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市城以北二百里,有一座南朝渤海灣、北祖長白山的千朵蓮花奇山,山中有座仙人臺,是洪云仙師和徒兒大祚榮的修道場。這師徒二人已經在臺上修練了四千七百四十四個日夜,今天是最后一天,是十三年功法圓滿的日子。
這天晴空萬里,洪云仙師迎著晨曦登上仙人臺,興奮地唱起漢高祖劉邦的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毛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繪繳,將安所施。
一位身材魁偉,面目英俊,神態瀟灑的徒兒也和著師父的歌聲登上臺來,這徒兒就是大祚榮,現在他已經是二十歲的英雄武士。
艷陽高照,師徒二人又在臺上弈棋。只見那棋盤上黑白子翻云覆雨,陰陽氣沖折盤旋,其勢如千軍搏殺、其狀似萬馬奔騰。徒兒惴惴小心,頻出奇招。師父運籌幃幄,鎮定自若。棋至中盤,天上忽然有一團黑云飄來,不偏不倚遮住了臺上的陽光。
師父抬頭看了一眼黑云,覺得有些奇異,就捻指算了一卦,知道那是白山部死難者的陰魂凝聚。師父定定地看著黑云,心中盤算了一番,把手中棋子向盤上一丟,搖了一下頭,嘆了一口氣。
徒兒見師父行為反常,感到迷惑不解,小心地問道:師父為何嘆氣?
師父緩緩地說道:我帶你到這千朵蓮花山上學道已經十三年,原本是要教你四千七百四十五盤棋式,可是今天這最后一盤棋要中盤收枰了。
徒兒聞言,急忙向師父問道:徒兒每下完一盤棋,都像有一股天罡之氣貫入丹田,智力大開,體力驟增,武功倍長。今天下這盤棋更是有氣沖天靈、力可拔山的感覺。不知師父為何中途收枰?
師父道:我把太乙真經融于棋中,教你下棋就是教你真經。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寧失一子,不失一先;擊左而顧右,攻前而瞻后;闊不可太促,密不可太疏;與其戀子以求生,不如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如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此乃棋家之常法,也是兵家之常法。棋法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兵家也要遵循這些道理。下完今天這盤棋,你就把太乙真經全部貫通了。可惜最后這盤棋不能下完,你的功力只能達到九成九分了。
徒兒問道:這是為何?師父為什么不能教我達到十成,難道徒兒有什么不對么?
師父向空中一指,說道:不是因為你,是因為這片黑云。
徒兒看了看黑云,沒有看出什么名堂,說道:徒兒愚昧,不解其中奧妙,請師父指教。
師父道:這團黑云是來傳達一種不祥的信息,靺鞨國將有一場劫難。這十三年,你只知自已是徒兒,卻不知自已的來歷。你的名字叫大祚榮,你的父王大仲象是靺鞨國國王。現在靺鞨國劫難當頭,急需你回去替你父王分擔艱辛。你的學業只能到此為止。現在我就送你下山回國。
大祚榮道:既然師父這樣說,徒兒遵命就是了。
師父施展法術,拉著祚榮離山而去。祚榮只覺得山巒河流在腳下飛快退后,卻不知自已是如何行走。轉眼之間,師徒二人來到靺鞨國王宮門前。
師父上前對王宮衛士說道:請速去稟報國王,就說洪云道士送大王子回來了。
衛士去不多時,王宮內鼓樂齊鳴,大仲象國王帶著許多官員迎出門來。
大仲象邊走邊歡笑道:洪云仙長,果然是你來了么?
洪云笑道:貧道有言在先,十三年將你兒子送還,怎么會食言呢?大王爺快來看看你的兒子吧!
大仲象看著洪云身邊的英俊青年,驚叫道:這是我的兒子祚榮么?
洪云對祚榮道:這是你的生身父親,還不快快行禮。
祚榮叩頭道:祚榮拜見父王。
大仲象笑道:快快起來。請洪云仙長到宮中說話。
大家來到王宮中。賓主落座。
大仲象道:洪云仙長,你這時把我兒子送回來,可真是雪中送炭哪!
