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帥自從進入中學以來,已經接近兩年。學科、年級、學生都在改變,不變的仍然是自己在某些處事方式和觀點。而有的學生也受到他的影響,對他“崇拜有加”,交流有加!
去年春夏之際,侃帥所教的三班、四班里的兩個學生張婷婷和王清麗曾聯合致函侃帥,提出許多中肯建議,讓侃帥感動不已,震驚不已,反思不已!
而作為侃帥最為得意的“弟子”,張婷婷于2003年4月29日,再次致函侃帥,與之交流思想,提出建議:
尊敬的侃帥老師(朋友):
您好!最近,您的身體還好嗎?工作還順利嗎?
自從我升入初二以來,發生了太多的是是非非,有時候真的不知該怎么去面對;有時候也感到十分彷徨、迷茫、悵惘,心中所有的痛苦也不知向誰去訴說,只好默默地放在心里,任它去痛苦。
升入初二以來,我們師生之間也接觸得太少太少,但是我對您的了解日益增多。您接下初一六個班的生物課以后,每天上課都不是很順利,對嗎?也許,每節課您都抱有百分之百的希望去上,可最終的結果卻令您十分失望。現在,您也許早就對一部分人失去了信心。在此,我想說一句:“老師,請不要!”相信自己,能戰勝這一切!
侃帥老師,或許我再也不能碰到像您這樣的好老師了。然而,有您一個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我從您身上學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唯一的遺憾就是跟您讀書的時間太短太短,與您交流的內容太少太少了!請相信:無論你做什么,至少有一個人為您喝彩;無論你想什么,至少有一個人和您相通。
我一直以為,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平等與信任。老師,您應該去努力地尋找。也許老師最高興的首先是培養出幾個出類拔萃的學生,但是這太難,而且也太少了。平常最愿意出現的高興事,還是上一堂好課,它常常能讓人回味很多天,那份享受是無法比擬的,因為這樂章是老師您自己譜寫的。事實上,要想上一堂滿意的課,您總要對學生贊不絕口。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老師唱獨角戲的課不是好課。因為教師的價值,是在承認學生和學生的承認中才得以實現的。為此,老師應該感謝學生,感謝學生為上好一堂課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老師,我說得對嗎?不要為了上不好一堂課而變得不自信了!如果有一天,我能夠走上教師的崗位,我同樣會盡力上好每一節課!
盡管您對自己的課充滿了信心,但是您不敢肯定結果,對嗎?請不要!在課堂上應該很謹慎地流露出您的真感情,不要用一層不透明的面紗將自己小心地包裹起來。越包裹越感到隔膜,師生之間本來就存在“代溝”,不是嗎?如果您會努力,這條“代溝”是可以逾越的。
老師,相信自己,不管是為上出一堂好課而振奮,還是為獲得學生的信任而欣慰,都不是老師們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說得再透徹一點:前者是盡了責任的歡樂,后者是得到承認的快樂。再上升一點說:前者是奉獻的快樂,后者是收獲的快樂。人生不就是在奉獻與收獲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嗎?奉獻,而后收獲。一個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不都是如此嗎?
少一點誤解,多一點諒解;少一點隔膜,多一點信任。還是那句話:師生之間的最高境界乃是平等與信任。平等您早已做到,請您去追尋學生的信任!
學生(朋友):張婷婷
2003.4.29
在隨后的幾天里,侃帥都在考慮如何答復張婷婷。說句實在話,她的信與其說是勸慰,倒不如說是批評。曾記得去年此時,她就與王清麗做過類似的事情,讓侃帥在反思的過程中汲取教訓,謹言慎行,爭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變。誠然,在工作實際中,他或多或少地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一人難稱百人心”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真正反思和改正的東西又有多少呢?不管怎么說,她都出于一種友善的心理,一種良好的動機,讓侃帥的內心深處很是感激,這也是自己最欣慰的地方。
5月9日,在接到張婷婷的信件十天后,侃帥正式做出答復:
首先,侃帥感謝她及時的提醒和問候。針對她說的那些感激的話,侃帥也表示感謝。
其次,侃帥就自己承認的師生關系進行了說明:“老師最大的欣慰之處,就是自己的某一方面能夠得到學生的承認,并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列舉了自己高中時期丁志良老師對侃帥影響的例子,表示:“如果今后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能真正搭上文學創作的列車,正式出版自己的作品的話,那么丁志良老師可真是功不可沒!”
第三,兩人師生關系中加進了“朋友”兩個字,充分體現了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原則,這樣更有利于雙方之間的思想交流。“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朋友交往的真諦!
第四,侃帥闡述自己對“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平等與信任”的理解,尤其是對那些“敵對分子”,我們所采取的“平等與信任”幾乎無法實現,于是也只有“橫眉冷對”了。
第五,對于今后的學習(張婷婷)和工作(侃帥),侃帥提出“在沉著應對外界消極影響的同時,一定要堅持立足本職,恪盡職守,保證自己預定計劃的順利實施,保證完成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并且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要在‘與時俱進’中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開拓創新’中實現自我的完善!”
總之,侃帥的回信也是一篇相當不錯的論文。但愿對張婷婷有所幫助,說起來,兩人也算的師生一場,朋友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