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潺潺的歲月

第三十八輯、漢詩的繼承與創新(二)4

而下面的《一滴水》,則把關聯點著意弱化,更多運用后面論及的含混手法,同樣形成了章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于弱化和含混的運用,《一滴水》的閱讀理解幾乎無法用字面解釋,但你讀完全詩,作者要表達的藝術形象(意境)已經明了于心。筆者在閱讀很多作者的詩歌時,多次感受到這一點。這類詩歌,比如《一滴水》,三節之間不單純是按次序排列,可以是并列的(并置的),因此意境的升華不是主要集中在最后一節,它的展開結構不同于傳統的起轉承合的模式,即使任意調亂三節的閱讀次序,呈現的意象和意境也不會有很大差別。除了弱化和含混的運用,作者特別用了與一滴水出入巨大的形容詞、具有強烈力量感的動詞,運用矛盾修辭手法,來輔助意境的形成。

《一滴水》/文:簡明>bMvA

*

水流只撞擊細節

一滴水,指引大海的流向

*

打開生活正面,礁石面目丑陋

真實,是最快的速度

*

水,每時每刻刷新著河流

它犯下的錯誤,留在岸上

使河流更有力量

*

龐德還認為:漢字是一種可以將意象用表意文字的方法呈現出來的文字,可以同時具有視覺的意象及理智的意象。一個簡單的表意文字能夠將意義與情感同時濃縮在一個視覺意象里。晚年的他在中國意象之運用上更加明顯,直接用名詞、動詞(而不藉形容詞、副詞的指示作用)將意象呈現出來。他用民謠的韻來加強詩的語氣,用直接的敘述和強烈的韻律這兩個特征,較之早期譯作里的抒情暗示性與流動性更接近中國風味。

(二)、從中西方對意象的不同理解來看中國詩歌意象

中西詩學傳統是在跨越時空的兩個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西方意象派接受中國意象也出現了許多變異。龐德在《關于意象主義》中將意象分為兩種:一種是來源于中國古代詩歌的“喻象”,另一個客觀性意象側重于“象”,就是中國詩歌中的“物象”。但龐德的主觀性意象和客觀性意象與中國的“意象”有所不同,是詩人瞬間的感覺。另外,龐德還說:“藝術從來不要求任何人做什么,去想什么。。。。你滿可以隨心所欲。”這是西方意象派“個性化”特征的最突出的文化內因。因此,弗林特也對意象派的創作三原則總結為:1、直接處理無論主觀的或客觀的“事物”;2、絕對不用任何無益于表現的字;3、在節奏上,運用具有音樂性的詞句,而不受呆板的節拍限制。這些理性、概念化的思想,與中國古代思維相比較,見出中西方在意象創作上的不同。

中國古典詩歌以含蓄、雋永和微妙見長,富于想象,而西方詩歌直率、深刻和善于鋪陳,吟詠變化,具有多種意象。中國詩借喻詞傳達感官經驗,是一個對外物主觀的詮釋過程,現代批評家斯珀吉珍也說:“我的意象一詞包括各種明喻及暗喻”。而龐德則側重于純粹的美感經驗,思想上或情緒上的內容較少。其目的是為了充分表現外物特性,為了精確把握外物與感覺的關系,呼喚讀者相同或類似的感覺。可以看出中西方意象之不同或中國意象在西方的變異,更多地被局限于客觀景物的描寫上,揭示具體的、細膩的情緒意象。

下面的《降落》很明顯受到西方詩歌的影響,著重于瞬間的感覺。此類題材的寫作,在近幾年漢語詩歌里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作者針對小的意象、瞬間感覺進行寫作,出現很多小場面、小感覺為主題的作品,達到了令人叫好的藝術效果。

[降落]/文:今水

*

從指縫不經意漏下的

現在從左耳一點一點過渡到右耳

*

我聽到黑夜的聲音

并無限接近它墨黑的中心

*

有很多降落下去的帶著自己的體溫

多象我的文字在一張白紙上

慢慢的冷卻

*

自一定高度降落下來一滴又一滴水

到地表附近已經摔碎

它透明而完整的心臟

*

《降落》帶有明顯的議論手法,對意象進行直接的處理,而且做到了文字簡潔的原則。《降落》四節之間形成了1212的節奏,不同于古詩詞的具體韻(音)律,而是用內在的邏輯、長短句、意象的收放等手法,形成了詩歌隱含的音樂性節奏。與弗林特對意象派的創作總結的三原則十分吻合。

而傳統的中國意象介乎感性與理性認識、具體直觀與抽象思辨之間,“略形貌而取神骨”。理論的積淀與個人的感性、情感、經驗、歷史相關,使意象往往具有某種思維的模糊性和詩意的朦朧。在表達象象、猜測、直覺、靈感、幻想、情感時,意象形成了一種非邏輯秩序。這與西方意象詩學概念清晰、推理縝密的三段論的演繹推理很不同。批評家考利說:“中國詩給我們過于喜愛的浪漫與古典主義這不可調和的兩極矛盾,提供了一種解決辦法。因為中國詩既是一般的,又是具體的,既是人性德,又是古典的。”這點從審視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史也可以得到依據,沒有一個純粹思辨的時代,即使頗具思辨色彩的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也只是一種哲學思潮。中國傳統思維一直沒有跳出直覺性、整體性、模糊性的特點,缺乏概念的確定性和明晰性。從思辨方式上,也決定了中國傳統意象具有模糊性、感性的特點。

直至今日,這種影響很多時候仍然是我們審美的一個潛在原則。下面的《玉米》,與《降落》不同的是,它對意象升華為意境,不是采取直接處理,而是著重于中國農村、文化哲學本來的內涵,形成非邏輯式的感性升華。相對于《降落》來說,場面更開闊些,似乎更接近漢文化大眾的生命哲學體驗。反映了兩種意象寫作的不同側重取向。

玉米/霜白

*

大片的玉米正被砍倒。秋天來了

田野里,不斷閃現著一些熟悉的身影

在張莊,這些樸實的面孔我已認識多年

*

如同玉米,以及其它的作物

我已認識了近三十年

*

當我走進一片玉米地

當我的手不經意觸摸到一棵玉米

我忽然摸到了它短暫的一生

*

這時有風吹來

田野里呼啦啦的,像有人說話

*

在張莊,如果不是這一年一度的小麥和玉米

我幾乎看不到時光的流逝

*

弦一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丁青县| 东山县| 崇义县| 永城市| 宁南县| 那曲县| 墨玉县| 来宾市| 腾冲县| 高台县| 小金县| 邵东县| 石狮市| 壶关县| 柞水县| 大渡口区| 黄冈市| 嵊州市| 石景山区| 威信县| 松原市| 遂宁市| 梅州市| 香河县| 邵阳市| 綦江县| 兴仁县| 巍山| 衡南县| 醴陵市| 旬阳县| 错那县| 类乌齐县| 弋阳县| 芦山县| 万源市| 凭祥市| 张北县| 涞水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