洪云笑道:若不是你國中有急事,恐怕還要再遲一兩日。
大仲象道:既然仙長已洞察一切,就請教我應急之策。
洪云道:貧道實言相告,國難剛剛開始,大難還在后頭。白山部王爺的犧牲,高句麗國的亡國之危,七大部落的爭王大會,這些都是大王焦慮的事。當前最緊要的是如何應對平壤之變。
大仲象道:剛剛接到高句麗國急報,平壤危在旦夕。
洪云道:高句麗亡國,已經無法避免。祚榮要即刻往平壤去辦一件大事。
大仲象道:既然高句麗要亡國了,祚榮還有必要去么?
洪云道:這是祚榮命中注定的一件大事,必須要去辦。
大仲象道:既然非去不可,那要多帶些兵馬,以防不測。
洪云道:祚榮的文韜武功,不在薛禮之下。但此去不是打仗,而是要接一個人回來,只帶五百輕騎便可。
祚榮問道:不知師父讓我去接什么人?
洪云道:這是天機,不可泄露。你到平壤,一切聽從高句麗國太妃安排就是了。
大祚榮帶了五百輕騎兵,馬不停蹄,奔到平壤。此時薛禮大軍早已跨過鴨綠江向平壤挺進,前鋒已經到了平壤城下。權男建和權男產劫了國庫財帛逃往新羅國去了。寶藏王已經把文書庫房全都加封,正在準備向大唐征東元帥薛禮請降。平壤城內外已是一片混亂。
大祚榮來到高句麗國王宮,向高句麗國太妃稟道:我家父王得知平壤危機,十分不安,特命祚榮前來聽候太妃調遣。
太妃見靺鞨國王子如此英俊,不禁勾起一件心事,當即對祚榮道:感謝你家大王的關心。貴國白山部王爺高惠貞犧牲在安市,已經讓我悲痛萬分。現在高句麗亡國已成定局,怎敢再讓大王子作無謂犧牲。我兒寶藏王已經向唐軍請降,大勢已去,國事就不必再說了。我有一件家事放心不下,不知王子是否肯幫我?
大祚榮道:祚榮此來就是要為太妃分憂,無論任何事我都義不容辭,請太妃吩咐。
太妃對侍女吩咐道:請公主出來說話。
不多時,一位身著戎裝的高句麗美女,英姿颯爽地來到前廳,向太妃問道:我已經作好拼死一戰的準備,不知母親還有何吩咐?
太妃道:快來見過靺鞨國王子大祚榮。
又對大祚榮道:這是我的女兒高貞玉。
大祚榮和高貞玉四目相視,雙雙施禮,卻不由得都紅了一下臉。
大祚榮從七歲起隨洪云仙師學道,師徒二人獨處仙人臺,不與世人往來,當然也沒有見過年輕女子。這時面對著一位花容玉貌、氣質典雅、儀態端莊的花季公主,難免有些手足無措、心跳臉紅。
高貞玉公主是太妃的小女兒,寶藏王的妹妹。這位公主雖然只有十八歲,卻讀過許多漢文詩書,頗具馬上功夫,性情與懦弱的寶藏王大不相同。自從薛禮大軍入境,她就作好了拼死一戰的準備。前幾天知道寶藏王要向唐軍投降,她便對母親說:哥哥如果是為了保護民眾少受殺戳去投降,還情有可原;如果是為了貪生怕死去投降,就太可恥。不管別人怎么做,我都不會去當亡國奴。唐軍入城之日,就是我戰死之時。太妃對女兒的豪氣十分贊賞,就對女兒說:就算是為了保全民眾吧,有你哥哥帶著妻兒去投降已經足夠了。媽媽也要對得起列祖列宗,寧死不當亡國奴。母女二人約定了要在唐軍入城之日共赴國難。明天唐軍就要進城了,貞玉公主已經披掛整齊,要與最先入城的唐將以死相拼。可是人的計劃總不如天的安排。正在這時,靺鞨國的王子大祚榮突然出現在宮中。貞玉公主早就聽人說過,靺鞨國國王大仲象有個比自已年長兩歲的王子,從小就跟仙人學道去了。貞玉公主出于好奇,早就想見識一下這個生來不凡的仙童。現在眼前這位儀表堂堂威風凜凜的大祚榮王子,想必就是他。貞玉公主心中無數次猜想過的人物突然出現在面前,而且氣質風度遠遠超出自已的猜想,也不免有些激動。
世人都說姻緣是前世修來的。所謂一見鐘情不過是天緣的表現。此刻的大祚榮在想,這位公主真象傳說中的仙女,不笑卻更顯嫵媚,悲憤中更顯高貴。我要是能娶到這樣一位妻子該有多好。那邊高貞玉也把求死的念頭丟掉了大半,心底里升起了對生命的無限珍惜和對愛情的無窮渴望,在設想著和這樣一位瀟灑王子共享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兩個人正是一見傾心,有緣相逢。洪云仙師在仙人臺上就早已洞察一切,才讓大祚榮趕到平壤來接人。
大祚榮和高貞玉正在臉紅心跳,太妃早已看在眼里,更堅定了自已的想法,更慶幸女兒能夠死里逃生。
太妃急切地對二人說道:現在時間緊迫,來不及多說了。祚榮王子,我想問你一件事,請你如實告訴我。
大祚榮以為太妃要問軍情和戰局,就不假思索地應道:太妃只管問,我一定如實稟報。
太妃問道:你有妻子和妹妹么?
