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渤海國高王傳奇

第三章高句麗兵敗國滅 白山王慷慨赴義

上古時期,在東夷北部諸夷中,有一支夫余人,逐漸發展成夫余國。夫余國王謝夫婁有五個王妃,卻沒有生出一個王子。謝夫婁眼看后繼無人,不禁焦急萬分,就登上長白山行祭祀大禮,求山神賜子。歸國途經鯤淵,所乘御馬突然對一尊巨石駐足流淚。謝夫婁覺得奇怪,讓侍從搬開巨石,見石洞中坐著一個金色蛙形小男孩。謝夫婁大喜道:這是上天賜給我的兒子。謝夫婁把這小男孩帶回王宮,給小男孩取名叫金蛙,當做兒子,立為王儲。

謝夫婁死后,謝金蛙繼位成為夫余國王。這個國王喜歡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巡游長白山南麓的優渤水,見一木筏中飄著一年輕美艷女子,便打撈上岸。那女子自稱名叫柳花,是河中龍王的女兒,因為和天神私通,觸犯了神規,被罰在河上飄流。謝金娃見她既可愛又可憐,就把她帶回王宮,納為側妃,養在密室。不久,柳花生下一個肉球。謝金娃以為是不祥之物,讓人丟到豬圈里,豬都來吐舌舔護;再丟到道路旁,牛馬都繞道而行;再丟到荒野外,飛鳥都來遮護。謝金蛙想剖開內球看個究竟,卻刀劍不能剖破。柳花把肉球抱回宮里溫撫,不久肉球自裂,一個男孩破球而出。

這個男孩出世就會說話,七歲能自制弓箭,射鳥獸百發百中。謝金蛙給他取名謝朱蒙。謝金蛙的七個兒子都不能容忍朱蒙,暗中商議要除掉他。柳花對兒子道:憑你的才能,到哪里都能立業,為什么要留在這里讓人謀害了才知道后悔呢?你趕快逃走吧!

朱蒙聽信了母親的話,帶了三個親信,離開夫余王城,向東南山區逃去。

朱蒙逃到長白山南麓的沸流河,河上無橋,受阻于岸邊。

朱蒙對天叫道:我是天帝之子,河神外孫,今日逃難,受阻此河,惡人追來,該當如何?

叫聲剛落,河中魚鱉浮出水面結成橋,朱蒙得以渡河。追兵到來,橋已散去。朱蒙潛入山林。

朱蒙自稱姓高,收納這一方民眾,在長白山南麓筑紇升骨城,創建高句麗國,并逐漸將勢力擴大到遼河以東、漢江以北,鴨綠江兩岸數千里都是高句麗國的轄地。高句麗人以種稻和狩獵為業,在長白山和黃海灣之間繁衍生息,在鴨綠江上行船成了他們最快樂的行當。一首流傳千古的鴨綠江船歌唱出了他們的心聲:

綠水它繞過了九呀九道彎,

野鴨子飛到了船呀船兩邊。

九道彎十八灘是咱行船的路,

多大的風浪它擋不住咱的船。

高句麗國自從高朱蒙筑城建國,漸成規模,征服四方,雄峙遼東,國祚綿延,經歷了七百多個春秋。到了榮留王高建武當朝的時候,莫力支(宰相)權蘇文把持朝政,使高句麗國陷于動亂。權蘇文專權的事還要從大唐與高句麗的戰爭說起。在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當朝執政的時候,高句麗國不顧大唐朝廷的警告,向新羅國發動戰爭,引發了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重大軍事行動。在那場戰爭中,大唐軍隊雖然攻克遼東數城,卻在安市遭遇高句麗國的頑強抵抗。這個權蘇文,是當年抗擊唐太宗東征的主將。由于他的頑強抵抗,唐太宗沒有能夠攻克高句麗都城平壤,再加上戰爭拖延時間太長,到了秋冬時節天氣驟然變冷,唐軍沒有準備御寒的裝備,在權蘇文口頭上做出認罪表示,實際上并沒有屈服的情況下,不得不見好就收,草草罷兵還朝。戰后權蘇文憑借手中掌控著高句麗全國兵馬,悍然起兵發動政變,殺了榮留王高建武,擁立高建武的侄兒高臧繼位稱寶藏王,朝政大權完全被權蘇文家族操縱。

世界上有兩個魔鬼最能毀滅人性和人倫,那就是權利和金錢。當這兩個魔鬼附上人體的時候,就會演出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殘,血肉橫飛的悲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權蘇文病死以后,長子權男生接了宰相之位,兩個弟弟卻不肯服從。兄弟三個為了爭奪宰相之位,就各自拉起一支人馬在平壤城外擺開戰場,不分晝夜地廝殺起來,直殺得天昏地暗。后來長兄權男生被兩個弟弟的聯軍打敗,逃亡到鴨綠江西岸的高句麗故都國內城,朝政大權就落入兩個弟弟手中,權男建和權男產分別擔任了左右宰相。權男生在國內城無法忍受兩個弟弟在平壤坐大,可是憑自已手中的三千兵馬又無力打回平壤,就想出了一個借助鐘馗來打鬼的計策,派出使節到大唐長安向中原皇帝救助。

