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的第一天娘親安排的是去太法寺還愿。
我從小就沒有鬼怪的概念,關(guān)于妖魔鬼怪的故事和影視作品,從來沒有怕過。更何況我還是一名有著近二十年黨齡的老黨員,絕對的唯物主義者,對娘親要去還愿一事當(dāng)然是老大不愿意,可是前面已經(jīng)撒下彌天大謊,現(xiàn)在又怎么能收得回。無可奈何,擠出一個笑臉,乖乖地坐上娘親雇來的馬車向太法寺進發(fā)。
雖然雪早就化了,還是晴天,但氣溫還是很低,只能窩在車廂里,很是無聊,我便央著娘親給我講講太法寺。
原來,太法寺是東陽國最為出名的兩座寺廟之一,以佛法精深的高僧眾多聞名于世,已經(jīng)有兩百多年歷史;另一座則是位于京都的皇法寺,以皇家專用、氣勢恢宏而聞名。
太,在這里是指太上,最大、最先、最高的意思,正所謂“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法,毫無疑問是指佛法了,是佛祖第二十代弟子笈多(現(xiàn)代印度在當(dāng)時的稱謂)僧人蠻薩大師來到東陽國后,頗得當(dāng)時國主孝文帝的青睞,就在紫徽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于此首傳禪宗而名揚天下。太法者,最高佛法也。禪宗初祖蠻薩大師在東陽以4卷(楞伽經(jīng))教授學(xué)者,后于山頂面壁八年,傳法慧覺。此后太法禪法師承不絕,佛法精深,名聲遠(yuǎn)播國內(nèi)外。
城內(nèi)是青石板路,很是平整,坐馬車還不覺得顛簸。待出了城門,全是泥巴路,凹凸不平,顛得我七葷八素,只差沒上吐下……痛悔不已。天哪,現(xiàn)在真想馬上信佛,快來個神仙救救我!
好不容易到了紫徽山腳下,我抬頭望去,只見藍(lán)藍(lán)的天空白云飄飄,蔥郁的山峰薄霧繚繞,群峰如浪,綠濤起伏,不是仙境,勝似仙境。半山腰上橫亙著一座雄偉的寺廟,這應(yīng)該就是太法寺了。盡管不是什么特別的節(jié)日,來參禮拜佛的依然很多,山道上人流如熾,娘親牽著我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我東瞄西看,山腳下是常綠闊葉林,翠葉成陰,碧濤滿耳,經(jīng)風(fēng)撲衣。能認(rèn)出的有香樟樹、小葉榕、廣玉蘭,這都是中國南方常見的樹種,別的我就不認(rèn)識了。越往上走闊葉樹漸少,針葉樹漸多,好漂亮的馬尾松、杉木、雪松,松杉環(huán)繞,生機蓬勃,深綠無際。我最愛他們筆直的軀干、寧折不彎的風(fēng)姿、卓爾不群的傲骨。有了這些常綠樹種,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紫徽山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走得慢,整整花了一個時辰,我們娘倆才走到大雄寶殿。太法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和天王殿。站在雄偉的大雄寶殿面前,我高仰起頭,嘆一聲,即使以現(xiàn)代的技術(shù)水平,也難以造出這座寶殿:純木結(jié)構(gòu),中部以四根直徑約四五十厘米、高約二十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殿頂,承載殿體的大部分重量。外以二十四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全殿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無一枚釘子,各部之間,相互咬合,彼此牽制,結(jié)為整體。在經(jīng)歷了二百多年的兵燹、水患、雷擊、火燒、蟻害等諸多災(zāi)難之后,依然穩(wěn)如磐石,屹立不倒。
大雄寶殿門口處有一大銅鼎,無數(shù)燃香插在其中,難怪山上白霧繚繞,原來都是香煙惹的禍。娘親告訴我,殿內(nèi)居中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乃娑婆世界教主,在這里是釋迦牟尼進行教化人間的世界。佛和菩薩任勞任怨進行教化,表現(xiàn)了大慈大悲。左側(cè)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藥師佛是凈琉璃世界教主,主宰萬民無災(zāi)無病、豐衣足食、身心安樂、生男育女。右側(cè)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這里的百姓沒有煩惱,可盡情享樂。在古笈多語中是慈和、慈祥之意。
寶殿內(nèi)人潮涌動,我和娘親好不容易擠到三座佛像前,我學(xué)著娘親一一恭恭敬敬地拜了九拜,拜得我頭暈?zāi)X脹,又加上光線較暗,什么都沒看清就隨著人流出來了。好在不象現(xiàn)代要收門票,不然這錢就花得太冤了。今天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怎么比現(xiàn)代的黃金周客流量還要大,讓我不禁感嘆古代的佛教真是魅力無窮呀。
大雄寶殿后面是天王殿。入口處有一座彌勒佛坐像,殿門兩側(cè)有一幅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橫批“德厚載物”。我一驚,這對聯(lián)好面熟,不可能這么早就有了吧?難道這兒還有別的穿越難友?會不會能找著回去的路?說真的,到這異世之后,我還是第一次動回去的念頭。
即使不是主殿,天王殿內(nèi)也是人滿為患。我年紀(jì)太小,個頭更不用說,娘親只好牽著我的手在外面轉(zhuǎn)了一圈,算是游完了天王殿,還想往里走,我趕緊喊停:“娘,我累了,什么時候才能拜完呀。”
娘親無奈地笑笑,背起我向山下走去。我開始不肯,但這副不到五歲的身體體力實在有限,也罷,現(xiàn)在就享享娘親的福,將來我一定好好回報這份親情。
“娘,先前許了什么愿這么著急來還愿?”說真的,我還是有些好奇,娘親剛安定下來就要來還愿,她先前許了什么愿?今天又許愿了嗎?
