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菜肴和她吃慣了兩輩子的江南菜肴想比,差別太大了。她帶了五名繡娘,卻忘記了帶上一個廚子。天啊,這是她人生巨大的失誤,自己怎會如此愚蠢,忘記了吃飯這件頭等大事。她后悔不已,但想著想著覺得這是皇后逼催她太急,沒留給她重組時間思考的緣故。
說西北菜不好吃也不見得,但肯定不為她所喜,她要吃米飯和菜,尤其是產自水中的各種佳肴。而西北菜最讓人稱贊的是面食,小麥到了西北廚子的手里,能做出饃啊面啊什么的各種形式,每種還有在她眼里看起來稀奇古怪的各種干的濕的做法。雖然這邊面食種類豐富,而菜式在她眼里卻有些含糊簡陋,害得她這幾日來怎么吃都吃不香。江南魚米之鄉,都是變著法兒做菜的,而不是變著法兒折騰面粉,和麥子過不去。比起折騰面粉,她更想折騰魚啊蝦啊。哪怕平時不甚喜歡的菱角,此刻也十分懷念。食欲不濟,她感到人生好痛苦。當初怎么會救個一定要把她拐來西北的人的?!早知如此,她一定不會動惻隱之心。
為了滿足自己的腸胃和成長發育的需求得頓飽飯,她決定悄悄地下廚。感覺這兩年里上官焱清越長越高,眼看著差不多應該超過一米八多了,她也想多長點個子,吃的少了可不行。前世里也耍得一手好鍋鏟的她,打算重出江湖,殺出她好廚娘的威名。
曾經前世和朋友一起的家中聚會,幾個小伙兒姑娘都喜歡一人炒一個菜,湊滿一桌一起分享佳肴。她也是有拿手好菜的人,剁椒魚頭、蒜香扇貝、椒香土豆泥球等等道道都是朋友的愛。她開始回憶之前的模糊記憶。
剁椒魚頭,剁椒和老干媽一起炒香,撒在魚頭上,扔進蒸箱蒸二十分鐘。誰能告訴她,剁椒怎么辦,老干媽哪里有賣啊!蒸箱的火候是固定的,這邊還得自己生火,她不會控制啊。想下一道菜吧。
蒜香扇貝,泡開龍口粉絲待用,蔥姜蒜一起切末,用食用油、生抽、白砂糖炒香,扇貝洗凈裝回貝殼,盤上龍口粉絲,澆上炒香的碎末蒸。不行不行,西北就不可能買得到扇貝。放棄!
土豆泥,丫丫的,土豆差不多要清朝才傳入中國。現在這年頭連椅子都要叫胡床,明朝那會子太師椅都滿天飛了。這究竟是個什么破世界!
自己的拿手菜都做不了,想想這些年吃過的美味吧,這樣更靠譜。紅燒獅子頭,不太會做,也沒那么愛吃;清炒蝦仁,這兒就根本沒有好吃的蝦仁……算了,鬧了半天,她覺得還是放棄算了。逼著自己適應西北菜,比這么貿貿然地去廚房偷偷做菜更靠譜。萬一沒控制好木柴,讓火苗燒了整個廚房可不行。這兒也不能網上搜菜譜,宮外不曉得有沒有菜譜的書籍賣,有沒有也都一個樣,她是被鎖在皇宮的大鳥籠里了。
每日下早朝,馮皇后肯定會在大殿邊的樹蔭下等待皇帝陛下一起回后殿的,兩人不是上官泓搭著馮芝的肩,就是馮芝勾著上官泓的胳膊,相互訴說衷腸。一起經歷過貧賤和富貴,到了中年仍然相互只有彼此,相互扶持,這份愛世間罕有了。
看見這樣的未來公婆,李瑤對自己的未婚夫的忠貞一下子多了好幾分的信心。之前還認為焱清對自己的癡迷早晚會隨風而逝,現在看來他的癡病是遺傳,不那么容易消逝的,所以才癡纏了兩年。
十一月,患有癡病的上官焱清回盛興城了。
他回來的第一個早朝過后,回后殿的就不是一雙人了,多了他這個尾巴,跟在他父皇母后身邊。不過,這也沒什么不和諧,畢竟是親生的。
說是想念兩位長輩了,所以跟著回后宮看他們。兩位怎么會不知道親生兒子的想法,讓他自己去后宮轉吧,別打擾他夫妻二人的清靜時間。于是,他遵旨去后宮溜達了。問了宮人江南桃花郡主李瑤所住何處,宮人遙指碧華宮。得了明確的方向,他直奔而去。
“這邊生活還習慣嗎?”見到后,少許打了個招呼,焱清問道。
“還行。就是有些吃不慣。”對李瑤來說,這個人仍舊有些陌生感,有些不知如何面對。是保持距離好呢,還是親近些好呢?
