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后,S市的報紙、電臺、網絡等各大媒體在顯著的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知名財經雜志《新商界》為浙江莫氏企業收購”。
這則消息猶如一顆炸彈,在S市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自《新商界》出版以來,就一直倍受關注。從開始的一擲千金為紅顏,到后來的“暗箱操作,緋聞炒作”等,一路走來,紛紛擾擾,給我和程秋平添不少煩惱,給別人增添了不少茶余飯后的談資!
半年前《新商界》主編辭職,半年后《新商界》就換了東家,無疑又掀起了千層大浪!從小安的這次收購《新商界》以及緊跟其后的一系列宣傳計劃看來,她真的不是小家碧玉,出手那是相當的“闊綽”,彰顯了“女企業家”進軍文化產業的萬丈豪情!
在一連串“轟炸式”的宣傳過后,《新商界》關鍵還得靠內容取勝。在此前,我開了幾個通宵擬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推進計劃,我在東陽已經領教了小安的厲害,給她打工我可一點也不敢懈怠!
首先是確定人選。小安是掛名的主編,我當仁不讓地坐上了責任編輯的位置。我在母校招了兩位學金融的大學生,還在其他雜志社挖了兩名資深編輯,同時我還打算邀請安然來給我幫忙,這也是我思慮再三的結果。她的人氣,才氣都是不可多得的,在文化圈內頗有影響。雖然她對財經不是熟悉,跟我一樣可以學習呀。
其次是確定工作班子。工作班子沿襲了《新商界》原來的那一套建制,依舊設立了編輯部、市場部、公關部、廣告部、財務部等,各部根據職能各司其職。文化期刊的機構設置大都千篇一律,關鍵的因素還是人。
第三是確定莫氏《新商界》的首發期刊內容。這可是《新商界》停刊重組以來的第一期,莫氏《新商界》能否一炮打響,就看這期了!
雖然說“萬事開頭難”,但機會只會垂青有準備者。第一次真正放手讓我做責任編輯,我可一點也不怵,我盼望這一天好久了,真的有點“踏破樊籠飛彩鳳,頓開鐵鎖走蛟龍”的感覺。
重組后的第一期《新商界》從封面設計到內容編排都是我精心策劃,我暫時設立了財經視野、投資理財、無限商機、行業點評、經濟人物、專業探討等六大專欄,根據市場行情再作調整。雜志以“關注經濟新形勢、傳遞經濟發展資訊、發掘商機、把握商機,共享經濟生活”為主旨,適合人群從中高端財經專業人士到普通市民,進一步放大了《新商界》的圈子,真正做到“貼近群眾”。
第一期的銷量雖然沒有我預期的好,但還是受到了小安的表揚。我客觀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挾帶宣傳的聲勢,銷量應該還可以高上2個點的,我可能是在哪兒疏忽了。
我拿出原來的《新商界》雜志,將兩者作了一個比對,自我感覺重組后的《新商界》無論是內容、版面設計、適應人群等方面都不輸于前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苦思冥想!
天宇哥一言讓我猛然醒悟,他說:“既然坐在家里想不出結果,不如去市場上尋求答案吧!”
我想利用雙休日上街做一個暗訪,天宇哥自告奮勇要當護花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