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書的時候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一句話“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我想,要一起的人無論分開多遠,多久不見,也不管他身邊經過多少形形式式的人,要一起的始終是要一起的,這便是緣分。不管是什么原因,你們始終沒走到一起,這也只是說明你們沒有緣分罷了。
不管生在哪里,長在何方也會遇見,分開不管走了多遠,見過了誰也能回到原點。
我喜愛這美好得像春天一樣的句子,我向往明媚,多么希望我的生命也是如沐春風,在自由和快樂里翱翔,我也希望自己是一個樂觀開朗,總是看見藍天的人,卻身不由己地發現自己其實一直內心里十分黑暗,喜愛美好的結局,只是不相信,不是不愛,只是不相信。
也很喜愛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便是他口中的一代人,用這一雙黑色的眼睛在黑夜里尋找光明。
在明暗的對比中,人總是更鐘情于光明,但是我在想,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沒有了黑暗,人們是否會由衷地懷念那些傷感的夜晚?
人的偏愛都源于對比,人們熱愛晴天只是因為不喜歡雨天,同樣地人們鐘情于光明也只是害怕沉淪在漆黑的夜里。如果沒有了對比,他或者沒有現在那么可愛,或者他其實也并沒那么差。
光影的結合才能產生故事,也正因為明暗變更和雨晴交替描畫了我們生命最基本的背景,最簡單的東西也是生命里最不可少的景致。
我總告訴自己電視和電影里的故事都是假的,只是光影里的故事,你明知道他是假的卻也總是不由自主地玩味里面人與人的眼神和語氣,故事總是動人的,不然,它怎能成為故事。
最后我們還是決定把兔子烤了吃,不要問什么又是烤,因為這種做法最簡單也最原始,還能就地取材,人不是不喜歡追求品質,很多時候是因為懶,急沖沖的我們也沒想過把著兩只神奇地兔子帶回去弄個什么芝士焗兔子,不是芝士焗兔子不新鮮有趣,或者我們都想去嘗試這樣一個東西,只是在那時那刻,都沒想到。
吃完兩只兔子不用很久,回去的路也不用很久,只是這段路這個地方和昨天剛到,甚至今早的興高采烈都形成了小小的反差。事情好像漸漸地趨于平淡,我也知道事情總沒那么跌宕起伏,總沒天天都新奇有趣,只是這種趨于平淡總有那么小小的失落感。
回到成呆的家里,誰都沒有太多話,也不知道時間是怎么過得,反正是這樣子就過去了,躺在地上不知道是怎么睡著的,后來想想,其實我們沒有一晚會知道我們是怎樣睡著的,事情發生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總以為我們必然知道,只是我們的邏輯思維總讓我們忽略秘密發生的瞬間。
感覺很快天便亮了,我坐起來,發現世界仍在睡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