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群雄紛爭,狼煙四起,戰事不斷。
話說有神醫華佗,醫術了得,早年巡游四方,醫治百姓,常使瀕死者重獲生機。
有一回,華佗游至江邊,見一漁翁腹部疼痛難忍,當即用新研制的“神藥麻沸散”麻醉病人,然后動刀取出病人腹中污物。病人如醉般昏迷,醒來后竟對開膛破肚毫不知情,這成為歷史上第一例使用麻醉藥替病人做外科的手術。
人所不知的是華佗用“麻沸散”麻醉漁翁而成功手術后,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漁翁家中游住了半年,這期間,華佗替當地百姓治病,獲得百姓的贊許。
漁翁姓孫,家中有小兒,名否泰,天資聰慧,猶對華佗醫術佩服萬分,天天伴隨華佗外出診治。華佗亦非常喜愛小兒,遂教小兒中醫基本知識,小兒學得很快。時過一年,小兒竟也能像華佗那樣好地處理傷寒頭暈等常見病,成為華佗貼身藥童。
建安四年(199年),孫權跨江攻打匡琦城,時任廣陵太守陳登領軍死守匡琦城。面對孫權十倍于己的兵力,陳登毫無懼色,以誘敵深入,而后猛擊的策略大勝吳軍。陳登計守匡琦城,平日又關切百姓生產農事,治政有方,民賴其利,百姓對陳登感恩戴德。
匡琦城戰役后,陳登偶得奇癥,腹部不適。遂命人請來華佗,否泰亦同前往。華佗見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請他準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后為他把脈診治。最后陳登吐出了二十盆紅頭的蟲子。
華佗為他開了藥,告訴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并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后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藥,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臨走時告訴陳登自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
三年之后,陳登果然再次得病,病癥與三年前一模一樣。陳登趕緊命人依照地址前去尋找華佗。
仆人來至華佗宅前,見藥童孫否泰獨自在屋。問其師父所在,否泰告之:師父已知今日陳登必會命人來取藥,所以早早讓否泰在家煎煮藥引,自己上山采藥,藥方齊全之后便會返回。
仆人見狀,只得等待。但等至黃昏,不見華佗歸來。仆人心急如焚,要否泰領他上山尋找。否泰說,既然師父交代過,自會下山,不用尋找,再說藥引尚有半時辰煎熬,需自己看管,不便走開。
仆人說:藥引少熬半時辰只是藥力差少許,我家主人卻隨時可能斃命。廣陵百姓視我家主人如再生父母,倘若因我請不到華神醫而死,我豈能對得起廣陵眾生?
說完仆人“撲騰”跪在否泰面前,求否泰領他尋找華佗。
孫否泰也知陳登平日愛護百姓,他由衷欽佩陳登為人,在仆人一再勸說下,滅去藥引文火,答應陪其上山。行至半山,見華佗正在采藥。
華佗見二人,遂明白原委,大聲責罵否泰:吾已告知,藥引煎熬時辰須分秒不差,汝為何不聽?現今汝滅文火,藥引無效,藥方豈能有用?罷也罷也!元龍命該如此!說罷回屋,不去醫治。
陳登因此絕命,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