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后,張先已成了市里口碑甚重的慈善家和全國著名攝影家、油畫家。現在他的一幅油畫作品出手,就可賣到五到八萬的人民幣。因為他后來畫的一幅《老母親》,竟在一次國際性的書畫拍賣會上,被一位海外企業家以20萬元美元的價格拍走了。這一拍出,頓使張先的畫作在美術市場上很快行銷起來。
現在他是來不及畫畫的那種著名畫家了,除了原先訂出的畫之外,干脆是不再大量地接單了。由此他的畫價反而更高,他本來就很敬業,現在更是非精品不出手的。他對母親說:“我要對得起你,更要繼承你的非凡胸襟”。
自從那天他們的母子關系確立以后,張先的命運是越來越好了。時隔不久,他就有幸讓一位名牌美院的應屆畢業生,成了自己的再婚妻子。這段美好的姻緣,當然又是來自母親的恩典了。那天張先正在自己的畫室里專心畫著母親的畫像,忽然闖進一位美麗、文雅的女孩子來。
她并不照例地先作自我介紹,而是靜靜地在張先背后看他畫畫。張先感到有些好奇,因為他的這個畫室才剛剛啟用不久,對外還沒公開過的。而且這里又有門衛人管著,他就知道除了母親叫她來之外,她是不會隨便進來的。她不出聲,張先也就更不出聲了。他相信,母親介紹來的人總是不會錯的。如果那個女生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幫忙的話,她不久就會自動問他。
為了自己能夠安心地畫畫,最近張先特意地化了幾十萬元的錢,將這個離新家很近的舊廠房全給買了下來。他的目的正是為了讓母親能夠隨時地走著過來,故這一份孝心也是夠細膩的了。他不想為了自己的畫畫,漸漸地把對母親的感情給淡忘了。在他的感情生活中,母親就是他最大的天了。所以母親一般也并不總是過來,她知道畫畫的人是最怕人家打擾的。既然會讓這個女生自己過來,那自然是有很大的事情了。
張先邊畫畫邊暗暗地觀察著身后的女生,只見她老是拿眼睛往自己手中的像片湊,于是就去一個抽屜里,拿出了那天所拍的一大疊母親像片,讓她自個隨意地去看。忽然他隱隱感到她竟在流淚,這使張先感到事情有些大了,就趕快放下畫筆,很輕地、很靜地坐在了她的對面。張先馬上感到她也是個喪失母親的不幸之人,要不是為了母親,誰會輕易地在別人面前流著淚呢?張先心一酸,深情就出來了。他像大哥哥一般地關注著她,倒弄得那女孩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趕緊轉過身去把臉藏了起來。
事后,她說出要想做張先助手的那種意想。她說她叫童心圓,剛從清華大學的美術學院畢業,還沒找到工作。說昨天她在一幢洋房的花園前畫畫的時候,碰到的就是這個慈祥的老太太。那老太太一邊看我畫畫,一邊隨便地與我聊了幾句。臨了給我這個地址,說“你在這個城市里如有什么困難的話,可以去找這個張老師,他一定會幫助你的”。張先立即說:“那你就明天正式過來吧!也不用做什么事,就跟我一起創作這幅作品。不過可能要畫到四五稿后,故你起碼可有五到六個月的工作時間”。
從此童心圓就每天都來畫畫,由于他們都是懷著最崇敬的心情來創作這幅作品的,故第一稿作品出來以后,其藝術效果就遠遠勝過那幅攝影原作了。作品兩米見方,一個多月后才算完成。張先執意要將作品送給義母親,以作為義兒子的第一件孝敬禮品。但李太卻堅持說:“我已有了你的攝影大作,這畫作成功不容易,你就留著參加全國美展吧”。張先覺得如能參展全國美展,當然也是對母親的一種孝心了,于是又認真地創作了第二稿。
每想到這幅《母親像》會“連中三元”,分別獲得了市、省、及全國油畫展的三個金獎。張先的名氣因此鵲起。他與童心圓經過這些畫畫的日子磨合后,發覺雙方都很投緣。于是在母親的大力操辦之下,不到一年,他們就很快地結婚了。
母親真是辦事的天才,她很明白夫妻婚前磨合的重要性,所以在最初時,就只叫他們先共室畫畫而已。但大凡能在畫畫上處得來的人,在其它事情上一定也會沒有問題。他們兩人合作了三四幅畫后還是沒有紅過臉,可見彼此間的緣分真是不淺!兩人在年齡上雖差著約十歲,但人品、個性卻很適宜,婚后就像哥妹一樣反而更加親熱。不過他們在結婚前,母親還是先認了童心圓為干女兒,為的是讓心圓結婚以后,不會產生一種嫁進來的“外人感”。
