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星然在冷宮里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好不容易搬開頭頂大山的東方煜則可謂春風得意,他立了自己最寵愛的妃子為皇后,補償這么多年她所受的委屈——其實也沒怎么受委屈,上官星然天生恢弘大氣,只要不犯底線,干不出跟女人計較的事,寵妃受的最大委屈,其實來自東方煜本人,因為寵妃無意間察覺了東方煜對皇后的不喜,為了迎合討好帝王,公然對皇后不敬,卻被那時候還需要捧著鎮國公府的東方煜斥責閉門思過,一口氣降三級位份。
可惜,好景不長。
東方煜出手實在太急了,假如他能夠徐徐圖之,或許能比較平穩地迎來權力更迭,但他卻采用了最粗暴的手段,仗著自己皇帝的身份強行潑臟水扣黑鍋,偽造出上官家通敵的罪證,能******的哪一個不是人精,又如何看不出來這是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之所以保持沉默,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想要趁機分一杯羹,會為鎮國公說話的,基本被東方煜一并封了口。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強權,還有人心。
就算是與鎮國公敵對的官員,看見東方煜如此迫不及待地鏟除自己上位的功臣,也會覺得心寒,更何況那些原本就對鎮國公有些好感的人?
志得意滿的東方煜并沒有察覺,臣子們對他的忠心與敬畏一點點消退,只剩下表面功夫了。
誰都知道鎮國公府為了東方煜的上位付出了多少,可以說,沒有鎮國公,就沒有東方煜的今天,可是東方煜是怎么回報的呢?
滿門抄斬。
沒錯,鎮國公府的確是權柄太重,可是當初人家攬權也全是為了支持皇上你啊,即便已經權傾朝野,鎮國公依舊嚴格地管束家族,不準家中子弟仗勢欺人,口碑好得不能再好。
當然,不肯主動放權這件事的確容易惹君主忌憚,可是早些年朝堂不穩,鎮國公不肯放權,至少有一半是為了鎮住朝堂,這些年朝堂穩定些了,鎮國公也有了退意,開始暗中商討放權之事,這件事只有鎮國公的幕僚和朝中幾個相關大臣知道,可還沒等鎮國公開始實施,東方煜就出手了。
一出手,就是不留余地。
試問,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還有誰愿意真心實意地為了皇帝賣命?
每個人都害怕自己頭頂上懸著一把隨時會砍下來的刀,遇事先思量三分自家,長此以往,阿諛奉承者越來越多,肯辦實事的人卻越來越少。
而清除掉鎮國公一系后,朝堂和軍隊中都空出大量職缺,不得不由下面的人頂上,新任職以及提拔過快的官員沒有經過一定的歷練及考驗,才能姑且不說,心性與品格也有待商榷。
真正的品格清白之士,要么被鎮國公府連累,要么心灰意冷辭官歸隱去了。
倘若在那之后,東方煜能夠保持住登基之前的冷靜與沉穩,或許能夠慢慢地梳理好朝野,重新聚攏人心,但他忍得太久了。
幼時在皇宮中,怕成為兄弟們的眼中釘,他忍,忍耐著旁人的白眼與輕視,甚至不敢在課堂上表現出眾;少年時為了討好上官星然,他忍,一旦覺察上官星然對他的作為有什么不悅,他立即討好改正;成婚后為了拉攏鎮國公府,他忍,上官星然的三個兄長威脅他必須好好待他們的妹妹,他陪笑著答應;登基后忌憚鎮國公府手握重權,他又不得不裝出一副獨寵皇后的癡情模樣,甚至不敢駁回鎮國公府的折子……他忍得太久了,足足將近三十年的時光,他幾乎沒有一天隨心所欲肆無忌憚過,因此,認為自己除掉了最后的障礙后,他徹底放松了心神,沒注意到朝堂變得一天比一天烏煙瘴氣。
任何事物都是建立艱難毀滅容易,上官星然被廢五年后,西南大旱,江南瘟疫民亂,京城周邊地龍翻身,邊陲異族入侵,幾樁大事幾乎同時發生。
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