一說,回想起那首詞,雖然詞藻華美,但格律還是顯得略微突兀。
趙良羞愧的低下頭,懇切道:“還請長兄教我!待到詩會那天,我自會將其當著所有人的面解釋清楚!”
畢竟是自己的弟弟,趙擁沒有刻意為難他,答應了他的請求。
“詩歌分二種體裁,古體詩又叫古風,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從詩句的字數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唐代盛行的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
趙擁緩緩講述詩詞的基礎知識,語氣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冷:”格律有用韻,平仄,對仗,字數,句法五個要點,你要記住。。。。。。。“
趙良拿出張白宣紙,在一旁豎著耳朵聽得認真,遇到精妙的地方,還會不時做下筆記,方便日后活學活用。
長兄講了大半時辰,趙良對詩詞大致有了個基本框架,于是拿出自己所作的詞給長兄看,希望能得到一些指點和幫助。
趙擁接過趙良遞來的宣紙,低頭查看上面的內容,邊看邊讀道:“平川策馬將軍在,叩關可有世無雙?縱使千軍萬馬來,吾亦神威自天降。”
趙良的這首詩說不上好,但也絕對不差,只怪長兄趙擁熟讀詩書,見過太多名句,再看趙良寫的詩絕不會夸他寫的好。
“哼,太差了!!”
趙擁發出一絲冷哼,臉上滿是不屑,絲毫不給趙良面子,看樣子文人相輕的老毛病又犯了。
忍住嘲諷的怒火,趙良見趙擁說的煞有其事,便將這首詩重新又看了一遍,沒有發現其中的不妥之處。
“詞語枯燥,表意不深,你要學會即根據詩的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最終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
趙擁道出詩詞平淡無奇,又接著教導趙良練詞的方法,以典故提醒他:賈浪仙作一首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趙良豁然開朗,立馬明白了長兄所說的含義,對詩歌的理解又精進了一步。
趙擁脾氣雖差,講課卻是一絲不茍,而為了詩會不落人后,趙良也是拼勁全力,不知疲倦的汲取著知識。
屋內二人你來我往,趙擁嘴巴不斷開合,言語不停,趙良手持狼毫,寫著筆記,專心致志。
值得一提的是趙擁并不是單方面在講授,偶爾趙良也會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雖然大多數時候見解有失嚴謹,但從不同角度理解詩詞的思維,卻讓假裝不屑的趙擁內心連連驚嘆。
抓不住時間的尾巴,二人暢談一天后,趙擁在趙良好奇的目光下,移步到塞滿書籍的架案旁,取出一本編撰過的詩詞古籍,隨后吹了吹上面的灰塵,輕輕放到趙良手里。
“把它帶回去好生看看,記住!不是讓你再當裁縫!”
趙擁一臉傲氣,斜仰著頭顱,仿佛是戴著王冠一般,生怕低頭就會掉下來。
他給趙良的書詳細記載著特殊詞句的注解,內有抒情,寫景,敘事等十幾種不同詩歌的分類,并且這些全都是他一人所做。
趙良點了點頭,看著趙擁目中無人的鼻孔,第一次覺得,并不是那么討人厭。
人與人之間都會有誤會,或許是主觀感受讓人揪著對方的缺點不放,卻忽視了本身存在矛盾問題的關鍵,這樣否定了對方整個人的一切,趙良認為是不對的。
當然,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看著面前類似施舍的鄙視目光,趙良還是沒有把心里的話說出口。
此后趙良經常去找長兄學習,他孜孜不倦努力讀書,沒有一點貪圖享受的意思,趙擁雖脾氣越來越差,但也樂意去教,所以一段時間過去,趙良對于如何更好作詩,終獲有所聞。
很快,詩會舉辦的日子就要來了。
詩會在東陽們舉行,學子老師手持代表身份的牌鑒,經過守衛登記搜擦后自行到場。
太陽羞澀的在云層躲躲藏藏,陽光曬在身上,如同披上件金色戰袍,空氣中沒有微風,不過濕氣很重,植被上盡是露水,顆顆晶瑩剔透,一旦有路人經過,就在草尖花瓣上悄悄滑落。
趙良穿著華美的禮服,走過繁華的街道,穿過喧囂的馬市,在車水馬龍的潮流中抵達了東陽們。
趙良握緊拳頭,徑直走向前去,有那么一瞬間他感覺自己的腳下就是正道,這時耳邊又傳來長兄說過的話。
“你應該感謝那首詞能風靡汴都,如果不是因為出名,你多半會選擇隱瞞,長期下去只會喪失本心,離正道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