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渤海國高王傳奇

第四十七章 大都利榆關遭劫 張雨生掃蕩流寇

陶永久從鴨綠府轉旱路返回敖東城。因為來時是為崔忻送行,無暇觀賞長白山風光,回程便乘著到天池石壁上刻詩的機會,在山中游覽觀光。

五月的長白山,風光特別奇異。山下已是草綠花紅,山上卻是冰壁雪崖。早晨是紅霞滿天,中午卻會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晚上又會有暴雪降落。陶永久平生走南闖北,游歷過無數名山大川,卻沒有見過這樣奇異的山色,不禁留連忘返。

這天陶永久一行十余人正在山中游覽,忽見前方有一個山洞,洞口站立著一個黑色人,衣寇博大,須發皆白,狀似鬼怪。隨從人員大驚失色,紛紛退避。

陶永久藝高膽大,不信世上有鬼怪,縱身向前喝問道:請問老兄,你是何人,從何而來?

那黑人看到洞外有一群人,而且有人來向他問話,頓時驚恐萬狀,慌忙轉身避入洞中。陶永久見他逃避,就更不信他是鬼怪,猜想他一定是個有奇異來歷的野人,他身上一定有許多為世人所不知的奇妙故事,和他談一談一定會獲得許多世人得不到的見識。陶永久這樣一想,便不肯放過,就跟蹤在后面追入洞中。

隨行人員來到洞口向里張望,見洞內陰森可怖,都不敢進去,只好在洞口等待。到了天黑,還不見陶永久出來。大家著急起來,一起向洞中呼喊,卻是沒有回聲。陶大人陷在洞里,大家不敢離去,一直等了七天七夜,仍不見他出來,料定他兇多吉少,不禁驚慌起來,趕緊回到敖東城向中正臺稟報。

中正臺官員聞報大驚,怕驚動了高王,不敢把此事直接奏報,就先來向大內相通報。

大內相任雅湘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也非常震驚,立即約了左相崔岳林一起進宮向高王奏報。

高王聽說陶永久進入山洞七天不見返回,以為他已在洞中遭到不測,生還無望,不禁悲痛不已。百官聽說陶永久陷入山洞,也都為他悲傷。張雨生的夫人陶美鳳和大武藝的夫人陶美鸞兩姐妹,聽說父親喪身于古洞之中,更是悲痛欲絕。

高王讓薩滿大巫師作法,為陶永久祈禱。擇了安葬吉日,十天之后為陶永久舉行隆重的衣冠葬禮。

開國元老、副王的老丈人陶永久大人在長白山遇難的消息傳遍敖東城。人們街談巷議,添枝加葉,生出許多離奇的情節。有的說陶老爺讓洞中妖怪吃掉了,有的說讓洞中老虎吃掉了,有的說讓洞中的蟒蛇吃掉了,還有的說掉進洞中深水里淹死了,更有人說那洞是和天池相通的,陶大人的尸體已經漂蕩在天池中。這些傳說紛紛揚揚地傳播了三年,直到陶永久神奇地重返敖東城,才算平息。

崔忻返回長安,向玄宗皇帝稟報高王接詔歸附情景和渤海郡地方狀況。盛贊大祚榮在渤海郡倡揚中原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和大祚榮對大唐皇帝的忠誠敬仰之情。

玄宗大喜道:大祚榮東歸立國,分庭抗禮十幾年,終于附首稱臣。海東歸附,天下大安。遼東郡與渤海郡都是大唐藩郡,安東都護府不再有防御震國的任務,可以轉駐平州,專防契丹。

安東都護薛納接到詔命,立即將都護府從遼陽府遷往平州城。從此遼東就不再有大唐的軍隊,渤海國的勢力就毫無阻攔地直達遼東半島的尖端。

薛納奉詔轉駐平州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敖東城。高王和百官都為大唐皇帝的善意感到振奮。

高王道:大唐皇帝如此信任渤海郡,孤王怎能不加倍效命?崔忻走的時候,孤王曾經說過,要再送一批王子王孫和青年學生到長安求學。大內相要盡快選拔出這批留學生,就由王孫大都利帶隊去長安。