高句麗國和靺鞨國一樣,歷來都是中原大國的外藩國。只不過高句麗國立國七百余年,自以為基礎牢固,實力雄厚,常常做出一些與中原大國分庭抗禮的事來,與中原大國的關系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大隋朝煬皇帝楊廣在位時,就因為高句麗國王不馴服,三次調集百萬大軍御駕親征。可是隋煬帝運氣太差,三次東征都不能使高句麗國真正屈服。大唐太宗皇帝也是因為高句麗國王不聽招呼,堅持對新羅國開戰,便龍顏大怒親自率兵征討,打了大半年,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也沒有能使高句麗國真正的屈服。所以,高句麗國的不馴服,就成了從隋煬帝到唐太宗,歷任中原大國皇帝的一塊心病。

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接到高句麗國已故宰相權蘇文長子權男生的救助表章,真是喜出望外,樂從天降。自從太宗皇帝東征半途而廢之后,大唐皇室一直對高句麗王室耿耿于懷,一直想尋找機會加以懲罰。高句麗國逃亡宰相權男生的求助,給大唐提供了一個出兵懲治高句麗國的天賜良機和堂皇借口。唐高宗皇帝李治當即頒下詔命,答應權男生的請求,派遣鎮守玄武門的右武衛大將軍薛禮,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高句麗國。

薛禮大軍離開長安,取道營州,越過遼河,用高句麗國流亡宰相權男生作前導,招降和強攻并用,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高句麗國遼東重鎮遼陽、白巖、蓋牟等城。在安市城下遭到高句麗國遼東總兵楊萬春的堅決抵抗。薛禮手握二十萬大軍,意在直取平壤,征服王室,滅亡其國,絕不能讓安市牽住,當時就分出五萬人馬給副將王文錄,把安市城團團圍住,自已則親率十五萬主力大軍直撲鴨綠江。

薛禮二十萬大軍來征討,震動遼東。高句麗國寶藏王接到唐軍入境的急報,立即召左右宰相權男建權男產兩兄弟入宮商議對策。

左相權男建奏道:隋煬帝曾經三次來征,都沒有把我國征服。大唐太宗皇帝當年親征遼東,三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此次薛禮引二十萬人馬來攻,更不足為慮。可傳令大將楊萬春總督遼東兵馬,將薛禮一舉擊潰。

右相權男產奏道:楊萬春雖然驍勇,可是遼東兵力有限,一旦鴨綠江防線被唐軍突破,平壤將陷于危機。為了確保遼東,應該派人向靺鞨國求援。

寶藏王本是抓在權氏兄弟手中的一個傀儡國王,這時見兩位宰相略有分歧,就不敢表態,說道:本王不懂兵事,就請兩位宰相妥善安排。

權男產當即修書一封,派人急赴靺鞨國求援。

前面說過,靺鞨國是按薩滿神祖旨意,每年競選一次國王。這個國王實際上就是七大部落聯盟的首領。七大部落名義上歸國王節制,實際上各有自已的軍隊,而國王手中掌握的只有本部落的軍隊。發生外部入侵時,首先是直接被侵害的部落自已去抵抗,抵擋不住時再向國王求助,國王向其余各部發出增援通知,各部是否出兵完全由本部自已決定。十二年來一直連任國王的是涑末部王爺大仲象。大仲象接到高句麗國的求援國書,面臨著三種選擇,一是由國王所在的涑末部出兵,二是讓各部共同出兵,三是不出兵。大仲象覺得事情重大,不便自已決定,當即召來各部王爺商議對策。

在靺鞨國七大部落中,實力最強的是涑末部,其次是黑水部,再次是白山部。黑水部居于最北邊的黑龍江沿岸,與高句麗國相去千里,無切膚之關系。白山部居于東邊的圖們江沿岸,與高句麗國唇齒相依,關系最密。這兩大部落的王爺對高句麗國的求援持完全相反的態度。

黑水部王爺倪開齊奏道:大唐是宗主國,外藩國只能尊敬不可強抗。高句麗國王室不振,權氏兄弟自相殘殺,雞飛狗跳,國無寧日。宗主國出兵來調解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國沒有必要介入這場戰爭。

白山部王爺高惠真奏道:宗主國有義務調解外藩國之間的沖突,卻沒有權力干涉外藩國的內部事務。高句麗國與我靺鞨國同是長白山子孫,數百年來相依而存,互為援手。此次大唐出兵援助權男生,是對外藩國內部事務的干涉,如果不加阻止,只怕會形成慣例,使外藩國盡失自主之權。

共余各部王爺見黑水部和白山部各持已見,支持誰都會得罪另一方,感到左右為難,就都不肯表態。

靺鞨國雖然向大唐稱臣納貢,可是歷代國王都更重視和南部近鄰高句麗國友好相處。國王大仲象本是涑末部的王爺,當上國王十二年來與高句麗國王室相處極好。他的內心傾向于增援高句麗,卻又擔心給靺鞨國惹來麻煩,反復權衡之后,決定采取一個折中的策略。