“不能到處走了,一定挺悶的吧。我記得你以前可是喜歡穿著男裝在村子里閑晃的,又是爬樹又是下河。”
天啊,這個男人怎么知道的,她感到好驚訝。對于之前舅母在她門前說的那句話,她是毫無記憶的,但是焱清卻牢牢記在心里了。不閑晃就不可能救他,搞不好他就已經掛了好不好?!現在焱清卻這說的,好像她曾經就是個野孩子一樣。她努努嘴,有點小矯情。
“有公主在一起陪著,但兩個人都挺無聊。”她和他還沒熟悉到要去數落他。萬一是個不能逆著毛摸的,她就得不償失了。
“哦,這樣啊。我會盡量想辦法,讓你們倆都不無聊一點。”
看著眼前的丫頭表情如此豐富,先是驚訝,再是皺眉,又是努嘴,上官焱清覺著自己這個未婚妻挺活潑、挺有趣的,看來自己將來的日子會不無聊了。感情他這是準備把這丫頭當寵物養了。
“我有個想法,想開個成衣店,弄點兒事情做,這樣就不無聊了。”瞇起眼,傻乎乎地微笑了下。
“這個不可能。你不能隨意拋頭露面。”
“我做幕后。”眼神有點幽怨,充滿了渴求。她很想再拽他衣袖祈求的,可惜,心里感覺和還沒那么熟,不好意思拿出對她爹的那套來發嗲。
“也不可能。你需要做的是學習如何做個完美王妃,而不是某個店鋪的掌柜。”拍拍她的小腦瓜。怎么會有那么奇怪的想法,母后知道了也肯定不會同意的,哪有自貶身份開店的當朝皇族?自己有自己的公事,也不能無時無刻地陪著她,她是不是真的感到太無聊了呢?
在李瑤看來,眼前這位帥哥哥什么都挑不出毛病,就是有些太以他自己為中心了吧。開個店怎么了,不偷又不搶,還能讓盛興城人民穿上跨時代的睡衣,享受到跨時代的生活品質。這樣靠自己本事掙錢糊口,多光榮而又偉大的事情啊!
數日后,趙王上官焱清買了對漂亮的白色巴兒狗送進宮來。李瑤挑了那只公的,取了個名字叫面條;上官蕓兒抱走了那只母的,跟著取了個名字叫涼皮。兩個人早晨和黃昏一起相伴遛狗,還經常在御花園的秋千旁作伴嬉戲。這樣經常和狗一起玩耍,確實多了許多的樂趣,減少了些無聊。
除了買巴兒狗,上官焱清還給他岳父去了一封家書,請他從府里派個得力的廚子過來,告訴他他女兒吃不慣這里的菜,消瘦了不少。知道寶貝女兒餓瘦了,李炤很著急,急忙找了個熟悉路的護衛把廚子和一個在廚房打雜的都送來了,還順帶了不少家鄉土特產。
不過十多日,兩位廚娘悄悄地來到了李瑤的碧華宮里。
腌篤鮮,香拌豆干,梅菜扣肉,清燉獅子頭,看見餐桌上熟悉的菜肴,李瑤詢問了文華:“這是誰做的?”
“趙王給郡王去了封信,說小姐您在這兒吃不慣,都餓得皮包骨了。老爺一著急,就把劉媽和秦姐都派來了。”
“哦,這樣啊。”小丫頭點著頭、揚著眉道。
“可不是,小姐真是個有福氣的。”文華笑著道。
回到盛興城之后的每晚,上官焱清和他的工作小組天天才盤點計算這次江南洪災的各項數據。這一晚,數據報告終于全部完成了,果然數目和他料想的差不多,十分驚人。應該夠他下這回的棋局了。這個棋局,是焱清送給父皇的新年賀禮。再過七日,就要過年了。
次日清晨,他拿著這份詳盡的數據上朝去了。
“兒臣啟奏父皇,此次江南大洪,共計死亡三萬五千八百余人,耕牛一百六十余頭,倒塌堤壩三百余處、橋梁八十余座,毀壞房產無數、良田超過千頃……
“兒臣以為,此次天災損失如此巨大,皆是天怒人怨之故。江南國主苛捐雜稅、殘暴不仁、民不聊生,如此昏君,天神震怒,故降此特大洪災。”
焱清唱完上面這些,馬上就有大臣站出來:“陛下,江南國是我蕭國的附屬之國,作為宗主國我們理應為民請愿,替天行道,捉拿江南國主,還百姓一個太平世界。”
上官泓坐在上面顯得很高興:“嗯,可有人主動愿意參加此次出征?”
