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城樓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東陽門宛如一張虎口,氣勢磅礴,包羅萬象。
東陽門向內直通內殿,向外是一片寬闊的廣場。直通城門的干道上用青黃色花崗巖組成“人”字路面,其余地方總共鋪砌二十公頃的白石板,廣場可容納數萬人之眾。
廣場中央架著氣勢恢宏的臺子,臺下兩側設有面對而坐的席位,臺中間有一塊空地,零零散散的擺著幾張高案,案上擱著筆墨紙硯。
趙良站在廣場,環視遠處宏偉的建筑,浩瀚而又深邃,心底涌起一陣高過一陣的激蕩。
汴都已經足夠繁華,皇城則是難以想象的壯麗,這種壯麗是氣吞山河,奇偉磅礴的,無論是誰都會感到震撼。
“趙兄,我們入座吧!”
看學子們紛紛落座,李忠和朱大頭從遠處走來,拍了拍趙良肩旁。趙良從沉醉中醒來,看著二人莊重的面孔,激動的點了點頭。
詩會在東陽門如期舉行,甲乙二宮的學子老師齊聚在此,眾人見了禮后,各自按位置坐下。
今日詩會陛下和文武百官會親臨到場,臺上那僅有的位置只有皇帝能坐,學子們的位置是靠下方的兩側,上方是文武百官。
甲乙二宮的學子們素來相輕,甲宮認為乙宮學子淺薄,乙宮則認為甲宮學子狂傲。于是乎詩會還沒開始,現場的氣氛就已經劍拔弩張,火星四濺。
等待階段,趙良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有太子,有孫士瑜,還有甲宮的蘇凝。
趙良的目光在蘇凝臉上停留的時間最長,不過蘇凝并沒有察覺,她周圍的女學子在不停說話,吸引了她所有的注意力。
“陛下和百官怎么還不來啊!”
有急躁的學子見陛下遲遲不到,口頭上沒有遮攔,快言快語。
“是啊,都這天色了。。。“
有直腸直肚的學子聽到后接過話茬,應聲附和道。
”你說會不會不來了?“
”胡說什么!陛下金口玉言,怎么會不來。”
。。。。。。。
周圍的學子們竊竊私語,趙良也很好奇,這個時辰陛下和百官應該到場了才對。
大半炷香過后,東陽門開出一道口子,走出位身穿宦官服飾的公公。
“快看!好像是陛下身邊的雷公公!”
有人站起身子直接人影大聲吼道。
“陛下要來了!”
眾人激動的朝門口望去,卻只見雷公公一人弓著身子碎步跑來,再看東陽門早已關上了大門,哪還有什么陛下的身影,
學子們的心中萌發出股不詳感,一時間現場的吵鬧消失的無影無蹤,空蕩蕩的東陽門安靜的可怕。
雷公公站上觀臺,環視著學子們的面孔,目光掃到趙良時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
“奉陛下旨意,陛下和百官有要事相商,詩會可在祭酒主持下先行開始!”
雷公公拖著尖銳的嗓音說完,綿長的話語擊碎了學子們心中最后一絲幻想,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學宮祭酒就站上了關臺,大聲朗讀著提前作好的禮詞。
日出前九刻,時辰一到,齋宮鳴奏太和鐘,少頃,鐘聲止,鼓樂大起,詩會開始。
“景德盛世,圣上隆昌,霧列雄州,祥和滋養,。。。。。。爾等同為我朝學子,今日以詩會友,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祭酒說罷禮詞,又指著臺下中央的高案,補充說道:“詩會的主題為秋冬,誰有靈感便可上前揮毫潑墨賦詩一首,由宦官朗讀傳于眾人之耳。”
東陽門錦旗飛揚,懸天燈高掛臺干,天空煙云飄渺。
圣上未到已成事實,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子們內心除了惋惜,更多的是壯志凌云。
有學宮祭酒和各位經學博士現場點評,這是學子們在學宮也從未有過的待遇,學子們深知,投機之會,間不容穟的道理,于是紛紛不甘人后的前去作詩。
詩會中的學子寫出的作品被宦官接過傳讀示眾,之后祭酒與各個經學博士出言點評,作品被點評到的學子一個個喜笑顏開,拱手作揖,彬彬有禮。
詩會上不時有才子寫出一首佳作,每當宦官大聲傳讀,各個經學博士就會加以優評,把該作列為天字一等,臉上顯露出可見的欣慰,而所屬學宮的學子也會一片歡呼,稍遜學宮的學子則羞愧難當,怒不可言。
當然也有學子寫得平淡無味、虎頭蛇尾,文章不能確切表達出意思,不過總體不超過十指之數。
就連李忠和朱大頭也起身作了一首詩,雖然各經學博士點評味味如雞肋,但卻也讓他們高昂著頭美滋滋的激動了好許。
看著學子們上臺,趙良倒也不急于一時,反正陛下和文武百官還沒有來,倒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先看看這些學子水準如何。
作完詩的朱大頭和李忠回坐到趙良的左右,李忠見趙良一直坐在原地,遲遲不愿上前作詩,怕他失去這次難得的機會,于是忍不住開口勸說道:
“有祭酒和各位博士點評,趙兄為何不上去一展身手?”
“對啊!以趙兄你的才華必定會震驚滿坐,各個經學博士也會當著眾多學子的面夸贊與你。“
朱大頭從湊過頭來,面色激動,唾沫橫飛,仿佛趙良前去作詩是自己將被點名夸耀一般。
”這不是還有人沒動么?“
趙良側目看向一旁,笑著朝太子所坐的方向努了努嘴。
李忠和朱大頭順著方向望去,只見太子趙真穩坐在墊,眼睛呈閉合狀態,似乎是在修養心神。
”唉,趙兄管他作甚,機會難得!“
勸解無效,朱大頭很是氣憤,甩袖子錘了大腿一拳,便過扭頭不再理會趙良。
”朱兄不急,好戲還在后面呢!“趙良談談的說道。
朱大頭見趙良心中有數,貌似對詩會很有把握,面色好看了許多,而李忠則在一旁默默揣量,猜測著他是否在等圣上的到來。
有太子告知的詳情,趙良胸有成竹,陛下要用詩會考驗他,就一定會來東陽門,再者有禮部的發文,金科玉律,不會說改就改。
三人閑聊的過程中,甲乙兩宮的比拼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
一番疾風迅雷的詩斗,四周的學子爆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孫世玉為乙宮拿到了關鍵性的一分,目前甲宮天字作品七首,而乙宮同樣也是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