大內相任雅湘道:臣已經從各府報來的入唐學生中,選拔出一百名聰明令俐者,可以分批啟程赴唐。

高王道:既然學生已經選拔出來,大都利要盡快啟程。

大都利應道:臣即刻請薩滿人大巫師吉定啟程吉日。

二十天后,大都利率領二十名求學青年向長安出發。

大都利是大武藝的長子,是大祚榮的嫡系長孫。渤海郡王的嫡長孫大都利入侍長安,標志著渤海郡對大唐皇帝的忠誠和敬仰已經達到高峰。這一行人馬取道長嶺府,途經遼陽府,準備奔幽州轉赴長安。這天來到榆關附近,青天朗日,微風拂面,人馬舒適,安然前行。突然有一陣吶喊之聲傳來,大家一齊向喊聲望去,只見一伙契丹流寇從西邊山巒中沖出來,不由分說,就上來搶劫。大都利這一行人馬,是去長安求學的,不是出來打仗的,都沒有攜帶武器,毫無戰斗準備,現在遭到突然襲擊,根本無力抵抗,只好向東奔逃。逃了一程,見契丹人緊追不舍,就把行李物品全都丟棄,一路狂奔,一直逃到渤海岸邊。

十五年前李盡忠和孫萬榮兩個酋首被唐軍剿滅,契丹八部一度分崩離析,消聲惹跡。可是近兩年,契丹大賀氏聯盟重新抬頭,酋首失活自稱可汗,糾集部眾卷土重來,冀北一帶常有契丹流寇來騷擾。海邊上的漁民都是遼東郡的百姓,也經常受到契丹流寇的洗劫,早對契丹流寇恨之入骨。這時海邊的漁民們從服裝上看出,逃來的是渤海人,追來的是契丹人,便立即上前救助被打劫者,把大都利一行人接到漁船上,向大海上駛去。

大都利一行人遭到契丹人劫掠,丟失了行李物品,眼看著去不成長安了,就請漁民把他們送到渤海灣對面的歸州沿海上岸,然后要經遼陽府返回長嶺府。

榆關的漁民返回去之后,立即把此事向縣衙報告,縣官再上報到州官,最終上報到安東都護府。

駐扎在平州城的安東都護薛納,早已對契丹流寇的作案司空見慣,剿也剿不盡,殺也殺不絕,雖然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平時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了大亂子才出兵追 追打打。可是這次接到渤海郡的王孫率領的赴唐留學生遭到契丹流寇攔截的報告,卻十分震驚,當即召眾將商議對策。

薛納道:現在安東都護府唯一的御防對象就是契丹。渤海王孫和求學的青年在本帥的轄區內遭到劫掠,便是本帥的失職。皇帝對渤海郡的事情格外關注,萬一追究下來,本帥必受責罰。此事暫且按下,待本帥剿滅了流寇,再將功折罪。各營人馬立即出發,隨本帥兵出檀州,剿滅契丹流寇。

薛納點起六萬人馬,從平州出兵,向冀北來找契丹主力決戰。可是冀北山區的契丹流寇,三五十人一伙,七八十人一群,居無定所,出沒無常,搶了就跑,行蹤飄忽。薛納六萬人馬奔波十余日,只聽地方官員紛紛訴苦,卻沒有人能指出流寇行蹤,竟然沒有機會和契丹人交手。

薛納找不到敵蹤,殺不了流寇,想要收兵卻又怕皇帝追究,只好派出探子四處打探契丹流寇蹤跡。三天之后,終于有探子發現灤山山谷有契丹人營盤。

原來在檀州以北騷擾州縣的流寇是大賀氏屈列部。屈列見薛納來勢洶洶,不敢正面交鋒,就帶著部下向西退去。甩掉薛納的追蹤之后,再派人向失活可汗請求支援。失活可汗早想與薛納一決雌雄,便率領八部人馬在灤山虛設空營,布下伏兵,只等薛納來入網。

薛納得到報告,揮軍沖向灤山去抄契丹大營,卻正中了失活的空營之計。

契丹八部精兵把薛納的六萬人馬包圍在灤山深谷中,圍攻了三天,把平州軍打得落花流水。薛納憑著個人武功高超,總算僥幸不死,只帶了八十余名親兵突圍逃回。一路上被契丹人馬瘋狂追殺,直到遇到了渤海郡大將軍張雨生率領的人馬,才算脫險。

張雨生怎么會率領渤海郡人馬出現在翼北呢?這還要從大都利遭到契丹人劫掠的事件說起。

大都利一行人被東郡的漁民救助脫險之后,返回長嶺府,不敢擅自返回敖東城,就在長嶺府向敖東城發出急報,請求高王降教。

高王立即向百官宣教道:契丹屢犯冀北,是大唐的隱患,早該剿滅。如今膽敢襲擊渤海學子,就成了渤海郡的敵人。渤海郡歸了大唐,孤王正可借此機會為大唐效力。命張雨生為元帥,大都利為副元帥,率領三萬人馬,去冀北剿滅契丹流寇。

