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聽到師姐這一聲怒喝,想是她剛才的悲傷心緒還未清除,這會子被自己碰上,就恰好發泄在了自己身上。天賜自認倒霉,忙掣開步子,回到了剛才的草坪上,站了一小會兒,竟然也沒來由地生了一點兒氣。天賜氣得往草坪上一躺,隨意扯了幾片草葉放到嘴里嚼,嚼來嚼去,也沒什么味道。
千尋也沒搞懂為何自己會發這么大的脾氣,把這個大度的小師弟都給弄生氣了。其實天賜也算不上什么大度的人,并且按照他以前的行為來看,他還是個錙銖必較的小人,這兩天只是由于剛剛來到了這陌生的仙山福地,自己道行淺、見識低,不免有幾分自卑,此刻被師姐這么一搗騰,舊日的心懷不禁又涌上心頭。
千尋走過來,蹲在天賜身側。天賜把嚼爛的草葉吐了出來,用手枕著腦袋,不去看這位小氣的師姐。
千尋看這位‘脾氣很好’的小師弟真的生了氣,不免有幾分歉意,但又不愿意低聲下氣地去賠禮道歉,便也板著一張臉,道:“這東西是我爹的,平時他連我都不讓動,我不讓你動,其實也是為你好啊。”
天賜聽到這兒,臉上擺出一副冷笑的樣子,嘴上卻“哦,哦”了兩聲,道:“那真是要謝謝你了。”
天賜對這位大小姐師姐的脾氣很是不滿,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又要板著一張臉,更甚者一會兒又無恥得不顧自己的臉面。哎,世間女子,唯此女子難以測度。
“哎呀……”
天賜見他板著的臉一下子又驚訝起來,天賜再把‘一會兒又大驚小怪’納入了他的壞脾氣之中。天賜側著眼向她瞟了兩眼,道:“什么事把大小姐給嚇著啦?”
千尋雙眼圓睜,張大嘴,白齒外漏,道:“天賜,我差點兒忘了,爹有‘溥天鏡’,隨時都觀察著這里的情況,我們吃了他的桃子,還踐踏了他的草坪,這回可完蛋了。”
天賜驚得從地上一躍而起,道:“什么?你怎么不早說啊,哎呀,你……你……怎么……”
“走吧,快走。”千尋拉起天賜的手,一個勁兒地往外面跑。
天賜心中也覺得這次闖下了大禍,還沒來得及把園里的景色瀏覽一遍就已經被師姐拉到了門邊。兩人出了萬卉園,相互看了幾眼。千尋伸伸舌頭,咧咧嘴,把剛才生氣的倔強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天賜一臉的愁緒,今天真是要被這個師姐害死了,師傅肯定要罰自己的。
千尋把天賜的神情看在眼上,道:“你不用害怕,桃子是我給你摘的,畫你也沒有動,只不過是睡了一下草坪,爹不會太為難你的。”
天賜不敢去相信這位冒失的師姐,抬頭看了看天空,才這么一小會兒,都已經是下午了,奇怪的是肚子卻一點兒都不餓,難道那個萬壽桃真有養精補氣的奇效,仙家神果,真是好東西。
師傅師兄們找不到自己,肯定會用溥天鏡尋找自己,那樣的話,死定了。
千尋依舊在前走著,天賜跟著她,雖是冬日,這滿坡的竹子卻依然綠油油的,絲毫不畏懼這稍微有些寒意的冬天。千尋一身黃衣在這萬綠叢中十分顯目,天賜看著周圍,這一次真的感受到了‘萬綠叢中一點黃’的情景,此刻千尋真像是突落人間的仙女,一塵不染。
天賜故意走得慢,害怕師傅正在氣頭上,自己一回去就要碰壁。等晚飯的時候再回去吧,那時師傅的氣消了一點兒,自己會好受一點兒。
千尋似乎讀懂了天賜的心事,也走得極慢,還不時地從路兩旁的竹樹上摘下一兩片竹葉,拿在手上擺弄著。
天賜的心就這么擔心著,要是師傅拿出他十年前的脾氣來,那自己豈不是要遭殃了。
就這一大段路程,兩人走到太陽落山才走到德馨堂。進入德馨堂,十六師兄正在造飯,里面鍋碗的相碰聲傳到了老遠。天賜循聲走去,見十六師兄正在里面炒菜,還一面丟了幾根木柴到灶里。天賜想爹娘曾告誡自己上山以后要勤快些,要和同門搞好關系,自己本來就不是個什么活都不干的人。
天賜對十六師兄道:“師兄,我幫你加火吧。”
十六師兄一心炒菜,沒注意到身后有這么一個人,直到天賜開口才知道小師弟來了。十六師兄沖天賜笑了,道:“好吧,反正你閑著也是閑著。”
天賜走過去蹲在灶邊把幾根木塊放到火上,又用吹火筒吹了幾下火,火便燒得更加旺了。炒菜全靠火功,不一會兒,十六師兄已經把幾個素菜全都炒好了,還用鼻子聞了聞,香味比從前的還要好,他不自禁地說了聲:“多虧了小師弟的火好。”
炒好了菜,天賜準備把火滅了,十六師兄卻阻止,道:“還要燒一壺水給大家泡茶喝呢。”
十六師兄順便把放在一邊的茶壺放在了灶上,借著火勢燒水,自己卻把飯菜端到德馨堂的桌子上,天賜也幫著端了一些,只有千尋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
天賜朝門外看去,天已經擦黑了,師傅師兄們也御劍回來了。天賜怕師傅懲罰,就坐在十六師兄旁邊,埋著頭一聲不吭。
媚骨走入里面,把天賜看了看,不禁生了一股氣,想是吃桃子的事他已經知道了。倒是千尋不怕爹懲罰,走上前連叫了幾聲爹。媚骨一甩手,氣道:“你眼里還有我這個爹嗎?哼!”
