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按照規矩庶出的子女不能養在姨娘的身邊,可是到底是十月懷胎生的。將心比心,三太太對于姨娘對自己的兒子好并不是很反對,只要是不過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想給少爺們做衣裳鞋襪,她憐惜姨娘一片心思,也并不反對。
聽了三太太的話,卞姨娘才算是安心下來,太太果然是菩薩心腸。也虧得是有這樣的太太,自己日子才好過些。
前些日子二老爺屋里的吳姨娘還在自己跟前哭著,說是二太太從來不讓她見六少爺,就是遠遠的看一眼都不成,六少爺如今長到了六歲都是養在二太太院子的小跨院里。她看到六少爺的次數用一只手就能數過來,就更不用說是要給六少爺做衣帽鞋襪。
卞姨娘可不會忘記,吳姨娘當時看著自己給四少爺做衣服時候羨慕的表情。可是今日秦姨娘惹得太太生氣,也不知道太太還會不會和以前一樣。
卞姨娘忙就陪笑著說道:“奴婢給四少爺做了一套衣裳,想……”
雖然是三太太明示了讓她說的,可是她的聲音還是越來越低,倒好像是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一樣。
三太太聽明白了卞姨娘的話,點頭道:“回頭你把東西給雙玉就成了,有什么說的也告訴雙玉。”
卞姨娘連連說是沒有什么可說的,能給四少爺送去一身衣裳已經很滿足。又再三的謝了三太太,這才告退。
三太太也不挽留,只讓雙環代為送客。
雙玉看著卞姨娘離開,到底還是對三太太道:“太太就是太好性兒了,秦姨娘才會這樣的挑釁。”
“你的想法我如何不知道,只是我這身子這一二年越發的不好了,她又得老爺的喜歡,我也就由著她去了,原不過是為了一家子的安寧罷了。”
說著,三太太頓了一下,才接著道:“何況今日給她這樣的處罰,也算是沒了臉,想來她以后能收斂些。”
蘇幼貞沒有忽略母親說出這句話時候臉上一閃而過的難過表情。
蘇幼貞到底也能理解母親的心思,丈夫是這個樣子的,母親的心中如何能好受?只是這個年代的女人,走到了這一步,也就只能這么過一輩子了。
所以才會有許多的女人把心思全都放在兒女身上,不過就是尋求一種慰藉吧。
自己既然已經成了蘇幼貞,照顧三太太的事情,就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她便想著要分三太太的心才好。
到了晚上了,要是心里不暢快,睡著了也傷身子。
“母親可知道,哥哥要什么時候回來?”
記憶中哥哥蘇幼欽是很疼愛這個唯一的妹妹的,只是他從九歲開始就到了保定讀書,能見的機會并不很多,主要還是靠書信來往。
雖然還不曾見過,可蘇幼貞覺得到底是一奶同胞的兄長,以后就是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依靠了,故而心中也多了幾分惦念。
所以蘇幼貞才會選擇了詢問蘇幼欽作為開頭。
“想你哥哥了?”三太太見女兒問起兒子來,果然是臉上的表情舒緩很多,甚至笑意蕩漾。
“嗯!”蘇幼貞有些心虛的應道。只不過是想見見這個原主最信賴的哥哥罷了,說想念,倒也不至于。
三太太聽女兒這么說,臉上到底帶了些母親的慈愛,她也有些思念兒子了,從過年一別,就再也沒見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長高了些,長壯了些。
“要等到八月十五中秋節才能回來。”安氏喃喃的道,也不知道這話時給自己說,還是給蘇幼貞說。
蘇家的兒子一旦送了去保定,一年中只有中秋節這個合家團圓的日子和過年散學的時候才能回來。作為母親,三太太能見到兒子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說不想念,那是假的。可是家中的規矩如此,便是作為當家的太太也只能忍著。
蘇幼貞輕輕的哦了一聲,這蘇氏的子弟能成器,也不是沒有道理。要是在家中,長于婦人之手,難免會培養成紈绔子弟。
“你要是想哥哥了,就給他寫封信,想來他也想念你了。”三太太看著女兒臉上略帶失望,不由的又安慰女兒。
蘇幼貞又陪著母親說話,聽母親說起自己和哥哥小時候的事情。
蘇幼貞聽著都覺得有些羨慕了。說了一陣子,三太太的心情好多了,蘇幼貞便借口要回去給哥哥寫信,辭了三太太出門回到自己的閨房。
望著女兒出去的小小身影,三太太忽然覺得,女兒似乎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她都懂得要維護自己了……
蘇幼貞住在母親院子旁邊的一個小跨院里,并不遠,不過是從三太太院子的后門出去拐個彎兒就到了。
雖然只是短短的路程,可是蘇幼貞卻好像是有心事一般走的極慢,身后跟著的聽竹和兩個小丫頭叫做綠竹和紫竹的也就只能慢慢的隨著她走。
蘇幼貞的院子是跨院,很是小巧。
入門便是曲折游廊,綠竹森森。通往正屋的小路是石子鋪成的甬道,還有些青苔遍布。
正面小小的五間房舍,雖然不大,卻很精巧,里面的床幾案椅無一不精巧細致,看得出來這里的布置都是花了心思。
只是,現在的蘇幼貞并不喜歡這樣的房舍,精巧雖然是精巧,可是外面都是陰森森的竹林,到底有些冷清凄切的感覺。要是晚上起了風,吹著竹葉沙沙作響的時候,還不讓人覺得心慌難受?
不過,她卻也知道,在北方有這樣一片竹林并不是容易的事,想必府中也是花了不少心思。這應該是蘇幼貞本身喜歡竹子的緣故,這府中才能有這一片林子。
從中也能看出來蘇幼貞在蘇家果然是地位不同一般,果然在這個年代嫡出和庶出到底還是有差別。
到了自己的屋里,蘇幼貞不拘束了,覺得人整個兒松快了下來。在小丫鬟的服侍下,她換了家常的衣裳坐到了臨窗的大炕上。
因之前說是要回來給哥哥寫信,因此丫鬟們很快在她面前擺著黃花梨炕桌上擺了兩張浣花箋、一只紫毫小楷。隨后聽竹捏起一塊蘭花墨正在一塊古樸的硯臺上面細細研磨。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