張先的奇跡故事似乎還遠遠沒有完。幾乎與油畫創作成功的同時,那幅義母的特寫像照片,也獲得了全國級刊物的封面發表、多家轉載等。接著又連獲了全國和國際影賽的兩項大獎,并由此引來了一家很有名氣的國際廣告公司的版權合約。報酬高達每年8萬美元,為此,母子倆覺得應該為市里的藝術事業作些貢獻了。他們商量以后,就以母子兩人的名義,將這份合約的收入,長久地轉送給了市老協建立的一個藝術活動基金會。市老協因此在市報和電視新聞中作了官方報導,竟引發了全市有一千多人參加的文化基金捐助活動。這一事件又被選入了中央電視臺相關節目傳播,全國老協得此信息以后,特意請了一位中央領導同來該市視察。經全面了解以后,認為這個基金會的活動,可以成為全國“敬老”、“慈善”、“和諧社會”的許多方面典范。于是,李太的事跡和影像,就又被全國老協推薦給了全國婦聯。全國婦聯再向上一級推薦時,使李太成了中宣部公布的中國第一批“慈母形象大使”。
從此天南地北的人們,都開始稱呼她為“李母親”了。由于信件、電話等多得不得了,張先只好委托一家文化公司派專人對付。再加上攝影、美術上金獎宣傳,他們的上鏡率、出版率、著名度等都非常之高。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那一天的感情碰撞,竟能碰撞出如此巨大的社會善報來。仔細想想,還是同一因果、同一源頭的環環扣結關系。最終的成因還在那天那段的感情遐想上面,如果沒有李太的那刻情思,就不會有張先的攝影杰作和后來的母子情深了。所以冥冥之中,竟似有老天爺在作巧安排似的。當然也因兩人都是仁善之心,這才會有了義母子的感情基礎,否則便會無緣。
只是李太在心里并不在乎外面的名氣,她想這或許對張先的事業會有很大幫助吧!就任自己的肖像到處去流傳了。自從她確認母子關系的那刻起,她就很快愛上這個義子了。那一大半也是來自兒子對母親的深深感情,所以她從不向外人遮蓋母子之間的戀情所在。她認為,只要把握住男女之間的社會尺度,那么其它一切就都會是真母子的了。為此惹得那些老友們都羨慕不已,常在她面前唉聲嘆氣地說:“唉,你真有福氣!”。那些老友大多也算是她的攝影老友,知道她的幸福來自不易。
李太成為“母親形象大使”之后,全國就有好多的人,也想認她作為母親。但都被她婉言地給去信謝絕了,她對他們說:“我只有一顆可以給人的愛心,所以我只能獨給我的這個兒子了”。但她還是為其中許多軍人、教師等這些有社會人品安全感的人們,牽了許多線、搭了許多橋。李太和張先都出名以后,并沒忘記生活的真諦是在家庭上。故李太在張先有較多的經濟能力之時,就將自己已故老伴的名下幾百萬資產,都以老伴與她的名義,公開地送給了慈善機關。這倒不是他們不想要錢,而是覺得這樣做人更好。李太此舉,其實還有更大的愛心,那就是為張先洗脫被人誤解的“貪圖錢財”壞名。張先知道這是母親為他付出的更大犧牲了,甚至不為自己留下象征退路的命根子錢!可見她把自己的一生,真的全交給自己這個義子了。
張先現在是著名藝術家了,李太當然知道,兒子可以不用再靠她的錢去發展事業了。她所以敢這么做,那也是因為張先已出息了。不過她倒更愿意堅信,如果哪一天他們又變成窮人了,她會照樣深深的愛他,他也會照樣深深地愛她。
這是需要出自天性中的愛,而且是錢左右不了的愛。一個人如心地不善,那么他的愛情就會不堅;如果一方將這“情”字往錢眼里去鉆了,那么他們的這個母子關系,也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李太的舍棄巨額財產之舉,在別人看來太過冒險!但她卻給人的解釋是:“我還是只信天命吧!”。
現在張先已經有了自己的畫業公司,而他的名氣,也成了一個永不枯竭的資金來源。李太更愿意張先在社會上能把頭抬得高一些,她真心只想母以子貴!她當然也會知道,當自己放棄“子以母顯”的那一時刻起,就將自己的余生徹底地交給張先的了。那份資產看著很大,但的確會對張先的清譽有一輩子的影響。其實他們之間無論愛有多深,但畢竟還是擺脫不了母子關系中的那個“義”字。股這不能怪社會人們的太現實性理解,不過現在張先清白了,李太也是“清白”了。