大祚榮沒有料到是這樣的問題,可也來不及猜想,就立即回道:我有兩個妹妹,卻還沒有娶妻。
太妃道:我想請你把貞玉帶回靺鞨國,娶她作妻子或認她作妹妹都可以,不知王子是否肯答應?
大祚榮心中歡喜,向公玉看了一眼,爽快地回道:公主若是愿意,我愿娶她為妻。
貞玉公主紅著臉低下頭,欲言又止。
太妃不等公主插話,就匆匆地說道:王子肯娶貞玉為妻,這是蒼天有眼,給我女兒送來一線生機。現在你們就在我面前叩個頭,就算是訂親了。當然,婚姻大事,還要征得你家父母的同意。就算不能做夫妻,稱兄妹也可以。總之,你要趕快把貞玉帶走。
高貞玉向太妃叫道:媽媽,我寧可戰死,也不能離開你?
太妃道:祚榮王子若是不來,媽媽愿意和你一起戰死,我們寧死不當亡國奴。可是現在媽媽改主意了。你才十八歲,不能就樣輕易死掉。祚榮王子肯娶你為妻,這是老天有眼,讓我臨死能得到一點安慰。現在沒有時間了,你不要再和媽媽爭了。快和祚榮王子一起向我叩個頭吧!
高貞玉在母親面前跪下身來。大祚榮也跪到太妃面前。兩人一齊向太妃叩頭。
太妃道:祚榮王子,我就把女兒托付給你了。明天薛禮就要進城來接管,你現在就帶貞玉離開平壤,回國去吧。
大祚榮道:太妃和我們一起走吧。我家父王和母妃有言在先,歡迎高句麗王室人員到顯州避難。
太妃道:我謝謝你家父王母妃的一片好心。可是我現在是身不由已。我是高句麗國的太妃,上要要對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對得起三百萬民眾。現在亡國在即,我既不能離開高句麗國,也不能離開這座王宮。這顆高句麗國太妃玉印就交給貞玉帶走,算是留個紀念,說不定對你們還能有用。如果不便保留,就替我投到長白山天池里。好了,你們快走吧。
高貞玉道:媽媽和我一起走吧,我們都到靺鞨國去吧!
太妃好象沒有聽到公主的話,神情凝重地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瓶,默默地打開蓋,一口飲下瓶中之物,然后向女兒強做出微笑,輕輕地說道:我已經服下毒酒了,很快就要死了。我要看著你們離開,你快走吧!
高貞玉發出一聲凄慘的悲鳴,撲到母親懷中,大哭道:媽媽,你不能死啊!
大祚榮撲上去抱住太妃,叫道:太妃,太妃!
太妃的嘴角流出一股黑色的血液,全身軟軟地癱坐在椅子上,頭歪向一邊,停止了呼吸。
高貞玉公主抱著母親悲慟大哭。
大祚榮上前扶著公主的雙肩,勸道:形勢萬分危機,太妃才會這樣自處。請公主節哀,趁唐軍主力尚未到來,我們趕快離開平壤。
王宮內侍上前說道:公主放心去吧,宮里的后事就交給奴才來辦吧!
高貞玉強忍悲痛,隨大祚榮出宮。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