幾位師兄在媚骨背后指著天賜,千尋看到他們的樣子想這下可完了,自己倒是沒什么事,小師弟可就遭殃了。
媚骨氣沖沖地坐在兩位師叔一邊,再次把千尋和天賜看了看,千尋對著父親笑了笑,天賜卻埋著頭不敢去看師傅。過了好一會兒,媚骨敕令似地道:“開飯吧。”
這一聲命令下,眾人都拿起筷子吃了起來。天賜今天吃了神果,肚子不咋地餓,又兼做賊心虛,只顧埋頭慢慢地吃飯。眾人都吃完了,天賜的碗里還有幾口飯,眼見師兄們都放下了筷子,天賜才兩口吃完了碗里的飯。
弄招給大家沏茶,媚骨茶也不喝就和另外兩位老者走出了德馨堂。沒有長者在的世界,原來是這么輕松。
眾人把目光轉向了天賜,天賜被眾師兄看得都怕了。不武道:“小師弟,你今天去萬卉園吃萬壽桃了吧,還是小師妹給你的,師傅在溥天鏡里都看到了。”
天賜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把本就抬得不高的頭低了下去,點點頭,道:“是呀,師傅都生氣了吧?”
弄招道:“生氣那是必須的,好在萬壽桃不是你親自摘的,是小師妹摘的,師傅他發脾氣也發不到你身上來。”
天黑不久,幾個人御起“彰明珠”,借著珠光回到寢室。天賜回到寢室后,點起油燈,師姐這一晚又來了,不過不是給他輸真氣,而是找他聊天,直到很晚才回去。師姐回去后,天賜才把師傅給的練氣第一層法訣看了一遍,第一層名叫“引氣”,顧名思義,引氣就是把留存于天地間的靈氣引入體內,但是引入體內的氣要至清至純,稍有雜物便練不成,甚至是對自身有所損害。
這練氣的第一層實際上就是結合了道家基本的觀念:秉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說白了就是通過自我修行,達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引氣正是與外界融合的開始,要把體內的污濁氣體完全清除,換上外界的清新靈氣,也難怪修道的人看起來比平常人要精神矍鑠得多。
修行這套功法要把全身的氣門打開,真正做到修煉者本身就是外界的一部分,從而做到與外界不分你我。這第一層的修煉最好要沒有外物打擾,如果修煉者心志不堅定,別人再一打擾,心中一驚,已經打開的氣門突然關閉,那修煉者一定會痛苦得難以忍受,再嚴重一點兒可能要癱瘓個十天半個月的。
“舌下泥丸,氣入重樓,丹田運力……”天賜把這法訣輕聲念道,一邊已經擺好了姿勢,全身的氣門全部開啟,拿著一股勁兒,提取周圍至清至純的氣體,從各個氣門引入,同時外面的氣體進入一分,體內的濁氣就出來一分,最難把握的便是在清氣與濁氣的交接處,稍不注意,清氣與濁氣便混合在了一起,天賜就在這個地方一連嘗試了十幾次,才稍微能把握住這個關節。靈氣一入體內,頓覺神清氣爽,比吃了薄荷還要怡人心脾。
清氣入體后,還不能關閉全身的氣門,非要等到清氣與濁氣能夠在不運力的情況下,各自出入不互相擾亂時,才能不去管氣門關還是不關。練氣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不凝力就能提取出純的氣體。目前,擺在天賜面前的問題也正是這個,他怎么練也不能自行提煉出至清至純的氣體。
這個晚上,天賜練了很久,在不斷凝力的情況下勉強能引氣入體,他很用心,直練到眼困身乏才睡覺。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