“你生病的時候娘親很擔(dān)心你的身子受不起逃亡路上的奔波之苦,加上你又一夜未醒,我一急就來求菩薩,只要讓你能健健康康地活著,娘親一定茹素十年,潛心禮佛。如今娘親的誠心菩薩都看到了,不但你病已大好,神仙姐姐還傳你本領(lǐng),娘親不知如何回報菩薩才好。郁兒,以后每月初一、十五,你都陪娘親來此敬佛。”
“我!”面對這樣的母愛,我還能說什么別的不成,“好。”
無限感動,亦無窮郁悶。
“郁兒,你有沒有許愿?”
“當(dāng)然有啊,我要娘親健健康康,永永遠(yuǎn)遠(yuǎn)陪著我。”我眼珠一轉(zhuǎn),不過背著我的娘親看不見。
“呵呵,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只怕將來我想留都留不住。”
“我才不嫁,我要陪娘一輩子,男人才不可靠。”剛剛才經(jīng)歷過一場生離死別,再也不想觸碰感情,椎心之痛不敢再嘗。
“唉,你這孩兒!”
回家的路上,我一頭鉆進娘親的懷里,好減輕顛簸,馬車搖搖晃晃,晃得我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直到未時回到蕭府,娘親抱我下馬車時才醒過來。饒是如此,我也被顛得渾身酸疼,什么姿勢都覺得不得勁。不行,這破馬車再也不能坐了,總不能每次都窩在娘親懷里,而且就算是通過娘親的懷抱減了震,還是顛得讓我受不了。可這樣的日子一個月最少有兩次,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要怎么樣才能改進馬車不再這么顛呢?
娘親開始做晚飯,我在廚房門口琢磨馬車的改進。用毛筆不熟練,我干脆折了一根樹枝蹲在地上比劃起來,畫了三次,總算是把今天坐過的馬車結(jié)構(gòu)大致畫了出來。哪里可以改進呢?
很顯然,第一個要改的就是兩輪改四輪,現(xiàn)代人誰不知道四個輪子的汽車坐起來最穩(wěn)定舒服。可是,貌似今天坐的兩輪車沒有轉(zhuǎn)向裝置,就是馬直接拉動兩個輪子原地稍稍轉(zhuǎn)動就可以,四個輪子的東東怎么轉(zhuǎn)彎?總不可能還在原地轉(zhuǎn)吧!我努力回憶考駕照時學(xué)的那點可憐的汽車知識,完了,好象沒有涉及到。會不會今天沒看仔細(xì),車上有轉(zhuǎn)向裝置?四輪車和兩輪馬車會有不同嗎?
而且,就算解決了轉(zhuǎn)向問題,僅僅只是改成四輪車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舒適。輪子和地面都很硬,硬碰硬的結(jié)果自然就是沒有緩沖,撞擊的力量,作為唯一有感覺的坐車的人要獨自去承受。
把輪子包起來?用什么包呢?以我前世騎自行車的經(jīng)驗,輪胎氣不足就會顛,騎起來不舒服,輪胎要是扁了就更不用說了,可是現(xiàn)在哪有橡膠、打氣筒?問娘親,果然沒聽說過橡膠。這個方法如果有合適的材料的話,應(yīng)該是最簡便易行的,明天出去找找看,要是能有什么替代材料就最好不過了。
如果輪子沒辦法,就只能改造車廂了。不對,如果在輪子和車廂之間增加一組彈簧呢?不行,車廂太重了,彈簧的連接面太少,固定不易,容易裂開,安全系數(shù)低。新想法剛冒出來就被自己給否定了。
車廂與底架之間裝彈簧不行,主意還是只能打到車廂上來。把車廂象秋千一樣,在車頂用皮帶懸吊在車架上呢?顛簸應(yīng)該是可以大大減輕了,不過,行駛過程中,車廂中的乘客還是要忍受不停的上下左右劇烈搖晃和車廂與車架之間的撞擊。雖然可以每個角都與車架之間用皮帶等固定,控制其搖擺幅度,但終歸舒適度還不夠高,而且還有大大的安全隱患。一旦有人在固定車廂的皮帶上做點手腳,馬車跑起來,車廂就太容易飛出去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不行了,蹲太久,腿都麻了,差點就站不起來了。我好不容易挪到床邊,放松身體往床上一倒,唉喲喂,床好硬啊,疼死我了。唉,要是有席夢思就好了。
啊,席夢思,彈簧床,吔,有了,在車廂底部全部裝上彈簧,我興奮得想立馬跳起來,可是腿也麻,背也疼,還是躺著稍微舒服點,這一跳就先留著吧。這個時空有沒有彈簧呢?沒有的話怎么才能加工出來呢?
冥想中,娘親做好飯了。匆匆吃過晚飯,娘親就把我叫進了里屋,關(guān)好門窗,開始教我練習(xí)內(nèi)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