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子,源自《太平廣記》,“雖廣不數(shù)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以為國瑞,帝帝相傳。本太宗(李世民)於晉陽宮得之,文德皇后(長孫)嘗置之衣中。及大帝(李治)載誕日,后以珠絡(luò)衣褓并玉龍子賜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長孫對玉龍子很看重并將它壓在箱底,由深了想去,竊以為這是李世民送給長孫的定情信物,因了偏愛小兒子,長孫將自己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送給小兒子李治……
史上有載小李和長孫的婚姻一是長孫熾(長孫的叔叔)為媒,二是高士廉(長孫的舅舅)為媒。我一直不怎么贊同這兩種說法,就算長孫熾和高士廉看出小李同志‘龍鳳日姿、天日可表’,以后必非池中物,但他們也都有女兒,哪有不把小李當(dāng)自己女婿的道理卻偏偏要將侄女或者外甥女許予小李?
更有意思的是,小李同志允許史料記下了這兩種為媒的說法。
我一直非常想弄清楚這里面的原因。
只到看見玉龍子,一切迎刃而解。
想一想上面記載的‘本太宗於晉陽宮得之’這句話,腦中就冒出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游歷晉陽宮時發(fā)現(xiàn)這個寶貝,于是就留了心,想盡辦法得到它,最后送給自己心愛之人的畫面。
私相授受,大逆不道,可謂忤逆!
好在,長孫家是北魏皇族后裔,高舅舅家是北齊皇族后裔,而長孫正是這兩家皇族后裔相結(jié)合的子孫!
在那個講究門庭、出生的年代,長孫配小李是綽綽有余的,而且他們的結(jié)合更是‘權(quán)’與‘權(quán)’的結(jié)合。
于是,眼見著兩個小家伙‘兩心相許、情意暗生’,兩方的長輩只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若小李和長孫只是世間一對平凡夫妻,這段故事只怕也會一如‘紅拂夜奔’或者‘卓文君聽琴’般被千世傳頌成浪漫的經(jīng)典,但……
偏偏的,小李同志成了名人,當(dāng)了皇帝。
正因了他是皇帝,是那個‘封建制度’的最高執(zhí)行者,所以歷史不能記載他和他的皇后那大逆不道的自由戀愛,怎么辦呢?
小李同志很倨傲,做為皇帝都不能明說他和長孫的感情,他很郁悶,于是他有了更驚人的舉動,故意在史料中留下兩種矛盾說法……無論是長孫熾為媒、還是高士廉為媒,其實都是假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藏小李和長孫二人自由戀愛的本質(zhì),那份不融于那個時代的本質(zhì)。然后由著我們的好奇心去發(fā)覺這其中的真諦……
所以,《我的長孫皇后》一文中安排二人是自由戀愛、籌謀訂親的,而《玉龍子》章也是他們的定情章節(jié),而玉龍子也是他們的定情信物。
同意以上說法否?
不同意的也不要砸磚啊,純?yōu)閭€人見解。大家都可以各抒已見哈……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