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裳伸手,直指趙廷屹,傲然無畏,大義凜然,“我知道,你,也一定,會付出血的代價,就算你攻下狼牙關,拿下南夏,你東漢,也定將死傷無數(shù),血流成河,而你,得到的,只是南夏的一片焦土!”
“啪!”趙廷屹一掌拍在桌案上。
立即,桌案裂為兩半。
“李紅裳,你威肋我!來人,拉出去,砍了!”
“不必了,我自已來!”
說著,李紅裳疾如閃電,拔出了一旁將軍的佩劍,橫在自己頸上。
而李紅裳也沒有絲毫猶豫的抹向自己的咽喉。
“住手!”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趙廷屹第一個字還未出口之時,他的手,已經(jīng)出手了。
“當啷”一聲,李紅裳手中的劍落在了地上。
一塊石子精準無誤地打在了她的手腕上。
李紅裳的脖頸上留下了一道細細地血線,漸漸地,滲出鮮血來。
李紅裳望著落在地上的寶劍和石子,心中突然在想,幸好,當年她教趙廷屹打了這飛蝗石,否則今天,她可能真的要死于自己的劍下了。
趙廷屹的這手飛蝗石,是當年李紅裳教他打的。
可是,現(xiàn)在,趙廷屹打的比她好,至少,力道比她強。
許久以后,趙廷屹曾問李紅裳,如果在那個時候,如果他不出手,她會不會真的死在劍下。
李紅裳回答說:不知道,也許吧。當時,我的手,可是用了十足的力氣。其實,如果我就真的那么死了,也沒什么不好。
而許多年以后,趙廷屹被李紅裳逼入絕境,失了天下,那時的他發(fā)現(xiàn),就算事以如此,他,也不后悔當初救下了李紅裳。
李紅裳抬起頭,依然傲然地望著趙廷屹,頸間的那道血線,紅得刺眼。
李紅裳輕輕一笑,就像是傲雪綻放的一朵紅梅,“不錯,打得很好。”
當年,李紅裳也經(jīng)常這樣說,“不錯,打得很好。”
趙廷屹望著李紅裳,雙拳緊握,指節(jié)泛白,“咔咔”的聲音清晰可聞。
“好!好!好!”從齒縫中趙廷屹擠出了三個字。
眾人望著趙廷屹,無人能理解這三個“好”字的含義。
已經(jīng)有很久了,沒有人能夠逼得趙廷屹如此。
趙廷屹凌厲非常,可李紅裳比他還要果決。
這個世上,能把他趙廷屹逼到如此境地的,如今看來,只有李紅裳一人。
趙廷屹慢慢地坐了下來。
無視面前被他拍斷的桌案。
漸漸地,趙廷屹的雙拳慢慢地放開,神色慢慢恢復,平靜如常。
“公主,不知朕給你的禮品,連奕可曾轉(zhuǎn)交?”
突然,趙廷屹開口問道。
“收到了。十四年前的事情,難得陛下記得清楚。紅裳在此謝過。”
“公主,可嘗過了?”
“嘗過了。”
“覺得味道如何?”
李紅裳輕笑,“陛下,想聽真話?”
“當然。”趙廷屹也是輕輕松松的一笑。
“其實,那個味道,也不過如此,并沒有你說得那么好吃。”李紅裳坦言。
“哈,哈,哈!”趙廷屹仰天大笑,竟笑得開心,笑得痛快。
兩側(cè)朝臣,面面相覷,他們實在想不明白這兩個人,剛才明明還是一個要殺,一個要死,怎么一轉(zhuǎn)臉,兩個人就說起了家常?
李紅裳的心里卻明白,當趙廷屹要在心里做重大決策的時候,嘴上,總是說著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話。
原來,這十四年,還是有些東西是沒有改變的。
突然,趙廷屹道,“來人,將議和書呈上來。”
李紅裳聽得清楚。
李紅裳依然平靜淡然地將議和書交了上去,與拿出戰(zhàn)書時的神情是一樣的。
趙廷屹將議和書拿在了手里。
拆開,就如他意料中的一樣。
里面,也是空空如也,只有一個信封,什么都沒有。
“什么意思?難道這就是你南夏議和的誠意嗎?”趙廷屹問道。
“這就是我南夏議和的誠意。還是,陛下覺得,我南夏有同東漢談條件的資格?我南夏軍臣,只求留我國土護我黎民。”
“這還不是在同我談條件?”趙廷屹冷笑。
趙廷屹面向兩旁眾將,揚起手中的戰(zhàn)書和議和書,“各位怎么看?”
是議和?還是繼續(xù)開戰(zhàn)?