張雨生領了高王之教,點起三萬精銳騎兵,到長嶺府會合大都利,再向冀北開來。

這日張雨生和大都利這支人馬正向前進,忽見前方有一支百騎之兵在奔逃,后面有數萬人馬在追擊。

大都利指著那些人馬叫道:我認出來了,那后面追擊的與劫掠我們的一模一樣,是契丹人馬。

張雨生道:那前面奔逃的一定是當地州縣的官兵。我們趕快迎上去解救官兵。

張雨生迎上去攔截契丹人馬,奔逃的人馬恰好從身邊越過。張士生立即認出這支潰逃官兵為首的竟是安東都護薛納。

張雨生高聲叫道:薛都護暫避,讓我來殺退流寇。

薛納率領本部百來騎人馬繞過渤海軍,在高坡上觀陣。

張雨生攔住契丹追兵,大喝道:流寇休要逞狂!哪個是酋首,上來答話!

契丹酋首失活縱馬向前,喝道:契丹大可汗失活在此。你是什么人,竟敢來阻擋?

張雨生道:本將是渤海郡大將軍張雨生,今日專來取你賊頭!

失活道:我要殺的是遼東郡薛納,與你渤海郡有何相干?我勸你少管閑事!

大都利喝道:你這流寇阻斷渤海郡與大唐的通道,肆意劫掠,已成天下公敵,人人皆可討之!

失活狂叫道:那我就把你和薛納一鍋煮了!

契丹軍瘋狂沖殺過來。

張雨生和大都利一左一右,率領三萬生力軍掩殺過去。

交戰不多時,契丹軍抵擋不住,大敗而逃。

張雨生撥馬向薛納問道:薛都護從何而來?怎么會被流寇追殺?

薛納反問道:本帥的事先不要說。請問張將軍怎么會在這里?

張雨生道:我是受高王派遣,和大都利王子率領三萬人馬來剿滅契丹流寇。

薛納再問道:渤海郡發兵來此,可有皇帝詔命?

張雨生道:大都利殿下在此處遭到契丹流寇襲擊,渤海軍就要到這里剿滅契丹流寇,這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要等皇帝降詔,豈不誤了戰機?

薛納道:渤海郡王太莽撞了。沒有皇帝詔命,藩郡不得擅自興兵。現在你們一個大將軍,一個王孫,率領三萬人馬 擅自進入冀北,已經具備了謀反的重要證據,會有大禍臨頭的。

張雨生道:事實勝于雄辯。待我剿滅契丹流寇,就是有功無罪。

薛納道:既然張將軍已經來了,就算是本帥請來增援的,你我合兵去戰,一切由本帥承擔。

張雨生道:那就請薛都護指揮。

薛納道:請張將軍隨我來。

遼東軍在先,渤海軍在后,向契丹人追擊。

失活對付遼東軍游刃有余,與渤海軍交戰卻連戰連敗。幾戰下來,失活已經抵擋不住,便率領部眾一路向松漠狂奔,卻被渤海軍緊追不舍,一路上留下無數契丹流寇的尸體。失活在松漠立足未穩,張雨生大軍已經跟蹤而來。失活便一直向北投奔突厥可汗去了。

薛納向張雨生道:失活投向突厥,我軍不能再追。

張雨生道:為何不將他一舉剿滅?

薛納道:本帥的任務是防御契丹,保守遼西和冀北。進軍突厥,要有皇帝詔命。本帥只能暫回平州待命。請張將軍率本部人馬返回渤海郡。否則本帥不好向皇上交待。

張雨生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薛都護這樣畏首畏尾,怎能打勝仗立大功?

薛納道:大唐軍法森嚴,本帥不敢違抗。

張雨生道:既然這樣,本將軍就此告辭。

張雨生和大都利率軍返回渤海郡。

薛納回到平州,立即向玄宗皇帝上表,把渤海王孫大都利遭到劫掠,和遼東軍與渤海軍聯兵擊潰契丹酋首失活,以及失活逃往突厥等項詳細奏報。對擅自請渤海軍入境一節引咎自責,請求處分。表章報上去之后,等了幾個月仍不見回音。半年后有一道廷報送來,說契丹酋首失活已經向長安上表請降,被封為松漠府都督。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

獨釣寒江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明光市| 石屏县| 修文县| 宜君县| 墨江| 鄂伦春自治旗| 余庆县| 桃园县| 林周县| 东乡族自治县| 馆陶县| 洱源县| 定安县| 湖北省| 辽源市| 阿瓦提县| 文山县| 云梦县| 台湾省| 安乡县| 清徐县| 华阴市| 宿迁市| 海伦市| 江口县| 大港区| 衡阳县| 华池县| 平邑县| 普洱| 长治市| 鹤壁市| 定结县| 彝良县| 佛学| 大余县| 新邵县| 邵阳县| 宜宾市|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