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第一次見到劉澈的情景,好像就發生在昨天。父皇是愛攬事的人,其他諸侯國來借錢糧食,總是滿口答應。母后在世的時候,沒少說他,表面諸侯國盟主,背地里冤大頭。難為了史官怎么翻譯成文言文,記入史書。后來母后去世,父皇傷心了好久,說失去一面鏡子。難道父皇像母后一樣愛照鏡子?我就派人把母后的銅鏡卸了,抬到父皇書房。但是聽說父皇處理完奏折,冷不定看到銅鏡里的人影,大喊”刺客”折騰了半宿。可見父皇平時并不照鏡子,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聽前庭的那幫老頭子嚷嚷,父皇收留了大綏國逃難的世子。他們吹胡子瞪眼說此事不妥,父皇的衣袖都被扯爛了。這還算輕的,以前王御史進諫時,竟然以撞柱要挾。父皇只好說”好商量好商量”。其實比起后宮嬪妃和皇子公主們,父皇更寵這些大臣吧。我只能安慰父皇,忠臣們行徑大抵如此。父皇贊許我具備賢妃婦德,所以底下那句”他們要去死就去好了”生生咽回去。我讀過《賢妃傳》《女德》,得出一個結論,還是奸妃的日子更好過些。然后得意洋洋的向夫子闡述”奸妃論”,夫子卻罰我抄經文。
剛起了個頭,侍女流蘇就跑過來說,四弟在校馬場騎我的小馬駒。真是反了他了!我拿上木劍沖出去。其實后宮也有自己一套勢力范圍劃分,哪個妃啊貴人得寵了,她的孩子侍女隨從也一起升天。真想告訴父皇,能不能專一一點,不要心血總來潮。孩子們時刻站隊重組,社交壓力也很大。
到了校馬場,看見四弟戴著個青面獠牙面具,花里胡哨的耍劍。那么多兵器不練,偏偏練劍!
”躲在這啊,正好找你算賬!”
他躲得倒是快,這個蠢材什么時候變得靈活起來了?
”很多人找我算賬,姑娘家你卻是頭一個。”
聲音很好聽,倒不像是四弟。對方取下面具,是一個面生的清秀少年。
”看你倒是有些本事。今后做我的金牌隨從好了,宮里頭我罩著你。”
”好像是我打贏了姑娘。”
是的,父皇也曾經贊揚我鴨子一樣嘴硬,即使少年奪走了木劍,架在我脖子上,也必須淡定,不能損失了皇家威儀。
”澈兒,不要胡鬧。”
一位衣著光鮮的中年婦人帶著幾個侍女,從走廊深處款款走來。原來這個少年就是父皇收留的大綏國世子。中年婦人是劉澈的乳母惠娘,一直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惠娘看我頭發亂了,重新替我梳理。劉澈盤坐在一旁,默默修剪木劍。等等,我不是要找四弟算賬嗎?但是頭放在惠娘膝頭,好溫暖啊~梳子的力道,不輕不重,好想呼嚕呼嚕睡覺啊~
流蘇那個沒用的家伙才跑過來說,四弟在隔壁新的校馬場。原來我錯跑到舊校馬場了。果然像父皇所說,溫柔鄉里多誤事!
”現在該到了馬發情的季節了吧。”
劉澈放下木劍,從懷里掏出一個號角吹起來。很快,馬蹄伴著嘶鳴,小馬駒歡快的跑過來。后來聽說四弟摔了個狗啃泥,在家里躺了好幾天。
”哇,這個號角這么神奇?怎么做到的?”我瞪圓眼睛。
”模仿母馬發情時的叫聲。”
劉澈還給我木劍,我正陷入”假如學會號角就可以建立動物王朝”的遐想,赫然發現木劍上竟然被刻了”澈”字。
”為什么隨便在別人的東西上刻字?”
”勝利者的標記。”
這種幼稚行為,和偷偷潛入宮殿刻下”到此一游”的無知百姓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