趙廷屹問群臣的意見。
絕大部分的人都同意議和。
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些,是因為得了南夏了賄賂,所以,站在了議和一邊。有一些,是因為揣測趙廷屹的意思,覺得他更傾向于議和,所以才傾向于議和一方。還有一些人,是真的不想再打下去,看到更多的傷亡,而最終得到的,只是南夏一片盡失肥水的焦土。
主戰(zhàn)最為堅決的,只有裴沐橋和他手下的兩位親信。
裴沐橋是東漢的大將軍,剛勇,睿智,最擅行軍作戰(zhàn)。但是,最不擅長的便是言辭。
兩方各執(zhí)已見,相持不下。
面對舌儒謀士的能言善辯,裴沐橋無法用言詞還擊。
但是,裴沐橋卻依然固執(zhí)已見。
趙廷屹和李紅裳均不發(fā)一言。
只在一旁觀望。
一直以來,趙廷屹都很尊重裴沐橋的意見。
“今日一戰(zhàn),損兵折將,我們犧牲了那么多士兵,難道就為了讓南夏俯首稱臣,獻歲納貢嗎?”
“那依裴將軍之言,我們就要用更多的士兵的性命與鮮血,最終去換南夏的一片焦土嗎?”
李紅裳的話,依晰響在每個人的耳邊。那種氣勢,是無法讓人忽視的。
“不戰(zhàn)而驅(qū)人之兵,不是作戰(zhàn)的最高境界嗎?”
“攻下狼牙關,勢必還要犧牲更多的將士,打到最后,雙方都會損失慘痛。而南夏若真拼到魚死網(wǎng)破,對我東漢,又有何益處?”
“婦人之見!”裴沐橋怒目而視,然后,轉(zhuǎn)向趙廷屹,“陛下,此次若不一舉殲滅,令南夏滅亡,只怕會后患無窮,將來鑄成大錯。”
“裴將軍,我東漢無數(shù)軍士的性命,將軍竟枉然不顧嗎?”有人立即反駁。
趙廷屹突然開口,“將軍的意思,是說那南夏的皇帝,會勵精圖治,效仿勾踐復國嗎?”
趙廷屹冷笑,就憑李青玉,可能嗎?
裴沐橋?qū)⒛抗廪D(zhuǎn)向李紅裳,“有她在,不能不防。”
李紅裳就算是再厲害,李青玉終是一團扶不上墻的爛泥。
李紅裳也將目光轉(zhuǎn)向裴沐橋,“謝大將軍抬愛。”
“哼!”裴沐橋冷哼一聲。
今日一戰(zhàn),看得出來,南夏已是做足了準備。而之前的疲兵之計并沒有起到作用。可見,這李紅裳絕非泛泛之輩。
趙廷屹低頭思量,其實,這一次出兵南夏,他真正要的,就是李青玉的命。
趙廷屹抬頭,心中已然有了定度,“我要南夏皇帝率朝中重臣入東漢為賤奴。”
這,是上次連奕的議和書里提到的。
“可以。”李紅裳回答。
“南夏向東漢世代稱臣。”
“是。”
“好。明日,讓南夏帝披枷戴鎖以賤奴之身,迎我入狼牙關。”趙廷屹字字響亮,字字沉皇。
“好。”李紅裳輕輕回答。
“那么,公主請回吧。”
“告辭。”
趙廷屹雖然年輕,但是裴沐橋清楚,他若真下了決定,是很難改變的。
就算裴沐橋說得再多,恐怕也無法再改變趙廷屹的決定。更何況,裴沐橋本就不善言辭。
南夏歸降,日后再殺李紅裳,機會也還有的。裴沐橋心中已經(jīng)有了決定。
連奕早在城外迎候。
見到李紅裳平安歸來,一顆心終于落地。
“皇上,你受傷了。”
連奕見到了李紅裳頸上的傷痕。
“不礙事。”
項英和欒楚一早在大帳之中恭候。
“趙廷屹已經(jīng)同意議和了。”李紅裳說道。
眾人先是欣喜,接著,又轉(zhuǎn)為凝重。
不管怎樣,以后的事情,都是他們所不想經(jīng)歷的。
若要項英選擇,他寧愿與趙廷屹血戰(zhàn)到底,就算是血染沙場,也是死得壯烈。可是,項英知道,不能這么做。
南夏的命運,百姓的生活,軍士的性命,都在這一念之間。
“接下來該怎么做?”項英問。
“下令,解散南夏所有軍隊。”李紅裳道。
“皇上的意思是說,現(xiàn)在?”項英再問。
“是,就是現(xiàn)在,今夜,下令所有士兵,必須回家務農(nóng)。”
“皇上,可是……如果,趙廷屹反悔……我們就毫無抵抗之力了。”這李紅裳的想法,還總是讓項英摸不著頭腦。
“無妨。項帥,就算是趙廷屹反悔,我們也沒有辦法。難道真的要拿所有兵士的性命去守這狼牙關嗎?就算是守得了一時又怎樣?”
項英無言。
“軍隊解散之后,一切依欒相之計,藏兵于民,靜待時機,以備操練。”
藏兵于民,是保存南夏軍隊實力最好的方法。
“明日,趙廷屹要南夏帝披枷戴鎖以賤奴之身跪迎東漢軍入狼牙關。”李紅裳將目光轉(zhuǎn)向項英,“項帥,委屈您了。”
只這一句話,便讓項英覺得鼻子一酸。
項英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李紅裳依然最先為他考慮。
“無妨。”項英聲音中帶著哽咽。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