大仲象道:倪王爺和高王爺說的都有道理。我靺鞨國不能與大唐公開為敵,卻也不能對友鄰高句麗國的求助無動于衷。就請高王爺率白山部人馬出援高句麗國。對高句麗國就說你是代表靺鞨國,大唐皇帝若是問罪,我可以說你只是代表白山部。這樣風險較小,比較妥當。

眾王爺紛紛對國王的決定表示贊同。

白山部王爺高惠真對國王大仲象的決定并不滿意,卻也無法再爭,只好匆匆回到本部,聚起三千騎兵,沿鴨綠江出征。到了國內城,有探子來報,薛禮大軍已挺進到鴨綠江邊,楊萬春卻被困在安市。高惠貞當即決定繞開薛禮大軍,馳過崇山峻嶺,日夜兼程來馳援安市。

高惠貞什么會舍近求遠,不與鴨綠江邊的薛禮交鋒,而去安市救援楊萬春呢?原來高惠貞與楊萬春有一段非同尋常的交往。三年前,高句麗國與新羅國發生邊境沖突時,高惠貞曾經率領本部人馬去增援高句麗國,與高句麗國大將軍楊萬春并肩作戰。在那次戰爭中,白山部營地遭新羅國軍隊夜間偷襲,幾乎全軍覆沒。高惠貞被新羅國軍隊追擊到一個山谷絕地,眼看就要慘遭不測。是高句麗國大將軍楊萬春親率一支輕騎兵趕來救援,才使高惠貞絕處逢生,而楊萬春卻身負重傷。高惠貞對楊萬春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楊萬春卻說,高王爺是為高句麗國出生入死,我楊萬春就是舍出這條命也要保障高王爺的安全。高惠貞則說:不管怎么說,我這條命是楊大將軍救下來的,我一定要加倍報答。所以,當高惠貞得知楊萬春被圍困于安市孤城,便不顧一切趕去救援。

高句麗國遼東總兵楊萬春,被唐軍困在安市孤城已經有一個月之久。城中已是箭盡糧絕,三萬軍民卻寧死不降。楊萬春下令拆毀房屋取磚頭瓦片當武器,殺掉所有戰馬分給軍民當食物,一定要堅持到救兵到來。這天有親兵來報,說城外來了一支人馬,正與唐軍展開大戰。楊萬春上城一看,原來是白山部王爺高惠貞率兵來援。楊萬春精神為之一振,以為轉機就要到來,可是當他觀察了城下的戰局,很快就陷入痛苦之中。他發現高惠貞帶來的援兵最多不超過三千人馬,想靠這支援兵來打破五萬唐軍對安市的包圍,是不可能的。他心里已經隱隱地感覺到,高惠貞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要拼死相報。楊萬春被感動得熱淚滾滾,當即下令:擊鼓吶喊,為高王爺助威!

高惠真自恃騎兵驍勇,到了安市城下就與與唐將王文錄展開激戰。王文錄只怕楊萬春和高惠貞里應外合,就讓圍城大軍按兵不動,只分出五千人馬來和高惠貞接戰,這場惡戰打了三天三夜,殺得難解難分。到了第四日,王文錄見楊萬春毫無出城來戰的跡象,知道城中的高句麗殘兵已經喪失戰斗能力,就放心大膽地調集一萬騎兵蜂涌而上,將白山部騎兵分割包圍,個個擊破。楊萬春怕城池不保,在城上眼睜睜看著高惠貞的騎兵被唐軍沖垮,卻不能出城相助。高惠真連戰四日,體力不支,戰馬疲憊,戰死于亂軍之中。三千白山部騎兵全部被唐軍屠殺,無一幸存。

楊萬春悲憤不已,對天盟誓,要不屈不撓,死守安市,絕不辜負高惠貞王爺舍命來救的大義。

就在這天傍晚,高句麗國寶藏王有詔書到來,說左右宰相已經往新羅國逃亡,王廷已經無力與唐軍對抗,國王決定向薛禮請降。安市城的戰與降可由楊萬春自行決定。楊萬春見大勢已去,就奔上城頭,向天大叫道:高惠貞王爺,我的好兄弟,等等我!叫罷,悲憤自殺。

白山部三千死難者的魂魄不散,聚成一團黑云向北飄去。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

獨釣寒江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江陵县| 上饶市| 沾化县| 湟中县| 长寿区| 深圳市| 左权县| 桃江县| 黑山县| 新密市| 花垣县| 济南市| 准格尔旗| 高安市| 凤凰县| 板桥市| 阳山县| 靖边县| 日喀则市| 芒康县| 绵竹市| 荣昌县| 南岸区| 平阴县| 内黄县| 平武县| 延长县| 大理市| 凤冈县| 灵石县| 湖北省| 桓仁| 鱼台县| 台南县| 汕尾市| 红原县| 碌曲县| 西青区| 当涂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