“稟父皇,兒臣愿往。”嚞清很快就站了出來。
他覺得這些日子弟弟焱清比他耀眼。江南現在人困馬乏、經濟蕭條的,能白得的功績,不要白不要,不能拱手讓給弟弟。雖然上次他伐魯大捷,但回來后父皇對他并沒有表示出十分的喜歡。他這是當他父皇瞎的嗎?不知道趙將軍是怎么死的?只是念在他是他親生兒子的份上,死的雖然是他心愛之臣,沒被捅出來,他也就忍痛割愛,睜只眼閉只眼了。
殺死自己最好助力的傻兒子,看來也是有幾分想法和血性的,那么就派他去吧。希望他這次能有所成,也好為自己將來奠定點基礎。雖然不喜歡兒子們在眼皮子底下拉幫結派,但是能有自己的政治資本也是應該的。
他稍許思量了一下,說了個好字,又問:“還有誰愿意前往的嗎?”他有點希望焱清也能站出來,兄弟二人能齊心協力,而且焱清對江南的情況很熟悉,去了一定會事半功倍。不過,這孩子不去也許更好。他真的攻占江南成功,憑他的本事聚攏了當地的地方勢力,將來對他哥哥就是威脅。他畢竟是次子,而作為他們的父親,他不想看見他們兄弟相爭。
但是焱清不肯站出來,則是另有他的小九九。他想陪瑤兒過她人生中第一個西北新年,從朔日到晦日,一整個元月。若是此次出征,可待不到十五啊。
而皇兄就算去了,也不見得對他不利。
其實上官焱清從小就不太看好他這個身高六尺多、賣相不錯的哥哥。在他眼里,這個哥哥總是不知輕重,惹母后心煩。惹到母后愁眉不展,他就會心痛。母后是天底下最端莊知禮、善良單純的女子,心里從來只有父皇和他們的幾個子女。而他昔日同窗與好友們的母親,大都充滿了對家中其他姬妾的算計和對妯娌的謀劃。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這滿腹心思計算的女人,就是泥漿做的,讓人惡心不已。父皇對母后的愛他看不透,但他一定會更偏心親娘,她正是水一般清澈的女人。這樣的母后,不應該有任何煩惱。瑤兒也是,純凈而又活潑,他希望這些美好能伴隨她們一生,不讓任何泥垢污了她們。至于妹妹蕓兒,會有惜她之人。
總是沒能力掂量該干什么的皇兄,他不覺得能辦成多大的事兒。江南不像膠東,膠東這百年來也是總是混戰難得平靜的,每次朝政的交替就意味著貴族的洗牌。沒有三代以上的精心建設,哪里是什么真正有權有勢的貴胄。真正的貴族,不會因為一個封號就平地而起;那些突然從社會中底層走向政壇巔峰的,只能說是些政治上的暴發戶,保不保得住還得看之后的努力。所以討伐東魯根本不需要絞盡腦汁想什么借口,只要實力夠,想伐便伐。但江南就不一樣了,那邊兩百多年的安逸,各地方貴族勢力盤根錯節,哪有表面上看見的這么簡單,他根本不見得有能力擺平。他和上官泓一步一步地謀算了那么久,才等到今日的大好機會。雖然憑白地讓給他有些可惜,但他那么想去表現,就讓他先去好了,自己也正好過年。大不了,新年之后再去給他擦干凈屁股。能完完整整地在西北過完年,再麻煩他也心甘情愿。而自己日夜努力、千辛萬苦得來的成功,他不想分享給他的好皇兄。
最終,皇帝欽點了魏宏昌、李律等,率軍四十萬,即刻出發,捉拿江南國國賊李炤,為百姓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