揚名4
現在張先已經有了自己的畫業公司,而他的名氣,也成了一個永不枯竭的資金來源。李太更愿意張先在社會上能把頭抬得高一些,她真心只想母以子貴!她當然也會知道,當自己放棄“子以母顯”的那一時刻起,就將自己的余生徹底地交給張先的了。那份資產看著很大,但的確會對張先的清譽有一輩子的影響。其實他們之間無論愛有多深,但畢竟還是擺脫不了母子關系中的那個“義”字。股這不能怪社會人們的太現實性理解,不過現在張先清白了,李太也是“清白”了。成名后的張先依然勤奮。母親散財以后,他就更有責任要保護母親、感恩母親的了。他知道母親對他的信任是多大的,也懂得母親的意味是多深的。母親的潛在含義是:我不再是你的富有義母了,而是你的真正母親了。娘不想讓你成為可以不勞而食的花花公子,娘希望你一生都能走在自力更生的、有尊嚴的人生道路上。
張先的妻子也是個事業性很強的人,所以家里就請了個孤寡老人作為保姆。一年后,孫子“小小”出世,他們又雇了個中年的下崗婦女專帶孩子。現在的李太更不喜歡在社會上拋頭露面了,張先就設法將她的所有社會活動全給推掉了。
李太仍與張先深情地住在一起,并一心一意地當起了“家長”。她規定:所有的家人包括保姆在內,每晚都得同桌吃飯。此舉卻使老友們不太理解,問“為什么你要定這死板的規矩呢?”。李太說:“家人的根本就應該是在家里,否則他們一進畫室,就會把什么家庭里的重要事全給忘記掉了。你現在不給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親和習慣,將來就會毀了這個幸福家庭。張先的第一個家庭就是這么丟掉的,現在他又有妻子、兒子了,但有我這個母親在,我是不肯讓這種悲情事,再發生在我的家里面的。一個人事業固然重要,但和滿的家庭生活更為重要。你看我們現在多好!白天有我和兩個保姆照看著小孫子,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去投入自己的事業奮斗。一到晚飯時間,那就是真正的家庭時間了。我還歸定誰也不許在晚上單獨出去應付社交,以利夫妻間有個和諧的空間。這家庭生活中你一定要給他們分成‘工作’和‘家’兩大塊,而且不能互占時間!現在我還學了一些朝鮮族家庭的某些規矩,如話語權必須從老到小、從男到女不能亂序。‘請安規矩’我也學了一點,要求每個人在睡覺前,都得向我道個晚安。白天出去也是如此,最低限度是:得給家人打個招呼、留個字條。如果事急,也允許他們途中來話。不過他們還真聽話,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犯過一次這種的錯誤。這些東西你看著老套,但中國禮教既能流傳兩千多年,當然會有它的實際意義的了。他們倆要想白頭到老、金婚賀喜,我要想和兒子能終身在一起,一開始起就得合力于全家。這樣他們才能闖過去人生道路上的許多關口,才會不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類事件”。人們想不到她還會有這么大的一套“治家理論”,大家在心里,就更佩服她了。
現在他們也常去野外走走。當人們看到一個慈祥母親、一個孝順兒子、一個賢惠兒媳、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又處在一起外出時,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擁起一種敬重感、羨慕感。張先現在是著名藝術家了,李太當然知道,兒子可以不用再靠她的錢去發展事業了。她所以敢這么做,那也是因為張先已出息了。不過她倒更愿意堅信,如果哪一天他們又變成窮人了,她會照樣深深的愛他,他也會照樣深深地愛她。他們是累年排名第一的市級“美好家庭”,但大家都知道,這個家庭的成功,一大部分的功勞,是來自這個非凡的老母親。他們所做的一切,實際也代表了中國家庭的完美模式,體現了人類高度的“仁、慈、孝、愛、富”五大根本。