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大哥,快到晚飯的時間了,我先帶柳柳回家了。”
常墨斯文俊秀的臉還沒有完全張開,但是看著卻已經(jīng)初具俊美模樣,這樣彬彬有禮的模樣讓附近看見他的幾個小姑娘都紅了臉。
而且,不僅僅是常墨,常青松和常青柏長相也是不錯的,雖然說常青松長相比較粗獷剛毅,可是卻非常的有安全感的。而常青柏跟常青松七分相似的模樣,又三分肖似母親的模樣更加的吸引人。
“已經(jīng)這么晚了?”常青松聞言,撓撓頭道,“那你們先回去吧,我們也要回去了,青楊那小子不知道肚子餓了沒呢。”
“嗯,那青松大哥,青柏哥,我們先回去了?”
“嗯。”常青柏點點頭。
“柳柳,快點走吧?”常墨拉著常柳弄的簡易工具,一手拖著一堆獵物一手牽著常柳回家,“你偷偷跑上山打獵,爹娘還有爺爺奶奶都很擔心你。下次別在一聲不吭就上山知道嗎?起碼得跟我說。”
“你還要上學。”常柳平靜地道。
常墨一個月大部分的時間都和常棋在縣城的書院上學,只有休沐的時候才會回家,所以鞭長莫及。
常墨:“……”這種總是被妹妹噎住的心塞感。
“哇——小墨,你家柳柳又上山了?這次還獵到狍子了?”
路上,看見兄妹倆的村民又驚訝了。
“柳柳的身手很好啊,連常七哥家的松哥兒柏哥兒都不見得天天有柳柳這么好的運氣啊。”有人酸溜溜地道。
“柳柳不常上山,運氣好也不是那么用的。”有人反駁道。
“柳柳家又有口福了。”
“就是啊,村長家個個都出息。”
“是啊是啊,小墨小小年紀就是秀才了,柳柳又這么厲害,偶爾上山打獵改善吃食……秀娘他們真是有福氣。”
“云娘家也不錯啊,云娘家的小棋也已經(jīng)是童生了,據(jù)說明年的春闈就考秀才了。”
“是啊是啊,今年的春闈云娘家的小棋沒有去考,就小墨去考了,明年小棋也許也考上秀才了……”
“村長家越來越好了……”
眾人想起村長最小的弟弟在外當官,大哥是族長,兄弟姐妹也出息,尤其是兒女子孫都很出息,真的是人生大贏家啊。
無視眾人或羨慕或嫉妒的話,常墨帶著妹妹回家。
常柳家占地三畝,一畝三分地用來蓋房子,剩下的是前院后院種來種東西的。
常柳家的格局非常典型的農(nóng)家院子,正對著院門的是堂屋,堂屋的兩側(cè)是正屋和廂房,因為常柳的年紀小所以正屋是常柳的父母住的,對面的廂房是常柳的閨房。
還有的就是兩側(cè)的屋子,從正門站著算,左手邊的是西廂房,是常墨的房間,還有的就是父子倆讀書用的書房;東廂那邊就是廚房和柴房,茅房則是在后院那邊。
常柳剛剛重生那段時間對茅房的衛(wèi)生環(huán)境非常的受不了,所以拾掇自家父親把茅房給改造了。
跟現(xiàn)代農(nóng)村的茅房差不多的樣子,只不過現(xiàn)代的茅房鋪的是瓷磚,而常柳讓父親鋪的是石板。茅房里的茅坑鋪起來比現(xiàn)代更加的方便,外面的大糞坑用大木板給蓋住了。兩者相連的通道九曲十八彎的,這樣就防止茅房發(fā)臭了。
而且,茅房里的用水也放了一口大缸和水瓢,隨時可以沖水的——常柳家倒是不著急用水,因為她家在建房的時候已經(jīng)挖井了。
沒錯,常柳家并沒有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她家已經(jīng)分出來了。
常柳的爺爺,也就是風河村的村長大人非常的英明神武,兒子一成親就把兒子給分出去,畢竟村長怎么說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懂得什么叫做“遠的香,近的臭”的道理。
又不是說分家了,他們夫妻就不是兒子們的父母了,兒子們還有兒媳婦兒孫子孫女就不孝順他們了。所以,村長非常讓人不理解的,在大兒子常書翼成親之前就把兒子的房子建好,以便兒子成親之后分出去。
雖然說常書翼家里村長家也不是很遠,可是村長這樣的做法還是讓村民們都很不理解。
后來,到了常柳的父親常書黎成親的時候,村長的做法也是一模一樣的,把兒子的房子建好之后,常書黎成親之后就跟蘇秀娘分出去住了。
常村長的做法讓常書翼的媳婦兒安云娘常安氏還有常柳的母親常蘇氏非常的惶恐,以為自己不夠好,但是卻被村長媳婦兒,也就是常柳的奶奶給勸住了。
后來,他們也按照村長說的,逢年過節(jié)的都會上門,平時的時候偶爾的串串門,這樣的相處模式讓村長媳婦兒和自己的兩個兒媳的關(guān)系不錯,所謂的婆媳關(guān)系完全的沒有什么不好的。
看到這一現(xiàn)象,村民們都不得不說,村長的做法非常的明智。
村長雖然把兒子分出去了,但是即使分出去了,可是再怎么說都是自家的孩子,所以還是很孝順的。于是,村民們紛紛效仿。
家庭不錯的,在兒子成親之前就把房子建好,等兒子成親之后就把兒子分出去。沒有多少錢的,成親幾年了,等孩子都出生了,賺了點錢之后也都分出去,不讓留在眼皮子底下礙眼——這是村長的原話。
所以,因為村長這樣奇葩的做法,常柳家和她大伯家雖然跟爺爺奶奶是鄰居,可是因為風河村地廣人稀的環(huán)境,即使是鄰居,相隔也是五六十米以上的距離的。
常柳的父親兄弟姐妹四人,大伯常書翼,常柳的父親常書黎行二,三叔常書流,小姑常書畫。
大伯已經(jīng)成親十幾年,育有一子一女;小姑也已經(jīng)出嫁五六年,育有兩子。
而她家最離經(jīng)叛道的三叔常書流卻在當年考上秀才之后,轉(zhuǎn)身就去經(jīng)商了。
其實也不是入了商籍,他買了幾百畝的田地租出去,手底下養(yǎng)了不少的人,所以那些人經(jīng)商都是幫他的。他還是有秀才的功名,可是卻很富裕。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